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嫡明 > 第361章 为朝廷做事,难呐!

第361章 为朝廷做事,难呐!


郝杰等人没有披甲,都是穿着官服出迎。

    朱寅此时已经换下盔甲,穿上了三品文官的官服,打了钦差的仪仗,手中擎着诏书,神色漠然。

    郝杰年约五旬,神色灰败,须发斑白,半年就好像老了十岁。

    高淮则是没有多大变化,还是一副矜贵的权阉之色。

    朝鲜王李昖,神色比去年更加凄楚,可见备受煎熬。

    除了这三人,还有巡按御史钱世祯,朝鲜大臣柳成龙,明军将领麻贵,刘綎,祖承训,吴惟忠,杨元、查大受等。

    除了负责水师的邓子龙和陈璘,该到的都到了。

    朱寅见到众人迎接上来,毫不客气的大声道:“郝杰、高淮等接旨!”

    郝杰等人一起撩起下摆跪下,俯首道:“臣谨奉诏!”

    朱寅展开圣旨宣读道:“圣谕!郝杰损兵折将,丧师失地,昏聩无能,大失朕望,着罢黜蓟辽总督、朝鲜经略使之职…入京议罪。高淮有失察之责,不宜再任监军,即刻回京奏报…”

    郝杰听到圣旨,虽然早就心中有数,却还是面色惨白,如遭雷击。

    高淮却还是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同样背负主要责任,可是两人的命运却大不相同。一个损兵折将,一个失察之责。一个回京议罪,一个回京奏报。

    皇帝对家奴的庇护和宽宥,简直没有丝毫遮掩,就是光明正大的操作。

    巡按御史钱世祯,大将麻贵等人听到圣旨,不禁感到一阵寒心。

    郝杰当然责任很大,理应回京议罪。可问题是,要一碗水端平啊。比起郝杰,高淮的罪过更大。

    郝杰充其量就是纸上谈兵,应对不当,起码私德还好。可高淮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应对不当,他还贪墨军饷,勒索朝鲜君臣,霸占朝鲜金矿、奴役朝鲜采珠户,逼的朝鲜义军造反。

    在朝鲜几个月,大军损失数万兵马。可是太监高淮,却捞了不知道多少银子,发国难财。

    论起责任,贪婪成性的高淮比郝杰更大,可是居然只是失察之责,惩罚仅仅是免去监军之职,回京奏报?

    高淮听到圣旨,却是毫不意外,心道果然如此。

    这次在朝鲜,他“赚”了二三十万两银子,还搞了不少东珠和高丽榧木。之前就送了十几万两银子入宫,钱不是白花的。

    念着圣旨的朱寅也很郁闷,可拜金帝铁了心要包庇高淮这种人渣,他也没有办法。

    总不能杀了高淮吧?没有这个权力。高淮是代表皇帝本人的太监监军,除了皇帝自己,谁都不能动。

    朱寅念完了圣旨,又对郝杰等人出示关防印信、王命旗牌,便正式接过了兵权。

    从这一刻起,郝杰便不再是蓟辽总督、朝鲜经略使,朱寅才是。

    郝杰满面羞愧的说道:“朱经略,朝鲜之事,就拜托你了。唉,郝某身家性命是小,朝鲜军务是大。”

    朱寅冷冷说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还能回京议罪,可埋骨异乡的大明将士,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朱寅对这个前任经略一点脸面都不给,毫不假以颜色。

    其实,他之前已经在尽量帮助郝杰了。他指使虎牙,巧妙的向锦衣卫传递日军的各种情报,甚至指令郝杰幕府中的虎牙特务,给出作战建议。

    可是郝杰十分固执普信,他认为情报是日军故意放出来的诱饵,吸引明军上当的假情报,因为他不相信锦衣卫还能搞到这样详细的情报(似乎也对)。

    结果,虎牙的情报没起到作用,机会被郝杰主动放弃了。

    至于高淮,心思甚至不在打仗上面。他一是监督文臣武将们的言行,二就是各种各样的花式敛财。

    至于日军要是过了江攻入辽东会怎样,高淮却是从不担心。

    虎牙汇报,高淮曾经对身边的家丁护卫说:“倭寇再嚣张,又能嚣张多久?大明是天朝上国,兵多将广,一百次也败的起。只要赢一次,日本这蕞尔小国就完蛋了,何惧之有?时候一到,自然有人收它。你们不要上阵,你们只有一件事,就是关键时刻护着我过江,护着我回京面圣。”

    由此可见,高淮根本就不关心战局。他入朝时带着御马监的一千精锐,却用来当家丁保护他自己,根本不上战场。

    郝杰、杨绍勋、高淮三人的表现,十分彻底的证明了这句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高淮见朱寅对郝杰不假颜色,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恭喜稚虎先生接任经略使,愿稚虎先生接掌兵权之后,勤于王师,激励将士,扭转局面,为皇上再立新功。到时,稚虎先生深孚众望,天下传颂,岂非国朝佳话?”

