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131章 130温馨晚餐,深深沉溺,身体触感,

第131章 130温馨晚餐,深深沉溺,身体触感,


第131章  130.温馨晚餐,深深沉溺,身体触感,雨中前行

    傍晚的微风拂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而安静,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林见月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帆布挎包的带子,脚尖轻轻蹭着地上的小石子。

    单独和阳光明吃饭?这个念头让她心跳如擂鼓,本能地感到害羞和一丝慌乱。

    林见月小声嗫嚅着:“我……我也该回去了。向红姐肯定急死了,等着我呢……”

    “回去也要吃饭咯。”

    阳光明看着她低垂的睫毛和微微泛红的耳根,语气自然而真诚,带着他特有的、让人难以拒绝的温和与沉稳:

    “你看,书楠走了,你一个人回去也要找地方吃晚饭。不如一起?那家店真的还可以,清爽,小菜也干净。再说……”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轻松的调侃,眼神里含着笑意:

    “我们刚才在报告会上‘笔谈’了很多‘思想火花’,总要找个地方消化消化吧?饿着肚子,灵感要逃走了。”

    这幽默又体贴的话语,一下子冲淡了林见月的局促。

    想到笔记本上那些妙趣横生、充满智慧的对话,想到阳光明那些新奇又深邃的观点和优美的文字,她心里那点小小的期待和雀跃终于压倒了羞涩。

    她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意,像下了很大决心般,轻轻点了点头:“那……那么好吧。麻烦你了。”

    “一点也不麻烦,走!”阳光明脸上笑意更深,带着一种守护者的姿态,领着林见月朝自己停车的地方走去。

    阳光明所说的饭店,离文化宫不远,拐过两条种满高大法国梧桐的安静小街就到了。

    门脸不大,灰扑扑的墙上挂着木招牌,油漆有些剥落。

    玻璃窗擦得还算干净,能看见里面摆放着几张简单的方桌。

    正是饭点,但店里人不多,只有角落一桌穿着工装的人在低声交谈,显得很清静。

    墙上贴着几张印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口号的宣传画。

    推开挂着半截洗得发白的蓝布帘子的门,一股饭菜的香味夹杂着淡淡的油烟味扑面而来。

    一个系着白围裙、笑容朴实、约莫四十岁的服务员大姐迎了上来,说话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态度更是少见的热情。

    “同志,两位?里面请。”

    阳光明环顾了一下,指了指靠里墙、被一根刷着绿漆的方柱子半挡着、头顶白炽灯光也相对柔和些的角落位置:“坐这里吧,清静点。”

    “好的。”

    服务员大姐把他们引到那张边缘有些磨损的小方桌前,又麻利地用搭在肩头的抹布擦了擦桌面,“看看吃点啥?墙上有菜单。”

    她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菜名和价格。

    阳光明示意林见月点菜。

    林见月看着黑板上的菜名和价格,有些踌躇,小声说:“你点吧,我都可以的。”

    阳光明也不推辞,直接对服务员说:“大姐,来一客清炒虾仁,一客糖醋小排,一客香菇青菜,再来个番茄蛋汤,两碗米饭。”

    他没有点酒水,这年头,下馆子点酒是奢侈且引人注目的事。

    “好的,稍等啊。”服务员大姐利索地记下,转身朝后面吆喝了一声,撩开油腻的门帘进了后厨。

    这位置确实僻静,柱子挡住了大部分视线,头顶昏黄的光线像聚光灯一样只照亮他们这一方小天地,营造出一种小小的、与外面世界隔绝的私密感。

    林见月的心慢慢安定下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小的空间:

    褪色的招贴画、掉了漆的柱子、磨得发亮的桌面、墙角堆着的空啤酒瓶……一切都带着这个年代小饭店特有的印记。

    饭菜上得很快。

    清炒虾仁晶莹剔透,散发着河鲜的清香;糖醋小排色泽红亮诱人,酸甜的香气直钻鼻孔;香菇青菜碧绿爽口,油光水亮;番茄蛋汤热气腾腾,飘着金黄的蛋花和翠绿的葱花。

    在这个粮油肉蛋都凭票供应的年代,这样四个菜,已算得上颇为体面甚至称得上丰盛的一餐了。

    “吃吧,别客气。”阳光明拿起筷子招呼道。

    林见月小口尝了尝虾仁,很新鲜,用猪油炒的,带着特有的荤香,味道清淡可口。

    她又夹了一块小排,酸甜适口,肉质软烂脱骨,糖醋汁熬得恰到好处。

    确实如阳光明所说,味道相当不错,比厂里食堂强太多。

    “味道怎么样?”阳光明问,自己也夹了块小排。

    “嗯,老好吃咯!”林见月由衷地点头,眉眼弯弯,满足感溢于言表。

    两人安静地吃了一会儿。

    林见月想起笔记本上阳光明提到的普希金和高尔基,还有他那信手拈来的优美词句,忍不住好奇地问:

