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左眼见飘心中喜弍 > 第九十章边境学校长裙飘

第九十章边境学校长裙飘


四月的勐卡,空气里弥漫着缅桂花的甜香,澜沧江的水也变得格外清澈。玉罕一早便踩着露水来到林晓棠的宿舍,手里捧着一套崭新的傣族服饰  ——  水红色的紧身短衫绣着孔雀纹,靛蓝色的筒裙边缘缀着银线,连头上戴的花帕都绣着细碎的茉莉。

“林老师,明天就是傣历新年了!”  玉罕把服饰放在床上,眼睛亮晶晶的,“按照我们的习俗,新年要穿新衣服,还要去江边泼水祈福。校长说,今年要邀请江对面的老挝村民和孩子们一起过,你可得跟我们一起去!”

林晓棠抚摸着筒裙上细腻的针脚,心里满是感动。自从上次洪水过后,她和孩子们的关系越发亲密,波乔也渐渐开朗起来,每天都会主动用汉语和她打招呼。她笑着点头:“好啊,我早就想体验傣历新年了,就是不知道这身衣服我穿不穿得惯。”

“放心,我妈妈特意按照你的尺寸做的!”  玉罕拉着她走到镜子前,帮她换上服饰。短衫贴合身形,筒裙垂坠感极好,走动时裙摆轻轻摇曳,像孔雀开屏时的羽毛。玉罕又帮她把花帕系在头上,插上一朵新鲜的缅桂花:“你看,多好看!比我们傣族姑娘还俊呢!”

第二天清晨,林晓棠跟着玉罕来到江边的广场。此时的广场早已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各色傣族服饰,手里端着银盆,盆里装满了清水。江对面的老挝村民也划着竹筏赶来,竹筏上载着水果、糯米粑粑,还有老挝特色的织锦。波乔和他的妈妈也来了,波乔穿着白色的老挝传统服饰,看到林晓棠,立刻笑着跑过来:“林老师,你今天真漂亮!”

“波乔也很精神呀。”  林晓棠蹲下身,帮他理了理衣领,“等会儿泼水的时候,可别把自己浇成落汤鸡哦。”

随着校长岩叫敲响铜锣,泼水仪式正式开始。孩子们最先冲了出去,拿着小瓢舀起清水,轻轻泼在大人身上。林晓棠刚走到广场中央,就被岩光泼了一脸水。“林老师,祝你新年平安!”  岩光笑着喊道,又跑向其他同学。

林晓棠也拿起银盆,舀了些清水,走到波乔妈妈身边,轻轻泼在她的肩上:“阿姨,新年快乐!”  波乔妈妈笑着回泼过来,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林老师,谢谢你照顾波乔,你是好孩子。”

广场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清水飞溅,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林晓棠看着身边相互泼水的中老村民,看着孩子们手拉手奔跑的身影,突然觉得,这清水不仅洗去了过去的烦恼,更浇灌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她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筒裙,裙摆被水打湿,却依旧鲜艳  ——  这条裙子,成了她融入这片土地的见证。

傍晚,大家围坐在广场上,分享着带来的食物。老挝村民带来了香气扑鼻的竹筒饭,傣族村民则端出了酸甜可口的柠檬撒。林晓棠尝了一口竹筒饭,糯米里混合着竹子的清香,格外美味。波乔坐在她身边,一边吃着糯米饭,一边用汉语给她讲老挝的新年习俗:“林老师,我们老挝新年会挂灯笼,还会跳传统舞蹈,下次我带你去我们村寨看看好不好?”

“好啊,”  林晓棠笑着点头,“等放暑假了,我们就一起去。”

那天晚上,林晓棠躺在床上,摸着身上还带着淡淡水汽的筒裙,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在勐卡的日子,每一件衣服、每一个节日,都成了她生命里最珍贵的回忆。

第六章  跨境图书角

进入五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林晓棠看着教室里孩子们课间只能在走廊上玩耍,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  她想在学校里建一个图书角,让孩子们课间有地方看书,还能让中老孩子互相分享本国的书籍。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校长岩叫和玉罕,两人都十分支持。“林老师,这个主意好!”  岩叫激动地说,“我们学校的书太少了,孩子们想看都没得看。就是……  经费可能有点紧张。”

