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华国的巨大改变和初见曙光
早在去年的时候。
北方大国那边就派了切科夫斯基来到华国。
想凭借着他多年在华的关系和人脉,让‘回春丹’出口到北方大国。
可惜的是。
当时双方正是紧张的时候。
关系降到了冰点,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
当时上边是有意向去做成这一单生意的。
毕竟关系紧张归紧张,但谁也不会嫌钱多扎手。
可在谈判的时候,北方大国不愿意付出足够的美元等硬通货,也不愿意用工业设备、工业原材料或者工业技术来交换。
而是想要用他们本国的货币来购买。
且价格上,还想着让华国优惠。
对于这种事情,上边想都不想,直接就给拒绝了。
卢布倒不是不能收,少量的还行,主要是太多的话,就没有多少用处了。
也就是之前因为欠债,那时候不得不用‘宫廷帝皇丸’去抵债。
债务最后化成了二十年的供货合同。
一开始几年,还算是一件好事,毕竟少了那么多的债务,不管是国家的经济还是居民生活,都好过了不少。
可几年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国际市场上。
‘宫廷帝皇丸’经过涨了几次价之后,已经比刚出来的定价,足足高了一倍多。
供给北方大国的那些药品,便形成了‘亏本’的局面。
当然,所谓的亏本,也只是相对来说赚的有些少了。
就因为给国家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切科夫斯基多次受到了表扬。
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要不是这一次‘回春丹’太过重要,也不会派他这位已经算是在北方大国中有些地位的人过来了。
切科夫斯基在来华的那段时间里。
他也特意到了中医研究院,拜访了故人。
还希望王孟德出面,能跟上边沟通建议一下,低价把‘回春丹’卖给他们。
对于这种事情,王孟德自然不会开口。
上边既然决定了这样做,自然是有独到的考虑。
不是他一个普通人所能知道的。
最终。
切科夫斯基失望的空手而归。
紧接着,就到了今年的年初,双方小规模的进行了‘接触’。
现在。
梁满仓想要通过特殊渠道,用‘回春丹’跟西伯利亚的那群人交换工业设备、工业原材料和工业技术。
而且还是以售卖的价格去算。
王孟德自然是鼎力支持的。
要知道。
在去年一整年里,东北地区的工业能高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这里边‘宫廷帝皇丸’可是立了大功。
各种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让已经落后不少的东北地区,又重新更新换代,然后焕发了‘生机’。
再加上西伯利亚丰富的工业资源,也在源源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送到了那里。
更是如虎添翼。
东北地区可是华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所在地。
这里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直接影响着华国。
根据王孟德的观察,去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国家的各个方面,应该都比原历史上要好得多。
工业上的高速增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市面上的工业品增多了。
以前各种短缺的工业品物资,现在也逐渐的放开了供应。
他们家攒下来的上百张工业券,也都被亲朋好友给借去了。
大家为了买一些工业产品,想尽了各种办法,就生怕以后继续缺货。
同时。
各种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略微的有所下降。
这也是因为成本的降低。
毕竟‘宫廷帝皇丸’这种药品,生产的成本非常低。
而换来的各种设备、原材料和技术,可是实打实能生产工业品的东西。
在其他物资供应上,同样有所反应。
每个月的粮油供应,也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
依照京城为例,每人每个月增加了两斤的粮食,其中半斤为白面,剩下的一斤半则是红薯、高粱米、棒子面等粗粮。
可别小看这一人多了两斤粮食,有了这些,足够一家人每个月能吃上好几顿的饱饭了。
变化最大的还是要数食用油上。
直接增加了一倍。
再加上大量的猪肉投放在市场上。
肚子里逐渐的有了一些油水,很多人的面色都变的红润起来。
而且。
这还不是只有京城一个地方发生了这种变化,而是全国范围内都出现的好转现象。
这些可喜的变化,一大部分的原因,要归功于王孟德的身上。
现在药品出口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每年十来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让国家有足够的资金,从国外进行大量的进口。
人一旦能多吃几顿饱饭,很多事情就相对容易解决了。
另外。
在医疗卫生方面。
华国这十多年来,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口寿命的持续增长。
从解放前的平均年龄,到目前为止,已经增长了将近一倍。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上百万赤脚医生,保障了几亿农民的医疗健康问题。
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只是认识几个字,也只是参与了几个月的培训,只能治疗简单、普通、常见的疾病。
可就这些,就已经够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行医,很多人都发生了蜕变。
从一名似懂非懂的初学者,变成了有大量经验的称职大夫。特别是人手一本的《赤脚医生手册》,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更是让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出现了巨大的改善。
其实。
王孟德最期待的是,等这批有知识的青年,逐渐的扎根在农村和山区之后。
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