    “阳光明同志,你好像读过很多书?上次聚会你也讲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阳光明放下筷子,看着她那双充满求知欲、亮晶晶的清澈眼眸,笑了笑:

    “喜欢看书罢了。以前条件有限,能看到的书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总要找来看看。”

    他顿了顿,自然地接起话头,“讲到文学,你最喜欢看什么书?”

    “我最喜欢看小说。”林见月眼睛亮起来,像点燃了小灯,“像《青春之歌》,还有……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

    她列举的都是这个年代比较“安全”且常见的读物,语气里带着对故事本身的喜爱。

    “高尔基啊。”

    阳光明点点头,语气带着一种沉静的欣赏:

    “他笔下的苦难童年,确实蛮震撼人心。不过,他更打动人的,是那种在黑暗里面永远不放弃对光明和尊严的追求。

    就像阿廖沙的外婆,用她朴素的善良温暖了阿廖沙的一生。”

    他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感。

    林见月听得入了神,用力点头:“对的对咯的!外婆老好老好!还有那个善良的房客‘好事情’……”

    阳光明见她有兴趣,便顺着话题,聊起了高尔基的生平轶事,聊他在伏尔加河畔的流浪,如何像海绵一样从底层生活中汲取养料,如何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

    他的讲述生动有趣,细节丰富,比如伏尔加河纤夫的号子声、小酒馆里的醉汉,很多都是林见月从未在课本或公开评论中听到过的,仿佛带着她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充满苦难与生命力的时代和国度。

    接着,他又聊到了鲁迅。

    他讲鲁迅弃医从文的抉择背后那份深沉的悲悯与决绝,讲他笔下那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如何刺痛国人的神经,讲《朝花夕拾》里温馨的童年回忆,也讲《野草》中晦涩却充满力量的孤独呐喊。

    他巧妙地引用鲁迅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又补充自己的理解:“这条路,需要不怕孤独的勇气和清醒的头脑。”

    “鲁迅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阳光明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狭小的空间里带着回响,“既戳破黑暗的现实,也无情地解剖自己。他的孤独和坚韧,恰恰来自他最深切的爱。爱这个民族,爱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林见月完全被吸引了,深深沉溺在他描绘的思想图景里。

    她托着腮,手肘支在桌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阳光明,长长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

    她觉得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通往广阔天地的窗户。

    阳光明口中的文学,不再是课本里枯燥的说教或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充满了鲜活的血肉、深邃的思想、复杂的人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他懂得那么多,讲得那么透彻、那么生动,又那么引人入胜。

    他不仅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为她点亮一盏灯,照亮了文本背后广阔的精神世界。

    清澈的眼神里,那份单纯的欣赏和亲近,渐渐被一种更深的、带着光芒的崇拜和灼热的认同感所取代。

    她觉得自己和阳光明之间,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灵魂共鸣,一种在思想荒漠中遇到绿洲的狂喜。

    她甚至觉得,能这样听他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阳光明同志,你懂好多……讲得真好。”她由衷地赞叹,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后的微颤,脸颊因为专注和兴奋而泛着红晕。

    阳光明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崇拜和那份纯粹、炽热的求知欲,心中也涌起一阵强烈的暖流和一丝悸动。

    在这个思想被高度规训、表达被严格限定的年代,能遇到一个对文学、对思想本身保有天然热爱、敏锐感悟力和赤子之心的女孩,实属奇迹。

    他笑了笑,语气温和而真诚:“只是多看了几本书,多想了点问题罢了。你也老聪慧,一点就透,悟性很好。”这夸奖发自内心。

    两人聊得投入,桌上的饭菜不知不觉间已下去大半。

    窗外的天色,就在这关于文学、关于人性、关于思想的深入交谈中,悄然暗淡下来。

    就在这时,毫无预兆地,窗外漆黑的夜空被一道刺眼的闪电撕裂,紧接着,“咔嚓”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仿佛就在屋顶响起!

    豆大的雨点随即猛烈地砸在玻璃窗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瞬间连成一片狂暴的水帘。

    夏日的雷雨,总是来得如此迅猛而暴烈。

    “哎呀,下雨了!还下得这么大!”林见月被雷声惊得一颤,看着窗外瞬间被雨幕吞噬、变得白茫茫一片的街道,焦急万分,“怎么办?就是回去的太晚,向红姐会急死的!”

