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 第40章 李世民夫妇惊呆:李逸你竟然用琉璃封窗户!

第40章 李世民夫妇惊呆:李逸你竟然用琉璃封窗户!


“烟锁池塘柳。”

刚听到李逸这个上联的时候,魏淑玉有点轻视,觉得这么一个五字联有什么难的。

然而,当她开始想下联的时候,脸色瞬间一变,直接卡壳了。

她能被许多人认为是长安第一才女,也不是浪得虚名,确实是有才的。

正因为如此,她才清楚,李逸此时出的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

不但在结构上使用五行作为五个字的偏旁部首,而且在意境上以一个“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雾的凝实。

雾隐藏了池塘和柳,又用烟字隐藏了雾,以此描绘出一个幽静的池塘、绿树环绕、烟雾弥漫的景象。

魏淑玉思索良久,依然没有半点下联的思路。

李逸看着魏淑玉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的样子,不禁暗自发笑。

他出的这个上联,最早见于明代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号称“天下第一绝对”、“天下第一难对”。

自从问世之后,有许多人试图对出下联,但一直到后世现代社会都没有人对出完美下联。

公认比较好的那几条下联,也只是相对完美而已。

因此,他对魏淑玉此时的表现毫不意外,他决定出这个下联的时候,就没想过魏淑玉能对出下联。

“魏姑娘,要不你先想着,我就先走了,等下次咱们见面的时候,你告诉我下联不迟。”

李逸出这个上联就是为了脱身,此时见魏淑玉已经彻底被难住,就顺势提出告辞。

魏淑玉现在满脑子都是在想对下联的事,也没跟李逸多纠缠:

“小桃,代我送郎君离开。”

在送李逸出门的时候,小桃很是佩服地对李逸说道:

“郎君你可真厉害,一下就把小姐给难住了,我跟小姐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小姐对不出别人的下联。”

李逸看了一眼还在苦苦思索的魏淑玉,担心魏叔玉钻牛角尖一直被此事困扰,便低声对小桃说道:

“小桃姑娘,等我走了,你劝劝你家小姐,别让她一直纠结这事,我这上联是个绝对,对不出下联很正常。”

“郎君你真是个好人,还没娶我家小姐过门,就知道心疼我家小姐了,以后肯定是个好姑爷!”

“你放心,我一定在小姐面前多说你的好话,让小姐早日同意嫁给你。”

小桃拍着自己的小胸脯保证道。

看着小丫头郑重其事的样子,李逸觉得这小丫头挺有意思的,便突然起了逗趣的心思。

“小桃姑娘,你这么着急把你家小姐嫁出去,是不是你自己着急想当陪嫁丫鬟啊?”

李逸调笑道。

陪嫁丫鬟与普通丫鬟有着显著的不同,除了负责伺候主人之外,还承担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通房”之职,所以又名通房丫鬟。

所谓通房,就是当女主人生理期到来时,要肩负起代替女主人伺候男主人的责任。

正因如此,许多通房丫鬟最终都会被男主人收为小妾,成为姨娘。

小桃被李逸这么一调侃,小脸蛋顿时变得通红,一双小手摆得都快出残影了:

“不是不是!郎君你不要乱说,我可没有着急想当通房丫鬟,是不希望小姐错过郎君这个好姑爷啦!”

“是吗?我不信。”

李逸笑着回了这一句之后,朝小桃摆了摆手,然后自顾自地走了。

看着远去的李逸,小桃鼓着小脸,跺脚说道:

“郎君真坏!”

“不过,要是郎君是姑爷的话,当个通房丫鬟也挺好,嘻嘻。”

小桃红着脸,痴痴地想道。

待李逸的背影彻底消失不见后,小桃转身回到屋内,然后发现自家小姐还在苦思冥想下联,不禁扶额。

自家这位小姐真是太执着了!

想到李逸离开时的提醒,小桃开口劝魏淑玉道:

“小姐,李郎君说他出的上联是绝对,没有下联,让你别想了。”

“绝对!不可能!他能想出这个上联,就一定有下联!”

