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

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


九龙塘,思远影业《醉拳》片场。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以及盒饭混合的独特气味。

    程龙正在简陋的布景前反复演练一个高难度踢腿动作,汗水浸透了戏服。

    导演袁和平紧盯着监视器,眉头微蹙,不时喊停调整。

    吴思远站在片场边缘,手里捏着一份刚送来的报纸,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报纸娱乐版头条赫然是:糖水大王跨界!陈记豪掷二十万投资吴思远新片《醉拳》。

    与陈秉文预热日本、东南亚市场的想法一样,吴思远同样想着在《醉拳》上映前,预热港岛和湾湾的市场。

    而陈秉文投资二十万港币,无疑是最好的宣传点。

    “糖水大王”、“二十万港币投资”,这样的新闻标题,天然具有吸引读者关注的作用。

    于是,再与陈秉文商量后,就有了这篇新闻报道。

    “吴生,刚才有电话打过来!”助理阿强小跑过来,低声道,“又是邵氏那边的李制片,问您晚上有没有空喝茶。”

    吴思远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就说我今晚约了人谈剧本,改天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后这种探口风的电话,你看着应付就行。”

    阿强点头应下,心里却暗暗咋舌。

    自从三天前陈秉文那二十万投资到账,以及那份放弃港台分成、只拿日本和东南亚版权的合同签署后。

    在吴思远有意无意的放出风声之后。

    吴思远办公室的电话就没停过。

    以前对思远影业爱答不理的电影公司老板、制片人,甚至一些独立导演,都像闻到腥味的鲨鱼,纷纷找上门来。

    原因无他:一个手握重金、要求古怪,只要海外版权、且似乎对电影圈规则不太熟悉的“外行金主”出现了!

    此时港岛电影行业处于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大型电影公司资金充裕,新导演及独立制片人资金短缺。

    而且电影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大型电影公司和少数富商的投资。

    对于一些新导演和独立制片人来说,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陈秉文这个“糖水大王”的出现,无异于一块从天而降的肥肉。

    “吴生,陈生那边真的只要日本和东南亚版权?”

    阿强忍不住又确认了一遍,他总觉得这买卖透着诡异。

    吴思远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白纸黑字签的合同,还能有假?

    陈生是做实业的,想法和我们搞艺术的不一样。

    他看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愿意赌一把,我们乐得轻松拿钱拍戏。

    至于怎么发行”他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他另有门路,也许就是钱多烧的。

    反正,对我们没坏处。”

    他拍了拍阿强的肩膀:“行了,盯着点片场,我去打个电话。”

    他转身走向安静的角落,心里却在盘算:陈秉文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无形中抬高了思远影业的身价。

    现在圈内都在猜测,这个“糖水大王”到底什么来头?

    他下一个投资目标会是谁?

    这个疑问,很快也萦绕在更多人的心头。

    观塘厂办公室。

    陈秉文正与凌佩仪讨论加盟手册的细节。

    “凌总监,加盟商的筛选标准必须再细化。”陈秉文将加盟手册草案推向凌佩仪,手指指着“加盟商资质”条款上:“‘具备一定餐饮经验’这一条看似合理,实则可能把真正有实力的人挡在门外。

    很多优质投资者未必有餐饮背景,但可能在其他行业积累了成熟的运营能力。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有餐饮经验的人,而是会经营的人。”

    凌佩仪点头,快速记录:“明白。我会补充具体条款,并设计一份详细的背景调查表。

    另外,原料统一配送的损耗率控制,我建议引入奖惩机制”

    正讨论间,高振海敲门进来汇报:“文哥!有客人找!”

    陈秉文微微皱眉,对凌佩仪道:“抱歉,凌总监,我们稍后再继续。”

    “您先忙。”凌佩仪合上文件夹,姿态专业。

    陈秉文下楼,只见铺子里除了高振海,还站着一位穿着花衬衫、颇有几分颇有导演派头的中年男人。

    男人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眼神热切地打量着观塘产区繁忙景象,看到陈秉文出来,立刻堆起笑容迎上来。

    “陈生!久仰大名!鄙人罗棋,是个导演!”男人热情地伸出手。

    罗棋?

    陈秉文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是邵氏旗下一位擅长拍武侠片的导演,风格硬朗,在圈内有一定地位。

    他不动声色地握了握手:“罗导演?幸会。不知找我有何贵干?”

    “哎呀,陈生真是年轻有为啊!”罗棋没直接回答,先是一通恭维,“我看了报纸,您投资吴思远那部《醉拳》,真是大手笔!

    有眼光!吴思远这小子运气好,遇到您这样的伯乐!”

    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不过陈生,吴思远那部戏,格局还是小了点,小打小闹的功夫喜剧,上不了大台面。

    我手里有个本子,那才叫大制作!

    讲的是梁山好汉聚义,反抗朝廷暴政,场面宏大,侠义精神十足!

    绝对能轰动港岛,横扫东南亚!”

    罗棋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剧本大纲和几张手绘的概念图,不由分说地塞到陈秉文手里:“陈生您看看!这气势!这人物!

    只要资金到位,我保证拍出来比《醉拳》强十倍!票房绝对破千万!”

    陈秉文随手翻了翻那几张画得颇为潦草的概念图,上面是些常见的古装厮杀场面。

    他心中了然,这位罗导是把他当成不懂行的“冤大头”了,想用“大制作”、“侠义精神”这些空泛的概念来忽悠投资。

    “罗导演,”陈秉文将剧本推了回去,语气平淡,“我对电影是外行,投资《醉拳》也是机缘巧合。

    您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有气魄,不过,我目前的重心还是在陈记的生意上,暂时没有新的电影投资计划。”

    罗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再次堆笑:“理解!理解!陈生是做大事的人!

