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林暄南下
连着下了两天大雪,入目皆是银装素裹、琉璃澄净的景象。
黛玉身穿大红羽缎白狐狸皮的鹤氅,头戴雪帽,捧着小手炉,站在廊下看小丫头们堆雪人、打雪仗。
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了。
两个月前,林暄郑重宣布,他要回姑苏参加明年的县试。
林如海与贾敏都同意了。等出了太上皇的国孝,黛玉的婚事就不宜再拖延了,林暄也是时候考个功名回来了。除了给黛玉长脸,也是向世人表明,他们林家有麒麟子,不是靠女儿攀龙附凤的人家。
县试的第一场在二月份,林暄的出发日期暂定为正月初八。
今儿已经是腊月二十五了,也就是说,不足十天,林暄就要离家远行了。
天气这般冷,到了初八也不会暖和多少。黛玉虽为弟弟做了一对护膝、两双厚实的鞋袜,仍觉不足。
她轻蹙柳眉,想了想,对雪雁道:“咱们新得的那块熊皮褥子,你送去暄哥儿院里,叫他放在马车上,别忘了再放两个炭盆。”
雪雁正在给鹦鹉添水,闻言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好嘞”,见黛玉眉头仍未舒展,便笑着劝道,“姑娘您就放宽心吧,太太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肯定不会让大爷挨饿受冻的。”
“是啊,大爷身子骨强健,书读的也好,姑娘就等着庆祝大爷考中小三元吧!”静霞附和道。
她和月影是黛玉身边新提上来的大丫鬟,经由秦、冯两位嬷嬷的教导,都是极贴心伶俐的。
原先伺候黛玉的新雨、凝霜年龄大了,已各自嫁了人。
“好丫头,我先借你吉言。”黛玉抿嘴一笑,“不过中不中小三元都无妨,我只希望暄儿平平安安的,莫要生病吃苦。”
雪雁抱着熊皮锦褥出了门,恰好听见黛玉这话,不由笑道:“大爷穿了太太准备的厚衣裳,和姑娘做的护膝、鞋袜,再有这块厚褥子,再冷不着了。”
“倒是姑娘,等大爷离家了,您怕不是要担忧得茶饭不思了。”
闻言,黛玉轻叹了一声,“你懂什么,暄儿从来不曾独自出过远门,而且他还小呢,姑苏又那么远。他能照顾好自己吗?”
“姐姐,你可别小看我呀,我不是小孩子了!”林暄从外面信步走来,语气带着些许的撒娇意味。
满院子的小丫头立时止了玩闹,行礼后各自散开干活去了。
黛玉闻声抬头,只见林暄身披石青色斗篷,头戴玉冠,眉目如画,笑容清朗。
分明已褪去了青涩,长成了风姿俊逸的翩翩少年郎。
假以时日,不知会迷倒多少小姑娘。
“怎么这会子过来了?冷不冷?”
黛玉说着便要迎上前去。
“姐姐站着就好,我腿长,走得快。”林暄疾走两步,眨眼间就到了黛玉跟前,“姐姐别担心,我一点儿都不冷。”
黛玉站在阶上,仍比弟弟矮了一个头顶,她摸了摸林暄的手臂,发现他的确穿的不少,才放下心来。
又问:“今儿的文章都做完了?”
为了能考个好名次,林暄近来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不是在家接受林如海的考校,就是去郡主府向杜垣请教。
除了晚饭时间,黛玉极少看到他。
“我一走就是半年,料想姐姐定然舍不得我,当然要多来陪陪姐姐才是。”
林暄稍稍侧身,替黛玉挡住从侧边吹来的风,脸上笑意盈盈。
“况且姐姐生日那天我不在家,这不得提前送礼么?免得姐姐以为我只顾着读书,倒把这事儿给忘了。”
黛玉轻嗔道:“在你眼里,我是那样不讲道理的人么?”
