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37章 他们真的给百姓发好处?

第237章 他们真的给百姓发好处?


次仁带着麾下的番兵们,嘴里喊着不知名的号子,一个劲儿地把滚石和檑木往山下扔。

    巨石裹挟着碎土,狠狠地砸入官军的前队,转瞬间便有数人被压成了肉泥。

    惊慌失措的官兵们想找地方躲避,可头顶上的箭雨和脚下神出鬼没的石雷又让他们寸步难行。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山脚下的官道上就摆满了官兵横七竖八的尸体。

    可即便山脚下已经没了活人,番兵们还在接二连三地往山下扔滚石檑木,一点也没有要停手的意思。

    直到李定国朝天甩了两鞭子,番兵们才猛地回过神来,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看着山下的官军死伤惨重,这群朗生们的心里,竟生出了一种不知名的快感。

    奴隶出身的他们,原来也能杀人啊。

    此时,山谷里的官兵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少人四散奔逃。

    慌乱中,又有不少溃兵又踩中了绊雷,引起一连串的爆炸。

    转瞬之间,前队的官军已经是死伤惨重。

    中军处的丁云翔见状大惊,他不知道贼兵到底有多少人藏在山谷里。

    他只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走,这三千多人恐怕全都要交代在这里。

    于是丁云翔连忙下令,让亲兵队长带人上前,把还困在雷阵里的宋宏等人,给硬生生拖了出来,狼狈地退出了河谷。

    首战告捷,山头上的番兵们兴奋不已。

    但一旁的李定国和余承业,却看着狼狈逃窜的官军叹了口气。

    还是人手不够啊。

    就凭刚才官军的乱象,要是给他们一千精兵,顺势从山头上掩杀下去,再配合后方的李自成,肯定能把这三千官军尽数留下,

    现在他们只能远远地躲在山头上放箭,眼睁睁地看着官军逃出河谷。

    两方人马的第一次交锋,以官军狼狈而逃画下句号。

    丁云翔和刘汉儒刚出兵不久,就吃了个不大不小的闷亏。

    虽然战后清点,损失的人马不算太多,但贼兵防不胜防的雷阵和突如其来的偷袭,却给所有官兵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少人是丢盔弃甲,连滚带爬地才从河谷里捡回一条性命。

    两方人马各自回营,得胜的一方,自然是喜气洋洋。

    当李自成等人带着缴获来的兵器和物资,回到山中的营地时,山谷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万胜!”

    等候已久的百姓和民兵们争先恐后的上前,接过战士们手里的刀枪,顺手递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饭菜和姜汤。

    这处位于平通河谷的营寨,是李自成早就选好的避难所。

    营寨位于一处险要的山坳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以通往外界,易守难攻。

    营地之内虽然条件艰苦,但却井井有条。

    番兵们享用完饭菜和姜汤,在次仁的带领下负责外围的警戒。

    其他民兵则是在四周的悬崖峭壁之上,设立了数十个明哨暗哨,把整个营地护卫得如同铁桶一般。

    而从各村撤离出来的百姓们,则在里正甲长的组织下分工合作。

    男人负责修筑和加固营寨,女人则负责生火造饭,缝补衣物。

    山洞里,堆满了从各村运来的粮食和干柴,足以支撑数千人渡过整个冬天。

    虽说环境算不上太好,但每个人的脸上几乎都看不见焦虑,反而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得热火朝天。

    而与之相反的是吃了败仗的官军。

    官兵们根本不敢在路上停留,生怕贼兵又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只能一路退回了后方的下岭村。

    下岭村和贺铭生所在的上岭村隔得不远。

    上岭村在山头,而下岭村就在山脚,两个村子之间只隔了不到十里路。

    下岭村的村民早就跟着李自成撤回了河谷,只留下一座座土房。

    丁云翔正好借着村子安营扎寨,准备修整一二,顺便埋锅造饭。

    虽然暂时不怎么缺衣少食,但毕竟刚从鬼门关逃出来,整个官兵队伍都沉浸在恐惧和焦躁当中。

    打了败仗,又死了弟兄,一些骄横惯了的明军士兵,便将心中的怨气和怒火,都迁怒到了不远处的上岭村头上。

    当天晚上,一个叫钟耀的百户,便带着手下十几个士兵,闯进了村子。

    “真他娘晦气!”

