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边境公司痴情飘(三)
丰收节的仪式在晒谷场上举行。首先是祭祀仪式,村民们捧着丰收的果实,向天地祈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接着,是精彩的民族表演,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火把舞,村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和老周也忍不住加入他们的队伍,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
表演结束后,村民们拿出准备好的美食 —— 手抓饭、烤鸡、竹筒饭,还有自家酿的米酒。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老王给我们讲述今年的丰收情况:“今年的稻谷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玉米也丰收了,这都是因为你们送来的优质种子和种植技术。” 老周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会继续为大家提供帮助。”
下午,我们和村民们一起体验丰收的乐趣。我跟着一位阿姨学习割稻谷,镰刀在我手里不听使唤,总是割到稻秆的根部。阿姨耐心地教我:“左手握住稻秆,右手拿镰刀,斜着割,这样既省力又不会伤到手。” 我按照阿姨教的方法,慢慢掌握了技巧,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片。老周则跟着村民们一起打谷子,他挥舞着稻穗,用力拍打在谷桶上,金黄的谷粒落在桶里,发出 “沙沙” 的声响。
傍晚时分,丰收节的篝火晚会开始了。村民们点燃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给我讲边境的故事:“以前我们的生活很艰苦,粮食不够吃,生病了也没地方看病。现在好了,有了‘痴情飘’这样的公司帮忙,有了政府的扶持,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我看着篝火旁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突然觉得,边境的丰收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友谊的丰收、希望的丰收。
离开村落时,村民们给我们装了满满的稻谷和玉米,还有自家做的咸菜。老王握着我们的手说:“以后常来玩,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卡车驶离村落时,我回头看着篝火旁的村民们,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我知道,“痴情飘” 与边境村落的情谊,就像这丰收的果实一样,会越来越深厚。
深秋的边境,树叶渐渐变黄,给山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和老周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 陪同新来的边防战士参观界碑,给他们讲述边境的故事。出发前,边检站的陈警官说:“这些战士都是刚入伍的,对边境的情况还不熟悉,你们经验丰富,多给他们讲讲。”
我们在边检站见到了这些年轻的战士,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眼神坚定,充满了朝气。带队的是李排长,他笑着说:“早就听说‘痴情飘’的老周师傅是边境的活地图,今天终于能跟着您学习了。” 老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只是跑的时间长了,知道一些情况,咱们互相学习。”
我们沿着山路向 156 号界碑走去,战士们背着背包,步伐整齐。老周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边境的历史:“以前的边境没有现在这么安全,经常有走私分子和非法越境者。后来,边防战士们日夜巡逻,‘痴情飘’的司机们也帮忙留意情况,边境才越来越安宁。” 战士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问,老周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到达 156 号界碑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界碑上,“中国” 两个字显得格外庄严。老周带领战士们清理界碑周围的杂草,给界碑擦拭灰尘。李排长组织战士们在界碑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严守边境纪律,守护祖国领土完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 战士们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山林间。