林晓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她笑着说:“校长,经费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联系我大学的同学,让他们帮忙捐赠一些书籍。另外,我还想邀请江对面的老挝学校一起参与,让他们也捐一些老挝语的书籍,这样孩子们就能了解更多两国的文化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棠一边忙着教学,一边联系大学同学。她的同学们得知她在边境学校教书,都很支持,纷纷捐赠书籍,有童话故事书、科普读物,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玉罕也联系了江对面的老挝勐赛小学,对方也很乐意参与,承诺会捐赠一批老挝语书籍。

半个月后,第一批捐赠书籍寄到了学校。林晓棠和孩子们一起把书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打扫卫生、整理书架。岩光和波乔主动承担了分类书籍的任务,岩光负责把中文书按科目分类,波乔则把老挝语书整理好,还在每本书上贴上了自己画的小标签。

“林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大象,”  波乔拿着一本老挝童话书,指着标签上的大象图案说,“我们老挝有很多大象,我想让中国小朋友也知道。”

林晓棠摸了摸他的头:“波乔真能干,这个标签真好看。以后中国小朋友看到这个大象,就会想起老挝了。”

图书角建好的那天,孩子们都格外兴奋。课间的时候,大家都围在图书角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岩光拿起一本《西游记》,坐在座位上看得入迷;波乔则选了一本中国传统故事书,让林晓棠给他讲里面的故事。还有几个老挝孩子,拿着中文绘本,让中国孩子教他们认汉字。

看着孩子们认真看书的样子,林晓棠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图书角前,拿起一本老挝语的《澜沧江》,翻开书页,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插图却格外生动  ——  画的是澜沧江两岸中老人民互帮互助的故事。玉罕走到她身边,笑着说:“林老师,你看,现在孩子们不仅能看书,还能互相学习语言,你的这个图书角真是建对了。”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晓棠说,“以后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

没过多久,老挝勐赛小学捐赠的书籍也到了。林晓棠和玉罕一起划着竹筏,把书籍从江对面接了回来。勐赛小学的校长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希望两校能长期合作,让跨境图书角成为中老孩子友谊的桥梁。

那天晚上,林晓棠坐在图书角前,看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中老书籍,心里格外满足。她知道,这个小小的图书角,不仅装满了书籍,更装满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她身上的那条米白色长裙,也见证了这个图书角从想法变成现实的点点滴滴。

第七章  雨季的牵挂

六月的勐卡进入了雨季,每天都会下一场雨。澜沧江的水位又开始上涨,江水变得浑浊,江面上的竹筏也越来越少。林晓棠每天都会提前来到江边,看着老挝孩子们是否能安全过江。

一天早上,雨下得特别大,江面上狂风大作,竹筏根本无法行驶。林晓棠站在江边,心里满是担忧  ——  波乔和其他老挝孩子今天肯定没办法来上学了。她回到学校,和玉罕商量后,决定把当天的课程录成视频,等雨停了再让中国孩子带给老挝孩子。

下午雨停了,林晓棠把录好的视频交给岩光,让他帮忙送到江对面的老挝村寨。岩光接过手机,拍着胸脯说:“林老师,你放心,我一定把视频送到每个老挝同学手里。”

可直到傍晚,岩光还没回来。林晓棠心里越来越着急,她和玉罕一起来到江边,四处张望,却看不到岩光的身影。“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玉罕担心地说,“刚才雨虽然停了,但江水还很湍急,竹筏很容易翻。”

就在两人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传来了竹筏的声音。林晓棠抬头望去,看到岩光正划着竹筏往这边来,竹筏上还坐着波乔和另外两个老挝孩子。

“岩光!”  林晓棠大声喊着,跑向江边。岩光把竹筏划到岸边,跳下来笑着说:“林老师,我把视频送到了,波乔他们说想你了,非要跟我一起过来。”

林晓棠看着岩光浑身湿透的衣服,又看了看波乔他们,心里满是感动。她摸了摸岩光的头:“傻孩子,怎么不先回家换衣服?这么冷的天,很容易感冒的。”

“我不冷,”  岩光笑着说,“波乔他们说想跟你一起看书,所以我就把他们带过来了。”

