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 第147章 师门传承玉佩,到底传了几代人?

第147章 师门传承玉佩,到底传了几代人?


诸葛正我是临时凑的主考官,与其说是主考,不如说是考场保安。

    诸葛正我只负责监察考场,阅卷由庞太师和华太师负责,李兆廷和冯素贞试卷的单独取出,交给他批阅。

    “这份卷子不错啊!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庞太师,你来看看!”

    华太师递过去一份卷子。

    庞太师认真阅读两遍,发现上面既没有标记,也没有暗示,整篇文章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尽显潇洒才气。

    才华横溢固然是好事,缺点是才气太过外显,文笔太过潇洒,充满年轻热血的少年意气,少了几分稳重。

    这种判断非常正常。

    文无第一。

    阅卷的人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打分不同,有些人喜欢辞藻华丽,有些人喜欢清淡朴素,有些人喜欢用典,有些人喜欢直白,考生为了不犯忌讳,大多会在考试前打听主考官是谁,打听主考官的喜好,免得犯忌讳打低分。

    还有些主考官为了避嫌,发现是自己学生的卷子,稍稍压低评分。

    当然,这种考量有疏漏。

    据说,欧阳修做主考官时,发现一篇文章才华横溢,想到自己的学生曾巩参与此次科考,误以为是曾巩。

    为了避嫌,把评分排在第二,不巧的是,这份卷子其实是苏轼的。

    对文章的评价,很难分出高下。

    主考官的喜恶会极大影响评分。

    庞太师和华太师略一商量,把这份考卷暂时搁置,继续批阅卷子,批阅完所有试卷,再给这份卷子打分。

    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糊名、誊抄之类的防作弊手段,随之而来的则是应对这些手段的技巧,比如提前约定好,在某个部分用某个典故,或者在用某个典故时避讳,或者是某种固定文风。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就算让诸葛正我主持阅卷,也会出现各种意外,不可能绝对公正。

    因此,春闱之后还有殿试。

    皇帝亲自考察。

    皇帝金口玉言,御笔点状元。

    冯素贞和李兆廷的卷子,不会挤下去两个考生,原本刘娥想把卷子混在所有考卷中批阅,李兆廷觉得这会挤占名额,建议让诸葛正我单独阅卷。

    不仅如此,本次科考,赵祯特许增加两个名额,稍稍放松了标准。

    科举之事,自是不能闹着玩。

    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刘娥、赵祯和诸葛正我,私下里悄悄操作即可。

    庞太师和华太师批阅考卷,诸葛正我批阅李兆廷和冯素贞的卷子,偶尔互相传递看看,比对考生的能力。

    庞太师并未上书劝谏,只当赵祯想收买人心,培养自己的忠诚班底,以李兆廷的出身,很符合这个要求。

    毕竟,李南星当初被流放,就是因为垂帘听政之事,在皇帝看来,这是绝对的大忠臣,肯定要多多嘉奖。

    老套路了。

    当年上书骂刘娥的都被流放,等到赵祯掌权后,把这些人赦免,哪怕明知这是套路,也会感激皇帝仁慈。

    这种事情,庞太师多有支持。

    在辽国密探的刺激下,八贤王即将举行一次选秀大会,庞太师的女儿会入宫为贵妃,庞太师会成为国丈。

    赵祯手中的权力越多,庞太师的地位越稳,只不过,庞太师的闺女儿子遇到包拯,大部分都被刷了声望。

    经过最近两个月的搅闹,庞太师巴不得李兆廷入朝为官,把李兆廷放在眼皮底下盯着,免得李兆廷整天在江湖中厮混搅闹,坏了庞太师的副业。

    华太师对此事也有些了解,他是装糊涂的高手,最擅长装疯卖傻。

    华太师心里盘算,那份潇洒飘逸的考卷很像江湖人的手笔,是不是李兆廷的卷子?皇帝认可阅卷评分吗?

    呃……

    华太师想多了。

    那份卷子是李寻欢的,还有一份更加轻佻狂妄的,是唐寅的卷子。

    李兆廷最近六年,不是练武就是四处搞事,全无准备,完全裸考,凭借小时候的根基,最多能勉强溜边。

    庞太师问道:“小花,你觉得哪份卷子最好?我没有特别满意的。”

    读书人称呼别人都是表字。

    诸葛正我,表字“小花”,这个表字是他自己取的,他觉得“正我”二字太过古板,正得像是一块黑炭。

    诸葛正我不喜欢黑炭。

    他喜欢花。

    他可以为了一朵阆苑仙葩,快马加鞭赶路万里,把假期全部耗尽,只求能在花卉凋零前,看到鲜花盛开。

    诸葛正我得意的说过:“一个人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看过一朵迥异凡尘的花卉,这一辈子没白活,睁开眼能看到一朵鲜花,这一天就是好日子。”

    所以,诸葛正我把端端正正的名字改成小花,听起来非常可爱,为这个看似古板的老人增添了几分童趣。

    庞太师每每想到这个称呼,都觉得诸葛正我脑子被韦青青青打傻了,却又不能直呼其名,只能强行忍受。

    韦青青青是诸葛正我的师父,武功通天彻地的绝世奇人,亦正亦邪,正的时候特别正,邪的时候特别邪。

    据说,韦青青青看出自己四位弟子以诸葛正我能力最强,担心诸葛正我黑化成魔,特意创出对付诸葛正我的六合青龙大阵,交给大弟子叶哀禅。

    阵法落入元十三限手中。

    元十三限与诸葛正我有仇。

    诸葛正我很可能被师父坑了!

