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
实际上这次乔治陛下召见的人中不只有乔和卡明爵士,还有不少的内阁大臣,以及其他因为种种原因恰好返回本土的殖民地总督。
而乔治陛下之所以召见这么多人的主要原因在于,1920年对于布尼塔尼亚来说,不是一个好年份。
确切地说,自从大战爆发之后,布尼塔尼亚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好年份。
虽然在那场毁天灭地的大战中,布尼塔尼亚的本土并不像是高卢那样,精华地区惨遭战火的蹂躏。
充其量不过是一些飞艇和轰炸机投下了一些炸弹。
不过这种轰炸对于布尼塔尼亚来说,基本上也只能起到一个对于平民的威慑作用,实际产生的破坏效果还不如因为厌战情绪而导致的罢工所造成的影响。
但是为了维持战争,布尼塔尼亚不仅掏空了家底,甚至还欠下了不少外债,等到战争结束想要从条顿身上回回血的时候,布尼塔尼亚才发现原来贷款打仗打到快破产的不止自己一个。
原本想要从条顿身上收回来的钱拿不回来,这就开始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布尼塔尼亚的经济开始有点转不动了。
经常创建帝国,建立城市,纵横星海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想要经济加速发展,适度的借贷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贷款进行建设能够极大的刺激经济的发展,让原本可能要在十年后才能够建成的东西,明年就能够落地投产。
没有人能够拒绝这种快速发展的诱惑,只是这里就存在一个小问题。
那就是借贷发展的经济运转就像是两个由皮带联接的飞轮,一旦那条脆弱的名为资金的皮带断裂,那么名为资本与发展的飞轮就要开始减速甚至停转。
然后债务大山就会压下来,让人亏得当裤衩,如果那个时候还有裤衩的话。
虽然现在布尼塔尼亚的经济不至于停转,但是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
首先战后的裁军以及授奖就花掉了政府一大笔钱,而这笔钱还是不能省的,在又掏出了一大笔钱之后,由首相所推动的住房改革,承诺建造“英雄家园”通过新建二十万套住宅的方式来拉动经济。
但是这些经济刺激措施看起来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预想中战后的经济繁荣来了,但糟糕的是繁荣的不是布尼塔尼亚本土,而是大洋对面的花旗合众国。
这经济繁荣去错地方了!
如果说有什么比该来的经济繁荣没有来更糟糕的事,那就是对于帝国来说最重要的东方殖民地也出事了。
在乔处理翡翠岛的同时也出现了抗议浪潮,而东方那位总督的水平显然不如乔。
同样调动了军队,乔是所到之处民众无不竭诚欢迎,简直就不像是对待前来平息叛乱部队的态度。
而东方殖民地的居民倒是也出来欢迎了,只不过是在殖民地部队的刺刀下,在远处堆积如山的尸体旁出来欢迎部队进城。
事情都闹成这样了,那要想从东方的殖民地继续大把捞钱,自然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只是一个殖民地出现问题,那还则罢了,毕竟作为日不落帝国的布尼塔尼亚在世界上殖民地多了去了,你不交钱有的是地方交钱。
而对于布尼塔尼亚来说,从过去几百年的经验来看,搞殖民是一件绝对不会赔钱的买卖。
用武力征服一片土地,然后让当地人向本土输送原料,然后本土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制成品收割剪刀差,然后靠那些特别支棱的当地人,或者是本土人对这片土地进行委任统治。
这一套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让布尼塔尼亚赚的那叫一个沟满壕平,尤其是那些难以处理的本土刺头也能够直接扔到殖民地,这一下可是舒服大了劲。
但是在大战之后,布尼塔尼亚发现,这情况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除了一些只能看黑叔叔呲牙的不毛之地榨不出油水之外,搞殖民是一件绝对不会赔钱的买卖。
地一圈,种植园和矿场安排上之后,这事还能赔?
