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266章 请太傅速速出手除曹!

第266章 请太傅速速出手除曹!


此乃兴汉之业,帝党之大义所趋?

    闻听袁三此言,刘繇微微怔神!

    忽然发觉自己此前的为难与担忧好似多余,正如袁三所说,他这是要去剿除曹贼,匡国辅政,又不是在私通袁逆。

    就算被大家发现了又如何?即便真有人蠢到去和天子对峙,把自己矫诏之事揭露,又怎么样呢!

    刘公我为国为民,一片丹心,之所以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剿除国贼曹操,还政天子,匡扶汉室吗?

    天子难道不想杀曹除贼?只是碍于不想朝廷内乱,这才暂且隐忍,与曹贼虚以委蛇。

    我不过是把天子想说但不能说的话说了,把天子想做但不能下达的旨意,换了种形式传递给帝党众人。

    我之所做所为,难道不是帝党之人心所向?

    我之所谋所想,难道不是兴汉之大义所在?

    念及至此,刘繇也是发现袁营此计之险恶了。

    只要按照袁营所谋的计划行事,他不但不会引起众人怀疑,被发现通袁之事。

    反而他接下来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符合自身帝党党魁身份的!

    帝党众人哪怕当真发现矫诏是假,只怕也会顺水推舟,当成真的来除曹。

    甚至他还可以就此树立一个,我刘繇这么做非为自身,乃为了还政天子,皆为了匡扶汉室的忠良形象。

    至于矫诏衣带?那不过是匡扶汉室大业之上,一点小小的运作手段罢了。

    我刘繇一生向汉之心,只愿为国除贼,区区手段,何足挂齿?

    这个袁术怎么就这么坏呢?

    刘繇越想越觉得自己照袁术的安排行事,简直百利而无一害。

    倘使果真能聚集众人之力,在不引发大规模内乱的情况下,剿除曹贼,匡正朝野。

    想来就算天子事后发现,也不会怪罪自己,甚至还会配合自己统一口径,对自己这个匡国老臣,大为激赏。

    可越是这么凡事都往好处想,刘繇就总觉得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按理来说不应该呀?袁术他又是威胁自己,又是布局深远的安排了这一出算计。

    可一旦此计功成,最终达成的结果居然是剿除曹贼,匡扶汉室?

    这怎么想也不对吧?

    他袁术废这么大劲图什么?总不能他也是大汉忠良,为了兴汉大业吧?

    尽管想不通袁术的图谋究竟为何,但眼下受袁三胁迫的自己,显然也没有拒绝的权利。

    反正也是一件有利于自身之事,刘繇也便不再拒绝。

    他默然收下【衣带诏】,只再次强调了句: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袁三满口答应,随即刘繇掩人耳目,将袁三送走,为了消息隐蔽,更将府中今夜见过袁三的下人,尽数处置了。

    此后,刘繇隔三差五,便以太傅之名,入宫请见天子,多以教授经义为要。

    而这段时日之中,曹仁、关羽皆率军远去,镇守两关门户,刘备也在西园同文聘一道建立新军。

    他在张飞、祢衡的辅佐下,召来了天子亲命的一众偏将,种辑、王子服等人,日日操练兵马,似在为来年出兵除袁的大业做着准备。

    只不过以大汉如今的底蕴,建立一只五万人的新军,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短短时间,别说将一群百姓操练整肃。

    他便是以朝廷的名义招兵买马,也不过才刚征募了不到万人的青壮,还都是些列阵都不会的新兵蛋子,想让他们真正具备一定战力,恐怕还差的远。

    而曹操方面,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曹仁走后,他似乎连最亲密的荀彧都不再信任。

    甚至有人猜测他是被当日群臣诛曹之事吓破了胆,因此如今每日都只在守备森严的密室接见群臣。

    且一次只见一人,而所有从密室中出来的曹营之臣,都对密室之中发生的事缄口不言。

    所幸除了变得神神秘秘之外,这段时间以来,众人见他也没有别的异动,这才稍放下心。

    唯独就是最近曹营中人出城的次数,远胜以往,且一去不回,还会特地甩开追查,以致没人知道这些曹营之人都去了哪里。

    于是洛阳城中的局势,便在这诡异的氛围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帝党一万兵力在皇宫拱卫天子,曹操两万兵力在洛阳拱卫皇宫,城外是荆州兵两万拱卫洛阳。

