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百业俱兴,温馨日常
江白的许诺,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三县之地,激起了层层涟漪。
神武学堂的筹备工作,在谢棠音这位新任“女祭酒”的主持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她展现出了惊人的热情与才干。
从校舍的选址修缮,到教材的初步编纂,再到招生章程的拟定,她事事亲力亲为。
当“不问出身,不分男女,择优录取”的招生告示,贴满三县各地的公告栏时,果然如预料般,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嘲笑的,有咒骂的,有观望的。
但更多的,是那些挣扎在底层的贫苦百姓,眼中迸发出的希望之光。
他们或许不理解什么“格物”、“地理”,但他们知道,这是那位给他们分粮、分神种的江将军办的学堂,是能让他们的孩子,有机会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唯一机会!
一时间,将军府门前,前来为孩子报名的百姓,络绎不绝。
谢棠音站在报名处,看着那些衣衫褴褛,却将自己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用粗糙的手,颤抖着按下手印的父母们,看着那些孩子眼中闪烁的,对知识的渴望,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江白口中那份“事业”的重量。
教育的种子,已经播下。
而另一边,经济的引擎,也开始轰鸣。
江白利用《神农百草经》中的知识,加上系统提供的理论指导,在杨树村的试验田中,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全新的棉花品种。
这种棉花,纤维更长,韧性更足,最关键的是,亩产量是传统棉花的三倍以上!
有了优质的原材料,江白毫不犹豫地投入巨资,在青阳县郊,建立了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型纺织工坊。
工坊内,上百台经过他亲手画图改良的“飞梭式”脚踏纺车,整齐排列。
这种新式纺车,效率是旧式手摇纺车的五倍不止!
而这座关乎领地财政命脉的工坊,江白没有交给任何人,而是全权委托给了心思缜密,善于管理的周稻娘。
起初,周稻娘是惶恐的,她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妇人,如何能管得好这么大的产业。
但在江白的鼓励和楚空青的支持下,她还是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没想到,她竟然做得出乎意料的好。
她将从流民中招募来的数百名妇女,进行分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计件薪酬制度。
她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奔波于工坊的各个角落,检查棉花质量,监督生产进度,解决工人们的各种困难。
她身上那股朴实、坚韧的特质,在这种实干的岗位上,得到了完美的发挥。
当第一批雪白、柔软、质地均匀的“神武棉布”被生产出来,运往市场,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为将军府带来了第一笔巨额的财政收入时,周稻娘看着账本上那一连串的数字,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围着灶台和男人转的贤内助,而是能为夫君的事业,撑起一片天的经济支柱!
她脸上的笑容,也因此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满足。
后宅之内,也并非只有安逸。
楚雪见和楚半夏这对双胞胎姐妹,在主母楚空青的亲自教导下,也开始了自己的“历练”。
她们不再是单纯跟在姐姐身后撒娇的妹妹,而是开始学习管理将军府日益庞大的账目,和数百名下人的福利事宜。
从每一笔开销的记录,到每个下人月钱的发放,再到逢年过节的福利采买,楚空青都放手让她们去做。
两个小姑娘一开始手忙脚乱,算错了好几次账,被姐姐板着脸训斥,委屈得偷偷抹眼泪。
但骨子里的那份好强,让她们很快就擦干眼泪,拿起算盘,一遍又一遍地核对。
渐渐地,她们变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干练,成了楚空青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也初步具备了管理一个庞大机构后勤体系的能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江白拖着一身的疲惫,从喧嚣的军营和繁忙的工坊,回到了后宅。
推开门,迎接他的是温暖的灯火,和饭菜的香气。
楚空青会为他端上一碗精心熬制的,驱寒暖胃的热汤,柔声询问他今日是否劳累。
周稻娘会带着一脸满足的笑意,向他汇报今日工坊的喜人产量,和又一笔进账的巨款,眉眼间满是神采飞扬。
书房的灯,常常亮到深夜。
谢棠音会沉浸在学堂的各种章程和教材的批阅中,那专注的侧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偶尔与他讨论起某个教育理念,两人会因为共鸣而相视一笑。
而楚雪见和楚半夏,则会像两只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着他,分享今天又发现了哪个管事偷懒,或者又成功地为府里的下人争取到了一项新的福利,脸上写满了“快夸我”的得意。
家中的女人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人生存的花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伙伴”。
整个将军府,就像一台被注入了灵魂的精密机器,高效、和谐、而又充满了温馨的人情味,在高速地运转着,为江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提供着最坚实、最温暖的后勤保障。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听竹轩”里,那双清冷的凤眸,尽收眼底。
青鸾站在自己院落的廊下,远远地看着主院那片温暖的灯火,和隐约传来的欢声笑语,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
她看到了一个与冰冷、压抑、处处是阴谋算计的皇宫,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了信任与合作,充满了人情味的世界。
在这里,每个人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在发光发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就连那些曾经在她看来,最卑微的“乡野村妇”,此刻也绽放出了让她都感到有些刺眼的光芒。
她拿起那支女帝御赐的紫毫笔,铺开密信的纸张。
这一次,她笔下的内容,不再是最初那种客观到冰冷的,对江白势力的陈述和分析。
她的笔尖,在记录下纺织工坊的产量,和神武学堂的规模时,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个人情绪的描绘。
她写下了周稻娘脸上自信的笑容,写下了谢棠音眼中的光,写下了那对双胞胎姐妹天真的骄傲。
甚至,在信的末尾,她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添上了一句:
“……其治下,民心归附,百业俱兴,府内和睦,颇有……开朝盛世之景。此人,非纯粹武夫,亦非寻常权臣,其志,恐非臣女所能揣度。”
写完,她看着那句话,怔怔出神。
她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开始动摇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168/230485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