宣誓结束后,一位名叫小张的战士走到老周身边,问道:“周师傅,您跑边境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放弃?” 老周看着界碑,认真地说:“有过累的时候,有过危险的时候,但每次看到界碑,看到边防战士们的坚守,我就觉得不能放弃。边境需要有人守护,我愿意做这个守护者。” 小张点点头,坚定地说:“我也要像您一样,坚守在边境,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在界碑旁合影留念,照片里,战士们站在界碑前,身姿挺拔,老周站在他们中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界碑时,夕阳已经落下,夜幕开始降临。战士们主动帮我们拿工具,一路上,他们唱着军歌,歌声在山林间回荡。
回到边检站后,陈警官为我们准备了晚饭。饭桌上,李排长说:“今天真是谢谢你们,战士们学到了很多,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守护边境的决心。” 老周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有需要,随时找我们。” 我看着身边的战士们,看着老周,突然觉得,边境的守护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离开边检站时,战士们站在门口送别我们。他们敬着军礼,眼神坚定。我知道,有他们在,边境一定会永远安宁;有 “痴情飘” 这样的公司在,边境的人民一定会永远幸福。
冬去春来,我在 “痴情飘” 已经工作了一年。这一年里,我跟着老周跑遍了边境的各个口岸和村落,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成长。这一天,公司召开了年度总结大会,李姐在会上宣布:“为了更好地传承‘痴情飘’的精神,我们决定培养一批年轻的司机,让他们成为边境运输的新力量。” 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被选为了年轻司机的培训师之一。
培训开始后,我带着新来的年轻司机们熟悉边境路线。我像老周当年教我一样,给他们讲边境的历史、地理环境,教他们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在磨憨口岸,我给他们讲通关手续的办理流程;在界河边,我给他们讲摆渡人的故事;在高原口岸,我给他们讲高原反应的应对方法。年轻司机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问,眼神里充满了对边境运输工作的热爱。
有一次,我带着年轻司机小李跑界河线。途中遇到了暴雨,河水上涨,摆渡船无法通行。小李有些紧张:“姐,这可怎么办?物资明天就要送到。” 我想起老周当年的做法,对小李说:“别着急,我们先去界河守望点找王叔,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我们找到王叔后,王叔告诉我们,上游有一处浅滩,雨季时水深较浅,可以徒步过河。在王叔的指引下,我们和村民们一起,把物资扛在肩上,徒步过了界河,按时把物资送到了目的地。
小李看着顺利送达的物资,感慨地说:“姐,我终于明白‘痴情飘’的精神是什么了,是坚守,是担当,是对边境的热爱。” 我笑着说:“没错,这就是‘痴情飘’的精神,也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东西。”
这一年的夏天,老周宣布了一个消息 —— 他要退休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既不舍又替他高兴。退休仪式上,公司的同事们和边境的朋友们都来了,边检站的陈警官、界河守望点的王叔、边境小学的张老师,还有塔吉克族牧民库尔曼,大家都来为老周送别。
陈警官给老周颁发了 “边境守护者” 的荣誉证书,动情地说:“老周师傅跑边境二十年,为边境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老周接过证书,眼眶湿润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以后虽然退休了,但我还会经常来看看,看看边境的变化,看看大家。”
退休仪式结束后,老周把他当年手绘的界河路线图交给了我:“这张图陪了我二十年,现在交给你,希望你能带着它,继续跑好边境线,把‘痴情飘’的精神传承下去。” 我接过地图,感觉手里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传承。
秋天的时候,我带着年轻司机们参加了界碑维护活动。我们清理界碑周围的杂草,刷新上面的油漆,在界碑旁种下了新的松树。看着年轻司机们认真的身影,看着崭新的界碑,我仿佛看到了 “痴情飘” 的未来,看到了边境运输事业的希望。
夕阳西下,我站在界碑旁,看着远处的山林和界河,心里充满了感慨。这一年里,我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带队的培训师;从对边境一无所知,到深深爱上这片土地。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老周的期望,带着 “痴情飘” 的精神,继续奔跑在边境线上,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希望。
“痴情飘” 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边境的河水,永远流淌;就像边境的星光,永远闪耀。而我们,会一直是边境线上最坚定的守护者,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热爱,温暖着边境的每一个角落。