    不过电影投资回报快啊!

    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先看看剧本,感受一下?

    或者,我安排个饭局,让主演跟您见见面?都是当红的靓仔、靓女!”

    “谢谢罗导好意。”陈秉文婉拒得干脆,“饭局就不必了。

    剧本您先留着,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他做了个送客的手势,“阿海,替我送送罗导演。”

    高振海立刻上前:“罗导演,这边请。”

    罗棋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地收起剧本,嘴里还嘟囔着:“陈生,您再考虑考虑绝对是赚钱的好项目.”最终在高振海的“护送”下离开了观塘厂。

    “文哥,这罗导演”高振海送完人回来,欲言又止。

    “把他列入谨慎接触名单。”陈秉文淡淡道,“以后类似的大导演,你帮我挡一挡。

    告诉他们,我对空谈概念的项目没兴趣。”

    “明白!”高振海点头。

    然而,罗棋的到来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接下来的几天,陈秉文平静的工作节奏被彻底打破。

    先是几位自称“独立制片人”的找上门,拿着五花八门的剧本,有鬼片、有故事片、甚至还有爱情动作片,个个都吹嘘自己的项目是“下一个票房奇迹”,目标明确:要钱。

    接着是一些小电影公司的老板,姿态放得更低,表示愿意让出部分股权,只求陈秉文“拉兄弟一把”。

    甚至还有两位打扮时髦、自称是“新浪潮”的年轻导演,带着充满实验性的剧本大纲,试图用“艺术价值”和“国际奖项潜力”来打动他。

    陈秉文不胜其扰。

    他让高振海在厂里都打了招呼,非预约的“电影人士”一律挡驾。

    但电话依旧不断,办公室记录的电话留言里,十有八九都是各种电影项目的自荐。

    “文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高振海看着一叠留言条,有些头疼,“这些人怎么都跟闻到血的鲨鱼似的?”

    陈秉文揉了揉眉心,笑道:“阿海,这说明两点。第一,港岛电影圈确实缺钱,尤其是中小制作。

    第二,我们投资《醉拳》的事,被吴思远或者其他人有意无意地放大了,我现在在他们眼里,就是个行走的‘钱袋子’。

    不过,我们的根基在实业,在陈记的瓶装化,在加盟网络的铺开。

    电影投资,只是我落下的其中一颗棋子,是为了更长远的品牌布局,不是为了当散财童子。

    这些找上门的项目,九成九都不靠谱。”

    “那万一真有好的呢?”高振海忍不住问。

    陈秉文嘴角微扬:“真有好的,自然会用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嘴皮子忽悠。

    记住,主动送上门的,往往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我们需要的是像《醉拳》那样,有清晰定位、有核心卖点、并且符合我们品牌调性的项目。

    其他的.暂时不予考虑。”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

    港岛电影市场潜力巨大,观众基础深厚。

    未来,等陈记根基更稳,现金流更充沛,或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影视投资部门,系统性地筛选项目,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寻找真正能与我们品牌战略协同的优质内容进行投资。

    那才是长久的生意。”

    高振海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到陈秉文笃定的神情,用力点了点头:“明白了,文哥!我会把好关,不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打扰你!”

    陈秉文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回凌佩仪的报告上。

    然而,陈秉文并不知道,在这些噪音之中,一个影视界真正有分量的大佬,正将目光投向了他这个横空出世的“糖水大王”。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顶层办公室里。

    一份关于日本市场拓展受阻的简报,正摆在邵逸夫的案头。

    “六叔,”方逸华将一杯热茶轻轻放在桌上,“东宝那边对我们的《独臂刀》还是兴趣不大,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制作或者好莱坞大片。

    松竹倒是愿意谈,但开价压得很低,分成比例也很苛刻。”

    邵逸夫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日本市场这块硬骨头,比他预想的更难啃。

    邵氏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收效甚微。

    他需要突破口,需要能打动日本观众的作品,更需要打通发行渠道的关节。

    “日本市场.是我们未来十年的重中之重。”邵逸夫的声音低沉,“不能放弃。

    继续接触其他发行商,条件可以再灵活一点。”

    “是,六叔。”方逸华应道,她深知邵逸夫对日本市场的执着。

    就在这时,她的助理轻轻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刚送来的《东方日报》娱乐版,并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方逸华扫了一眼头条,“糖水大王跨界!陈记豪掷二十万投资吴思远新片《醉拳》”,以及副标题中那句“独揽日、东南亚版权”。

    她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助理退下后,方逸华将报纸递给邵逸夫:“六叔,您看这个。

    有人投资了吴思远的新片,条件很奇怪。”

    邵逸夫接过报纸,目光扫过标题和内容,尤其是在“放弃港台分成,独揽日、东南亚版权”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等他把新闻内容看完,随手将报纸仍在桌上。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方逸华知道,他此时正在思考。

    “放弃港台基本盘,去赌日本和东南亚?”邵逸夫疑惑道,“要么是钱多烧得慌,要么就是另有所图。

    日本市场现在连我们都举步维艰,这个叫陈秉文的凭什么这么有信心?

    还是说.他背后有人指点,想在日本市场插一脚?”

    方逸华心中一动:“六叔,您的意思是他可能是某些势力的白手套?

    或者,他自己想涉足发行,先从我们还没完全掌控的日本市场入手?”

    “都有可能。”邵逸夫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日本市场是我们邵氏未来十年的粮仓,不容有失。

    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掉以轻心。

    这个陈秉文,行为反常,动机不明。逸华,你找人调查一下。

    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明白,六叔。”方逸华点头应下。

    邵氏在日本市场的开拓正处在关键而艰难的时期,任何潜在的搅局者,都值得警惕,哪怕对方现在看起来还像只小虾米。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71/111110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