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他强任他强(310求首订)
“书写时代的作品,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表象,更在于为时代提供正向的精神指引。作品结尾,春兰“踩着碎玻璃走出商场”,裙上的花“在夜里慢慢开了”,这样的意象处理虽有文学性,却传递出错误的价值暗示.。”
“青年作者有灵气、敢探索是好事,但文艺创作的“大胆”当用在如何更好地歌颂劳动、赞美集体、弘扬正气上,而非在思想立场上“大胆”越界。
希望许成军同志及更多青年作者能在创作中站稳脚跟,将笔触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将心思用在传递集体主义精神上,让笔下的细节为思想服务,让塑造的人物为群众立范,让书写的时代为未来引航。如此,作品才能真正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检验,在shzy文艺百花园中结出有益之果。”
文章最后对许成军报以厚望。
许成军:大可不必!
多好的政论!
也怪不得有人评价《班主任》就是一篇披着小说皮的“政论”。
许成军还记得2000年,这位老师有一篇新作面世《给妙龄少女的忠告》(主要给他孙女看的),里面的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你要珍惜你的童真——你的童真一旦失去就没有第二个“初夜”、不要随便和人上床、奥斯卡影片《美国丽人》里的美少女并未被任何一个男人.
里面的关键词着实吸睛,给个十岁的小姑娘看只能说是猎奇。
比李银河还李银河。
关键是你给自己孙女看也就罢了,你还公开发表
还有更戏剧的,这位老师曾经梦中偶得一妙句,叫“江湖夜雨十年灯”,公开发表了,就一句话,牛吧!
关键是要早一千年,这确实还不错,但是不幸的是有个叫黄庭坚的家伙,不识趣!
竟然早前年抢注,还加了句“桃李春风一杯酒”!
老师也是勇者无惧:“我实在不记得什么时候度过他的诗,因确系自己梦中所浮现,故不避梦窃。”
你们大胆!
当然,老师还评价了《野蔷生处是吾乡》,话很多,但是没必要挨个字给大家看,总结起来四个字:小儿习作!
立场不同,合该理解。
这两位开了头,接踵而至的批评声音便如潮水般涌来。
连复旦大学内刊都冒出了一些苗头:
中文系某大三学生在社团内部刊物中这样评价:
1979年的社会变革中,确实存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但这种碰撞的本质是我们shzy制度自我完善过程中的进步性调整,而非“个人与制度的对抗”。作品却将这种时代背景简化为“规矩与欲望的冲突”,用“镜面破碎”象征“制度崩塌”,用“踩着碎玻璃走向花布”暗示“挣脱制度才能获得自由”。
这种艺术处理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不是靠“违反纪律”“对抗集体”实现的,而是通过在制度框架内的辛勤劳动、集体奋斗得来的。作品用虚幻的“觉醒”替代真实的劳动创造,无疑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背离。
当全国那些曾沉浸在《试衣镜》共鸣里的年轻读者,那些在作品中照见自己爱美心事的“猪猪女孩”们,尚未从这份触动中缓过神来,便猛然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试衣镜》,竟遭到如此尖锐的批评。
一会儿被指“模糊阶级界限”,一会儿被批“聚焦个人私欲”,字字句句都扎在心上。
一时间,《试衣镜》仿佛成了“错误”的代名词,连反复品读它的自己,也好像成了错的一部分。
可谁规定,人不能向往好看的衣服?对美的渴望本就像堤坝里蓄满的水,一旦有了出口,便再难抑制。这从不是什么出格的欲望,而是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本能。
于是,向《收获》杂志社、向作者许成军写信倾诉的读者,便越发多了起来。
有人由衷赞叹许成军对人性肌理的细腻捕捉,说那字里行间的心事。
有人在信里鼓劲,盼他在这场批评的风雨里站稳脚跟,不改初心。
更有大城市的少女,悄悄附上一张边角修得整整齐齐的黑白照片,照片背面用钢笔轻轻写着:“许同志,这样算不算好看?”
一时间,《试衣镜》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全国读者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
这股热潮无关投机的喧嚣,无关规训的紧绷,只因为许成军用文字轻轻推开了那扇紧锁的“笼子”。
里面关着的,从来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每个人心底对真实与美好的渴望。
但这不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作用么?
