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草原构想,金蒙交战(月票1200加更
翌日清晨。
抚顺城外的雪又下了起来,细密的雪花如同柳絮,慢悠悠地飘落在地上,给苍茫的雪原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明军营寨的校场上,早已备好的车队整装待发。
三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并排停放,车轮裹着防滑的麻布,一百草原勇士、三百名身着铠甲的明军士卒,整齐地列在车队两侧。
布和站在马车旁,目光紧紧落在两个女儿身上,眼中满是不舍。
海兰珠身着一件淡粉色的蒙古锦袍,头发梳成精致的发髻,上面插着一支银质发簪。
本布泰则穿着浅蓝色的小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毛茸茸的狐狸玩偶。
姐妹俩眼眶通红,泪水在眼中打转,却强忍着没有哭出声。
她们虽年幼,却也隐约知道,此番前往北京,或许这辈子都难再见到父亲。
“到了京师,要听护卫的话,好好照顾自己,也照顾好妹妹。”
布和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海兰珠的脸颊,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他又看向本布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顶。
“不许再任性,宫里不比草原,凡事要多忍让。”
海兰珠用力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
“额赤格放心,女儿会照顾好妹妹的,也会……会等着父亲的消息。”
本布泰则扑进布和怀里,哽咽着说道:“额赤格,我会想你的……”
布和紧紧抱住女儿,心中一阵酸楚,却还是强忍着泪水,拍了拍她的后背:
“乖,额赤格也会想你们的。等父亲帮大明打赢了仗,就去京师看你们。”
这番承诺,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兑现。
草原与京师相隔千里,中间不仅有山川河流,还有复杂的局势,未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
送别的时辰已到,明军护卫走上前,恭敬地说道:“台吉,时辰不早了,该出发了。”
布和深吸一口气,松开女儿,缓缓站起身,对着车队挥了挥手:“走吧。”
海兰珠与本布泰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掀开毡帘的一角,朝着布和挥手告别。
车夫甩动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积雪,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
护卫们紧随其后,护送着车队朝着北京的方向疾驰而去,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
布和站在原地,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久久没有挪动脚步,口中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肩膀上,很快便积起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思绪、
他只希望女儿们能平安抵达京师,顺利入宫,这样科尔沁部的未来,才有保障。
“布和台吉。”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布和转过身,只见熊廷弼缓步走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营中已经准备好了盟约中承诺的岁赏,一万两白银,加上一千匹布帛,都已装车,台吉可以派人将这些东西送回科尔沁部。”
布和心中一动。
一万两白银与一千匹布帛,对如今的科尔沁部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可他转念一想,若是此刻收下岁赏返回部落,却无法立刻给出出兵的承诺,恐怕会惹得这熊蛮子不快。
他沉吟片刻,说道:“经略公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如今女儿尚未入宫,我若是带着岁赏返回部落,怕是难以服众。
不如我留在沈阳等候消息,待我的人从京师回来,带来她们入宫的信件,确认大明皇帝已将她们纳入后宫,我便即刻返回科尔沁部,征召兵卒出兵!”
熊廷弼闻言,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拍了拍布和的肩膀:
“布和台吉多虑了。蒙古诸部分散在草原各处,要想调集兵力,本就需要不少时间。若是等到京师的回信再回去征召,岂不是要耽误战机?
不若你现在带着岁赏返回部落,一边安抚族人,一边着手征召兵卒。等京师的回信到了,你这边兵力也已集结完毕,正好可以立刻出兵,配合我军攻打建奴。”
布和心中有些疑惑,忍不住问道:“经略公就不怕我拿了岁赏,却不遵守盟约,不出兵相助吗?”
毕竟,一万两白银与一千匹布帛,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让不少人动心。
熊廷弼轻轻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笃定:“布和台吉既然愿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入京师,这份诚意,本经略看在眼里。你们肯为盟约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本经略自然信任你们!”
其实,熊廷弼心中另有盘算。
在他看来,一万两白银与一千匹布帛虽多,却远不及科尔沁部出兵的价值。
若是能用这些财物,换来科尔沁部的支持,进而击败建奴,收复辽东,那便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即便布和真的违约,损失的也只是财物,可若是因此错失了拉拢科尔沁部的机会,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草原人对信守承诺的人,同样遵守承诺,我布和向长生天起誓,只要明国不违背誓言,我也绝对不会违背誓言!”