    互相威胁,互相辖制,好像谁都不愿打破这个平衡。

    直到有一日,刘繇自皇宫见天子而出,他见洛阳局势稳定,暗忖时机已至。

    若再拖延日久,只恐袁三以为他消极作为,反而生变。

    是故,他当夜邀王子服入府叙话,言说有大事相商。

    此时刘繇忝为帝党魁首,以他的身份来说,半夜秘会向汉之士,商谈大事,是极为合情合理的。

    因此王子服几乎是毫不迟疑,就连夜前往。

    未几,至刘繇府中,自有下人将他领至书房。

    不想才在书房门外,便隐隐听闻有啜泣之声,及至推门而入,竟见刘繇涕泪交流,伏案而哭。

    王子服大惊,忙问其缘由。

    刘繇自然将此前袁三所授之机要,如何见天子,天子如何说,又如何赐下玉带,自己深更半夜又是如何发现衣带诏之事,倒背如流。

    王子服见他说的好似亲身经历一般活灵活现,细节俱全,如何不信?

    况且以王子服对天子的了解,那些话确实也像天子的口吻能说出来的。

    而以当今这位天子的性格,若果真到了那一步,也确实做的出血书衣带诏之事。

    要说唯一令王子服困惑不解的,便是:何至于此啊!

    “眼下朝中虽两党相争,但得太师与刘皇叔之助,局势以比曾经好了太多。

    陛下何止于此?”

    对此刘繇自然早有腹稿,答之曰:

    “皆因我等安于现状,自以为得计,实则早为曹贼所趁,而不自知。

    子服,莫非也被如今之平稳安逸迷了眼,真当那国贼曹操,是个不做反抗,坐以待毙之人吗?

    曹操者,枭雄也!

    这段时间以来,他时常秘见曹氏群臣,暗授机要,定然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安排,而我等对此一无所觉。

    说不定,局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倾颓,陛下身边之宦官宫人,已为曹贼掌控。

    曹贼现在只是假意维持着局势稳定的假象,只等着他准备完成之后,就要对毫无防备的我等动手,发起雷霆一击!

    是以陛下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以衣带诏传书。

    子服,你可莫要忘了,他曹家祖上,可就是宦官起家,与宦官定然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

    “什么!宦官!!!

    该死,竟然又是这群囊虫!”

    提起宦官,王子服当即勃然色变,盖因对于如今的士人来说,反宦官也是政治正确。

    曹操!宦官!两大他们恨之入骨的国贼凑一块了,王子服如何不怒?

    刘繇趁热打铁,将一条被剪开的玉带,与一封血字诏书递上。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

    王子服将诏书再三观看,早已是泪流满面。

    “陛下!臣等无能,竟沉溺于眼前安逸,自以为局势大好。

    却不察您于暗中竟又一次身陷危难,急等我等来救。”

    王子服放诏于几上,忙问刘繇灭操之计。

    “太傅,吾祖宗世食汉禄,今又岂无忠心?若有灭操良策,尽管道来!

    共诛国贼,万死无悔!”

    “汝有此心,国之大幸!”

    刘繇微微颔首,按照袁三的交代,他取出衣带诏,翻于反面。

    “事不密,则害成。

    今当同立义状,各舍三族,以报汉君。”

    二人一同书名画字,刘繇这才道。

    “如此大事,今只你我二人,恐将难成。

    经我观之,将军种辑、吴子兰,议郎吴硕等皆为汉室忠良,或可同谋共事。”

    王子服闻言大喜,“吴子兰等人,与吾相交至厚,必能与我同心!

    太傅稍待几日,我必将之一一说服。”

    又几日,有王子服这个与他们相交亲密之人游说,又有帝党党魁太傅刘繇背书,种辑等人如何不信?

