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非不能,实不为
虽说杨秀清、冯云山等人并未在来信中透露北伐幽燕、南下浙江的信息,邻近驻防江西九江、湖口、彭泽一带的翼殿兵马也没有传来北伐幽燕、南下浙江的风声。
但以彭刚对杨秀清其人和历史走向的了解。
杨秀清等人是否有南下浙江的想法彭刚不十分笃定。
毕竟太平军主力已经遏住了镇江、扬州两个漕运咽喉,杨秀清切断清廷漕运的目的已经达成。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廷又未通海漕。
镇江、扬州两个漕运咽喉被卡住,浙江的赋税已难以解运京师。
浙江又无能够威胁到太平军的强军,属于可打可不打的范畴。
北伐幽燕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事关能否推翻清廷的统治,为极大概率事件,存有悬念的无非是北伐人选,北伐方式与进军路线。
历史上太平军的第一次北伐和西征几乎是并行的。
杨秀清既拟彭刚西征长沙,北伐幽燕之事,肯定已经在论证,提上日程,甚至已经处于筹备之中。
太平军主力既克天京、镇江、扬州,上游又有彭刚、石达开占据湖北、江西、安徽屏护天京。
天京已无近忧,附近又无清军大营掣肘。
比之北殿在武汉三镇,天京附近太平军主力的兵力十分充裕,敌人还弱。
不利用富裕的野战兵力进行战略机动,开疆拓土,扫犁清廷燕京妖穴,是对大好战机和兵力的双重浪费。
再者,清廷南方的绿营八旗这些正儿八经领军饷的经制军已经被太平军打得七零八落,目下清廷经制军主力、兵源地在北方。
只有北伐幽燕,在天京外线开辟战场的,才能牵制住北方清军南下,保障天京小天堂的安全。
退一步来讲,即使从江南偏安政权的角度考虑,出于守江必守淮的战略防御构想,杨秀清至少也得发兵江北,在北面为天京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
“东王他们是否发兵南讨浙江还很难说,以东王的行事风格,北伐幽燕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非是派谁去,派多少兵马去,缓图还是速伐的区别罢了。”彭刚凝思良久后,开口说道。
“东王他们若继续发兵攻城略地,清廷调遣湖南的兵勇防堵东王他们也说不定,这对咱们来说是好事。”左宗棠点点头说道。
“南王的信我刚才也冒昧看了,南王对东王置百工衙门,由东殿直接管辖百工衙门一事,似有怨言。
南王为人厚道,能让南王有怨言,东王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做得有些过了。初入天京,一制迁怒二王,实为不智之举。
在天京的王爷们有嫌隙,东王为落得个耳根清净,遣一王南取杭州也说不定,杭州若定,浙江的清军兵勇便很难再威胁到天京,况且杭州还有满城可打。”
左宗棠知道天国的圣库是一直是韦昌辉的辅殿人马在管,百工衙门削的是辅王韦昌辉的权柄,还一刀直接削在了韦昌辉的大动脉上。
既使东王的擅专是从大局出发,为天国考虑,此举未免操之过急。
杨秀清心眼不是很大,容人之量有,但是不多。
左宗棠觉得太平军主力不仅会北伐幽燕,还会以天父的名义从韦昌辉和冯云山两人中择一人南下浙江,进一步巩固强化自己在天国中枢的地位。
彭刚名义上还是神天小家庭中的一员,和杨秀清、冯云山他们是天堂仙界下凡的兄弟。
这种不利于兄弟团结的话,寻常幕僚即使看明白了,也没有胆子敢说出来,也只有左宗棠敢说。
彭刚就欣赏左宗棠这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直来直去的劲。
“左先生,汉阳土改一事,进展如何?”彭刚问及左宗棠汉阳土改的进展,“加班加点,能否赶在今年春耕之前完成?”