“好!”
说完这些话,布和也不再耽搁了。
当即准备回科尔沁部。
看着布和带着岁赏车队渐渐远去的背影,熊廷弼站在雪地里,心中却是感慨起来了。
“这岁赏,当真是好制度啊!”
在他看来,明廷推行多年的岁赏制度,简直是中原王朝应对草原部落的“天才构想”。
这并非简单的财物馈赠,而是以极小的成本,撬动草原格局的精妙博弈。
用每年几万两白银、数千匹布帛的“小投入”,便能换取蒙古诸部的臣服或中立。
一方面,岁赏能填补草原部落物资匮乏的缺口,降低他们南下劫掠的动机。
毕竟,劫掠需冒生命风险,而接受岁赏只需保持与明廷的友好关系,两相对比,大多数部落都会选择后者,从而大大减少边境冲突,为辽东战事节省出更多兵力与精力。
另一方面,岁赏更是分化蒙古势力的利器,通过对不同部落给予不同额度的赏赐,扶持弱小部落、制衡强势部落,便能维持草原的战略平衡,防止任何一个部落独大,威胁明廷北疆安全。
此刻,熊廷弼的脑海中已开始勾勒建奴覆灭后的草原蓝图。
林丹汗野心勃勃,一直妄图一统漠南草原,若是任由其发展,待建奴灭亡后,察哈尔部必将成为明廷新的威胁。
因此,扶持科尔沁部便成了必然选择:通过岁赏与联姻,将科尔沁部牢牢绑在明廷的战车上,使其成为制衡林丹汗的重要力量,届时草原上察哈尔、科尔沁两强并立,明廷便能坐收渔利,牢牢掌控草原局势。
当然,熊廷弼也清醒地认识到,岁赏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其弊端同样显而易见:
首先是巨大的物资消耗,嘉靖年间对俺答汗的抚赏,每年便需耗费十数万两白银,再加上布帛、茶叶等物资,长期下来对朝廷财政是不小的压力。
更棘手的是,部分蒙古部落渐渐将岁赏视为“理所当然的贡赋”。
一旦大明因财政紧张减少赏赐,或因边境摩擦暂停互市,他们便会立刻以武力威胁,甚至发动劫掠,形成“赏赐—劫掠—再赏赐”的恶性循环,不仅未能彻底解决蒙古的军事威胁,反而助长了部分部落的骄纵之气。
此外,赏赐不均的问题也极易引发矛盾,若对某一部落过于优厚,便会招致其他部落的不满,甚至可能激化部落间的冲突,反而给大明边境带来新的动荡。
可即便如此,在熊廷弼看来,岁赏制度的好处依旧远大于坏处。
相较于动辄耗费数百万两、死伤数万将士的大规模战争,岁赏的成本无疑更低。
而通过岁赏换来的边境稳定与战略制衡,更是战争难以实现的。
只要后续制定更完善的赏罚机制,根据部落的忠诚度与贡献度调整赏赐额度,便能最大限度规避弊端,让岁赏制度成为大明掌控草原的“利器”。
思绪渐定,熊廷弼收回目光,重新投向不远处的抚顺城。
此刻的明军大营,已暂停了大规模攻城行动,只留下少量兵力在城外警戒,防止建奴守军突围。
并非熊廷弼不愿尽快拿下抚顺,而是他在等一个关键消息。
林丹汗出兵攻打开原的消息。
按照之前的盟约,林丹汗需率两万骑兵突袭开原,牵制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防止其支援抚顺。
一旦开原战事打响,抚顺城中的代善得知后路可能被断,士气必将崩溃,届时明军再发动总攻,便能以最小的伤亡拿下抚顺。
“希望林丹汗能按时出兵罢!”