他们将会是最好的赤脚医生。
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补充,未来十年、二十年里,农村地区将不会再缺少合格的大夫了。
相反。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恐怕还会出一些名医也说不定呢。
五月中旬。
天气渐渐的开始炎热起来。
这天早上。
何胜男带着几个孩子出去遛弯了,王孟德则在家里陪着冉小梅打扫卫生。
小儿子才刚半周岁,卧室里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打扫一下。
不然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异味。
把卧室仔细的打扫了一遍,王孟德坐在客厅里,喝着凉白开。
无意间,他闻到了一丝异味。
这个味道,像是肉类腐烂的那种。
他顺着这丝异味,很快就找到了源头。
橱柜最里边,一个大瓷碗中,摆放着将近一斤半的熊肉。
这熊肉,还是梁满仓从东北回来时,带给他们的礼物之一。
到今天,已经过了五六天了,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又没有用盐腌上,难怪会出现异味。
“妈,橱柜里这块肉坏掉了,我拿出去扔了哈。”
王孟德手里端着大瓷碗,冲着门外的冉小梅喊道。
估摸着,这是冉小梅或者何胜男她们,依然没有改变省吃俭用的习惯,把肉给放在了橱柜里,然后忘记吃了。
“先别扔,我看看还能不能吃。”
冉小梅听说儿子要把肉给扔了,才猛然想起,那是自己放的,足足有一斤半的熊肉。
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扫把,快步进了客厅。
从王孟德手中接过大瓷碗,凑到鼻子跟前闻了闻,又看了看肉的颜色。
接着便迟疑的说道:
“儿子,这肉虽然有些变味了,但洗一洗,再用盐腌一下,还是能吃的,而且也不会有太大的味道。”
说着就打算去拿盐给清洗一下,然后中午吃掉。
说真的。
就算这两年家里根本不愁吃穿用度,甚至肉都吃够了。
但她的心里,依旧保留着之前的习惯和想法。
那就是不能浪费东西,哪怕这个已经变质坏掉了,还是舍不得扔掉。
“妈,变质的肉吃了,容易闹肚子。
还有可能食物中毒,这要是谁中招了,可就受罪了。
再说咱们家也不缺,我看还是扔掉为好,省的出问题。”
王孟德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所以他把心里准备好的说辞给讲了出来。
“这。。。”
冉小梅犹豫了一下,看到儿子坚定的神色,便叹了口气,小声的说道:
“哎呀,那就听你的。
这块肉多好,我本打算留着慢慢吃,谁知道给忘记了,太可惜了。”
对于她的心疼,王孟德又安慰了几句,接着便匆忙端着大瓷碗出了门。
刚到前院。
正好碰到阎埠贵也准备出门去钓鱼。
他看到王孟德,习惯性的停下自行车,然后好奇的问道:
“孟德,你这是给谁送去的?”
一边说,一边心里暗自羡慕。
虽说这一年来,京城的物资供应丰富、充足了不少。
每个月的肉类供应数量,也比前几年多了将近一倍。
但每个月四五顿依然不能解馋。
这时候看到这块肉,顿时就恨不得上去咬两口解解馋。
“二大爷,这肉变质了,我准备给扔了。”
王孟德如实说道。
“嘿,这么好的肉,扔了多可惜,送给二大爷吧。”
听了他的话,阎埠贵眼睛一亮,急忙上前两步,伸手就把这块足足有一斤半的熊肉给抓在了手里。
“二大爷,这肉变质了,吃了会闹肚子,还有可能食物中毒。”
“嗨,吃了肉生病,那是没有口福,怪不得别人。”
“好吧,那二大爷你多注意点,真要是有事,就去中院找我。”
“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说完。
阎埠贵顾不上放在地上的鱼竿,快步往家里走去,边走边小声的招呼道:
“杨瑞华,杨瑞华,你快出来。”
“老阎,你不是准备去钓鱼了么,出什么事情了?”
“杨瑞华,这块肉你赶紧好好的洗一洗,然后用盐腌一下,中午咱们家吃肉。
哎,要是这块肉没变质就好了,还能留着多吃两顿,可惜现在只能一顿给吃完了。
不过也不错了,这个月咱们家的肉票,能抽出一斤出来,跟别人换好东西。”
阎埠贵一脸兴奋的说道。
对于他来说,今天算是赚大发了。
比出门就捡钱还要高兴,这可是出门捡了一块肉呀。
有钱都买不到。
“哟,这么大一块肉,老阎,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二大妈一脸惊讶的问道。
他们家每个月也会买肉,可从来不会买这么大一块,最多也就是几两,一家十来口人尝个肉味罢了。
“这是老王家准备扔掉的。。。”
阎埠贵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幸好我今天有事耽搁了,出门有些晚,不然这肉可就错过了。”
“哎呀,那可不,要不是你,咱们家中午也吃不上肉。
我现在就去打水,不能去中院里洗,我在自家客厅里悄悄的洗。
对了,这个月咱们家既然多出来这么多的肉,老大和老二他们的伙食费,最少也得涨五毛钱才行。”
“嗯,你说得对,必须要涨五毛的伙食费。”
阎埠贵赞同的点了点头道。
对于老阎家发生的事情,王孟德并不知道。
他回到家里后,便开始思考着该如何治疗先天性近视这种疾病问题。
前些天那位姓顾的小孩子,接受了他的治疗,但眼部问题并没有多少好转。
看来。
治好这个病,任道而重远。
第二天。
广安门医院的诊室里。
顾家小娃娃昂着头,冲着王孟德说道:
“这位叔叔,我的眼睛是不是治不好啦?”
他经过这几天的治疗,还没有出现好转,毕竟小孩子心性,从刚开始的期待,已经慢慢的有些失望了。
“别胡说,王大夫医术高超,肯定会有办法。
你这病这么严重,哪有那么快就能治好,别瞎想,配合王大夫治疗就行了。”
旁边,听了儿子质疑,顾勇脸色一边,急忙大声的说道。
他生怕儿子的话,让王孟德不喜,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
要知道。
这一次的治疗,可是提前说好了,一切的费用都是医院出,他们家不用花一分钱。
对于这么好的事情,他自然是欣喜不已。
“呵呵,童言无忌,没事儿。”
王孟德摆摆手,笑着说道。
刚才,他已经又想到了一个治疗办法,那就是针灸和中药双管齐下。
说完,便拿起笔和处方纸,写了起来。
这幅药,他用的主药包括夜明砂和决明子,还用了猪肝作为药引子。
几天后。
当又一次针灸结束,顾姓那个小孩子,突然开口大声的说道:
“哎,我好像能感觉到光亮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6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