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中原大战停
元凯接到三家提出的回复时,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他本以为答应放弃帝制已是最大让步,没想到对方竟得寸进尺,连大总统的位置都不想让他坐。
正想拍案而起,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是普鲁国大使的专线。
“元凯先生,我国政府认为,贵国的内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投资安全。
如果三天内还不能达成停战协议,我国将不得不终止所有援助,包括未交付的军火。
另外,贵方此前的五亿大洋贷款,也需要提前偿还。”
元凯握着听筒的手猛地一颤,后背瞬间渗出冷汗。
普鲁国是他最主要的外援,不仅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那笔五亿大洋的贷款更是支撑元家军军费的关键。
一旦对方撕毁协议,元家军的补给链立刻会断裂,别说继续打仗,就连维持现有部队都难。
挂了电话,元凯呆坐半晌,眼中的怒火渐渐被无奈取代。
他终于明白,自己早已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列强的施压、三家军阀的联手,还有内部日渐枯竭的财力,都在逼着他低头。
“好……好一个自由选举!”他低声自语,语气里满是不甘,却终究松了口。
“告诉他们,我同意组建临时政府,也同意进行选举。但临时政府的组成,必须保证元家军的主导权!”
参谋长在一旁躬身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一天后,那处京城大宅的密室里,四大军阀代表再次聚首。
经过前几日的激烈交锋与幕后博弈,此刻的气氛虽仍有紧绷。
“诸位,”元家军代表率先开口,“元公已经同意,接受组建临时政府与未来进行选举的提议。前提是,各方必须先停战撤军。”
东北军代表抬眼:“撤军可以,但得说清楚,撤到哪一步?现有控制区怎么算?”
“很简单。”陈家军代表接过话头,“以目前的战线为界,各方军队全部后撤五十里,形成缓冲带。缓冲区内由临时政府组建的治安队接管,避免摩擦。”
西北军代表敲了敲桌子:“还有,停战期间,谁也不能偷偷增兵、抢占地盘。违者就是跟所有人为敌,咱们三家联手先收拾他!”
这话一出,元家军代表皱了皱眉,却终究没反驳。
如今形势比人强,再争强好胜已无意义。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各方终于达成共识:即日起,中原地区全面暂停战争,所有参战部队按约定后撤,脱离接触;
现有控制区暂时维持现状,待临时政府成立后再行协商调整;
停战期间,西方各国使团将作为见证方,监督各方执行情况。
“那就这么定了。”元家军代表拿起笔,在拟定好的停战协议上先签了字,“希望诸位言而有信,让大庆喘口气。”
另外三个代表也依次落笔。
“休养生息也好。”
“再打下去,谁也没好果子吃。”
..........
7月17日。
一则由东北军、西北军、元家军、陈家军联合发出的通电,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大庆的每一个角落。
“即日起,中原战事全面停止,各方军队有序撤军,共同组建临时政府。
现邀请全国各州督军,各派代表前往京城议事,共商临时政府组建及国家未来发展大计。”
早在通电发出前,中原大地上已出现大规模撤军的景象。
东北军沿着官道向北折返。
西北军的步兵队伍扛着枪,朝着根据地回撤。
元家军的部队也缓缓退出占领区。
陈家军则顺着河道南下。
浩浩荡荡的撤军队伍绵延数十里,曾经的战场渐渐恢复了平静。
通电发出的那一刻,全国瞬间沸腾起来。
“停了!终于停了!”
“我那小孙子在前线当民夫,总算能活着回来了!”
“打了一个多月,可算结束了!再打下去,地里的庄稼都没人种了!”
“组建临时政府?不管是谁掌权,只要别再打仗就行!”
京城的胡同里,孩子们追着跑着,嘴里喊着“不打仗了”,大人们则站在门口互相道贺,。
“这些天,天天提心吊胆怕炮弹落下来,现在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希望那些大人物真能好好议事,让咱们过几天太平日子。”
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百姓们欢呼的声音。
战争带来的苦难太深重了。
虽然没人知道临时政府能否真正带来稳定。
但至少在这一刻,大庆的百姓们终于看到了安宁的希望。
.........
青州。
督军府办公室里,楚东来捏着那份四方联合通电。
楚云坐在对面,沉吟道:“中原停战是意料之中,但他们邀请全国督军去京城议事,这步棋倒是有点意思。”
“意思就是想把咱们也拉进去,显得他们这临时政府‘名正言顺’。”
楚东来放下电报,语气带着几分不屑,“元凯和那三家打的算盘,无非是想借着议事的由头,给咱们这些‘地方实力派’排排座次,最好能削弱几分兵权。”
楚云点头:“确实。但这也是个机会。咱们国民军刚拿下川州,改了番号,正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争取话语权。
不去,反倒显得咱们心虚;去了,正好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分量。”
“那怎么争取?”楚东来挑眉,“论兵力,咱们不如元家军;论地盘,东北军和陈家军都比咱们占得广。真要在临时政府里论资排辈,怕是讨不到好。”
“爹,咱们的优势不在‘量’,而在‘质’。”
“如今的青州、川州,是大庆少有的安稳地界,楚氏重工刚起步,钢铁、医药、军工都在发力,民生和实业这块,咱们比中原强太多。
临时政府要想站稳脚跟,总得有人搞生产、筹军饷吧?这就是咱们的筹码。”
楚东来若有所思:“你是说,用实业和粮食说话?”
“不止这些。”楚云补充道,“咱们可以提条件——支持组建临时政府可以,但必须承认国民军在西南的实际控制权,青州、川州的军政事务,中央不得干涉。
另外,临时政府的财政、实业部门,咱们得派人进去,至少要有发言权。”
“他们能答应?”
“不答应也得掂量掂量。”
楚云语气笃定,“中原打烂了,列强要做生意,百姓要吃饭,都得靠咱们这些没打仗的地方输血。
咱们手里有粮食、有钢铁、有药品,还有稳定的地盘,这就是底气。
再说,元凯和那三家本就互相提防,咱们这股力量,谁都想拉拢,不会轻易把咱们推到对立面。”
楚东来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有点意思。当年咱们在青州缩着尾巴发展,现在也能跟他们讨价还价了。依你看,派谁去京城合适?”
“我去吧。”楚云开口,“这事牵扯太大,派别人去不放心。
正好借此机会,亲自看看中原各方的虚实,也跟那些督军们打打交道。
毕竟,以后少不了要打交道。”
楚东来点头赞成:“也好。你去了,既要硬气,也得活络。记住,咱们的底线是保住西南的根基,其他的,能争就争,争不到也别勉强。这年头,手里的枪杆子和地盘,才是最实在的。”
“明白。我这就安排一下,带个精干的团队去。
至于家里,就得靠您坐镇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830/232589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