24K小说网 > 大明:朕登基第一战,灭女真! > 第24章 朕的刀,你们总算会用了

第24章 朕的刀,你们总算会用了


庆功宴上的血腥一幕,如同一个响亮的警钟,让整个京城官场,都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

那些原本还想倚老卖老,或者暗中抱团对抗皇权的老油条们,彻底熄了火。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少年天子,不仅对外手段强硬,对内更是心狠手辣。顺着他,可能有糖吃,比如王守仁,一战封伯。逆着他,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比如张纶和赵谦。

一时间,朱厚照的政令,在朝堂上再无阻碍。廉政司的清查行动,也进行得异常顺利。不少心里有鬼的官员,甚至主动上缴贪墨的银两,只求能从轻发落。

朝政的稳定,让一个人终于坐不住了。

那就是当今的皇太后,张氏。

仁寿宫内,檀香袅袅。

张太后斜倚在软榻上,听着身边心腹女官的汇报,眉头微蹙。

“皇帝最近,还是整日待在御书房和西苑校场,没召幸过任何一个宫女?”

“回太后娘娘,是的。陛下勤于政务,每日批阅奏折到深夜,白日里,不是与内阁大臣议事,就是去监督钱宁整训锦衣卫,身边除了刘瑾那些太监,连个宫女都很少近身。”女官小心翼翼地回答。

张太后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忧虑。

皇帝勤政,当然是好事。辽东大捷,也让她这个做母亲的,脸上有光。

可问题是,皇帝已经十六岁了,不算小了。后宫至今空虚,连个能伺候枕席的人都没有,更别提诞下皇子,延续国本了。

这才是她作为太后,最关心的大事。

在她看来,朱厚照之前一直不提,是因为辽东战事未平,心思不在上面。现在,仗打赢了,朝堂也稳住了,该是时候考虑皇帝的终身大事了。

更重要的是,皇帝如今权威日重,行事越来越有主见。她这个做母亲的,已经很难再插手朝政。如果再不通过为皇帝选择后妃,往宫里安插自己的人,那她和她背后的张家,恐怕就真的要被彻底边缘化了。

“摆驾,去御书房。”张太后坐直了身子,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哀家要亲自去看看皇帝。”

御书房里,朱厚照正在和内阁首辅李东阳,讨论着关于清查卫所屯田的初步方案。

“……卫所之弊,积重难返。其根源,就在于军屯被侵占,军户流失。要整顿卫所,必先清查田亩。但这其中,牵涉到达官显贵,勋戚宗室,阻力之大,不可想象。”李东阳忧心忡忡地说道。

“阻力再大,也得做。”朱厚照的语气不容置喙,“烂到根了,就得连根拔起。朕已经让钱宁的锦衣卫,先从京畿周边的卫所查起,先打几只出头鸟,看看反应。”

他心里清楚,动卫所,就是动整个大明军事贵族集团的蛋糕。这比之前抓几个贪官,要凶险百倍。

但他必须做。

一支不能打仗的军队,留着只会耗费钱粮。他要建立一支像王守仁那样,能打胜仗的新军,就必须从旧有的军事体系里,把钱和人给挖出来。

就在这时,太监进来通报:“启禀陛下,太后娘娘驾到。”

朱厚照和李东阳都是一愣。

太后怎么会来御书房?

朱厚照心里转过几个念头,大概猜到了母亲的来意。他站起身,对李东阳说道:“首辅今日的建言,朕都记下了。你先回去,将方案再细化一下。朕,改日再与你详谈。”

“臣,告退。”李东阳知趣地退了出去,正好在门口遇上了张太后的凤驾。

“臣参见太后娘娘。”

“李首辅免礼。”张太后点了点头,便径直走进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母后。”朱厚照上前行礼。

“皇帝免礼。”张太后打量着朱厚照,脸上露出心疼的神色,“看你,又清瘦了些。整日操劳国事,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谢母后关心,儿臣省得。”朱厚照扶着张太后,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母子俩寒暄了几句家常,张太后便切入了正题。