熊廷弼在一边想道。
与抚顺城的惨烈相比,开原城内却还显得安静。
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的府邸中,炭火盆里的松木烧得正旺,却驱不散这位大金贝勒心中的烦闷。
数日之前,他便收到了代善从抚顺发来的求援信,信中言辞恳切,直言抚顺被熊廷弼大军围困,请求他速派援兵。
可莽古尔泰捏着那封求援信,却迟迟没有动静。
只是派遣斥候去打探消息。
但他派往抚顺的斥候,十有八九一去不回,仅有的几个逃回来的,也个个面带惊恐,说抚顺已被明军层层包围,水泄不通,城破只在旦夕之间。
按理说,同为大金贝勒,他理应出兵援救,可莽古尔泰的心中,却藏着另一番算计。
“代善那厮,平日里仗着自己是大贝勒,处处压我一头,如今被困抚顺,也是活该。”
莽古尔泰坐在虎皮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语气中满是讥讽。
汗位之争早已暗流涌动,代善虽被废黜太子之位,却仍握有正红旗,麾下势力依旧强大,是他争夺汗位的最大对手之一。
代善的实力被削弱,对他而言,反倒是件好事。
更何况,他不久前收到的密报,更是让他坚定了按兵不动的心思。
密报称,代善暗中与黄台吉书信往来,似在商议汗位继承之事。
“两个老狐狸勾结在一起,当我是傻子不成?”
莽古尔泰重重将弯刀拍在桌案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我若出兵救他,岂不是帮他巩固势力,日后反过来对付我?”
可转念一想,他又不敢真的见死不救。
代善毕竟是父汗努尔哈赤的儿子,他的兄长,若是真的在抚顺战死,父汗定然会追查责任。
到时候,他这个毗邻抚顺却按兵不动的正蓝旗旗主,难辞其咎,甚至可能被剥夺兵权,彻底失去争夺汗位的资格。
“真是左右为难!”
莽古尔泰烦躁地踱步。
他正纠结着是否要派少量兵力象征性地驰援抚顺,府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他的心腹、正蓝旗固山额真爱巴礼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
“贝勒爷!不好了!出大事了!”
爱巴礼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靖安堡……靖安堡被攻破了!”
“什么?!”
莽古尔泰猛地停下脚步,脸上的烦躁瞬间被震惊取代,他快步走到爱巴礼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厉声问道:
“你再说一遍!靖安堡怎么了?被谁攻破了?是明军吗?他们怎么敢绕过草原,突袭靖安堡?炒花的内喀尔喀五部难道没有察觉?怎么连个示警都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可见莽古尔泰心中的震惊。
靖安堡位于开原东北方向,虽驻兵不多,仅有五百余人,却是开原的重要屏障,能提前预警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
如今靖安堡无声无息被攻破,意味着开原的东北门户已被打开,敌人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爱巴礼被莽古尔泰揪得喘不过气,却还是艰难地回答:
“回……回贝勒爷,目前还不清楚是谁攻破的靖安堡,只知道堡内守军无一生还。
派去探查的斥候还没回来,炒花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好像……好像对方是突然出现的一样。”
莽古尔泰松开手,爱巴礼踉跄着后退几步,大口喘着气。
莽古尔泰的脸色越发阴沉,心中警铃大作。
能如此迅速、悄无声息地攻破靖安堡,绝非小股势力所为,要么是明军的精锐奇兵,要么是草原上的强大部落。
若是明军,那便意味着熊廷弼不仅围了抚顺,还分兵偷袭开原,大金腹背受敌。
若是草原部落,那大概率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毕竟内喀尔喀五部已保持中立,唯有林丹汗有实力也有动机突袭开原。
“不行,必须立刻查清情况!”
莽古尔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当即下令。
“爱巴礼,你即刻去召集正蓝旗的兵卒,让他们在城外校场集结,随时准备应战。
另外,再派斥候,分四路探查靖安堡方向的敌情,务必查清是谁攻破了靖安堡,兵力有多少,下一步的动向是什么!若有延误,军法处置!”
“遵命!”
爱巴礼不敢耽搁,连忙躬身领命。
时间在莽古尔泰的不安中缓缓流逝。
随着派出去的斥候分批返回,越来越多的消息如同雪片般汇聚过来,每一条都像重锤,狠狠砸在莽古尔泰的心上。
“贝勒爷!查清楚了!攻破靖安堡的是察哈尔部的人!”
一名斥候单膝跪地,通禀道:
“而且……而且林丹汗本人亲至,带着至少两万精锐骑兵,此刻已在靖安堡附近扎营,看架势,下一步就是要攻打开原!”
“林丹汗?!”
莽古尔泰猛地从虎皮椅上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
他怎么也没想到,敢突袭开原的竟是林丹汗。
那个早年被大金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龟缩在漠南草原的察哈尔部首领,如今竟敢带着大军主动来犯!
“他是疯了吗?”