然而现在,由于在那场毁天灭地的大战中不仅消耗了大量原本用于让殖民地运转的资金,同时也消耗了让殖民地能够运转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甚至那些一心想要成为达利特领班的土著精英也消耗了不少。
同时由于花旗合众国加入战场的要求之一,就是搞门户开放政策,所谓我们不搞殖民地,我们只是工业品的搬运工。
随着花旗国也开始输出资本与工业品,这些超大型的种植园和矿场却真的开始赔钱了。
这一下可就要了布尼塔尼亚的命了。
乔治陛下担心东方殖民地的大规模抗议,只是殖民地连锁崩溃的开始。
为了防止出现最糟糕的状况,乔治陛下开始召见帝国的栋梁之材与肱骨之臣前来问话,看看这些帝国精英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扭转局面。
本来从常理上来说,乔作为一个小学学位的拥有者,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讨论的。
甚至就连在门口看大门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在1920年,没有人敢真把乔当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来看。
毕竟就乔做的这些事情,别说小学生做不了,你就算是来一个博士那也只能摇头。
于是乔就这么被乔治陛下招进了宫里,想要问问乔对于现状有没有什么办法。
面对乔治陛下的问题,乔寻思了一下之后表示。
办法自然是有办法的,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嘛。
但是现在已知的世界基本上已经探索完毕,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别说旧大陆了,就连新大陆上都是一群穷哥们,所以想要开源确实有一点困难。
不过节流还是可以的,削减政府部门,改善劳资关系,让本土的资本家做做人,在压榨劳工和升级机器之间选择升级机器,然后提高工资和工人待遇。
并且对殖民地也从竭泽而渔变成,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不说是普及教育吧,至少给那些殖民地人多留一些工资。
这样工人和殖民地人都有钱能够消费,有消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能够刺激生产,这经济的链条不就重新转起来了吗?
面对乔的提议,别说是乔治陛下了,就连海外情报处与本土情报处负责人,以及内阁首相与大臣们都瞪大了眼睛,仿佛乔是什么怪物一般看着乔,一时间会议室中陷入了诡异的宁静。
对于这些人震惊的目光,乔一时间有些慌,于是乔掏出怀表,打开表盖照了照自己的脸。
脸上没东西,门牙上也没有菜叶,还是那么帅气逼人,这没问题啊。
发现不是自己的问题之后,乔看向那些用怪异目光看着自己的人,寻思自己刚刚说的也没什么问题啊,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个经营理念也没什么问题,为什么他们会用这种眼神看着自己?
于是乔用手肘戳了戳自己身旁的老熟人,此时已经卸任了军需大臣,同时兼职陆军与空军大臣的温斯顿。
“怎么了?我说的有什么问题吗?”
温斯顿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乔,压低了声音问道。
“你最近是不是看了什么奇怪的书,还是有什么人对你说了什么?”
“没有啊。”
乔看向周围的那些人挠了挠头。
“我最近哪有时间啊,电影上映之后,罗罗公司的订单都快爆了,而且BBC准备在花旗还有旧大陆开设分台,以及东方事务我都已经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看书,至于有谁和我说了什么,这又从何说起啊?”
看着乔那清澈的目光,温斯顿有些疑惑。
“那你怎么会提出这种提议?”
“因为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啊,自从我有了自己的工厂之后,我给工人的待遇一直都是同业里最好的。”
说到这里乔叹了一口气。
“你是不知道,工人苦啊,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别说做点什么了,大部分情况下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勉强吃完饭,睡一觉就该工作了,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我当年也当过工人,我觉得人不能这样活着……”
听到乔这么说,温斯顿与其他人的眼神中都露出了一种释然。
“所以这就是你这么说的原因。”
“那不然呢?”
