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51宫阙归程·余波未平

51宫阙归程·余波未平


风染霜的官船刚靠上京城码头,内务府总管李忠带着人候在岸边,深蓝色宫服衬得他愈发恭谨。见风染霜下船,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老奴参见皇后娘娘,陛下已在长乐宫备下晚膳,特意吩咐老奴来接娘娘。”

风染霜轻轻点头,手指随意地理了理披风上的褶皱,语气温和平静:“有劳李总管。北疆与江南诸事,我已整理好折子,晚膳后便呈给陛下。”

“娘娘辛苦了。”李忠引着她上了马车,车厢内壁铺着厚厚的锦缎,炭炉烧得正旺,驱散了京城春日的寒凉。车行至宫门前时,风染霜掀开车帘一角,瞥见宫墙内的杏花正开得盛,粉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碎雪——这看似烂漫的宫墙里,藏着比北疆风雪更刺骨的暗涌。

长乐宫内,明黄色的烛火映得殿内暖意融融。皇帝萧景琰正坐在桌前批阅奏折,见风染霜进来,立刻放下朱笔起身:“染霜,一路辛苦。江南的事办得如何?”

“回陛下,江南水利堤坝已开工,首批学堂也已启用,百姓们都很安心。”风染霜递上折子,又补充道,“只是苏州府知府周砚提了件事,说江南盐商近来私抬盐价,百姓买盐困难,还需陛下派专员去查。”

萧景琰接过折子翻看,眉头微蹙:“盐铁乃国之根本,竟有人敢私抬盐价。明日我便让户部去查。”他拉着风染霜坐下,亲自为她盛了碗汤:“你刚回来,先歇歇。册封太子的事,朝中已有不少大臣上奏,你怎么看?”

风染霜捧着汤碗,指尖感受着瓷碗的温热,语气淡然:“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需选品性端正、心怀百姓之人。三皇子萧承煜仁厚,去年在北疆赈灾时,与将士们同吃同住,还亲自帮百姓修房;五皇子萧承泽虽聪慧,却过于急功近利,上月还因户部拨给书院的银子少了,与户部尚书争执——臣以为,三皇子更适合。”

萧景琰缓缓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贵妃和淑妃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贵妃娘娘、淑妃娘娘求见。”

风染霜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她刚回京,这两位就迫不及待地来了,定是为了太子册封的事。

不多时,穿着绯红宫装的贵妃柳如烟与身着淡紫宫装的淑妃苏婉清并肩走进殿内。柳如烟是三皇子的生母,苏婉清则是五皇子的生母,两人平日里便针锋相对,今日在殿内站定,连行礼的动作都带着几分较劲。

“臣妾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两人屈膝行礼,声音一柔一利,柳如烟眼中带着笑意,苏婉清则面色清冷。

“免礼。”萧景琰指了指旁边的座位,“你们来得正好,朕正与皇后商议册封太子的事。”

苏婉清立刻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陛下,五皇子承泽聪慧过人,上月还为书院筹了千两银子,可见他心怀天下。太子之位,理当选有才干之人。”

柳如烟轻笑一声,接过话头:“淑妃妹妹这话就不对了。太子需得仁厚,方能安抚百姓、稳定朝局。三皇子承煜在北疆赈灾时,为了救落水百姓,自己差点冻病,这样的仁心,才配当储君。”

“仁心能当饭吃吗?”苏婉清挑眉,“如今江南盐价上涨,百姓受苦,五皇子早就上书提议严查盐商,可三皇子呢?只知道在北疆和将士们喝酒,半点实事不做!”

“淑妃妹妹这话是在指责三皇子吗?”柳如烟语气一沉,“北疆乃边防重地,三皇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是为了稳定军心,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不做实事’?倒是五皇子,筹银子给书院,不过是为了拉拢文臣,好为自己争太子之位!”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殿内气氛瞬间紧绷。风染霜端着汤碗,静静地看着她们争执——柳如烟看似温和,实则句句强调三皇子的“仁”,暗讽五皇子“功利”;苏婉清则抓住“才干”不放,试图让皇帝觉得三皇子“平庸”。

萧景琰皱着眉,正要开口制止,殿外又传来通报:“贤妃娘娘求见。”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贤妃秦书瑶穿着身月白宫装,手里捧着个锦盒,缓步走进殿内。秦书瑶无子嗣,平日里最是低调,今日却突然出现,让柳如烟和苏婉清都愣了愣。

“臣妾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见过贵妃姐姐、淑妃姐姐。”秦书瑶行礼后,将锦盒递到萧景琰面前,“陛下,这是臣妾前几日在库房里找到的,是先太后当年给陛下的信物,臣妾想着,册封太子是大事,或许用得上。”

萧景琰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块刻着“仁政”二字的玉佩,质地温润,正是先太后的遗物。他拿起玉佩,眼底泛起暖意:“书瑶有心了。”

秦书瑶微微一笑,转向风染霜:“皇后娘娘刚从江南回来,臣妾听说江南学堂启用时,百姓们都很感激娘娘。臣妾还听说,娘娘在苏州府时,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连江南的老秀才都夸娘娘懂教化呢。”

这话看似在夸风染霜,实则提醒萧景琰——风染霜虽无子嗣,却深得民心,她的意见对太子册封至关重要。柳如烟和苏婉清立刻反应过来,都转头看向风染霜,眼神里带着几分试探。

风染霜放下汤碗,语气平淡:“贤妃过奖了。教化百姓本是皇后的职责,算不得什么。倒是贵妃和淑妃刚才的话,都有道理。三皇子仁厚,五皇子聪慧,都是陛下的好儿子。只是太子之位,不仅要看皇子的品性才干,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容人、是否能听得进谏言。”

她顿了顿,继续道:“上月我在北疆时,听说五皇子因户部拨银之事,当着众臣的面与户部尚书争执,还说‘尚书老迈,不懂变通’。户部尚书虽年迈,却为官清廉,五皇子这般行事,怕是会寒了老臣的心。而三皇子在北疆时,遇到将士们有不同意见,总会耐心倾听,哪怕是小兵的建议,只要有用,他都会采纳——臣以为,能容人、善纳谏,才是储君该有的气度。”

这话一出,苏婉清的脸色瞬间白了——她没想到风染霜会当众提五皇子与户部尚书争执的事,这无疑是在说五皇子“骄纵”。柳如烟则暗暗松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萧景琰点点头:“皇后说得对。储君不仅要自身优秀,还要懂得尊重臣下、团结众人。朕看,册封太子的事,就按皇后的意思,定三皇子承煜吧。”

苏婉清急了,上前一步想争辩,却被秦书瑶轻轻拉住。秦书瑶给她递了个眼神,示意她别冲动——如今皇帝已有定论,再争辩只会惹皇帝不快。苏婉清咬了咬唇,终究还是退了回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101/504101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