    钟耀一脚踹开一户村民的院门,嘴里骂骂咧咧,

    “老子带兵在前线拼死拼活,这帮刁民倒好,躲在后面跟没事儿人一样!”

    他大手一挥,

    “给老子搜!”

    “吃的、喝的、值钱的,都给老子搬出来!”

    “周围这几间屋子不错,正好弟兄们没地儿过夜,今晚就睡这儿了!”

    听到钟耀的吩咐,官兵们欣喜若狂,当即四散开来,把躲在屋子里瑟瑟发抖的村民们全赶了出来。

    随后熟练地开始翻箱倒柜,搜查财物。

    村民们哪里敢招惹这群凶神恶煞的官军?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去找村里的主心骨贺铭生,想让他这个里正帮忙主持公道。

    贺铭生听到消息,顿时气愤不已,带着村民兴师动众的就找了过去。

    这厮是个十足的蠢货,他还天真的以为,官兵会和之前的贼兵一样,稍微讲点道理。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贺铭生怒气冲冲的找到百户钟耀,正想上前理论一二。

    可没想到话还没说几句,钟耀就不耐烦地站了起来。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贺铭生的脸上,把他直接扇飞了出去。

    贺铭生被这势大力沉的一耳光扇得眼冒金星,左脸肉眼可见的肿了起来。

    没等他回过神来,钟耀一脚踩在了贺铭生的胸口上,往他脸上狠狠啐了一口,怒骂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一个穷措大,也敢在老子面前摆谱?”

    “给你脸了是吧?!”

    “老子麾下的弟兄借你几间屋子暂住一晚,识相的就赶紧滚,别扰了老子的兴致!”

    “再敢多说一句废话,信不信老子现在就砍了你!”

    贺铭生捂着火辣辣的脸,看着眼前这个粗鄙不堪的武夫,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自己身为一个秀才,前些日子还和巡抚相谈甚欢,眼前丘八竟敢对他动手!

    你等着,这事儿没完!

    第二天一早,贺铭生骑着骡子,火急火燎的就跑到了下岭村的官军大营,想找巡抚刘汉儒告状。

    可刘汉儒身为四川巡抚,哪是他一个老秀才想见就能见的?

    虽然两人之前有过一面之缘,可营外值守的兵将们压根儿就不认识贺铭生。

    贺铭生一口一个自己和抚台是旧识,可却还是被拦在军营外,连门都进不去。

    就在他焦急万分的等待之时,终于从木栅栏的缝隙里瞧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定睛一看,正是巡抚刘汉儒!

    刘汉儒此时,正准备和手下的一众将领前往中军议事,讨论下一步该如何兴兵。

    贺铭生见状,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朝着营地里大声呼喊:

    “刘巡抚!刘抚台!”

    “学生贺铭生,有要事相告”

    刘汉儒正埋着头苦思冥想,思考着该怎么破开贼兵的雷阵,突然隐约间听到好像有人在叫他。

    他抬头扫了一眼,但却没发现什么,抬腿便要继续往前。

    可他身旁的亲兵倒是眼尖,认出了营门外的贺铭生:

    “刘抚台,营门外有人,是之前在石泉县迎接咱们的那个老秀才。”

    刘汉儒抬眼望去,看到贺铭生大呼小叫的样子,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

    “这人来干什么?仗还没打完呢,就想着顺杆往上爬了?”

    “简直不知所谓!”

    “去,把他赶走!”

    亲兵点点头,准备把外面的贺铭生赶走,可不多时,他又急匆匆地跑了回来。

    “抚台大人,这姓贺的说他有要紧事,想向您禀报。”

    刘汉儒闻言眼前一亮,难不成这厮又探得了什么要紧的军情,比如贼兵的具体动向?

    刘汉儒不敢怠慢,连忙让亲兵去把贺铭生带进来。

    自己则招呼着身边的一众将领,赶紧前去中军大帐,想听听贺铭生又带来了什么新消息。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贺铭生刚一走进大帐,“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还没等刘汉儒开口,贺铭生趴在地上便开始哭诉:

    “刘抚台!您可要为我上岭村的百姓做主啊!”