莽古尔泰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但很快,他便想明白了林丹汗的意图。
今夏大金为补充粮草,曾突袭过察哈尔部的牧地,劫掠了大量牛羊与马匹,林丹汗这是来报仇了!
只是他没想到,林丹汗竟敢如此大胆,选择在抚顺被围、大金兵力分散的时候动手,显然是早有预谋。
可比起林丹汗的突袭,更让莽古尔泰心寒的是另一个消息。
“贝勒爷,还有一事……”
另一名斥候犹豫着开口。
“我们在靖安堡附近发现了内喀尔喀五部的踪迹,他们的人就躲在远处观望,既没有出手阻拦察哈尔部,也没有向我们示警。
另外,科尔沁部奥巴台吉那边也传来消息,科尔沁右翼的莽古斯、明安准备嫁女给大明皇帝,看样子是要与明廷结盟,也没有丝毫要支援我们的意思。”
“炒花……科尔沁……”
莽古尔泰喃喃自语,心中一片冰凉。
那些往日里惧大金如虎,对父汗唯唯诺诺的蒙古部落,如今竟全都倒向了明廷?
炒花的中立,分明是坐视察哈尔部攻打开原。
科尔沁部的结盟,更是直接站到了大金的对立面!
若是蒙古诸部都与明廷联手,那大金便会陷入明蒙联军的包围之中,别说争夺汗位,能否保住现有的领地都成了问题。
“不仅代善危险,我也危险了……”
莽古尔泰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心中第一次生出了恐惧。
抚顺被围,开原面临林丹汗两万大军的威胁,而他手中的正蓝旗,算上老弱残兵,也不足一万人,兵力悬殊至极。
值此之际,是逃还是打?
逃,是莽古尔泰的本能反应。
但带着本部退回赫图阿拉,虽能保住性命,却会失去开原这一重要据点,更会被父汗努尔哈赤追责。
临阵脱逃,是大金最忌讳的罪名,到时候别说汗位,他甚至可能被剥夺所有兵权,沦为一个无权无势的闲散贝勒,彻底告别汗位之争。
打,胜算却微乎其微。
林丹汗的两万精锐骑兵,都是常年在草原上征战的勇士,战斗力极强。
而他的正蓝旗,想要以不足一万的兵力对抗两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更不用说,科尔沁部的人,随时会在背后捅他一刀。
莽古尔泰在府邸中焦躁地踱步,脑海中不断闪过“逃”与“打”的念头。
但很快.
他便做好了决定!
“汗位……我不能放弃汗位!”
莽古尔泰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这辈子最大的目标,便是继承父汗的汗位,统领大金,若是因为这场危机便退缩,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林丹汗有两万大军又如何?我莽古尔泰也不是吓大的!”
“开原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只要我们坚守不出,拖延时日,林丹汗的大军久攻不下,必然会粮草短缺。
我再派人去赫图阿拉求援,父汗定会派援兵前来,到时候内外夹击,定能击退林丹汗!”
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赌开原城能守住,赌援兵能及时赶到,赌自己能撑到最后。
可他别无选择。
要么战死在开原,要么击退林丹汗,保住开原,为自己争夺汗位增添筹码。
“来人!”
莽古尔泰高声喊道。
爱巴礼快步走进来,躬身问道:“贝勒爷,有何吩咐?”
“传我命令!”
莽古尔泰手持弯刀,指向门外、
“即刻加固开原城防,将城外的粮草、牲畜尽数迁入城中,实行坚壁清野;派精锐守住四门,尤其是北门,防止林丹汗突袭。
另外,挑选十名精锐骑士,乔装成牧民,连夜突围,前往赫图阿拉求援,务必让父汗尽快派兵支援!”
“遵命!”
爱巴礼见莽古尔泰下定了决心,也不再犹豫,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府邸,开始传达命令。
莽古尔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却让他混乱的心绪渐渐清明。
“林丹汗,咱们就来好好较量一番!”
今年夏天,黄台吉可以在大板城击败你,没道理我不能如此。
你人是多,但我八旗子弟,却也不是吃干饭的。
六千精锐对两万蒙古骑兵.
优势在我!
莽古尔泰眼神闪烁。
他要试一试。
哪怕最后失败,代价是他的性命!
PS:
快三点才写完,累了~
还没洗澡,晕~
求求订阅啦!!!!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32/111107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