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左眼见飘心中喜弍 > 第七十八章文山小花飘(三)

第七十八章文山小花飘(三)


飘有点害羞,她很少在陌生人面前唱歌。但看着陈默期待的眼神,又想起陈默为了研究小花苗的文化,走了这么远的路,她还是点了点头:“我唱一首《蝴蝶妈妈》吧,这是奶奶教我的第一首苗歌。”

她清了清嗓子,慢慢唱了起来。苗歌的调子很悠扬,像是山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又像是山泉流过石头的声音。歌词是苗语的,唱的是蝴蝶妈妈孕育小花苗祖先的故事  ——  蝴蝶妈妈从枫木树上诞生,后来和水泡谈恋爱,生下了十二个蛋,蛋里孵出了小花苗的祖先,还有其他民族的祖先。

飘唱得很认真,眼睛看着火塘里跳动的火苗,像是在和蝴蝶妈妈对话。陈默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手里的笔还在本子上画着什么  ——  后来飘才知道,他画的是她唱歌时的样子,画里的她,眼睛亮晶晶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百褶裙上的银泡子在火光下闪着光。

唱完歌,陈默把录音笔拿过来,递给飘:“你听,唱得真好听。这首歌的调子很古老,和我在博物馆里听到的几十年前的苗歌录音几乎一样。”

飘接过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她自己的声音,在安静的吊脚楼里,显得格外清晰。她听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  原来自己的声音,也能像奶奶的声音一样,把蝴蝶妈妈的故事唱得这么动人。

“飘,你会刺绣吗?”  陈默问。他想起飘绣在土布上的符号,“你绣的符号很规整,一看就是练过的。”

飘从背篓里拿出奶奶给她的绣花针和剩下的白线,又拿出那块靛蓝土布:“会绣,奶奶从十岁就开始教我了。我绣得还不好,奶奶说,要绣到手指上磨出茧子,才能算真正会绣。”

她坐在床沿上,把土布铺在腿上,拿起绣花针,开始绣昨天没绣完的符号。火光下,她的手指很灵活,针线在土布上穿梭,像是一只蝴蝶在蓝布上飞舞。陈默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还不时问她一些刺绣的问题,比如绣花针是怎么磨的,土布是怎么织的,线是怎么染的。

飘一边绣,一边回答:“绣花针是用铁条磨的,奶奶说,针要磨得尖,绣出来的线才细;土布是寨里的阿婆们一起织的,用的是自家种的棉花,纺成线后,再用织布机织成布;线是用植物染的,靛蓝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染的,胭脂红是用野石榴的皮染的,黄色是用黄柏的树皮染的。”

陈默听得很认真,还把飘说的话都记在了本子上。他说:“这些都是很传统的工艺,现在很少有人会了。你知道吗?很多地方的苗族,已经开始用机器织布、用化学染料染线了,像你们这样还坚持手工的,已经不多了。”

飘停下手里的针,看着土布上的符号:“奶奶说,手工做的东西,才有温度。机器织的布,没有阿婆们的手温;化学染料染的线,没有植物的清香。我们的刺绣,要绣的是心意,不是样子。”

陈默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手工的东西,才有灵魂。飘,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把小花苗的刺绣教给更多人?比如教给山外的人,让他们也知道小花苗的刺绣有多美。”

飘愣了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前她觉得,刺绣就是自己的爱好,是奶奶教的手艺,只要自己喜欢,绣给家人看就好。现在听陈默这么说,她突然觉得,或许刺绣不仅仅是自己的爱好,更是小花苗的文化,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喜欢。

“我还没想过。”  飘说,“不过我想,要是有人愿意学,我可以教他们。奶奶说,好的手艺,要分享给更多人,才不会消失。”

陈默笑了:“你有这样的想法真好。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些文化机构,让他们邀请你去做刺绣展示,或者开办刺绣培训班。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小花苗的刺绣,还能让你们的手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飘听了,心里很激动。她看着火塘里的火苗,火苗映在她的眼睛里,像是有无数个小小的太阳在跳动。她想起奶奶的围裙,想起阿秀姑娘的百褶裙,想起自己绣的符号  ——  这些都是小花苗的文化,是祖先留给他们的宝贝。她突然觉得,自己肩上好像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把这些宝贝传承下去的责任。

“陈默哥,明天你能帮我把石柱子上的符号都翻译出来吗?”  飘问,“我想把这些符号绣在布上,带回去给寨里的人看,让他们也知道老寨的故事,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多不容易。”

陈默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明天我们一起去空坪,我把符号都翻译给你听,你慢慢绣。等你绣完了,这块布就是最珍贵的‘老寨故事布’,可以挂在寨里的祭祀坪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飘笑了,她低下头,继续绣手里的符号。火光下,白线在蓝布上慢慢延伸,像是在把老寨的故事,把小花苗的历史,一点点缝进土布里,缝进每一个小花苗族人的心里。火塘里的松枝  “噼啪”  响了一声,像是祖先在天上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在为他们鼓掌。

