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朝堂献宝,群臣拜服!李逸美名响彻朝堂!
“小桃,你又胡说!”
魏淑玉跺了跺脚,羞红着脸瞪了小桃一眼。
魏徵一看,这情况明显不对啊!
自家这个二女儿,什么时候出现过这种小女儿姿态啊?
这分明是一副遇到了意中人的样子啊!
想到这里,魏徵心中莫名有些不爽起来。
按理说,他一直催着魏淑玉出嫁,现在发现魏淑玉有了意中人,他应该高兴才对。
但事实上,魏徵此时还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
可能,这就是一个老父亲的矛盾心理吧。
另一边,这一次在家中当着魏徵的面,小桃没有像在外面一样听魏淑玉的话闭口不言,而是嚷嚷道:
“小桃才没有胡说勒,对联招婿可是小姐你跟老爷约定好的事。”
“李郎君对出了小姐你出的下联,那他自然就是姑爷啊。”
话音落下之后,小桃在心中蛐蛐魏淑玉道:
“哼!口是心非的小姐!就知道嘴硬!万一李郎君娶了别人,看你怎么办?”
她当然不是故意跟魏淑玉唱反调,而是知道魏淑玉确实对李逸有了好感,才会故意当着魏徵的面这么说。
“不是……”
魏淑玉正想开口反驳小桃,就被魏徵打断了:
“你先别说话。”
“小桃,你来说说,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魏徵对小桃说道。
接下来,小桃简明扼要地把李逸上门谈生意,然后随手对出魏淑玉所出上联,以及后来李逸与魏淑玉见面从谈生意到切磋对联等一系列事情,都告诉了魏徵。
听完之后,魏徵讶然问道:
“你是说,那个李郎君叫李逸?并且在东市开了一家五粮酒肆?”
“嗯嗯嗯,没错。”
小桃点头回道。
“那就不奇怪了,李逸确实是有才之人。”
魏徵乐呵呵的回道。
甚至,他心中那股因为发现魏淑玉有了意中人而产生的不爽之情,也消失不见了。
上次李逸举办五粮液品酒大会之时,他见过李逸,并与李逸有过交谈。
光是李逸能见识独到的提出吐蕃威胁论,就令他对李逸的印象很好。
更别说,李逸长相俊朗,会写诗,能在诗会夺魁,还能酿造五粮液这种天下绝无仅有的美酒。
想到这里,魏徵心中突然涌上一个念头:
“要是李逸成了我二女婿,那以后这五粮液,我岂不是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
资深老酒鬼魏徵双目发亮。
当然,这只是魏徵想着玩的,再好喝的酒,都不会让他有用自己二女儿去换的心思。
他主要还是看重李逸这个人。
对于李逸,他是真心寄予厚望,所以当日在酒会之时,他才会提醒李逸,希望李逸早日进入朝堂为朝廷效力。
故而,这时候知道魏淑玉的意中人是李逸,他觉得挺不错。
李逸的确是一个好女婿的人选。
不过……
魏徵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程知节的独女还未出嫁,而李逸与程家来往甚密,交情甚好。
有没有可能,程知节看中了李逸,想把自己的独女嫁给李逸?
回想起程知节多次不遗余力帮李逸,魏徵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如果玉儿真看上了李逸,那我得让她尽快下手才行!”
想到要与程知节争女婿,魏徵心中莫名多了一些紧迫感。
魏淑玉自然是不知道魏徵内心的这些想法,但从魏徵的这句话中,她获得了一个信息。
“阿耶,你认识李逸?”
魏淑玉虽然是在问魏徵,但对于答案,她是笃定的。
之所以还会这么问,其实是想知道她阿耶怎么会认识李逸?
魏徵点头回道:
“嗯,在五粮液正式对外售卖之前,他举办过一个品酒会,我受程知节的邀请,也去参加了。”
“而我当时之所以会去,除了想品茶美酒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见见李逸。”
“他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尤其是在军国大事上,更是见识非凡。”
魏徵毫不吝啬对李逸的夸奖。
闻言,魏淑玉对李逸愈发好奇了。
“阿耶,你能给我说说李逸的事吗?”
一旁的小桃听到魏淑玉这个问题,也瞬间精神一振,她也想知道李逸的更多事情。
对于魏淑玉的这个请求,魏徵自然是不会拒绝。
接下来,魏徵把李逸的各种事迹给两人讲了一遍,
而在讲述的过程中,他对李逸也有称赞。
“李郎君原来这样厉害啊!”