林晚星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顿了顿,窗外的雪又大了些。红其拉甫口岸的十一月,寒风裹着雪粒砸在玻璃上,像极了三年前沈砚走时,边防车上挂着的冰棱子。
她所在的 “丝路边境贸易公司” 在口岸旁的小楼里,两层的空间挤着报关部、物流组和她负责的单证科。暖气不太足,林晚星裹着驼色围巾,围巾角还绣着朵小小的格桑花 —— 那是沈砚用粗笨的手一针一线缝的,说这花在帕米尔高原上开得最烈,像她的性子。
“晚星姐,这批哈萨克斯坦的驼奶粉报关单有点问题,海关那边要补充原产地证明。” 实习生小张抱着文件夹跑进来,打断了她的思绪。林晚星接过单子,目光落在落款处的 “沈” 字上 —— 小张的字迹潦草,却让她想起沈砚写在界碑上的名字,遒劲有力,带着军人的硬气。
三年前的夏天,她也是在这栋楼里遇见沈砚。那时他跟着边防连来公司核查跨境物资,穿着橄榄绿的军装,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肌肉。林晚星正对着一堆错乱的提单发愁,他凑过来,用指腹点了点单据上的港口代码:“姑娘,这里错了,阿拉木图的代码是 ALA,不是 ALM。”
后来她才知道,沈砚不仅懂边防巡逻,还跟着老班长学过国际贸易常识,说是 “怕哪天遇到商户有难处,能搭把手”。那天下午,他帮她理完单据,窗外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从口袋里掏出颗奶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帕米尔的风硬,含颗糖暖身子。”
从那以后,沈砚总会在巡逻间隙来公司转一圈。有时带袋刚烤好的馕,有时是牧民送的风干肉,每次都塞给林晚星,说 “你们坐办公室的,得多吃点顶饿的”。林晚星也会提前泡好热茶,在他进门时递过去,看着他捧着搪瓷杯,热气模糊了眉眼。
第二年春天,沈砚在一次雪崩救援中受了伤。林晚星接到消息时,正在整理一批运往巴基斯坦的药品单据。她攥着笔的手直发抖,请假往边防连卫生所跑,雪地里摔了好几跤,膝盖磕得青紫。见到沈砚时,他左腿打着石膏,却还笑着说:“没事,就是被雪埋了会儿,多亏战友拉得快。”
那天她在卫生所待了一下午,帮他擦脸、读报纸,他忽然抓住她的手:“晚星,等我退伍了,就来口岸找你,咱们一起做边境贸易,好不好?” 林晚星的眼泪砸在他手背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去年冬天,沈砚却突然调走了。没有提前说,只留下一封短信:“晚星,有紧急任务,归期不定。这枚军功章你拿着,就当我在你身边。” 信里还夹着枚三等功军功章,边缘被磨得发亮。林晚星把军功章放在办公桌的玻璃下压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纸巾擦一遍,像在擦拭心头最珍贵的念想。
“晚星姐,你看谁来了!” 小张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惊喜。林晚星抬头,只见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 —— 橄榄绿的军装,肩章上的星徽闪着光,只是比三年前瘦了些,眼角多了道浅浅的疤。
是沈砚。
他走进来,雪粒从帽檐上落下,在地板上积了小小的一滩。他目光穿过人群,直直落在林晚星身上,声音有些沙哑:“晚星,我回来了。”
林晚星站起身,手指紧紧攥着围巾,眼眶瞬间红了。她想跑过去,却又怕这是幻觉 —— 过去的三百多个日夜,她无数次在梦里见到他,可每次伸手,他都会像雾一样消散。
沈砚一步步走近,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是枚银戒指,上面刻着小小的 “星” 字。“任务完成了,我申请转业到口岸边防检查站,以后不用再走了。” 他单膝跪地,抬头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之前说的话还算数,你愿意…… 让我一辈子给你送馕、泡热茶吗?”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林晚星觉得,整个办公室都暖了起来。她伸出手,任由沈砚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泪水落在戒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小张和同事们的欢呼声响起,她却只听见沈砚的声音,像帕米尔高原的风,带着最坚定的承诺:“晚星,我再也不会让你等了。”
那天晚上,沈砚送林晚星回家。两人走在雪地里,脚印深深浅浅地印在雪上。林晚星忽然想起他曾说过,界碑旁的格桑花,就算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根也不会死,等春天一来,就会开出最艳的花。
她侧头看着沈砚的侧脸,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她的影子紧紧靠在一起。她知道,往后的每一个冬天,红其拉甫的雪再大,也有一个人,会牵着她的手,一起等春天,一起看界碑旁的格桑花,再也不会分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675/504158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