第七天早上,飘和陈默一起走出了老寨。

这七天里,他们一起走遍了老寨的每一个角落,看遍了每一座吊脚楼,记录下了每一个符号。陈默把石柱子上的符号都翻译了出来,写在了飘的土布上  ——  上面记录了老寨从建立到废弃的整个过程,还有小花苗祖先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俗。飘也把这些符号都绣在了土布上,用的是她从陈默那里借的彩线  ——  陈默的背包里带着很多颜色的线,说是用来标记不同的符号,现在都给了飘。

土布已经绣满了,飘把它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里  ——  这是她在老寨里最珍贵的收获,是老寨的故事,是小花苗的根。她还把阿秀姑娘的银簪和那片竹片也放进了背篓,打算带回去给寨老看,让寨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族人听。

“前面就是去你寨子里的路了。”  陈默指着前面的一条石板路说。这是他昨天查资料找到的近路,比飘来的时候走的路近多了,“顺着这条路走,大概两个时辰就能到。”

飘点了点头,心里有点舍不得。这七天里,陈默教了她很多东西,教她认识古老的苗文,教她了解小花苗的历史,还告诉她要把小花苗的文化传承下去。她觉得,陈默就像她的哥哥一样,温柔又有学问。

“陈默哥,你以后还会来吗?”  飘问。她的声音有点低,眼睛里带着不舍。

陈默笑了笑,摸了摸飘的头顶  ——  就像阿爸平时摸她的样子:“会来的。我还要来研究老寨的建筑,还要听你唱苗歌,看你刺绣。等我整理好这次的研究资料,我会写一本书,书里会有老寨的故事,有你的故事,有小花苗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文化有多珍贵。”

飘听了,心里很高兴。她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小小的荷包,递给陈默:“陈默哥,这个送给你。是我昨天晚上绣的,上面绣的是蝴蝶妈妈,希望蝴蝶妈妈能保佑你,不管走多远的路,都能平安。”

陈默接过荷包,荷包是用靛蓝土布做的,上面绣着一只彩色的蝴蝶,蝴蝶的翅膀上还绣着小小的银泡子,晃一晃,能听见  “叮铃”  的响声。他把荷包放在口袋里,拍了拍:“谢谢你,飘。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会一直带在身边。”

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太阳已经升到了半山腰。陈默说:“你该走了,再不走,阿爸阿妈该担心了。”

飘点了点头,对着陈默深深鞠了一躬:“陈默哥,谢谢你。我会把老寨的故事告诉寨里的人,会好好传承小花苗的文化,不会让你失望的。”

陈默点了点头:“我相信你。快走吧,路上小心。”

飘转身,顺着石板路往寨子里的方向走。她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看  ——  陈默还站在原地,对着她挥手。飘也挥了挥手,然后转过身,继续往前走。

石板路很平整,走起来比老寨里的泥路舒服多了。路边的野草里,偶尔会跳出一只小松鼠,抱着松果,好奇地看着她。飘的心情很好,背篓里的土布和银簪,像是给她注入了力量,让她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绣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能为小花苗的文化做些事情的族人。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她终于看到了寨子里的吊脚楼  ——  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下很显眼。寨口的红布幡还挂着,只是比她走的时候更鲜艳了些。她还看到了阿爸,阿爸正站在寨口的石磨旁,焦急地往山里看,手里还拿着她的绣花鞋  ——  那是她走的时候落在家里的。

“阿爸!”  飘大声喊着,往阿爸的方向跑。

阿爸听到声音,转过头,看见飘,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飘!你终于回来了!你去哪里了?我们都快担心死了!”

阿爸跑过来,抱住飘,摸了摸她的脸,又看了看她的背篓:“你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阿爸,我没事。”  飘笑着说,“我走岔了路,去了老寨,还认识了一个叫陈默的哥哥,他教了我很多东西。”

她把背篓里的土布拿出来,递给阿爸:“阿爸,你看,这是我在老寨里绣的,上面有老寨的故事,还有我们祖先的历史。陈默哥说,这是最珍贵的‘老寨故事布’。”

阿爸接过土布,仔细看了看,眼睛里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老寨的符号?你真的去了老寨?”