    庞太师的吐槽,非常有理有据。

    华太师好奇的凑了过来:“这两份卷子你看了几十遍,听说太后在皇宫另立考场,莫非就是这两份卷子?”

    诸葛正我微笑道:“你们知道,李兆廷当初是金陵神童,由于某些事情被革了功名,陛下给他开个小灶。”

    “他的卷子怎么样?”

    “勉强可以上榜。”

    “另外一份卷子呢?”

    “这份卷子厉害,如果此人参与本次科举,状元之位,非他莫属。

    此人提出的见解,我只在一些孤本书籍中见过三言两语,你看看这里,行文用典的结构,当真博学多才。

    可惜,这等大才,无心官场!

    你们俩有什么办法吗?”

    诸葛正我惋惜的摇头晃脑。

    华太师称赞道:“好文章,此人莫非就是冯绍民?冯少卿那头肥猪怎么这么会生,竟有这么厉害的儿子!”

    庞太师闻言有些羡慕。

    庞太师儿女双全,大儿子庞统是军功显赫的飞星将军,最近几年,庞统羽翼丰满,连续对老爹发动挑衅。

    大女儿即将入宫为妃。

    二女儿嫁给崔明冲。

    小女儿庞飞燕医术极高,但对行医没什么兴趣,更喜欢江湖生活。

    余下几个儿子,基本都是废柴。

    在《三侠五义》中被包拯铡了!

    “铡国舅”是包拯经典事迹。

    三人对着冯素贞的卷子,认认真真看了几遍,互相调侃几句,把阅卷结果呈给皇帝,接下来要准备殿试。

    考试过程无需多言。

    这是属于考生们的光芒,李兆廷只是去凑凑热闹,圆小时候的梦,真与这些人争胜,未免有些厚颜无耻。

    冯素贞倒是很有竞争力,赵祯和刘娥看过考卷后,全都有些惋惜。

    一个惋惜大才不为朝廷所用。

    一个惋惜冯绍民实际是女娇娥,早就已经嫁人,不可能成为女官。

    又过数日,科举放榜。

    李兆廷去朱雀街看榜。

    几个熟人全都金榜题名。

    李寻欢,探花;

    包拯,十六名;

    唐寅,十九名;

    公孙策和展俊卡位上榜。

    先前天鸿书院杀人案,让书院名气一落千丈,随着包拯、公孙策、展俊三人金榜题名,瞬间从发生过凶杀案的鬼校破落户,变为庐州最大热门。

    原本是花钱留不住学生,现在是要么成绩优秀,要么花费巨资,否则想去天鸿书院参观,都是一种奢望。

    李寻欢愁眉苦脸的感叹,自家出了两位探花,老爹和大哥做梦都想让家里出个状元,没想到仍旧是探花。

    常人中探花是祖坟冒青烟。

    李寻欢觉得愧对父兄。

    李兆廷高声说道:“这是喜事!李家一门出现七位进士,三位探花,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就算不是空前绝后的成就,却也是开天辟地头一份,咱家底子比较好,容貌比较俊俏,若是不让你做探花郎,别人肯定不服。”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纷纷附和。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周围衙役、仆役、小厮,立刻过来恭贺李寻欢,李寻欢的书童铁传甲从怀中掏出红包,分发给贺喜的人。

    另一头,李家宅院。

    刘娥让人送来一套红袍。

    “若你有心为官,本宫可以特许你冯绍民的身份,参加下次科举。”

    “不要急着拒绝,本宫会把这份许诺保留三年,科举三年一次,在下届科举举行之前,再来给本宫回复。”

    “这是本宫的令牌,拿着令牌,日后行走江湖,可以方便许多,你仔细看看令牌的材质,应该能想明白。”

    冯素贞换上红袍,看着铜镜中意气风发的模样,不由得有些得意。

    紧跟着,冯素贞检查玉牌,发现玉牌材质与师父送的玉佩一模一样,先前与李兆廷定亲时,李兆廷送来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说是祖传宝物,与冯素贞师父送的玉佩材质不同,雕刻技法一模一样,恰好组成“远山溪流”。

    冯素贞当时并未多想,只觉得是天定姻缘,现在想来,无论李兆廷莫名其妙被流放,莫名其妙拜师学武,还是自己的师父,似乎全都藏着秘密。

    李家祖传的玉佩!

    师门嫡传的玉佩!

    刘娥送的玉牌!

    刘娥明确知道材质问题。

    难道师父是阴癸派弟子?

    不对啊!

    阴癸派属于魔门两派六道,师父主修降魔琴,天生与阴癸派敌对。

    但是,与魔门敌对数百年的宗派是慈航静斋,慈航静斋主修剑法,在琴棋书画方面,着实没有高深传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冯素贞皱皱眉头,脑中涌现一个非常怪异的想法:厉胜男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玉佩?要么材质一模一样,要么图案相辅相成,都是长辈悄悄给的。

    程淮秀有没有玉佩?

    蓝凤凰有没有玉佩?

    五毒教有没有类似传承?

    一系列问题在脑中闪过,脑子天马行空的发散,不免越想越歪,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实际上都是巧合。

    同样的道理,很多看起来像是巧合的事情,实际早就写好了剧本!

    这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326/111109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