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发力(日万第二更!大佬们!求月票推
回到金都花园,陈国富和汪巧珍已经睡下。
陈秉文蹑手蹑脚来到书房,轻轻关上门。
他走到书桌前,从公文包里拿出德信会计事务所送来的最新月度财务报表。
陈秉文的目光在纸上列出的各项数字间缓缓移动。
陈记食品有限公司:
流动资产: 105万元港币;
固定资产净值(含观塘厂、长沙湾厂设备估值):258万港币;
短期负债(主要为供应商应付账款):12万港币;
本月净利润(含新加坡首批订单回款):68万港币;
现金及银行存款:港币183万;
债务(收购泰国金象公司):400万元港币(一年期,1979年4月到期);
糖心资本:
《醉拳》日本、东南亚永久版权:20万元港币;
泰国金象食品公司51.3%股权:市值约 290.4万港币;
现金及银行存款:171.3万元港币;
私人银行账户:101万元港币;(九龙仓盈余,购置长沙湾、观塘厂,以及金都花园后的金额。)
看着眼前的一行行数字,陈秉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半年时间从深水埗一间濒临倒闭的糖水铺,到如今拥有观塘、长沙湾两座自有厂房。
覆盖港九的流动点、标准店、加盟店网络,控股泰国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瓶装糖水热销新马印,资产净值近千万港币。
这样的发展速度,即便放在前世,也是相当炸裂的。
按照陈记食品目前的盈利能力,随着新加坡后续订单、港岛士多店渠道爆发、以及马来西亚、印尼市场的逐步打开,月净利润突破百万港币指日可待。
届时,偿还400万港币的贷款,绰绰有余。
所以,目前的现金及银行存款,都可以作为陈记增加产能的助力和底气。
翌日,观塘食品厂会议室。
陈秉文、凌佩仪、高振海、钟强以及财务经理梁启明围坐桌旁,商量怎么能在短时间能解决产能限制问题。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陈秉文开门见山,将新加坡订单、新马印市场反馈、本地士多店渠道扩张数据以及当前产能压力逐一摊开,“瓶颈就在眼前,且只会越来越紧。”
高振海听着陈秉文念的需求数字,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文哥,生产线.长时间运行下去,有些顶不住了。
机器连续高负荷运转,故障率已经开始上升。
昨天灌装阀就卡了一次,幸亏强哥带人抢修得快。
工人也累,三班倒连着干,虽然奖金给足,但体力透支是实打实的。
再这样下去,我怕.怕出大问题!”
钟强面色凝重地点头:“老板,设备超负荷运转,很多该做的日常保养、预防性维护都压缩甚至取消了。
隐患在积累,小故障的频率明显升高。
昨天那个灌装阀卡顿,就是密封件磨损过度,提前老化导致的。
再这样下去,一旦核心部件出大问题,就不是停机几小时,可能要停产几天甚至更久!
维修成本、订单延误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凌佩仪接过话头:“陈生,我昨天核算过。
按目前的需求预测,下个月最低产能缺口在每日三万瓶以上。
即便我们不顾一切,将现有产能压榨到理论极限的日产七万瓶,也只能勉强覆盖新加坡订单和港岛本土的基本需求。
马来西亚和印尼一旦正式铺货,加上士多店渠道的持续增量,缺口只会更大。
这还没算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时间。
萨克米工程师强调过,每月至少需要停机24小时进行深度保养,否则设备寿命将大幅缩短,故障风险剧增。
一旦停机,日产归零,对供应链的冲击是毁灭性的。”
陈秉文点点头道:“昨天我与凌总监沟通过,我决定立刻启动第二条生产线的建设。
考虑到萨克米的生产线,从下单、生产、海运、安装调试到最终投产,周期至少需要四到六个月。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而我们的产能缺口,是眼前这半个月、下个月就要火烧眉毛的事情。
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就找近水。
收购!
立刻寻找港岛及周边地区,拥有成熟热灌装能力的中小型饮料厂。
只要设备能用、产能匹配,价格合理。
收购后,可以迅速形成生产力补足我们的产能不足。”
之前是因为资金不充裕,陈秉文不能放开手脚。
现在陈记账上躺着一百八十三万现钞!
糖心资本有一百七十一万现金和近三百万市值的金象股权!
他个人账户还有一百万备用!
就算把永隆那笔四百万的债务考虑在内,它还有九个月的还款期!
即便收购具备热灌装设备的中型饮料厂,这些资金也足够了。
陈秉文微微前倾身体,那股前世用资本碾压对手的财大气粗感瞬间弥散开来:
“目前陈记充沛的现金流,就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直接收购,是因为没这个本钱去博弈!
现在,有这个底气了!
这钱,就是用来砸开瓶颈,抢时间,抢市场的!”
“钱,从来不是问题。”陈秉文声音中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底气,“以前束手束脚,是因为家底薄,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赌不起。
但现在……”他目光扫过四人,“港岛及新界范围内,所有拥有热灌装能力的中小型饮料厂。
不要管它规模多小,设备多旧,只要核心灌装设备能用,产能有提升潜力,把它们全部列为收购对象考察。”
“把消息传到商会、行业协会、设备供应商、律师行、会计师事务所,让他们向熟悉的渠道放出风声,陈记食品需要购买具有热灌装产设备的厂子。
价格不是问题!优先考虑现成的萨克米或同等设备!