乔用奇怪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
“除了商业竞争与战争之外,我的原则都是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毕竟钱是赚不完的额,而且对于工人的投入也是有收获的,我的工厂里生产效率比别的工厂要高得多,并且机器改造也是最快的,多亏了那些勤劳的工人啊……”
听到乔赞叹自己的工人勤劳,这些老爷们的目光中都多出了一丝疑惑。
毕竟无论是在报告中,还是他们自己的工厂,他们对于工人的印象就是又馋又懒,只要监工没有盯着他们,那这些工人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偷懒。
不过乔的这种发言还是有些太过惊悚了,这几乎就是在搞左派的那一套。
虽然老乔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但是这种左派发言对于老爷们来说还是有点太惊悚了。
于是在与首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乔治陛下对乔表示,感谢你的提议,你的提议很有价值,我们会认真研究的,你不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吗?你现在能够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虽然觉得会议室中的众人眼神有些奇怪,不过乔治陛下确实没有说错,乔现在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忙。
随着《Kingsman》的上映,不出意外的在票房大赚之余,罗罗公司就收到了大把不屈者越野车的订单。
其他所有电影相关的东西,无论是在新大陆还是旧大陆都开始爆卖。
同时虽然人革联赢得了血腥的察里津战役,随着双方的重兵集群都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东方的战线暂时平静了下来。
随着布尼塔尼亚与高卢的军事审计人员进驻,布尼塔尼亚重启了对于露西亚军政府的援助,一条从文尼察到第聂伯罗的漫长防线开始修建。
而真正让这场内战停下来的原因在于,在经过了两年的血战之后,由于大量的劳力离开农村去参军,同时大量的军事行动,几乎将露西亚的农业区打烂了。
现在内战双方都已经拿不出更多的粮食用于军事行动,所以双方不得不停止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左翼的威胁算是被关在了东方为他们准备的笼子里。
只是在这个笼子之外,在内战中占领了东条顿堡控制了上西里西亚的条顿左翼就让人不得不提高重视了。
对于这些建立了东条顿,或者说人革联的海外飞地。
乔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条顿左翼能赢完全就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在凡尔赛和会中,为了满足波兰德想要一个出海口的需求,三巨头将属于条顿的旦泽划给了波兰德,将上西里西亚与条顿本土分割开。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和会中从条顿拿走的土地不止这一处,而且将条顿的传统精华地带与本土隔开这也符合削弱条顿的设想。
但是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
本来条顿左翼是打不过条顿右翼的,尤其是在第一次察里津会战中,条顿左翼还派出了不少部队去支援战斗。
但是随着路上交通被切断,条顿右翼的自由军团能够获得的补给开始减少,同时发现自己无法获得上西里西亚后,波兰德觉得既然上西里西亚不属于自己,那上西里西亚也不能属于条顿。
所以开始给条顿左翼提供一些帮助。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虽然虽然乔将人革联堵在了东方,但是没有能够完全堵住。
面对这种堵了但是没有完全堵住的结果,就将原本就复杂的地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因为今天波兰德敢为了坑条顿,而援助人革联中的条顿左派,明天你敢干什么我都不敢想。
所以为了防止一旦波兰德左转之后,北约遭受围殴,乔必须要加快瓦格纳与北约部队的现代化与专业化进程。
而要搞定这件事,乔就有很多新装备需要研发。
所以乔现在就属于一种,大事没有,但是小事不断的状态。
现在听到陛下表示自己能够离开,那本来就是抽时间入宫的乔,自然就毫不犹豫的起身向会议室中的各位告辞离开。
只是在乔即将离开前,乔治陛下又叫住了乔。
“电影我看了,很不错,什么时候出第二部?”
面对这种当面催更的行为,乔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能点头表示“在准备了,在准备了,等我写好剧本就能够开拍了。”
听到乔说第二部已经开始筹备了,乔治陛下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是继续拍Kingsman吗?”
听到这里乔立刻感受到卡明爵士向自己投来了灼热的目光。
一想到自己在不久之前给卡明爵士的承诺,乔连忙表示“Kingsman不利于我们的情报部门建立形象,所以之后的主角会是本土情报局或者海外情报局的特工。”
听到这个乔治陛下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后挥了挥手“这种细节好解决,以后本土情报局与海外情报局的特工就都是Kingsman了。”
乔治陛下都这么说了,在心里感叹有权利就是任性的乔也只能点头表示“我明白了,我会继续延续这个系列的。”
而在乔离开之后,会议室中立刻就爆发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讨论。
虽然会议室中的人大多都看了《Kingsman》并且觉得这部电影拍的不错,不过在这里他们讨论的重点自然不会是电影。
而是乔这个家伙刚刚表现出的左派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
虽然相信乔的忠诚,但是对于布尼塔尼亚来说,如果乔真的左转的话,那事情就实在是太可怕了。
乔不仅控制着波罗的海,同时手里还有一支精锐的突击力量,也就是乔手里没有海军,否则就这种力量完全是能够向伦敦进军的。
不过最终这种讨论还是被乔治陛下叫停。
乔治陛下表示老乔这个人,虽然生活不是特别奢靡,但是光是他那个卫队,就不像是左派能够干出来的事情,而且工人出身让他同情工人,并且与工人阶级走的近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况且,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乔是左派的话,他肯定不会主动去镇压普拉格左派,在普拉格建立右翼政府,并且建立波罗的海封锁线。
所以各位在这件事上还是多虑了,不用怀疑乔,只是以后像是这种涉及经济的问题不用叫乔就行了。
离开了白金汉宫的乔,不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刚刚十分危险的在悬崖边打了一个转。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乔也不会特别在意。
因为随着花旗合众国的订单如同雪花般飞来,无论是乔还是罗罗公司都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虽然随着空军的订单取消,现在罗罗公司空出了大量的生产力,能够用来进行车辆生产。
同时虽然有不少殖民地在温斯顿的介绍下,向罗罗公司下了六轮卡车的订单,不过由于是实验性订单,所以数量不大,罗罗公司空出了不少产能。
可是随着花旗合众国的疯狂下单,罗罗公司的产能显然不太够,确切地说是太不够了。
对于这种有着大把订单,但是产能不够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资本家自然不会放着钱不赚。
只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要扩大产能,那就要新建工厂,但是这个工厂应该建立在什么地方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作为罗罗公司的股东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乔自然也是有发言权的。
所以乔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方案。
那就是既然要新建工厂,为什么不多建几个呢?