飘点了点头,把这七天在老寨里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爸  ——  她怎么找到老寨,怎么发现阿秀姑娘的银簪和百褶裙,怎么遇到陈默,陈默怎么教她认识古老的苗文,怎么告诉她老寨迁走的原因。

阿爸听得很认真,眼睛里不时闪过惊讶和感动。他摸了摸飘的头,说:“飘长大了,知道去了解我们的根了。走,我们去找寨老,把老寨的故事告诉寨老,让所有族人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多伟大。”

飘点了点头,跟着阿爸往寨老的家里走。阳光照在她的百褶裙上,银泡子闪着光,像是老寨里的星星,也像是祖先的眼睛,在看着她,在为她骄傲。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要带着更多的族人来老寨,来了解小花苗的历史,来传承小花苗的文化  ——  因为她知道,只有记住根,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月后,小花苗寨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踩花山节。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祭祀坪上,挂着一块大大的靛蓝土布  ——  那是飘在老寨里绣的  “老寨故事布”。土布被挂在祭祀坪的芦笙柱上,上面绣着的古老符号,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寨老站在土布旁边,用苍老却有力的声音,把老寨的故事讲给所有族人听  ——  讲祖先如何建立老寨,讲阿秀姑娘如何用刺绣守护族人,讲几十年前的暴雨如何冲毁老寨,讲族人如何迁徙到新寨,讲飘在老寨里的奇遇,讲陈默如何帮助他们解读古老的苗文。

族人都听得很认真,很多老人听到阿秀姑娘的故事时,都抹了抹眼泪;很多年轻人听到祖先迁徙的艰难时,都握紧了拳头;孩子们则围着  “老寨故事布”,好奇地问飘:“飘姐姐,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老寨里真的有会绣花的蝴蝶吗?”

飘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还把阿秀姑娘的银簪拿出来,给孩子们看:“这就是阿秀姑娘的银簪,上面的珠子是她亲手嵌的。阿秀姑娘没有消失,她变成了蝴蝶,守护着老寨,也守护着我们。”

踩花山节的最后,飘带着寨里的姑娘们,在祭祀坪上跳起了踩堂舞。她们穿着自己绣的百褶裙,戴着自己打的银饰,跟着芦笙的调子,一圈圈地跳着。芦笙的声音很悠扬,像是老寨里的松涛声,又像是山泉的流水声。姑娘们的银饰  “叮铃”  响着,像是阿秀姑娘在和她们一起跳舞,像是祖先在为她们鼓掌。

陈默也来了。他是前一天来的,还带来了他整理好的研究资料,还有一本刚印好的小册子,上面印着老寨的照片、古老的苗文符号,还有飘的故事。他把小册子分给每个族人,说:“这是老寨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以后,我还会带更多的人来这里,来了解小花苗的文化,来感受你们的热情和坚守。”

踩花山节结束后,飘带着陈默和几个年轻的族人,一起回了老寨。

老寨还是老样子,吊脚楼的木梁上还挂着玉米棒子,祭祀坪的古树下还压着石头,山泉旁边的竹桶还放着  ——  只是这次,竹桶里装满了新采的野果,是飘特意让族人带来的,给来老寨的人当礼物。

飘带着大家走进她第一天住的那座吊脚楼,指着火塘说:“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晚上,陈默哥在这里给我讲苗文的故事,我在这里给陈默哥唱苗歌。”  她又指着柜子说:“这里面有阿秀姑娘的百褶裙,我已经把它好好地叠起来了,以后我们要经常来打扫,不能让它落灰。”

年轻的族人都很兴奋,他们拿出带来的工具,开始打扫吊脚楼  ——  有的擦木梁,有的扫火塘,有的整理柜子里的旧物。陈默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他说:“我要把老寨的样子拍下来,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有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有这么可爱的族人。”

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才离开老寨。走在石板路上,飘回头看了看老寨  ——  吊脚楼的屋顶在夕阳下,变成了金黄色,像是撒了一层金粉。她知道,老寨不会再被遗忘了,因为有她,有陈默,有所有小花苗的族人,会把老寨的故事一直讲下去,把小花苗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又过了半年,陈默的书出版了。书的封面,是飘在老寨的吊脚楼前唱歌的照片  ——  她穿着百褶裙,戴着银饰,嘴角带着笑,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很温暖。书的名字叫《山风裹着银铃  ——  小花苗与废弃山寨的故事》。

陈默把书寄给了飘,还在书的扉页上写着:“飘,谢谢你让我认识了小花苗的文化,认识了老寨的故事。你的坚守,是最珍贵的传承。愿山风永远裹着银铃,愿小花苗的故事永远延续。”

飘把书放在奶奶的木箱子里,和奶奶的绣花布、阿秀姑娘的银簪放在一起。她知道,这些都是小花苗的宝贝,是不管过多少年,都不会消失的宝贝。

有时候,飘会带着寨里的孩子们去老寨。她会教孩子们认识古老的苗文,教孩子们唱《蝴蝶妈妈》,教孩子们绣牛角花。孩子们会在老寨的空坪上跑着、笑着,会在古树下许愿,会在吊脚楼里模仿飘绣花的样子。

飘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很温暖。她知道,老寨的故事没有结束,小花苗的文化也没有结束。就像山风永远不会停,银铃永远不会哑,这些故事和文化,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小花苗族人手里,一直延续下去,一直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675/504187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