波乔走到林晓棠身边,小声说:“林老师,我看了你录的视频,里面讲的故事我都听懂了。我还想让你再给我讲一个中国故事。”

林晓棠牵着波乔的手,又拉着岩光,笑着说:“好啊,我们现在就去图书角,老师给你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来到图书角,林晓棠坐在孩子们中间,翻开《中国传统故事集》,慢慢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眼睛亮晶晶的。波乔时不时会提问:“林老师,牛郎和织女真的能在七夕节见面吗?”“天上真的有银河吗?”  林晓棠耐心地回答着,还拿出手机,给孩子们看银河的图片。

那天晚上,林晓棠把自己的外套送给了岩光,又给波乔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本童话书。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她心里满是牵挂  ——  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有着纯真的心灵,他们的友谊,比澜沧江的水还要清澈。

接下来的日子,只要遇到雨天,林晓棠就会把课程录成视频,让岩光送到江对面。有时候,她还会和岩光一起划着竹筏,去老挝村寨给孩子们补课。每次去,老挝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待他们,给他们端来热茶和糯米饭。

林晓棠知道,这份牵挂,早已跨越了国界。而她身上的裙子,无论是米白色的长裙,还是靛蓝色的筒裙,都成了这份牵挂的见证  ——  每一次在雨中奔波,每一次给孩子们补课,裙子上的每一滴雨水、每一点尘土,都记录着她对孩子们的爱。

第八章  丰收的季节

九月的勐卡,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的稻谷金灿灿的,橡胶林里的橡胶也到了收割的季节。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学校里也组织了  “丰收节”  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丰收的快乐。

林晓棠和玉罕一起,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附近的稻田里。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手里拿着小镰刀,兴奋地在稻田里奔跑。岩光跑得最快,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弯下腰割稻子,虽然动作有些笨拙,却格外认真。波乔则跟在岩光后面,帮他把割下来的稻子捆好。

“林老师,你看我割了这么多稻子!”  岩光举起手里的稻子,笑着喊道。林晓棠走过去,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岩光真能干,不过要小心,别被镰刀割到手。”

波乔也举起手里的稻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林老师,我也会割稻子了,以后我可以帮爸爸妈妈干活了。”

林晓棠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拿起镰刀,也加入了割稻子的队伍。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孩子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玉罕走到她身边,笑着说:“林老师,你看,孩子们多开心啊。以前波乔很内向,现在也变得开朗了,这都是你的功劳。”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晓棠说,“只要我们用心对待孩子们,他们就会慢慢敞开心扉。”

中午,大家把割下来的稻子运到学校的晒谷场上,摊开晾晒。孩子们围坐在晒谷场边,分享着带来的食物。林晓棠拿出自己做的三明治,分给孩子们吃;波乔的妈妈则带来了老挝特色的舂鸡脚,让大家品尝。

“林老师,这个三明治真好吃,”  岩光一边吃一边说,“以后你能教我做吗?我想做给爸爸妈妈吃。”

“当然可以,”  林晓棠笑着说,“等周末的时候,我们就在学校的厨房里一起做。”

下午,校长岩叫带着几个村民来到晒谷场,教孩子们打谷子。岩叫把稻穗放在打谷机里,随着机器的转动,金黄的米粒从机器里掉出来。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岩光主动提出要试试,他学着岩叫的样子,把稻穗放进打谷机里,虽然力气不大,却做得有模有样。

波乔也想试试,岩光就手把手地教他。两个孩子一边打谷子,一边笑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格外温暖。林晓棠看着这一幕,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  照片里,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手拉手一起打谷子,脸上满是纯真的笑容。

丰收节结束后,孩子们把自己收割的稻谷装在小袋子里,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波乔把稻谷交给妈妈时,他的妈妈激动地抱住他,又对着林晓棠深深鞠了一躬:“林老师,谢谢你,波乔现在变得这么懂事,都是你的功劳。”

林晓棠连忙扶起她:“阿姨,这是我应该做的。波乔是个好孩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那天晚上,林晓棠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孩子们在丰收节上的照片,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在勐卡的日子,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快乐。而她身上的裙子,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中老边境上这份跨越国界的深情。未来的日子,她会继续留在勐卡,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守护这份珍贵的友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675/504158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