汉阳土改涉及今年的兵源和明年的赋税,为当前北殿第一紧要的事务。
此事一直是左宗棠在亲自牵头督办。
尽管彭刚要是愿意,把江夏县的人力榨干,也能榨出两万上下质量还不错,忠诚有保障的兵源。
可此举于江夏县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影响到江夏县的生产恢复与明年的赋税。
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不到万不得已,山穷水尽的地步,彭刚不会考虑压榨目前唯一完成土改的江夏县的人力。
“汉阳不是江夏,眼下土地清丈都未过半,想在春耕之前对汉阳全县田地完成清丈,几无可能。”左宗棠非常干脆地摇了摇头,抬眼望着已上梢头的一轮明月。
“过了今夜,就是正月初六了,汉阳的春耕在农历二月到三月间,汉阳乡绅又不配合,几乎每个村镇都须以铁血手段,以刀兵强行推行殿下的根本之策。春耕又需时间,左某纵使有三头六臂,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在春耕之前完成对汉阳田地的清分。”
汉阳清田队的成员现在每个人都被当成驴子使唤,从天明到天暗,睁眼闭眼,乃至梦中所梦之事皆为清田。
虽说清田队的成员都很年轻正是奋斗的大好年纪,可年轻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清田队成员的工作强度已经到了极限,没办法再继续上强度了。
“那便清多少分多少,春耕之前,能清分半个汉阳县便半个汉阳县吧,总比整个县撂荒好。”彭刚想了想说道。
“也好,汉阳县是产粮大县,半县所产之粮也抵得上一两个寻常县所产的粮米。”左宗棠赞同道。
“我这便去汉阳督办此事。”
“不差这一夜,先生今夜先好好休息。唐铮来信,兵工厂已成功造出两门重炮,于明日到江边试射验炮,先生明日随我一同到汉阳凑个热闹。”彭刚说道。
彭刚已经四个多月没打清军的大型城池,这一期间也没有对清军发起过大型会战。
不打大战,自然难以缴获到清廷视为国之重器的重炮。
这四个多月来,北殿唯一的重炮来源是罗大纲在岳州考古发掘出来的三门一百七十多年前,吴周时期的千斤重炮。
从广西转战至武汉三镇的这一路,战事频繁,战争烈度较高。
早期在广西东乡会战期间所缴获的重炮寿命陆续消耗殆尽,目下北殿重炮营所使用的重炮大多是长沙水陆洲一战缴获的重炮以及石达开或是送,或是留在巴陵的吴周大炮。
现在彭刚已经不是流寇,单纯依赖缴获,无法满足北殿对火器的庞大需求。
自从杨秀清他们那里要了部分清廷湖北军器局的工匠,彭刚便将他们编入北殿兵工厂,于汉阳龟山脚下划地圈屋,设立工坊,开始自己尝试制造重炮,以满足军需。
“那左某明日便随殿下到汉阳凑个热闹。”左宗棠笑道。
左宗棠走后,彭刚单独召见了他的小舅萧国达,以及他家在庆丰村时的长工,平在山时期的老人韦守山。
韦守山半生当炭炉头烧炭,半生务农。
转战期间,韦守山和彭刚的二舅、五舅一样,是北殿老弱妇孺营伍的主要负责人。
“阿舅,守山叔,今年这个年过得如何?”彭刚招呼萧国达、韦守山落座,垂询道。
“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过过这么好的年,以往过年是过年关,如今方是真正的过年。”韦守山兴奋地搓着手说道。
旧社会一般都是在过年前收租收印子钱。
寻常小民过年如过关槛,开开心心地过一年年节,于寻常升斗小民而言乃是奢望。
韦守山、萧国达作为平在山红莲坪时期的元老,都分到了武昌城内前街的宅院,城郊的菜地良田。
这光景,是几年前佃租几亩薄田,聊以勉强糊口度日的韦守山。祖辈以开山种蓝烧炭为生,小半辈子猪油都不曾吃过几两的萧国达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殿下召见我们,可是有差事要交代我们?”萧国达直来直去道。
萧国达直归直,分寸还是有的。
彭刚为表示亲近喊他一声阿舅,他现在可不敢再当着其他人的面喊彭刚外甥。
“常营长已稳住了大冶的局势,大冶多铁矿场,兵工厂造枪铸炮,乃至打制农具都要用到铁。”彭刚对萧国达和韦守山说道。
“你们两个去大冶,负责署理大冶的开矿事宜。”
大冶清时属武昌府下辖之县,位于武昌城东南,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境内矿藏资源丰富。
