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白衣卿相,黑甲修罗 > 第200章 考题

第200章 考题


永安三年,深冬。

顾长歌踏上了回京的路。

草原之战的余烟尚未完全散去。

北境三州的战报早已如雪花般,飞向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阿史那云俯首称臣,满都拉图成了阶下囚,大祭司重伤遁逃——这一连串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战果,将"镇北王"三个字,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这座看似温和的京城,却比北境的朔风更加凌厉。

那股裹挟在冬日暖阳中的阴冷直抵骨髓。

御驾仪仗早已在码头铺开,明黄的旗帜如云,将天子与凡俗隔绝开来。

赵辰就站在那龙旗之下,负手而立。

一年半的皇位生涯,已经彻底洗去了他昔日的青涩。

那双曾经需要仰视顾长歌的眼眸,如今,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帝王威仪。

他没有动。

带着那副温和笑容,静静地看着那个一步步走下舷梯的身影。

他是皇帝。

在等他的臣子,前来觐见。

更重要的是,他要让所有人看到,哪怕是镇北王顾长歌,也必须向他行君臣大礼。

顾长歌一身玄色王袍,牵着已经长高了不少的阿木尔,走下最后一级台阶。

一年多的北境征战,让他身上的煞气更加内敛,但那股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威压,却如潜龙在渊,令人不敢直视。

没有理会周围百官那复杂的目光,径直走到了御驾之前,隔着十步的距离停下。

这个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既体现了对皇权的尊重,又保持了镇北王应有的威严。

随即,他撩起王袍下摆,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君臣大礼。

"臣,顾长歌,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平静,却又清晰。

没有半分久别重逢的熟稔。

只有规矩。

他用行动将两人之间那道名为"君臣"的鸿沟,划得泾渭分明。

赵辰脸上的笑意没有丝毫改变,只是那双眼眸深处,有什么东西微微冷了下去。

"老师,一路辛苦。"

他终究还是用了这个称谓。

但这一次,这个"老师"却带着一种微妙的变化。

少了昔日的依赖与敬畏,多了几分帝王的恩赐与居高临下。

这是在提醒顾长歌,他们之间曾有过亲密无间的过往。

也是在向满朝文武宣示着哪怕是镇北王也曾是他的"师傅"——而如今,学生已经成了老师的皇帝。

"为陛下分忧,乃为臣本分。"顾长歌缓缓起身,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一场看似温情脉脉的重逢,就在这暗流汹涌的机锋之中落下了帷幕。

……

翌日,太和殿。

金钟玉磬之声回荡在这大夏王朝的权力中枢。

顾长歌身着玄色亲王蟒袍,踏入殿门。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有敬畏,有好奇,有嫉妒,亦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秦战站在武将之首,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眼神中满是担忧。

而另一边,以新任兵部侍郎周延为首的"新贵派"则个个面露冷笑,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模样。

龙椅之上,赵辰换上了一身更显威严的黑色龙袍。

"摄政王,为国操劳,平北境,定草原,安江南,功盖千秋。"

开场便是捧杀。

将顾长歌的功劳,捧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

顾长歌微微躬身:"此乃为臣本分,亦是陛下天威所致。"

滴水不漏。

赵辰笑了笑,话锋转得却极其自然。

"王爷劳苦功高,朕实在不忍让你再为俗务所累。"

"朕,与内阁商议过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每一位臣子的脸。

"由王爷一手创立的'神策军',劳苦功高,战功赫赫。朕意将其正式编入'京城三大营',授'神策'之名,享与羽林卫、金吾卫同等之荣耀。"

赵辰的声音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其统领萧长风,忠勇可嘉,可加封为'京营副总管',协助兵部,统一调度。此外,朕决定从国库拨银十万两,作为神策军将士的安家费,以彰显朝廷对有功之臣的恩典。"

这最后一句是临时加上的。

既显示了皇恩浩荡,又暗示着——从今以后,神策军的军饷将由朝廷发放,而不再是顾长歌的私军。

话音落下。

整个太和殿,死寂一片!

所有人的呼吸都仿佛停滞了。

狠!

太狠了!

这是一招,根本无法拒绝的"阳谋"!

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

你拒绝?

那就是拥兵自重,不肯为君分忧!

刚刚才被捧上神坛的"盖世功臣"形象,将瞬间崩塌!

同意?

那在京城这支最忠诚嫡系部队,就将在"兵部统一调度"这八个字之下,被瞬间架空、稀释、分化、乃至彻底吞并!

秦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然而。

出乎所有人意料。

顾长歌听完这道旨意,脸上竟是连一丝一毫的波澜都未曾泛起。

他缓缓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在那死寂的大殿中央,挺拔的身影竟给人一种渊渟岳峙般的沉稳。

随即,他竟对着龙椅之上的赵辰露出了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

"陛下圣明。"

仅仅四个字,便让整个朝堂的氛围变得诡异了起来。

周延等新贵派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们原本等着看顾长歌的笑话,却没想到这位镇北王竟然如此轻易地接受了这道圣旨。

这……不对劲。

秦战更是眉头紧皱。

以他对顾长歌的了解,这个年轻人绝不会如此轻易地交出兵权。

这背后必有深意。

顾长歌迎着赵辰那略带错愕的目光,朗声说道:

"'神策军',本就是当初为平定京城之乱而设的权宜之计。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归心,此等'私兵'若长存于京城,实乃国之隐患。"

"将其收归国有,纳入正统,此乃正本清源之举,亦是陛下胸怀天下,不赏私功之体现。"

"臣为陛下有此等魄力与远见,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竟然将皇帝"夺兵权"的险恶用心,说成了是皇帝"圣明"的体现!

他竟然比皇帝自己,站得还要高!

说完,不等赵辰做出任何反应。

顾长歌对着龙椅的方向,深深地一揖到底。

那掷地有声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太和殿。

"臣顾长歌,遵旨谢恩!"

……

退朝之后,百官心思各异。

一名属于皇帝阵营的御史在与同僚的私下交谈中,抚着胡须,眼神凝重地说道:

"不对劲……镇北王太轻松了。这背后必有我们看不到的后手。山雨欲来啊。"

而在皇宫深处,赵辰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中,望着窗外的雪景,手中紧握着一份密报。

上面写着:镇北王府,今夜设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13/226991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