小桃双眼放光,赞叹出声。
一旁的魏淑玉,同样如此。
在听完李逸的事迹之后,她对李逸多了许多佩服。
她原本以为李逸只是富有文采,没想到在听她阿耶口中,李逸却是一个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朝廷未来栋梁。
有这样一个夫君,魏淑玉觉得好像也挺不错的。
这时,小桃凑到魏淑玉身边,笑嘻嘻地说道:
“小姐,听见了吧,李郎君可是万里挑一之人,连老爷都对他赞誉有加,绝对是你的良配!”
“你可千万别错过了!不然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小桃最后又郑重其事的提醒了一句。
这一次,魏淑玉没有再反驳。
见状,魏徵略一琢磨,开口对魏淑玉说道:
“下一次见到李逸,可以邀请他来家里做客,我想跟他聊聊他出的上联的事。”
这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自然是魏徵想当面再考察一下李逸,看李逸是不是魏淑玉的良配。
“好的,阿耶。”
魏淑玉点头回道。
她与李逸还有鲜花花瓣的生意要合作,肯定还会再见面的。
……
翌日。
皇宫。
朝会,群臣议事。
在李世民的随身宦官说出那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之后,程知节马上站了出来,高声说道: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臣今日得到了一个能极大增强我大唐国力的宝物,臣想献给陛下!”
听程知节这么一说,不仅是李世民,而且连其余文武官员,也对程知节口中的宝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竟有此等宝物?那赶紧拿出来看看吧。”
李世民吩咐程知节道。
随后,程知节把李逸让人打造的那一个曲辕犁拿到了大殿中央,让所有人都能看清。
“陛下,这便是臣要献上的宝物,名为曲辕犁!”
程知节伸手一指曲辕犁,开口禀报道。
“咦,这个耕犁的样子,倒是挺独特的,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耕犁。”
殿中的官员,也不都是富贵出身,有一些官员很快认出了这是耕犁,并觉得很新奇。
因为程知节拿出来的曲辕犁,与他们熟知的直辕犁有很大不同。
紧接着,这些官员之中,有人开始质疑起来:
“样子虽然不同,不也还是耕犁吗?这能算什么宝物?”
“确实,只是耕犁而已,怎么就能极大增强大唐的国力呢?”
“……”
在这些官员的质疑之中,其余那些不知道耕犁是何物的官员,也明白了。
程知节听着这些质疑,心中丝毫不慌,也不着急开口反驳。
现在这些人质疑得越狠,待会知道曲辕犁的厉害之后,就会越羞愧。
另一边。
李世民在见到曲辕犁之后,心中也觉得很是惊讶。
作为一个极其重视农业的皇帝,他知道耕犁。
因为他亲自种过地!
贞观三年,李世民重拾废弃了几百年的籍田礼,他“亲祭先农,躬御耒耜,藉于千亩之甸。”。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全天下的人也由此知道了他重视耕地种田的决心。
并且,他也不只是在贞观三年做做样子。
在籍田礼借宿之后,他亲自在皇宫里种了几亩地,亲身体会过种田的艰辛。
故而,耕犁这种农具,他不仅见过,而且用过,
“程卿家,你这曲辕犁,与如今大唐用的耕犁有何不同?是比现在的耕犁好用吗?”
李世民开口问道。
很明显,程知节说曲辕犁能够极大增强大唐国力,必然是因为曲辕犁更好用。
尽管猜到了这一点,但接下来从程知节的口中得知曲辕犁的厉害之处后,李世民依然震惊失色。
面对李世民的问题,程知节脸色一正,沉声回道:
“回禀陛下,相比咱们大唐目前用的直辕犁,这曲辕犁的优点太多了!”
“先说第一个优点:曲辕犁比直辕犁省力。”
“诸位同僚之中,想必有通晓农事的,可知咱们大唐现在普遍使用的直辕犁,要几头牛才能拉得动?”
“此事朕知晓,最少两头才行。”
李世民开口回了一句,这是他的亲身经验。
“可曲辕犁只需要一头牛!!”
“甚至,在地势平坦、土质较为松软的地方,一个普通人就能拉动曲辕犁耕地!”
程知节此言一出,顿时在大殿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怎么可能?一个普通人怎么能拉得动耕犁耕地?”
“就只是把耕犁样子换了一下,就能剩下一头牛?”
“……”
群臣议论纷纷,为程知节所说的话感到震惊无比。
而李世民同样是心头一震,沉声问程知节道:
“此言当真?”