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大冶铁矿,张之洞筹办的汉阳铁厂,铁矿石即来自大冶。
大冶的铁矿以磁铁矿为主,平均品位约为53.8%,常与铜、钴等矿共生,是中国境内罕见的高品位铁矿石。
大冶的金银矿藏,亦冠绝湖北。
除却金属矿藏,大冶的石灰石、萤石、硅灰石等非金属矿藏储量亦十分惊人。
开发大冶的矿藏,不仅能取大冶之铁造枪铸炮,打制农具,还能取大冶之铜铸钱,一举两得。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冶境内虽然也产煤,但大冶的煤绝大多数是不适合炼铁的柴煤(无烟煤)或白煤,而非能炼成优质焦炭的烟煤或肥煤。
柴煤挥发分低、粘结性差,难以单独炼出能满足近代高炉冶炼要求的优质焦炭。
以鄂煤炼鄂铁之不可行,欲炼鄂铁,需取赣煤。江西萍乡的煤适合炼焦。
不过现在彭刚现在缺的不仅仅是钢,连生铁都缺。
太平军过境湖北,除了在彭刚的要求下留了些农具,其余被看到找到的金属基本上都被带走了。
即使现在彭刚还没有办近代钢铁厂,成规模炼钢铁的技术条件,也要先办一个大型的公办炼铁工场,满足基本的军需民生。
“可我还有军职在身,我营兵马,还驻扎在黄陂县。”萧国达面露难色,放不下他那营兵。
萧国达是彭刚的几个舅舅中,唯一担任军职的一位,现任四团一营的营长,驻军黄陂县。
彭刚最早在平在山时抱有能从几个舅舅中抽出一张S级将军牌的想法。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彭刚的舅舅都是比较老实的烧炭佬,大的两个舅舅不会也无意领兵。
小舅萧国达虽然胆子大些,有从军的意愿。
但勇敢有余,智谋不足,只能说不拖后腿,称不上良将。
彭刚的内外亲眷中,目前看来,比较有带兵打仗天赋的是他的二哥彭勇。
“矿地民风剽悍,常胜的一个营在大冶镇住县城和市镇有余,难镇矿场。此番找你来,就是让你在年后带四团一营进驻大冶矿地。大冶要比黄陂更加重要。”彭刚说道。
“黄陂县的防务,我自有主张,另行派人负责。”
“用不着年后,我明日天亮便启程回黄陂集合我营将士,整军前往大冶。”听到彭刚说大冶要比黄陂更重要,萧国达脸上的难色顿时烟消云散。
“急急燥燥的!移营乃大事,岂可如此急躁仓促?”彭刚白了火急火燎的萧国达一眼,“你现在把四团一营带走,黄陂县岂不成了一座空县?等过了十五,新营进驻黄陂,交割完防务再动身去大冶。”
翌日清晨,吃过早饭,彭刚携左宗棠自汉阳门而出,于汉阳门外的渡口乘坐渡船前往将长江对岸位于汉阳龟山的汉阳兵工厂。
说是兵工厂,其实不过是将当初在平在山的小武器工坊,扩建升格为了大型武器工坊,占地更广、工匠更多、武器产量更多、管理更加严格成熟而已,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兵工厂。
甫一入厂,映入彭刚眼帘的便是六百多名剪了辫子,留着一头青茬的工匠、学徒。
眼前这数百名工匠、学徒,少数是平在山时期的老人,沿途招揽的工匠,大部分则是他从东王杨秀清那里挖角来的湖北军器局的工匠。
彭刚亲赴兵工厂考察,这些原清廷湖北军器局中被层层盘剥、备受歧视、郁郁不得志、连基本生计都成问题的匠人们眼中燃着炽热的光。
彭刚入主武昌,废除男女别营之制之后,原来的匠营也随之废除,被编入汉阳铁厂、兵工厂中。
铁厂负责炼铁,炼出来的铁,好铁交由兵工厂,用于打制兵器。
兵工厂挑剩下的铁,则售卖给汉阳、汉口的铁匠铺打制如犁、锄、镰刀等农具,铁锅、锅铲、火钳、炉桥、菜刀、剁骨刀、铁钩等炊具、以及剪刀、缝衣针、铁锁、角铁等铁器日用品。
当下汉阳、汉口的铁匠铺最大的主顾是江夏县的农会和分到田地、安家费的新旧江夏县人。
汉阳铁厂、兵工厂两厂工匠学徒的衣食住行皆有工厂安排,每日餐食管饱不说,还是一日三餐,能比寻常人家多吃一顿中饭。
北殿不克饷不贪墨,不仅饮食足备,银钱也能分文不差落入手中。
布告上写多少发多少,普通匠人每月能领到二两二钱工钱、普通学徒也有一两一钱的工钱。
这是他们以前在清廷军器局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殿下骤然来访,未及准备收拾,还望殿下恕罪。”闻知彭刚亲自来兵工厂巡查,莲花村兵工厂时期,匠营时期的二把手唐铮又惊又喜,赶忙撂下手中的活计出迎告罪。
“炮呢?”彭刚负手问道。
“估摸着已经拖曳至江边,属下正在调配火药,以作试射之用。”
“药可调配好了?”