    雨声哗哗,如同瀑布倾泻,很快在饭店门口低洼处汇成了浑浊的小溪流。

    风裹挟着清凉的雨气和泥土的腥味,从门帘缝隙猛烈地钻进来,带来一阵凉爽的湿意。

    两人等了大半个小时,希望这阵头雨能像往常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然而,这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雷声渐远,雨势却从瓢泼转成了连绵不断的、细密而执着的雨丝,淅淅沥沥,在门外昏黄路灯的光晕里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湿冷的网。

    天已经完全黑透了,只有路灯在雨幕中晕开一团团模糊的光。

    林见月越来越不安,频频看表:“这么晚了,雨也不停……公交车怕真没有了。”

    她站起身,语气带着决心和焦虑,“不行,我要走了。再晚回去不行了!”

    “现在出去,就算碰巧有车,等车也要淋得湿透。”

    阳光明皱着眉看了看外面湿漉漉、反射着幽光的街道和依旧飘洒不停的雨丝,“而且这雨一时半刻停不了。”

    他略一沉吟,果断地说:“这样,你坐我的自行车,我送你回去。撑住伞,总归比站在雨里等车强。”

    “啊?这……太麻烦你了!路不近呢!”林见月连忙摆手,一颗心却因为他的提议而剧烈地跳动起来,一股暖流夹杂着羞涩涌上心头。

    “不麻烦。总不能让你一个女同志冒雨回去。”

    阳光明语气不容置疑,透着一种让人安心和依赖的担当,“走吧,雨小点了,正好。”

    他指了指窗外,雨势确实比刚才小了些,从暴雨变成了中雨。

    他起身去柜台结了账,推开挂着湿漉漉蓝布帘子的门,细密的雨丝带着凉意扑面而来。

    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朦胧而破碎的光晕,像洒落一地的碎金。

    阳光明把自行车从屋檐下推过来,支好。车座和车把上都是雨水。

    “上车吧,当心滑。”他把那把沉甸甸的油布伞递给林见月。

    林见月接过伞,冰冷的竹制伞柄握在手里。

    她看着眼前自行车湿漉漉的后座,又看了看站在迷蒙雨幕中、神情沉稳坚定的阳光明,心跳得飞快,几乎要蹦出嗓子眼。

    她深吸一口气,侧身小心翼翼地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冰凉的湿意立刻透过薄薄的布料传来。

    她一只手用力撑开沉重的油布伞,努力举高,另一只手犹豫了一下,最终轻轻地、试探性地抓住了阳光明腰侧被雨水打湿的“的确良”衬衫。

    隔着薄薄的、湿凉的衣料,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体传来的温热和紧实腰身的触感。

    林见月的心跳得更快了,脸颊在夜色和雨幕的遮掩下滚烫。伞很大,像一朵移动的黄色蘑菇,勉强能遮住两人。

    “坐稳了?伞撑牢。”阳光明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低沉而清晰,穿透雨声。

    “嗯。”林见月小声应道,声音有些发紧。

    自行车动了,链条发出轻微的嗒嗒声,碾过被雨水浸润、反射着碎金般灯光的柏油路面。

    油布伞在两人头顶撑开一片小小的、移动的干燥空间。

    细密的雨丝敲打着紧绷的油布伞面,发出沙沙的、有节奏的轻响,像温柔的私语,伴随着车轮碾过积水的哗哗声。

    夜风带着雨后的凉意,不断吹拂着两人的面颊和裸露的肌肤。

    自行车行驶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路灯的光晕被绵密的雨丝切割得模糊不清,氤氲成一片片朦胧的光团。

    伞下的空间很小,两人靠得很近很近,林见月能清晰地闻到阳光明身上淡淡的肥皂味、雨水的清冽气息,以及一种属于年轻男性的充满生命力的清爽味道。

    风声,雨声,车轮碾过湿路的哗哗声,交织成一片宁静而单调的背景音。

    先前在饭桌上热烈交谈的思想激荡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声的亲近感和奇妙的安宁在悄然流淌。

    这小小的伞下世界,隔绝了风雨,也隔绝了喧嚣,只剩下彼此的存在和车轮滚动的韵律。

    林见月抓着阳光明衬衫下摆的手指,由最初的僵硬和小心翼翼,慢慢放松下来。

    她微微侧着头,额前的碎发被风吹拂着,目光落在前方他宽阔而挺直的背影上。

    昏黄的光影里,他蹬车的动作稳定而有力,肩背的线条透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可靠。