    话里有话,用意十分险恶。

    他也不怕朱寅。他是皇帝的心腹太监,朱寅除非疯了,否则又能如何?

    朱寅神色淡然的看着高淮,“高公公身为监军,在朝鲜劳苦功高,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勤劳。等到高公公回京,陛下一定重重有赏。”

    高淮冷笑一声,“我会不会受赏,都是爷爷说了算,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爷爷让我死,我不敢生。爷爷让我生,我不敢死。至于其他人,又能如何呢?”

    巡按御史钱世祯怒道:“高公公!朱经略乃钦差大臣,持尚方剑统筹军务,高公公却已不是钦差军使,眼下说话该有些分寸!”

    “分寸?”高淮仰着鼻孔,“对你们这些文臣,我已经够分寸了。我是皇爷的奴才,比你们更亲近皇爷。倒是你们,在我面前说话该有些分寸。别以为中了进士做了官,就能在我面前摆读书相公的架子。”

    “我的确不再是钦差监军使,可我还是御马监掌印太监!还兼着乾清宫总管,阁臣在我面前,也该让我三分。”

    “你,你…”钱世祯满脸通红,气的说不出话来。

    眼下不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是秀才遇到太监,才是有理说不清!

    高淮几句话压制了钱世祯,又对朱寅说道:“朱稚虎!我就是离开了朝鲜,也会替皇爷盯着你们!别打量宫里没人在朝鲜了,你们就能如何!”

    “你在朝鲜打的好便罢,你要是打不好…不等皇爷下旨拿你,我就要弹劾你!听清楚了?!”

    高淮之所以如此无礼,当然是因为朱寅和钱世祯没有给他面子,他要报复一番,找回场子。

    同时,他也想故意激怒朱寅,然后当场羞辱,让朱寅颜面尽失,最好打起来,然后回京后再给朱寅按上一个跋扈的罪名。

    众人都是愣住了。

    朱经略使一到,居然被高淮这个已经解职的太监训斥?

    戚继光等人都是怒火中烧,却都没有发作。眼下,真不是发作的时候。别说他们,就是内阁大臣,也拿高淮没办法。

    因为此獠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

    朱寅忽然笑了。

    “高公公放心,本官既然来了朝鲜,就只会竭尽所能。还请高公公回禀陛下,朝鲜一日未复,臣寅一日不回。”

    朱寅恨不得一脚踢死高淮,可此时也只能忍着。

    他有权斩杀正二品及以下武将,停职正四品及以下文臣,当真就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却无权斩杀太监!

    这就是最操蛋的地方。

    有明一代的政治生态是,太监压文臣,文臣压武将。大多数时间,太监都压了文臣一头。以至于很多人说,司礼监才是真正的内阁。司礼监有厂卫,随时都能掀桌子。内阁呢?

    哪怕是张居正,对冯保也要自称晚生。高拱这种强势的首辅,同样要仰仗太监,不敢得罪。贿赂太监的阁臣,不知道有多少。

    更别说自己的权势远不如内阁大臣。历史上,高淮乱辽期间,对总督、巡抚、巡按、总兵等大员颐指气使,如役奴仆,拜金帝不也百般包庇?

    明朝皇帝之所以纵容太监集团压制文臣,当然是故意的。他们利用太监的权势警告文臣:

    “大权皆出于上,哪怕是朕身边的奴才,都能轻易压制你们,你们还敢不老实?”

    出于这种卑劣的政治心理和帝王权术,明朝太监在皇帝面前是绝对的奴才,并无真正的权势可言,只是皇帝的鹰犬。可是在臣民面前,却又权势滔天。

    就说现在,他就拿高淮一点办法都没有。

    高淮回京之后,随便在皇帝面前编排几句,他就绝对吃不消。以拜金帝的性子,说不定仗还没打完,就撤了自己经略之职,夺了自己的兵权。

    朱寅深吸一口,若无其事的笑着继续说道:“高公公是要暂歇几日再走,还是即刻启程?”