“已配好。”
“既已配好,带我去江边看炮。”
唐铮带上刚刚配好的试射用火药,前头引路,带彭刚到江边看炮。
彭刚骑着他的豹花骢来到长江边上,但见二十余个精壮汉子吆喝着号子将那两门两千斤的庞然巨物拖拽至江畔。
算上已经拖曳到江畔的另外两门大小差距甚大的重炮,此时长江边上已有四门重炮。
“那两门炮,是罗将军在岳州府的池泽里挖掘出来的吴周时期的炮。罗将军运来三门炮给咱们兵工厂修复,奈何我等手艺不精,只修好了其中的两门,剩下的一门未能修好,只得融了炼铜铁。”唐铮说道。
虽说洪杨二人已经封罗大纲为奋天侯。但北殿中人仍旧习惯称罗大纲为将军。
北殿有重炮,彭刚也没少见重炮,不过这回不一样,这回要看的重炮是自己生产的,有着特殊的意义。
彭刚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凑近大炮,仔细鉴赏了一番。
近一丈长的炮身需两个壮汉方能抱合,沉重的炮体将硬木炮架压得深深陷入江畔的泥沙之中。
炮身并非单一的死黑,而是在冬日黯淡天光下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层次的乌金色泽。
这是优质青铜历经千度熔炼和精心配比后特有的质感,炮身表面散发着暗暖的金属光泽,与清军那些用料不纯、色泽晦暗斑驳的铁炮截然不同。
炮壁厚实无比,从炮口看去,壁厚足有四指并拢之宽,向外逐渐增厚,至炮膛药室部位达到最厚,给人以安全感。
炮身并非光滑无物,其上三道宽逾一掌的熟铁加固箍如同巨蟒般紧紧束缚着炮体。
铁箍被打磨得相对平滑,颜色也与青铜底色的炮不同,呈现出一种冷峻的深灰黑色,箍身表面还留有锻打时留下的、细微的锤痕。
炮口边缘被打磨得非常光滑平整,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开口,手抚上去几无滞涩之感。
炮尾部分则显得更加粗壮浑厚,这里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药室。点火的火门要比筷子还要细些,火门孔钻得又滑又直,足见兵工厂的匠人这三个多月对造炮是下足了心思的。
给工匠们应有的待遇的工作环境,把他们当人,给够预算,不过分催压,不偷料,哪怕是使用旧有的技术,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炮匠,还是能造出像样的炮嘛。
“炮身浇铸得均匀紧密,难见气泡砂眼,这等品质的炮,莫要说和长沙清军用的那些重炮比,便是清廷京师造办处出的炮也难企及!”左宗棠抚摸着光洁、鲜有阻滞之感的炮身说道。
“清廷湖南军器局和京师造办处可不会实打实地给工匠每月发二两多工钱,即使咸丰小儿舍得下好料子造炮,他手底下的人可舍不得,料子恐怕还没发到造办处,早被偷光了。”彭刚笑道。
“光说不练假把式,放几声听响见个真章。”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18/111108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