普拉格在历史上就有不少的金属矿藏,在组建北约之后来自伦敦的勘探队,更是发现了不少新的矿产,现在矿都已经开了出来。
所以为什么不将一些次要零件的加工厂建立在普拉格来缩减运费呢?
毕竟运一吨矿石和运一吨零件,傻子都知道运哪个更值。
然后将总装厂建到花旗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汽车进口的关税,还能够让那些花旗人认为这是花旗产的花旗车。
花旗人开花旗车,这不买还是花旗人?
况且在花旗弄一个总装厂,车辆的后期维护也更加方便一些。
不屈者的性能是很好,但是这全是用较高的零件损耗率换的,如果不把售后跟上,那到时候不屈者的口碑爆炸,罗罗公司董事会的母亲都得被那些消费者发射到月球轨道上去。
而准备将工厂开到花旗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之外,乔还有其他的一点小心思。
那就是由于现在怀了的女人不少,所以日后自己要怎么一碗水端平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戴安和凯特这里还好说,毕竟家里有两个贵族头衔,这怎么都好说,但是凯瑟琳她们的孩子要怎么搞,这就非常麻烦了。
布尼塔尼亚就这么大,留在这里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乔就准备干脆到时候,让她们去花旗生孩子然后拿一个花旗国籍的同时,由于是在花旗出生,符合竞选的条件。
这个总装工厂既算是给他们铺路,也算是避免等到自己老了之后,家里吵和特么世界大战一样。
隔着一个大洋,你们这还能吵起来?
一群人在花旗,一群人在布尼塔尼亚,这还能产生冲突?那不能够啊……
对于乔的这种虽然有些私心但是确实能赚钱提议,罗罗公司自然是竭诚欢迎,虽然这种分散化工厂的做法,会减少一些本土的工作岗位。
可是罗罗公司的股东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赚的更多,乔的提议自然获得了通过。
于是现在就开始就在普拉格与花旗建立分厂的工作进行前期准备。
从白金汉宫中离开后,乔就准备就在花旗合众国建立BBC的分站以及建立汽车工厂的事情,与花旗人进行谈判,甚至必要的时候乔准备亲自跑一趟花旗。
就在乔已经做好的去一趟花旗的准备时。
两眼泪汪汪的施密特中尉,此时正在含泪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新大陆。
本来带着几千镑现金来到花旗的施密特,觉得这新大陆还挺不错的。
由于历史上就有着大量的条顿移民,所以在花旗别说是吃到家乡的味道了,在某些地方施密特中尉甚至能够直接说家乡话。
最大的麻烦不过是,有人发现他是条顿人,甚至还是条顿军官之后,会半开玩笑地对施密特说“看来我们把你们打的很惨,都把你打到大洋这头来了。”
在经历过了片场中那些瓦格纳老兵们的演都不演的表演之后,对于这种程度的嘲讽,施密特中尉毫无波澜,我没有盔甲,我也没有软肋,你们爱说说去呗,搭理一下你们算我输。
而那些比施密特来的早的移民,则会本着虽然我们在大战中没有出力,但是我们对这些为国而战的军人应该尊敬的态度,给施密特行了不少方便,甚至施密特的房东,一个同样曾经服役的老人用非常便宜的价格租了一套公寓给施密特。
还要给施密特介绍一份警局的工作,如果不是施密特的布尼塔尼亚语堪称灾难的话,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甚至在夜深人静时,搂着在酒吧里认识的火辣女郎的施密特还会感叹,如果不是那些人下手太重的话,拍电影还真是一份好工作。
至少在过去,就施密特中尉的那点工资,很显然不足以让施密特中尉与这种水平的女郎发生一些超越友谊的关系。
然后《Kingsman》就上映了。
本来对于《Kingsman》对电影完全不了解的施密特中尉觉得也就那样,自己不过是出演了一个角色而已,能出什么大事?