    戚继光等人见朱寅忍下了这口气,都是如释重负一般。刚才,他们生怕朱寅血气方刚之下,和这太监对着干。

    高淮眼见朱寅转眼间就笑容满面,态度谦和,不禁有些失望。

    他是巴不得朱寅恼羞成怒,谁知这少年如此狡猾,居然忍了。

    高淮冷哼一声道:“还留着做什么?我要回京奏报,自然越快越好。”

    朱寅道:“那我就送送高公公。”

    高淮心中有数,一张阴恻恻的臭脸,这才好看了一些。

    …

    朱寅都没有进城,就亲自送高淮过江。

    却见高淮的家丁有上千人,都是御马监的精锐禁军。用来驮运行李的船,就用了好几艘。

    其中有一只大船,装载着满满的高丽榧木。高丽榧木非常珍贵,五十年才能长碗口粗,两百年才能真正成材,等同中国的金丝楠木。所以朝鲜王室有法律,严禁砍伐高丽榧木。

    这么一大船高丽榧木,价值最少十万两白银。高淮在朝鲜不到半年,估计把朝鲜北方的高丽榧木都砍光了。

    这个狗大珰贪得无厌,真是一点底线都没有。以一己之力,引起了朝鲜人的仇恨。

    码头上,朱寅努力压制着心中的厌恶,很是关心的对高淮说道:

    “高公公,这些高丽榧木的确是对皇上的一片孝心,可是到了江北,没了船只,却是如何运回京师?若是走陆路,实在太难运回。”

    高淮咯咯笑道:“的确难以走陆路,那么以稚虎先生所见,该如何是好呢?”

    朱寅道:“这是孝敬陛下的船,我干脆下一道手令,调遣几只战船,护送高公公的货船走海路,这样就省事的多。”

    高淮神色得意:“这好是好,可是会不会影响打仗?”

    朱寅心中怒骂,口中道:“无碍的。如今倭寇在海上已经没了优势,拨出几条战船,不会影响大局。”

    高淮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那就谢过稚虎先生了。”

    朱寅忽然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荷包,塞在高淮的手里,“这是九分大的东珠,足有十二颗,虽然高公公不缺这个,却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高淮动作娴熟的袖了小荷包,笑道:“稚虎先生雅量高致,公忠体国,少年老成,我其实十分仰慕。只是内外有别,平时不得亲近。”

    “回京之后,稚虎先生的一片忠心,我自然会说与皇爷知晓。稚虎先生只管放心,专心朝鲜军务即可。”

    朱寅拱手道:“那就谢过高公了。”

    说完,果然写了一道手令,说运载宫廷贡物回京,调遣战船三艘,护送货船海路回国。

    等到送高淮这个死太监上船,朱寅的笑容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主公。”康熙上前说道,“要不要通知虎牙,让咱们的水师,在海上做了他?”

    朱寅摇摇头,“不行。第一,来不及。咱们的水师,主要在济州岛和对马,距离此地太远。第二,若是高淮死在海上,很多人都会怀疑是我们干的。第三,高淮这种猪狗之辈,不配我们冒险动用靖海军的水师。”

    “阉贼可恶,总有一天…”

    “先不用管他。”徐渭的声音传来,“主公今日忍得一时,才是大丈夫。就是戚大将军他们,也觉得主公该忍下这口气。眼下和这种人撕破脸,太过不值。”

    “唉,为朝廷做事难啊,当年的胡部堂、戚大帅,都是何等刚强之人?可是得罪了太监,就寸步难行啊。我多次见到,胡部堂被太监逼的忍气吞声。”

    他指指不远处凄凉渡江的郝杰,“郝杰是因为打了败仗,才离开朝鲜。可如果主公得罪死了高淮,就算不打败仗,也会离开朝鲜。”

    “不错。”冯梦龙也走上前来,“主公忍下这口气,就像棋盘的一口活气。”

    “主公,如今郝杰和高淮都走了,朝鲜幕府就是主公做主了。”

    朱寅点头道:“传我军令,召开军议!”

    一声令下,咚咚战鼓声中,诸将一起进入义州城的中军幕府,参加新经略召集的军议大会。

    召集军议的鼓声还没有停歇,军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一个锦衣卫校尉就纵马进入义州城,直入幕府。

    “报——紧急军情!日军后路十万大军,已经从汉阳出发北上!预计五日后,兵临义州!”

    PS:今日就到这里了,蟹蟹,求月票,晚安!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20/111107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