    伞沿偶尔有积聚的雨水滑落,“啪嗒”一声滴在他坚实的肩头,迅速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她心里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异的安宁和温暖,仿佛漂泊的小船找到了港湾,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被这背影和这小小的空间驱散了。

    阳光明稳稳地握着冰凉的车把,感受着身后女孩轻轻的依靠和那抓着自己衣角的手传来的细微却坚定的力量。

    雨丝清凉,夜风微拂,带着湿漉漉的梧桐叶气息,他的心绪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愉悦。

    身后这个单纯、美好、对知识充满渴望、心灵如水晶般清澈的女孩,让他在这特殊年代汹涌的洪流中,触摸到了一份难得的纯粹与宁静。

    不需要太多言语,这份风雨同行的默契,这份伞下无声的陪伴,已胜过万语千言。

    “冷不冷?”骑了一段,经过一盏特别亮的路灯时,阳光明微微侧头问,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

    “不冷。”林见月连忙回答,声音在雨夜里显得格外轻柔,“伞撑得老好,淋不着。”她下意识地把伞又往他那边偏了偏。

    “那就好。”

    又沉默地骑了一会儿。

    林见月辨认着路边熟悉起来的建筑轮廓和巷口那盏特有的、光线微弱的路灯,轻声说:“快到了,前头路口右转弯,再走一点点就是。”

    “好。”阳光明应道,稳稳地蹬着车,在湿滑的路口拐了个漂亮的弧线。

    几分钟后,自行车在一栋普通的石库门居民楼前停下。

    门口亮着一盏光线昏黄的白炽灯,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雨水顺着瓦檐流下,形成一道小小的水帘。

    “到了。”阳光明单脚支地,稳住车子,车闸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林见月松开抓着他衣角的手,那一片衣料已经被她手心的汗微微濡湿。

    她小心地从后座滑下来,双脚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

    她收起沉重的油布伞,雨水立刻顺着伞尖成串滴落在地上。她站在楼道口那圈昏黄的灯光下,微微仰头看着依旧跨在车上的阳光明。

    雨水打湿了他额前和鬓角的黑发,几缕湿发贴在饱满的额角和脸颊,晶莹的水珠顺着发梢滴落。他的眼睛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明亮,像蕴藏着星辰。

    “谢谢你,阳光明同志。”林见月的声音带着真诚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激和一丝强烈的不舍,“谢谢你请我吃饭,还冒雨送我回来。真的……老麻烦你了。”

    “不要客气,应该的。”

    阳光明笑了笑,笑容在雨夜湿漉漉的光晕里显得格外温和动人,“快上去吧,不要让冯向红同志急死了。”

    他抬了抬下巴,示意她身后的门洞。

    “嗯!”林见月用力点头,雨水的气息混合着他身上清爽的味道萦绕在鼻尖。

    她犹豫了一下,手指绞着伞柄,还是鼓起勇气,脸颊绯红地邀请道,“雨还在落,天又墨赤黑……你……你要不要上去喝杯茶,擦擦头发再走?”

    她的声音越说越小,带着浓浓的期待。

    阳光明看了一眼依旧细密飘洒的雨丝和漆黑如墨的夜色,又看了看眼前女孩在灯光下绯红的脸颊和那双盛满期待与羞涩的清澈眼眸,心中温暖如春,但还是温和而坚定地摇了摇头:

    “不了,谢谢你。太晚了,上去打扰你们不好。这点雨不碍事。你快点上去吧。”

    他的拒绝很得体,充满了为她着想的体贴,让林见月无法再坚持,心里却更添了几分感动和好感。

    她只好再次道谢,声音带着点鼻音:“那……那么你路上一定一定当心!”

    “放心。”阳光明点点头,目光温和地笼罩着她,“进去吧。”

    林见月深深看了他一眼,仿佛要将这个雨夜中载她归来、发梢滴着水、眼神却无比温暖坚定的身影,连同这昏黄灯光下的瞬间,一同镌刻进心底最深处。

    然后才转身,快步走进了干燥却略显幽暗的楼道。

    直到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听到隐约传来的开门声、冯向红惊讶的询问声和林见月模糊的回应,阳光明才调转自行车头。

    他最后望了一眼那扇在二楼亮起温暖灯光的窗户,窗玻璃上模糊映出晃动的人影,然后用力一蹬脚踏板。

    自行车载着他,轻盈地冲入了细密清凉的雨帘和沉沉的夜色里。

    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溅起细小的水花。

    清凉的晚风带着雨丝扑面而来,吹动他微湿的衬衫紧贴在身上,却吹不散他脸上那抹温和的笑意,也吹不散心头那份暖意。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659/111110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