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朕登基第一战,灭女真! > 第42章 烽火起

第42章 烽火起


第二日,奉天殿。

卯时的晨钟刚刚敲响,文武百官便已身着朝服,按照品级,分列于丹陛两侧。

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

校场立威的余波未散,皇帝那番杀气腾腾的言论,还在每个人的耳边回响。往日里喜欢在朝会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的官员们,今天都变得异常安静。

他们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眼观鼻,鼻观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那位年轻帝王的霉头。

朱厚照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缓步走上御座。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的群臣。

所有被他目光扫到的人,都下意识地,将头埋得更低了。

他们发现,今天的皇帝,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龙行虎步之间,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威势。那双眼睛,清澈而又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众卿平身。”

朱厚照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谢陛下!”

群臣起身,山呼万岁。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瑾站在一旁,扯着嗓子喊道。

大殿内,一片寂静。

往日里,总有那么几个御史言官,会跳出来,不是弹劾这个,就是参奏那个,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但今天,他们都成了哑巴。

朱厚照看着这番景象,心里觉得有些好笑。

看来,昨天那只鸡,杀得很有效果。

不过,他今天,可不是来看他们装鹌鹑的。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既然众卿无事,那朕,倒有一事,想与众卿商议。”

来了!

所有官员的心,都提了起来。他们知道,正戏要开始了。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了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身上。

“李爱卿。”

“臣在。”李东阳出列,躬身道。

“朕昨日,看了一份兵部的塘报。说我东南沿海,倭寇再起,攻破了浙江台州府的一处卫所,杀我军民数百人。”朱厚照的语气,变得沉重。

李东阳心中一凛。

倭寇之患,乃是大明朝百余年来的顽疾,屡禁不止,时常发作。只是没想到,陛下会在此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出来。

“陛下,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朝廷已命浙江总兵,加紧清剿。只是倭寇狡猾,来去如风,常与海上奸商勾结,想要根除,非一日之功。”李东阳谨慎地回答道。

“非一日之功?”朱厚照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从太祖爷算起,到如今,一百三十余年!多少个‘一日之功’了?为何这倭寇,却是越剿越多?越禁越猖獗?”

“朕看,不是剿匪不力,而是根子上,就烂了!”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整个大殿,都为之一颤。

群臣噤若寒蝉。

“陛下息怒。”李东阳连忙跪下。

“息怒?”朱厚照冷笑一声,“朕的子民,被屠戮,朕的疆土,被侵扰,你让朕如何息怒?”

他站起身,在大殿之上,来回踱步。

“朕思来想去,这倭寇之患,为何屡禁不止?无非两个字,利益!”

“我大明,地大物博,丝绸,瓷器,茶叶,哪一样,不是海外诸国,梦寐以求的珍品?而我大明,也需要海外的香料,珍宝,乃至白银。”

“有利益,就有交易。朝廷禁海,断了百姓的生路,他们为了活命,能怎么办?要么,铤而走险,出海为商。要么,落草为寇,与倭寇同流合污!”

“堵,是堵不住的!禁,也是禁不绝的!”

朱厚照停下脚步,目光如电,扫视群臣。

“所以,朕决定,与其让这泼天的利益,流入海盗和走私商人的口袋,不如,将它收归国有!”

“朕,要开海!”

“轰!”

“开海”两个字,就像一道惊雷,在奉天殿内炸响。

所有官员,都猛地抬起头,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开海通商?

这……这怎么可能!

自成祖之后,大明便厉行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是写进了《大明律》里的祖制!

这位年轻的皇帝,他要做什么?他要违背祖制吗?

短暂的死寂之后,大殿,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个白发苍苍的御史,第一个冲了出来,跪在地上,声泪俱下。

“海禁乃是太祖、成祖定下的国策,岂能轻易更改!此乃动摇国本之举啊,陛下!”

“是啊,陛下!”吏部尚书张彩也出列,痛心疾首地说道,“一旦开海,海外之民,与我中华百姓混居,必生祸乱!长此以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国将不国啊!”

“陛下三思!”户部尚书韩文紧随其后,“开海通商,朝廷与民争利,必将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况且,市舶司一旦重开,官吏上下其手,贪腐之风,将更甚于前朝啊!”