魏淑玉很固执,非要对出下联不可。

见状,小桃眼珠一转,建议道:

“小姐,要不咱们回府问问老爷吧,让老爷对下联。”

闻言,魏淑玉眼前一亮,这个提议不错。

她父亲学富五车,文采非凡,肯定能对出下联。

“走!回府!”

魏淑玉站了起来,拉着小桃就迫不及待往外走。

……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与魏徵、房玄龄正在议事。

便在此时,一份急报被侍卫从屋外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看完这份急报,李世民的脸色先是变得凝重,然后陡然变得难看无比。

大唐,竟然战败了!

他此时收到的这份急报,来自吐谷浑的唐军大营,是李靖让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急报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通过李靖派人实际调查,“吐蕃威胁论”的内容得到了证实,吐蕃的确是在暗中图谋吐谷浑的地盘,并且已经私下通过各种方式蚕食了吐谷浑的西部地区。

要不是得到朝廷提醒派人去查,吐谷浑的唐军完全不知道这一点。

其次,在事先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李靖这个主将与李道宗、侯君集这两位副将共同决定,出兵将吐蕃人赶走,帮助吐谷浑收服西部地区。

在发出这位急报的时候,唐军已经成功击退吐蕃军队,收服了吐谷浑的西部地区。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份战报算得上是捷报。

但问题是,侯君集率领的唐军,在击退吐蕃军队之后,并未见好就收,而是贪功冒进,追入了吐蕃高原。

然后,唐军在吐蕃高原惨遭遇了惨败,差点被吐蕃军队打得全军覆没。

这也是李世民脸色变难看的原因。

而唐军之所以惨败,是因为士兵在进入吐蕃高原后遭遇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

根据李靖与侯君集的判断,吐蕃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远在吐谷浑军队之上,但还是不如大唐军队。

但,高原反应确实是存在,并且极其恐怖。

在平原上能击败吐蕃军队的大唐军队,几乎无可能顶着高原反应在吐蕃高原上战胜吐蕃军队。

“侯君集太冒进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

他本来是想要进一步提拔重用侯君集的,但此时却对侯君集有些失望。

明明已经事先得到预警,却依然贪功冒进,私心太重。

不过,这并不是眼下该考虑的重点。

李世民略过此事,令人将手中的急报递给了房玄龄。

“都看看吧。”

李世民开口道。

等房玄龄看完之后,又递给了魏徵。

两人看完之后,脸色同样变得很凝重。

当日,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得到了证实,一旦让吐蕃发展壮大起来,未来必然成大唐的巨大威胁。

他们都回想起了“吐蕃威胁论”中对吐蕃潜力的分析,吐蕃兼具了游牧文明的爆发力与农耕文明的韧性。

并且,高原反应的被证实,更让他们觉得吐蕃很棘手,这等于是让吐蕃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打得过,就在外面兴风作浪。

打不过,就退回吐蕃高原积蓄实力。

见两人看完了急报,李世民开口问道:

“房卿、魏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

“陛下,在没有找到应付高原反应的对策之前,也唯有先控制住吐谷浑之地,将吐蕃锁死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房玄龄开口回道。

他这一观点,正是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之中的应对之策。

魏徵自然也知道,并且他同样认为现在也只能这么做。

听完房玄龄与魏徵的意见,李世民虽然表面点头赞同,但心中却并不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用吐谷浑钳制吐蕃,固然能够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唐在别的方向,还有西突厥与高丽要处理,这需要投入兵力。

尤其是这两者还暗中有勾结,威胁着大唐边境。

如果大唐长期投入大量兵力掌控吐谷浑与吐蕃对峙,必然会影响其它方向的投入。

并且,这种对付吐蕃的方式太被动了,吐蕃军队只要不离开吐蕃高原,大唐就拿吐蕃没办法。

而反观吐蕃,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失败无数次,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大收获。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有长远考虑。

他有信心在自己统治大唐期间,绝对能将吐蕃牢牢压制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走出高原发展壮大的机会。

但后世的大唐帝王能做到吗?