他倒不是担心程知节骗他,而是此事实在是至关重大,所以他得再确认一下。
要知道,对于全天下的普通农户而言,饲养耕牛是一笔巨大无比的开销。
多养一头耕牛,就会多出许多的开支。
因为这一点,对普通农户耕种造成了极大不方便。
而如果曲辕犁真只用一头牛或者一人就能拉动,无疑能让只有一头耕牛甚至没有耕牛的农户家庭,也能进行有效的耕种。
这太重要了!
面对李世民的追问,程知节沉声回道:
“臣绝不敢欺瞒陛下!”
从程知节口中得到肯定答案之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追问:
“快给朕说说,这曲辕犁还有何优点?”
程知节不敢耽误,赶紧把李逸告诉他的那些曲辕犁对比直辕犁的优点全说出来了。
“咱们大唐现在用的直辕犁很笨重,转弯掉头极其不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南方水田地区,田块往往不大,形状也不规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曲辕犁就不一样了,很轻巧,掉头也很方便,农户只需稍稍用力,就能轻松使用。”
“无论是较大的稻田,还是田埂边、坡地上的小型田,都能使用曲辕犁轻松耕种。”
“并且,有了曲辕犁之后,那些以前因为地力贫瘠、地形复杂而难以开垦的土地,例如山坡地、新垦荒地等,都可以开垦使用了。”
“如此一来,咱们大唐可以用来种粮食的地,就会增加许多!”
听到这里,李世民以及朝堂众臣看着殿中的曲辕犁双目发亮。
要是程知节此时说的这些话没有假,那这个曲辕犁确实是宝物!
而曲辕犁的优点,还不只是如此。
程知节走到曲辕犁所在的位置,蹲下把手放在曲辕犁的一个部件上,向李世民介绍道:
“陛下请看,这叫犁评。”
“这是曲辕犁独有的部件,它可以调节犁铧入土深浅的装置。”
“有了犁评之后,农户在耕种的时候,可以根据土壤的软硬、耕作的需要(深耕或浅耕),随时调整犁铧的角度和深度,这样一来,耕种就可以更精细,同样的耕地,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介绍完曲辕犁的优点之后,程知节最后说出了李逸对曲辕犁作用的总结:
“陛下,因为曲辕犁的这些优点,据预估,如果使用曲辕犁,一户农户每年可多耕作约20亩土地,并且能让粮食亩产量接近翻一倍。”
听到程知节口中说出的这个结论,李世民当猛然起身,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此言当真?可实际验证过?”
不仅是李世民震惊失态,房玄龄、魏徵等人同样是震惊失神。
一户农户每年能多耕作20亩土地、粮食亩产量能接近翻一倍,这太厉害了!
如果曲辕犁真能做到如此,那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宝物!
难怪程知节会说,曲辕犁能够极大增强大唐的国力。
面对李世民的追问,程知节快速斟酌了一下,回道:
“陛下,曲辕犁还能够让农户在同样的时间内,耕作的土地面积更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能够提高粮食亩产量,这也是真的。”
“但究竟能多耕种多少土地,能提高多少粮食亩产量,臣不敢百分百确定,臣方才所说的那两个数据,是估算出来的。”
虽然李逸跟程知节说的时候,言之凿凿,说得坚定无比,但程知节觉得自己没有亲眼见过,还是稳一手,不要把话说死比较好。
万一曲辕犁最后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他现在说死了,那不就是欺君吗?
期望很大,失望越大。
到时候自家陛下发怒怎么办?
当然,他可以把责任推到李逸身上,但程知节没想过这么干。
他把李逸发明的曲辕犁献给朝廷,是想为李逸谋取功劳的,不是为李逸招来祸事。
所以,涉及到具体数字的内容,程知节觉得还是保守一点不把话说死比较好。
假如此时李逸在场,就会说没必要如此谨慎。
这两个数据,都是后世史学家挖掘众多史料精确计算出来的,出错的可能性不大。
听完程知节的回答,李世民眉头一皱:
“你不能百分百确定?”
“这么说,你没有让人使用曲辕犁验证过?”
“回禀陛下,是的,这曲辕犁是昨日有人给臣,让臣代为献给朝廷的,臣从他口中得知曲辕犁的厉害之后,便着急献给陛下,没来得及去验证。”
程知节很坦诚的回道。
闻言,李世民追问道:
“那这曲辕犁是谁给你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4/234166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