    是夜,王子服领众人来至刘繇府中,刘繇便于袖中取出衣带诏来与众人相看。

    几人读诏,挥泪不止,言说匡汉之志。

    刘繇趁势请几人一一书名画押,随后又让他们继续各自联络可靠友人,过来一同举事,壮大实力。

    众人哪有不肯,各自都有推荐。

    于是互相联络下线,友人再说友人,刘繇的事业越做越大,人数一天天的越来越多,衣带诏背面的名目,已经密密麻麻。

    这一日,众人依旧在刘繇府上集会,商议灭操之事。

    说实话,看着府邸里每晚进进出出,人头攒动,刘繇自己都觉得头皮发麻。

    真是打死他都没想到,这个袁三给的破计划,居然能做这么大。

    按理来说,如此大的动静,恐怕早被曹营察觉,两方早就该打起来了。

    偏偏没人知道曹操到底在等什么,依旧每日躲在密室里,秘会曹营之臣,似乎对刘繇这边的动静无动于衷。

    这种无言的沉默,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只让刘繇心底的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每天在府邸里应付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大汉忠良,更令他感到难以为继,只因:

    “动手吧,刘太傅,我觉得我们的人数已经够多了。”

    “就是,太傅,咱们嘛时候剿除国贼,匡扶汉室呢?”

    “对呀,对呀。

    大伙都说您把我们聚集起来,是已经想到了既不会造成内乱,损耗朝廷实力,又能剿除曹贼的计策。

    之前您总说时机未到,现在咱们已经有了这么多人,总可以说了吧?”

    “要我说还管什么计策,咱们这么多人,大势所趋,直接携大义之名,碾压过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曹操要是不肯自裁,便是自认国贼之实。”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面对这么多人头攒动,口中高呼的奇谈怪论。

    刘繇表面镇定自若,实际背上的衣衫,早已湿透。

    他有个屁灭曹计划呀?

    就眼前这计划,还是袁三教他的,问题是袁三当日怎么只教了前半步,我后半步该干嘛呀?

    不内乱,不自损实力,就能轻易除曹的计划,我也想知道啊喂!

    所幸,就在刘繇被逼问的张口欲言,又不知如何说起之时,忽报车骑将军董承来访。

    刘繇大喜,“此亦是兴汉义士,我当迎之。”

    刘繇即出厅延接,礼请入内,当董承进来,看见这小小的府邸密室里,居然乌泱泱挤了这么多人,也是大惊失色!

    这玩意,见鬼的比朝会还热闹!

    董承怒而斥之,“好好好,难怪天子忽然言说:

    【近来听闻太傅府上动静颇大,不知是何缘故?】

    遂命承来查看,结果这不察不知道,今日一见!”

    董承说着,已拔剑出鞘,怒指刘繇。

    “刘公啸聚群臣,今欲谋反乎?”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以不可置信的眼神,望着刘繇!

    【太傅!您不是给我们说,这是天子的意思吗?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天子难道不知情?】

    这一刻,压力给到刘繇,群臣的视线,董承的剑!

    这一刹那,刘繇感觉自己离身败名裂只差一步之遥,他的额头已是冷汗涔涔。

    霎时间,绝境之下,求生欲紧逼之间,刘繇只觉灵光乍现!

    他一本正经,谓董承曰:

    “董公,误会!

    你没领会陛下的意思。

    陛下必是见我久未动手,而曹贼戕害又逼之欲急,故暗示董公来此寻我,以催进度。”

    董承:???

    见董承困惑,刘繇忙将衣带诏视之,并把此前忽悠众人的一套说辞又说一遍。

    董承不信,斥之。

    “放屁!果真如此,陛下何不明言?”

    “你放屁!”

    令董承没想到的是,刘繇的情绪居然比他还激动。

    “试想一下,若是陛下身侧宦官,已暗中为曹贼把持,生死尚操于曹贼之手。

    一旦明言,曹贼即刻鱼死网破,陛下之生死,命悬一线,又要如何明言?

    事到如今,莫说宫里宦官,只怕我等在宫中的兵马,也不知不觉,为曹贼渗透,犹未可尽知也。”

    董承冷笑嗤之,刚要反驳,忽得愣住。

    他喃喃道,“近来宫中确有曹营中人,联络宦官,为我所阻。

    徐晃前日也告我说,他发现麾下一个校尉,收了曹营贿赂,已为他所斩杀,以儆效尤。

    难道这些事其实并非个例,不知不觉之中,局势竟已恶劣到这等地步了?”

    董承说着,深感难以置信。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我在陛下身上,根本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妥,更从未见陛下有对局势紧张的模样。

    果真如你所言,如此局势,我等如何会一无所觉呢?”

    刘繇:“!!!”

    有戏!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04/111108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