    “昨天晚上,您手底下的兵将趁夜闯进了我上岭村,不仅四处抢掠,而且还强占民房。”

    “学生本想好言相劝,可没想到.没想到他竟然不思悔改,还动手打了学生!”

    帐内众将听完,面面相觑。

    就这?

    还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呢,无非就是抢了点财物,睡了一觉而已。

    又没动刀子杀人,这个酸秀才,竟然特地跑到军营重地来告状?

    而刘汉儒,更是气得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

    老子带兵是来平叛的!不是来给你这群庶民当仆人的!

    前线的官兵流血牺牲,吃你点,拿你点,又怎么了?

    一个举人都不是的破秀才,真把自己当成什么大人物了?!

    但贺铭生却依旧毫不自知,还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

    “求抚台为我上岭村做主!”

    “为学生做主!”

    刘汉儒看着跪伏在地的贺铭生,脸上青白交加,恨不得一把掐死这个不识时务的破秀才。

    这里是中军大帐,商议的是剿匪平叛的军国大事!

    不是县衙的公堂,让你扯一些家长里短的破事!

    尽管内心无比愤怒,但刘汉儒身为一省巡抚,好歹还是维持住了最后一丝体面。

    刘汉儒看着贺铭生,淡淡回应道:

    “此事我已知晓。”

    “等散会后,我自当派人处罚。”

    但贺铭生还是不依不饶:

    “可是抚台,那帮兵将,现在还在我上岭村.”

    见贺铭生还想争辩,刘汉儒终于忍不住了。

    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

    “没什么可是!”

    “现在本官正在商议军国大事,你要是再敢多嘴,小心我以贻误军机论罪!”

    “滚!”

    听了这话,贺铭生彻底傻眼了。

    他不敢相信,前些日子还和自己相谈甚欢的刘巡抚,今天怎么突然变了个样。

    身为朝廷的“王师”,怎么能默许麾下兵将,抢掠民财呢?

    一旁的参将丁云翔见他迟迟不动,也懒得废话,直接起身,一把拎起贺铭生的领口,像拎一只小鸡似的,随手将贺铭生扔出了帐外。

    “赶紧滚!”

    “小心老子砍了你!”

    赶走了贺铭生后,刘汉儒的脸色终于好了些:

    “算了,不管这蠢材,进入正题吧。”

    “都说说,此次进兵失利,你们有什么想法?”

    丁云翔第一个站了出来,抱拳道:

    “刘抚台,川北的地势确实太过复杂。”

    “贼兵提前做好了准备,以逸待劳,又在官道上铺设了雷阵。”

    “我等也是一时不查,这才乱了阵脚。”

    “下次进兵,定然会提前做好准备。”

    “我打算让宋千户带队,领一队士卒在队伍前头排雷;大军则保持戒备,等排完雷后再跟上。”

    “只要咱们保持警惕,量他贼兵也冲不进来。”

    可一旁的千户宋宏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丁参将,排雷倒不算什么难事。”

    “可万一,我等在排雷的时候,贼兵突然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钻出来,又该怎么办?”

    “突然遇袭,排雷的士卒必然受惊慌乱。”

    “到时候队列一散,还是会被贼兵逐个击破。”

    “末将以为,贼兵最多也就只能在三合道一段铺设石雷;那地方道路狭窄,大军施展不开。”

    “依我看,倒不如找些牲口在前头开路。”

    “一来能减小伤亡;二来也能避免被贼兵埋伏。”

    听了宋宏的法子,帐内的诸将纷纷点头称是。

    如果能用牲口排雷,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他们手底下的士兵,现在就剩下两千五百多人了。

    要是再被贼兵埋伏一次,恐怕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可刘汉儒却皱紧了眉头:

    “让牲口去?那辎重粮草该怎么办?”

