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暂居南城
林岁安谢过老婆婆后,立刻带着红丫开始清理。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将沉重的朽木挪开,破瓦罐小心堆到角落,腾出一块勉强能躺下三人的三角形地面。又去柴禾垛抱了一些还算干燥的麦秸,厚厚地铺了一层。
当最后一块相对完整的破木板被竖起来,勉强挡住风口时,林岁安终于长长舒了口气,起码现在有了落脚的地方,接下来就是想办法熟悉一下大名府,去打探一下灾民都在哪里,她要开始去寻找家人了。希望家人都能幸运的活下来到大名府。
现在入冬了,天气寒冷,林岁安都是拿出厚羽绒服当被子盖的。现在空间里面的热水已经不多了,要想办法烧点热水,不然小豆丁都要没开水泡牛奶了。天气越来越冷,她跟红丫也都要喝点热水暖身体。
房东老婆婆只说“夜里莫要声响,莫惹是非”,并未提及用水、用火需要额外交钱。
当初了解到的是在南城根底层棚户区,这种依附主屋的‘厦子’或角落棚户,通常默认是包干性质的,几文钱就包含了极其有限的居住权和基础资源。比如打水或者在不引起麻烦的前提下使用一小块地方生火。
然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林岁安是懂的,更明白维系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她不会天真地以为这点房租就真能一劳永逸。
林岁安第二日就让红丫在厦子里看着小豆丁,这次没办法带着她们,她要去捡点柴禾回来,总要有出处,才能生火烧水。
她去城墙下捡了一些细小枯枝、落叶、茅草回来。还拿出了一个豁口的陶罐。拿柴禾回来还给老婆婆送了一点,老婆婆没拒绝,只说是老婆子用不了那么多柴禾,她这是默许林岁安的做法。往后每隔几日有去捡柴禾就给送一点,维护好这个关系。
三个小孩子在这南城根下如果想安全活下去,不被别人盯上怀疑她们有钱,就需要出去挣钱。
她们才刚在这边住了三个晚上,已经有好几个邻居问她们很多问题了,明里暗里都是怀疑她们有银钱,不然怎么生存。还是林岁安说安济坊新来的监院给出坊的灾民提供了一些粮食,跟几枚铜板才算应付过去。新监院给铜板给粮是真的,铜板十五个,按人头给的。粮食够她们姐妹吃个十天左右。
这三天林岁安知道了一个不坏消息,灾民是不可能进城的。而她们也出不了城,她们的历子只能在城内行走,没法出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她都差点哭出来。太难了!那这样还怎么找到家人,而且离谱的是现在即使有路引灾民也不能进来。
就在她考虑到时候如果真的在城里没找到家人,是不是想办法混出城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士人有路引是可以进城的。士人好啊,她四叔就是秀才,那意思就是她四叔能进城。如果四叔到了大名府,她相信四叔肯定会进城的。
现在她要去找份活计,不用太认真,表面上有银钱的出处就行。顺便打探消息。
“吱呀!”
一声轻微的响动,从城墙根下主屋东墙与邻家歪斜篱笆夹角处,那个用破油毡勉强搭的三角形‘厦子’里传出来。
两人外面穿的都是几乎看不出颜色的粗布衣裳。针脚粗陋的补丁层层叠叠。这都是林岁安自己改的。这破衣服是安济坊的,原先太大了,干活很是碍手碍脚,昨天林岁安给修改了一下。这破衣服要珍惜,包里就剩下刚逃难时套外面的那件了。
林岁安弯腰拿起墙角那个边缘开裂、污渍斑驳的旧木盆,里面胡乱塞着几件看不出颜色的衣裳,再就是一小块的皂角,这是她们的道具。这衣裳是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婆婆换下来的,只收取她一文钱。
“走。”林岁安说完率先走出去,红丫手上拎着个小小的,同样破旧的木桶,提起精神跟在后面。她们的目标是巷口那口终日喧嚣的石井。
井边已经聚了三五个妇人,木桶碰撞声、家长里短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哟,林家小娘子来啦?今儿够早的。”一个面善但嘴碎的胖婶子瞥了她们一眼,随口招呼道,手里用力搓着一件看不出摸样的油腻围裙。
林岁安微微低头,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怯懦的笑容:“张婶早。”拉着红丫,找了个稍偏的位置放下木盆。把裹着一件安济坊分的破旧大人衣裳当襁褓的小豆丁放在一个干燥石台上。红丫立刻拿起小桶,跑到井边,费力地摇动轱辘。
那小桶对她来说明显沉重,她的小胳膊紧绷,小脸憋得微红。摇摇晃晃地才打上来半桶水,小心翼翼地提回来,倒进大木盆里。一趟、两趟……小小的身影在井边和木盆间来回奔波,每一次都显得那么吃力。
林岁安则挽起袖子,露出两截细瘦却有力的胳膊。将木盆里那几件破衣服浸湿,抹上土皂角,开始用力搓洗。
“啧啧,可怜见的,才多大点孩子,就得干这粗活……”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子叹息着摇头。
“可不是嘛,听说跟爹娘被洪水冲散了,能从安济坊活着出来就不易了……”另一个妇人接口。
“你们说,这几个小鬼应该是有点银钱的吧!没银钱的话,那个大的早把那最小的卖了。那么小养不养得活还是个事,白浪费粮。一看这几个小鬼就是克亲的……”一个一脸刻薄的老妇低声说。
那老妇话还没讲完就一个比较面善的妇人顶回去:“朱婆子嘴上积点德吧!都是可怜人。”
林岁安搓洗衣服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没听见。但她的耳朵,却精准捕捉着井边飘来的每一个音节。
“……西街王麻子家昨儿又闹耗子了,咬坏了他婆娘新扯的半尺布,气得他抄起扫帚满院子撵……”
“……听说了吗?北边安置点又抬出来了十几个!唉,这天气没吃没喝的,熬不住的……”
“……码头那边招扛包短工,一天三十文,就是累死人……”
“……昨儿个茶摊听刘衙役吹牛,说上头又要查流民户籍了,好像是要分派去挖河渠……”
“定州”、“流民”、“户籍”、“挖河渠”、“修堤”…….林岁安尽量从这些妇人口中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747/229338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