也启到了正面作用不是么?
1978开始,变化和改变的不只有经济、体制。
还有社会风气、人文风貌、文学艺术以及群众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在接二连三的负面内刊和报讯消息传到李晓琳那时,她终究是坐不住了,在刊发的第三天早上,一大早就跑到文联招待所。
一见到许成军还坐在食堂悠哉悠哉的喝粥,就气不打一处来:“好家伙,感情我们在那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你倒好,坐稳钓鱼台了!”
还没等许成军接话,又是一句;“这帮人真不像话!”
许成军腹诽:那是没遇到我!
许成军笑呵呵地回到:“没事啊,这不《试衣镜》也火了嘛!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诶,你真是!”
李晓琳无奈的叹了口气,眼里缺带着点得意:“托你的福,这期销量数据目前确实不错,具体的数据不好估算,但是这两天根据订报的需求,估计日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册!”
别觉得一万册量少,这一时期《收获》《当代》《十月》《花城》被称为“四大名旦”,都曾经一度非常畅销,销量曾超过了百万册。
其中,《当代》和《花城》算是新兵蛋子。
《当代》1979年 7月创刊,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刊物,坚持现实主义文学道路,代表主流走向,刊发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古华的《芙蓉镇》等。
很反常识的是这一时期卖的最好的是《花城》,《花城》1979年 4月创刊,其创刊号上刊登的华夏的中篇小说《被囚的普罗米修斯》,连印三次,前后发行 30多万份,创下文学期刊的发行奇迹。
各个杂志的销量具体到每一期,每一天平均销量不超过四千册,虽然是全年平均,前期销量肯定高一点,但是《收获》这一期的数据依然很可观。
卖爆啦!
“那不就行啦!咱还是得向数据看齐!”
“数据数据我看你像数据。”
李晓琳看他那百无聊赖、事不关己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手一挥把一叠内刊扔到许成军手里转头就走。
“你看看这些人咋说的吧!我回去帮你打口水仗!”
许成军随手翻一翻,看到这些评论撇撇嘴,真是没甚新奇的,创作能力看不出问题,就说你政治水平不过关嘛!
许成军刚一进屋,就看见汪曾祺笑眯眯的瞅着他:“挨骂了吧?”
“嗨,洒洒水啦!”
“这心态感情好!”说着还向许成军伸了个大拇指。
“不好还能咋整,说他们的呗!”
“我帮你呀!”
许成军狐疑地看了看笑眯眯的汪曾祺,这家伙没坏心眼?
但是许成军真正淡定的原因是当前这些攻击早在他预料之中,攻击强度如春风拂面。
远远没达到《试衣镜》真正会引爆的核心问题。
所以他真不担心。
毕竟自古文人相轻,你被批评的多了,说明你的作品反而真的有地位和有影响力了。
文人为什么相轻?许成军很懂。
因为巧的是,他前世是相轻的对象,也是利用文人相轻的大师。
文人,尤其是大师,比寻常行业的人,性格通常更敏感挑剔,内心又复杂,情感又更外在些,而且评论机会也多,而文艺这个行业又是方向、路数、风格、派别分歧最狂野的方面,不像理工科可以靠公式决胜负高下,所以彼此相轻起来,就显得格外狂莽了。
而且,文人的一个作用就是体察人生复杂,人世复杂,看法上每一个细小的区别都会成为互相看不上眼互相攻击的起源,即便看法相同,也会暗想,这个傻逼怎么能和我想得一样呢,体察复杂细微之处,对之极其敏感,这是文人安身立命所在。
福克纳和海明威互相吐槽,
福克纳还吐槽马克·吐温,然后马克·吐温和爱默生一起吐槽奥斯丁,
斯泰因吐槽所有人
如果再说的深一些,涉及一些独特的个体时。
文人相轻的背后其实是攀附,趋炎附势——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有些文人很容易沦为权的“随从”。
笑。
但他说你,不是说明你威胁了他的地位么?
许成军知道以他如今的人脉,肯定会有人帮他说话。
但是他没想到第一个说话的竟然是——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70/111110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