李世民不知道。

如果能做到,那吐蕃就不会威胁到大唐。

可如果后世的大唐皇帝做不到,那么按照“吐蕃威胁论”的分析,吐蕃就将走出高原,成为大唐最可怕、最难缠的敌人。

假如李逸知道李世民此时的心中所想,一定会告诉李世民,大唐的下一任皇帝李治就没做到。

在李治时期,吐蕃在大非川之战中重创唐军,送给了大唐自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并且,这一战之后,吐蕃彻底吞并吐谷浑,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从此开启与大唐两百多年的争斗。

总之,在李世民心中,应对吐蕃威胁最理想的办法,还是攻上吐蕃高原,将吐蕃彻底覆灭,这样才叫一了百了,永绝后患!

但是吧,高原反应确实是个难缠的问题。

侯君集已经带着大唐将士,用一场惨败证明了高原反应的可怕。

所以,他虽然内心不觉得将吐蕃堵在高原不让其出来是最好的办法,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怎么会存在高原反应这种怪事呢?”

李世民心中很是不爽地嘟囔了一句。

紧接着,他突然心思一动,“吐蕃威胁论”是李逸提出来的,也许李逸会有应对高原反应的办法。

想到这里,李世民打算出宫去找李逸。

随后,他很快结束了与房玄龄及魏徵的交谈。

而在房、魏两人走后,李世民马上找到长孙皇后,然后两人一起离开皇宫去往李逸家。

……

与此同时。

另一边。

李逸离开东市后,直接回到了家中。

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他进入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他今天突然想吃饺子了,所以打算自己包一点。

和面、擀面皮、准备馅料、包饺子……李逸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李逸忙着包饺子的时候,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空着手,从外面走了进来。

自从两人发现李逸做的饭比宫中御厨好吃之后,两人就再也不让宫中御厨准备食盒了,每次都是空手前来。

反而是经常走的时候,还会带一些爱吃的东西走。

一进入李逸家的院子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便盯着李逸家的窗户呆住了。

两人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此时看到的景象。

“二哥,我没看错吧,逸儿家这是用琉璃封窗户?而且这是什么琉璃啊,为何能如此透明?”

长孙皇后满脸都是惊讶。

她知道李逸做生意赚钱了,甚至她为此还特意问过袁天罡,李逸生活变好会不会不符合穷养要求?

袁天罡的回答是李逸命格已经大变,不用在意穷养不穷养的问题了,顺其自然就好了。

所以,李逸生意越做越大,她与李世民也没有干涉。

但她万万没想到,李逸已经有钱到可以用这么大的琉璃封窗的地步了!

而且不仅是一扇窗户如此,是所有的窗户都用琉璃封上了。

这也太奢侈了!

要知道,琉璃在眼下的大唐是极为贵重的东西,珍稀无比。

曾经有外邦使者给李世民进献了一个九寸的琉璃盘,李世民将其视为至宝。

可李逸却用这么大的琉璃来封窗户,并且这些琉璃如此晶莹剔透,远胜一般的琉璃,价格肯定要更贵。

李逸的做法,简直是太奢侈了!

在长孙皇后身边,李世民此时也是睁大了双眼,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一幕。

他精心保护、爱惜无比的琉璃制品,李逸居然这么随意地用来封窗。

遍观整座长安城,不,是遍观整个大唐,谁能这么奢侈?

这么大、这么多封窗的琉璃,起码得值大几万贯吧?

自己这个儿子,这段时间究竟赚了多少钱啊?

李世民整个人都麻了,这么厉害的赚钱手段,他都快不认识自己这个儿子了。

自己这个儿子,确定不是财神爷转世?

“二哥,逸儿现在的生意就是珍珠糖与五粮液吧?这两门生意赚钱如此厉害吗?”

长孙皇后好奇地问道。

她这问题,李世民也没法回答,只有李逸自己才能回答。

便在这时,李逸从厨房里面走了出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4/234166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