最多自己就是低调一段时间。
然而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条顿的施密特中尉,显然不知道对于花旗记者来说,为了搞新闻他们是能够冒着被打死的风险去凡尔登,巴黎与索姆河拍照片的。
就算是救世主本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先给救世主拍照片然后问他,手上被钉钉子的感觉如何。
而与这些记者匹配的则是,酒吧里从不欠缺的,为了五美元就能够向记者出卖自己酒友的闲逼。
于是随着《Kingsman》的热映,施密特中尉的痛苦生活就开始了。
随着那些闲逼记者们开始在报纸上宣布《阴险的施密特上校已经抵达纽约》施密特中尉发现自己瞬间出名了。
虽然在这个年代如果能够成为一名电影明星,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了名气,就有了票房号召力,有了票房号召力,那就能够成为电影圈的顶流。
对于那些顶流来说,周薪1000镑不过是起步,7500也不是不能想。
可还是施密特中尉出的这点名,稍微有一点偏差。
由于他在电影中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任何人看了之后,都会认为这就是一个疯狗一般残忍阴冷的条顿上校。
于是施密特中尉不仅走到什么地方都会遭到围观,甚至还有一些闲逼们会怒骂施密特中尉是一个残忍的人渣。
而更令施密特中尉痛苦的是,由于他演的太好,同时这个上校的角色实在是太疯,让那些条顿同胞们纷纷认为,施密特演这个角色就是在抹黑条顿。
就连过去给了他不少帮助的房东,现在都要将背叛条顿的叛徒施密特给赶出去。
一夜之间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反转,施密特中尉只想感叹,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拍电影能够赚钱,我不知道拍电影会毁了我的名声。
然后就在施密特中尉两眼泪汪汪地收拾东西,准备回旧大陆,甚至干脆回条顿的时候,一个电影制片人敲响了施密特中尉的房门,表示我们现在有一个片子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次学乖了施密特中尉表示,先说你们想要我演什么?
制片人嘿嘿一笑,表示我们需要你演的东西也不难,不过就是再演一个条顿上校的角色,您本色出演就行。
一听到自己要再演一个疯狂的条顿军官,施密特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开什么玩笑。
我只演了一次这种角色,就差点被开除人籍了,再演一次我不得变成人类公敌啊,不演,不演,绝对不演!
面对疯狂摇头的施密特中尉,制片人表示你先别慌拒绝,我们可以给你开300镑周薪的片酬!
对于拿过500镑的施密特来说每周300镑,实在是不太行。
于是施密特毫不犹豫地将制片人赶出了房间,随后在收拾好东西之后,在一个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提着行李去码头回旧大陆去也!
只是施密特不知道的是,虽然《Kingsman》这部电影中黑条顿黑的比较厉害。
但是这取决于你采用什么视角来看,在条顿人看来,我抓特务有问题吗?我镇压抵抗武装有问题吗?这都是合理的战争行为!
这部电影唯一的问题就是,那个条顿上校实在是太蠢了!
特么的!人都抓住了还设计一系列奇怪的,缓慢的方式去杀掉880特工,你的脑子呢?
还有你是怎么教育你的女儿的?怎么会教育出这么一个叛国者?!
看看!我们之所以会输,就是因为后方像是上校女儿这种叛徒太多了的原因!
同时由于《Kingsman》在拍摄质量上确实属于同时代顶尖,在表演上就算是那些在战壕里滚过的老兵们看了也觉得“太真实了,拍的太好了,当初我们就是这么战斗的!”
所以《Kingsman》在条顿也获得了不错票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影响。
那就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军官的女儿都被人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待。
除了这点之外,这部《Kingsman》还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影响。
那就是条顿人在复盘了低地国家被乔一波捅穿的教训之后,再看了看《Kingsman》电影后觉得,我们过去对于突击队的使用方式还是有些太过保守了,这情报部门配上突击队那舒服大了劲啊!
只是作为战败国,条顿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在布尼塔尼亚人与高卢人的监控中,要想组建特别突击队在制度上难如登天。
自从裁军开始条顿人在寻思,要怎么绕过条约限制,在布尼塔尼亚人与高卢人的眼皮子底下保留自己的军官团来维持武装力量。
现在需要组建特殊突击队,又给条顿人多了一个理由。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要在什么地方进行训练。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10/111110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