“皇帝啊,如今辽东大捷,朝局安稳,你总算是可以歇口气了。”她拉着朱厚照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有件事,哀家和你父皇在时,就一直念叨,现在,也该提上日程了。”

“母后请讲。”朱厚照心里门儿清,但脸上还是装作不知。

“你年纪不小了,这后宫,也不能总这么空着。”张太后拍了拍他的手背,“哀家已经让人,物色了一些家世清白,品行端庄的女子。你看,什么时候,安排一场选秀,先把皇后的人选定下来。也好早日为我朱家,开枝散叶啊。”

说着,她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名册。

“这是哀家和你舅舅他们,商量着拟定的一份名单。排在第一个的,是你表妹,你寿宁侯舅舅家的嫡女,年方十五,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哀家看着,就很适合做皇后……”

朱厚照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又是外戚。

他这位母亲,还真是时时刻刻不忘提携娘家人。

寿宁侯张鹤龄,就是他那个搞出“偶遇”案的糊涂舅舅。让他家的女儿当皇后?那以后,外戚干政的戏码,岂不是要天天上演?

他可不想当汉成帝。

但他知道,这件事,不能硬顶。直接拒绝,只会伤了母子情分,还会让张太后觉得他这个儿子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母后为儿臣的终身大事操心,儿臣感激不尽。”朱厚照接过名册,却没有看,而是将它放到了一边。

他换上了一副诚恳的表情,对张太后说道:“母后说的是。为皇家开枝散叶,是儿臣的责任。不过……”

他话锋一转:“母后您看,辽东虽胜,但女真主力未灭,只是退回深山。西南土司,亦有不稳之象。内部,卫所糜烂,吏治腐败,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儿臣实在是没有太多心思,去考虑这些儿女情长。”

他先是抬出国家大事,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接着,他又说道:“而且,在儿臣看来,大明的皇后,母仪天下,非德才兼备者不能当。家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品性与智慧。她要能为儿臣分忧,能为天下女子做表率,而不是一个只知道争风吃醋的深宫妇人。”

“儿臣以为,选后之事,关乎国本,不宜操之过急。不如,等过个一两年,待国事安稳一些,再行大典,也好办得风光体面,不至于仓促。”

朱厚照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既表达了自己并非不想立后,又把标准抬得很高,还用国家大事作为借口,把时间往后拖。

张太后听着,虽然心里有些不快,觉得儿子是在敷衍自己,但又挑不出什么错处。

皇帝说的,句句在理。

以国事为重,这是明君所为,她这个做母后的,总不能逼着皇帝为了娶媳妇,把国家大事给耽搁了吧?

而且,皇帝提出的对皇后的要求,品性、智慧,要能分忧。这标准,也让她无法反驳。

“皇帝……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张太后沉默了半晌,才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

“在母后面前,儿臣永远是孩子。”朱厚照见状,连忙又换上了一副孺慕的神情,“母后放心,等过些时日,儿臣一定亲自挑选一位让您满意的儿媳妇。到时候,还需母后您,为儿臣好好把关呢。”

他这话,既是安抚,也是一种太极推手。把皮球又踢了回去。

张太后还能说什么呢?

她叹了口气,站起身:“罢了,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吧。哀家只是提醒你,别太累着了。哀家乏了,先回去了。”

“儿臣恭送母后。”

朱厚照将张太后送到御书房门口,看着凤驾远去,他脸上的笑容,才慢慢收敛了起来。

他拿起那本被他放到一边的名册,看都没看,直接扔进了旁边的火盆里。

纸张在火焰中,迅速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就像那些企图通过裙带关系,来攀附皇权的美梦一样。

他的皇后,他未来的女人,必须由他自己来选择。

绝不能成为任何政治势力的筹码。

尤其是,外戚。

朱厚照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那个在护龙山庄,精通易容,聪慧机敏,又有着天下第一庄背景的上官海棠。

或许……

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20/226858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