“当然不是,姐姐是最通情达理的。”林暄讨好地笑了笑,“是我想找姐姐说话了。”
黛玉抬手在他额上轻轻点了一下,“跟谁学的,油嘴滑舌。”
“我说的都是真的呀。”林暄大呼冤枉,“姐姐本来就是最好的。”
黛玉哭笑不得,并不理他。
“姐姐。”林暄略带撒娇地喊了一声,见黛玉望过来了,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锦盒,献宝似的递过去。
“这是什么?神神秘秘的。”黛玉轻笑。
“姐姐快打开瞧瞧。”林暄催促道。
黛玉从善如流,却见盒子里躺着一枚羊脂白玉佩,玉质细腻,雕成了雪球的模样,栩栩如生,可爱至极。
“真漂亮!”黛玉惊喜不已,“你何时找人做的?”
随即想到林暄为了读书恨不得废寝忘食,不由心疼道:“你就是送一张纸、一支笔给我,难道我还会嫌弃不成?何必费这许多心思?”
“我就是画了几幅画,姐姐放心,耽误不了读书的。”林暄保证道。
“再说了,姐姐为我做的才是费心费力呢,我只是花了些钱,工夫都是别人做的。”
林暄反倒愧疚起来。
他收到的荷包、衣物都是黛玉一针一线做的,他却从未用自己的双手为姐姐做过什么。
“你呀。”黛玉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柔声宽慰道,“你好好长大,考取功名、撑起林家门楣,做姐姐一辈子的倚仗,就比什么都强。知道么?”
“我会的!”林暄重重点头。
黛玉也拿出一枚平安符,那是她去庙里求的。林暄接过,郑重地收了起来。
姐弟两个说了会儿话,又进屋喝了盏热茶,林暄双眼亮晶晶地提议道:“姐姐,咱们去凌云阁赏雪烤肉吃吧?正好姐夫才送了一只鹿来。”
凌云阁是一座两层高的阁楼,坐落于后院的最西边,站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林府的景色。春秋时节,黛玉最爱在那里抚琴。
“吃肉观景可以。”黛玉颔首笑道,“不过你还得作几首诗才行。”
弟弟要参加县试,黛玉也并非毫无准备,她整理了林如海从前的手札,和从书铺上买来的典籍,总结出了县试考题的大致范围。
应制文章有林如海、杜垣指点,不必黛玉操心。但她自认诗才不输任何人,考考林暄不在话下。
“好,请姐姐出题!”林暄拱手一笑。
他的诗虽比不上黛玉那般纤巧灵透,应付科举考试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若姐姐愿意指导一二,他也能受益匪浅。
因为林暄即将远行,林家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也显得十分短暂,仿佛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初八。
林暄从前跟锦衣卫学了些拳脚功夫,这一路南下走的又是官道,无需太过担心他的安全。
但他是林家唯一的儿子,林如海、贾敏、黛玉都放心不下,最终派了大管家之子林诚,及八个身手不错的家丁随行。
自林暄离家后,贾敏、黛玉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庙里进香,祈祷林暄一切顺利。
时间越接近端午,林家的气氛就越紧张。
二月,林诚传信说,他们一行人平安抵达姑苏,在老宅安置。
三月,林诚传信,林暄得中县试案首。
四月,林家收到喜讯,林暄再中案首。
如今,只差院试放榜结果了,林家上下无人不急。
端午节也过得马马虎虎的。
终于,五月二十一日,林暄的马车回府了。
也带回了连中三元的好消息。
虽不能宴客庆祝,但亲朋好友,乃至皇帝都很快得知了此事。
“林卿,你的一双儿女真是了不得啊。”皇帝红光满面,不吝夸赞。
仿佛已经看到了,二十年后,林暄如林如海一般,成为了又一位能臣忠臣。
而林家丫头,也和小五鸾凤和鸣、成就了一段佳话。
“陛下谬赞。”林如海诚恳道,“林家能有今日全赖陛下英明,当年若非陛下信赖维护,臣恐怕早就家破人亡了……”
这话令皇帝既动容又觉后怕,还好他保下了林如海,否则于他而言,也是一大损失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844/232526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