放出风去,我们现金收购,闪电交割!”
这番杀气腾腾、毫不掩饰有钱任性的话,让在座众人都是一震。
什么叫价格不是问题?
什么叫优先萨克米?
这简直是把“我钱多,速来”写在了脸上!
凌佩仪瞬间领会了陈秉文的魄力,“明白!陈生!我会动用所有资源筛出初步名单!”
“很好!”陈秉文转向高振海和钟强,“阿海,强哥!你们组织一个技术团队,名单一出来,你们带上最可靠的工程师,对拟收购目标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两点,设备状况能否快速改造投入生产,真实产能潜力有多大。
其他细枝末节,装修、厂房新旧、人员素质,先统统给我靠边站。
每一家候选单位给我一份能技术评估报告!”
陈秉文的手指在空中用力一划,“一句话,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看它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我们急需的产能!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花费,都是在抢市场、抢时间!这笔账,我算得比谁都清楚!”
梁启明深吸一口气,老板这种用资本开辟生路的霸道逻辑,彻底颠覆了他往常的财务保守主义。
但数字不会骗人,守着几百万现金和未来的巨大利润空间,为几十万百把万的溢价和善后成本犹豫,简直是战略上的自杀。
会议结束,整个陈记管理层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
陈秉文那番“钱不是问题”、“用钱抢时间”的宣言,如同强心针,瞬间激活了整个团队的斗志力。
很快,通过凌佩仪精准投放的信息渠道,陈记食品要收购有热灌装设备厂子的消息,迅速在港岛中小制造业圈子扩展。
尤其是陷入困境的饮料企业主之间,更是将这个消息视为救命绳索。
第二天清晨开始,观塘厂的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
“陈生您好!我是荃湾利通汽水厂的老李啊!听说您在找灌装线?我们厂有一条日本三菱的,型号新着呢!
去年刚引进!就是”
“喂?陈老板吗?我们是元朗的天天果汁,厂子干净设备好!
有三条线!现成的!您要来看看吗?价格绝对公道”
“陈生!我是观塘大昌行的老钱!您需要生产线,我这里有条渠道来的德国克朗斯,九成新!价格只要”
信息真伪掺杂,热情背后各有各的算盘。
有些是想借机脱手烫手山芋,有些是设备代理商闻风而动,有些则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想浑水摸鱼。
凌佩仪根据设备类型、规模、地理位置、经营状况迅速剔除掉那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目标。
确定了三家拥有热灌装线、设备尚可、规模不大、位置相对便利,初步符合快速解决产能原则的候选名单,连同简略资料,摆在陈秉文办公桌上。
而陈秉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将距离近,整合效率最高的沙田永福饮料厂作为首选目标。
沙田火炭工业区,永福饮料厂。
破败的铁门、略显空旷的厂区、空气中弥漫着若有似无的甜味剂气息。
老板黄永福,一身半旧西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却掩不住满眼的焦虑。
看到簇拥着陈秉文的一行人,他脸上堆起略显僵硬的笑容,姿态谦卑:“陈老板大驾光临,感激不尽!鄙人黄永福。”
“黄老板客气了。”陈秉文与黄永福握了握手,直入主题,“情况凌总监在电话里应该大致和你说了,我们先看设备。”
这股雷厉风行的压迫感,让黄永福紧张的咽了咽口水。
车间内。
一条落满灰尘、早已停产的碳酸饮料线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角落里,一条标着“SACMI”标识的热灌装线,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它明显被擦拭过,与旁边破败的环境形成反差。
“陈老板请看,这就是那条萨克米线,当年花了大价钱的.”黄永福热切的介绍着,“它它可是意大利进口的好东西!
当年花了六十多万呢!
设计产能每小时四千瓶!就是这两年”他脸上露出窘迫,“就是这两年生意差,用的不多,其实好好弄弄,很快就能跑起来的!”
陈秉文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却没有走近,而是站在几步开外,先查看生产线的整体情况。
整个生产线主体结构完整,看不出有什么损伤变形。
机身上的油污积累不多,说明日常清理基本有做,不像完全破罐破摔。
几处管道接口有临时修补的焊点,不算美观,但说明有维护意识。
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相对干净的备件,显然是备不时之需。
整个查看过程不过两分钟,一个初步判断已在陈秉文心中形成。
设备状况虽然老旧,但比外面看起来要好。
核心部件应该没有大问题,基础功能得以保存。
这符合他“能用、能改、能快”的战略要求!
他前世评估过许多家濒临破产边缘的制造企业,这种为了活下去、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也要保住生产命脉的小厂扎,他一眼就能看穿本质。
“阿海,强哥,你们带人仔细查看一下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心里有了判断,陈秉文这才招呼高振海和钟强上前查看。
而他自己则踱步到车间相对开阔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整个厂区的布局和环境,仿佛在评估一块璞玉的潜力,而非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71/111110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