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整个奉天殿,变成了菜市场。

文官集团,在这一刻,空前地团结了起来。

他们引经据典,从祖宗法制,说到民生疾苦,从国家安全,说到官场腐败,将“开海”批驳得一无是处。

朱厚照冷眼看着这一切。

他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这些人,嘴上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

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朱厚照一清二楚。

江南的士大夫,是走私贸易最大的获利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将国内的货物,运到海外,换取巨额的利润。

开海,由朝廷来主导贸易,征收关税。

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他们,怎么可能同意?

朱厚照没有打断他们,就让他们说,让他们吵。

直到整个大殿的声音,都渐渐小了下去,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等待着他的反应。

朱厚照才缓缓开口。

“说完了?”

他的语气,很平静。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他先是肯定了一句,让那些慷慨陈词的官员们,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但是,”朱厚照话锋一转,“你们,只看到了其一,未看到其二。”

“你们说,开海违背祖制。那朕问你们,太祖皇帝,为何要禁海?”

他看向那个最先跳出来的老御史。

那老御史一愣,答道:“自是……自是为了防备倭寇,以及……前元残余势力,从海上袭扰。”

“说得好!”朱厚照点头,“那成祖皇帝,为何又要派郑和七下西洋?”

老御史额头冒汗:“成祖爷……是为宣扬我大明国威,寻找建文帝……”

“宣扬国威,说得好!”朱厚照再次打断他,“那朕问你,如今,前元已亡百年,建文帝更是渺无踪迹。我大明新军,已非吴下阿蒙。朕,为何不能开海,去宣扬国威?为何不能用我大明的舰队,去保护我大明的商船,赚取那万国之利?”

“这……”老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

朱厚照又看向吏部尚书张彩。

“张爱卿,你说,开海会引得外民混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那朕问你,汉唐之时,长安城里,胡商遍地,万国来朝。为何我大汉,我大唐,没有国将不国?反而,成了万邦敬仰的天朝上国?”

“因为,我们强!只要我大明足够强大,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制度,就只会同化他们,而不是被他们所异化!”

张彩的脸,涨得通红。

最后,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韩文身上。

“韩爱卿,你说,开海是与民争利?”

“好一个与民争利!”朱厚照冷笑,“朕倒要问问你,这个‘民’,是哪个民?是那些勾结倭寇,大发国难财的走私奸商?还是那些被海禁逼得家破人亡,不得不出海为盗的沿海百姓?”

“朕开海,就是要断了那些奸商的财路!就是要给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一条活路!”

“至于你说的贪腐,更是无稽之谈!朕要设立的市舶司,将由廉政司直接监管!所有税收,直接入内库,不经户部!朕倒要看看,谁敢伸手,朕就斩断谁的爪子!”

一番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那些刚才还口若悬河的官员们,此刻,一个个都面如土色。

他们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经义,自己百般刁难的借口,在这个年轻的皇帝面前,被驳斥得体无完肤。

他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跟你讲那些虚头巴脑的道理,他只跟你讲,最实际的利弊。

李东阳站在原地,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不得不承认,皇帝的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何尝不知道海禁的弊端?何尝不眼红那海贸的巨大利润?

只是,祖制和整个文官集团的压力,让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今天,这个年轻的皇帝,却要凭一己之力,撞开这堵墙。

这是何等的魄力,又是何等的……凶险。

“此事,关乎国本,朕知道,不是一日可以议定的。”

朱厚照见火候差不多了,也缓和了语气。

他坐回龙椅上,看着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

“这样吧,给众卿三天时间。三天之内,将你们所有关于开海的利弊分析,写成奏折,呈上来。朕,要看到真东西,而不是空话套话。”

“三天之后,朝会再议。”

“如果,你们还是拿不出能说服朕的理由……”

朱厚-照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那朕,就只能认为,诸位,是在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罔顾国家大计了。”

说完,他站起身。

“退朝!”

不给任何人再开口的机会,朱厚照拂袖而去,只留下满朝文武,在大殿里面面相觑,神色复杂。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20/2268583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