    “咱们军中的骡马,本就不多。”

    “要是再分出一部分去排雷,辎重可就没办法运走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丁云翔突然开口道:

    “刘抚台,我听说那上岭村还算富庶。”

    “村子里,好像有不少牲口,咱们可以先‘借’来用用嘛。”

    “反正现在已经入冬,牲口暂时也不用耕田犁地。”

    “等剿灭了山里的贼人,再原数奉还就行了。”

    刘汉儒听罢,没有过多犹豫便应了下来。

    他本来是不想动上岭村的。

    毕竟,当初自己带兵进入石泉县城时,是贺铭生带着上岭村的百姓,第一个来迎接官军的。

    虽然没有“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戏码,但也算是达到了刘汉儒的预期。

    他原本的计划,是想善待上岭村的百姓,从中提拔一些人手,封他们做个小官小吏。

    并以此为标杆,吸引那些投靠贼兵的百姓反正。

    可今天贺铭生如此不识时务,让刘汉儒在军中丢尽了颜面。

    他也不打算再给这群人什么好脸色了。

    剿灭贼兵才是正事。

    至于保境安民嘛,就让之后的县太爷来操心好了。

    ……

    “军爷!军爷!这是咱家里的耕牛啊!您高抬贵手!高抬贵手啊!”

    上岭村,几个村民正跪在地上,企图阻拦官兵强抢自家的牲口。

    “您要是把牛都给牵走了,等来年开春,这春耕可就难了!”

    可为首的百户钟耀,对跪在地上的村民却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反倒是一个劲儿地指挥着手下的官兵,把棚子里所有的牲口,都给牵出来。

    村民们见状急了,跪行两步,抱住了钟耀的小腿:

    “军爷!求您了!给咱一条活路吧!”

    “我等都是大明的子民,世代都是良民.”

    钟耀一脸嫌弃地看着脚边的汉子,脸上充满了鄙夷与不耐。

    他猛地抬起脚,狠狠地一脚踹在了那汉子的胸口上。

    “滚开!”

    “我等奉命征调物资剿匪,你们竟然还敢阻拦?”

    “都活腻了?”

    那汉子被踹得倒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口中喷出了一口鲜血,眼看就活不成了。

    可钟耀却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官兵们随手牵走耕牛,没有丝毫犹豫,径直就去了下一家,挨家挨户的搜查。

    碰到有牲口的家庭,官军就把牲口全部打包。

    不论是鸡、鸭,还是骡马,大的小的,一股脑地全都带走。

    没牲口的,就直接翻箱倒柜,强抢钱粮。

    一时间,整个上岭村是鸡飞狗跳,哭喊声响成了一片。

    抢了大半天,官军终于满载而归,一个个喜笑颜开。

    没想到,这上岭村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油水却挺多的。

    其实,上岭村也并非什么富庶之地。

    这些牲口,包括骡子、耕牛什么的,其实都是江瀚军中发下去的。

    当时,石泉县的掌令们,为了尽快地完成春耕和秋收,就把一些缴获来的耕牛和骡马,借给了几个村子的百姓。

    让几个村子轮流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率。

    可后来军情紧急,李自成带兵接手了防务后,就一门心思地转向了军事,无暇他顾。

    所以,这些耕牛和骡马都留在了上岭村,被贺铭生昧着良心私自留了下来,准备当做村子里的公共资产。

    可结果还没焐热两天,就被官军给强征了过去。

    虽然说是要还,可见了官军今天这粗暴的举动,村里的百姓根本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不敢招惹官兵,于是只能堵在贺铭生的家门口,想要他给大家一个说法。

    毕竟,当初可是贺铭生鼓动着大家留下来,说什么抵抗贼兵,回归朝廷的治下。

    可现在,回归是回归了,但好处一点儿没见到。

    反而村子屡次遭劫,大家的心里都有不小的意见。

    当初虽然是在贼兵的治下,但人家从不扰民,反而还借来了种子、耕牛,以及骡马。

    上岭村的村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两相对比之下,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到底是谁在为恶。

    没办法,贺铭生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前往军营里,想找刘汉儒求求情。

    可当他把这些耕牛和骡马的来历,告诉刘汉儒后,刘汉儒反倒是有点被气笑了。

    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

    “这帮该死的贼兵,用心何其险恶!”

    “他们竟然真的给百姓发好处?!”

    刷新下,刚把草稿发出去了。

    今天有点超出能力了,更了将近5500字,差点断了全勤。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92/111108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