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使团到来!计划启动!两国赌斗!
长安城的秋意渐浓,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叶被秋风染成金褐色。
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簌簌飘落,铺成一条蜿蜒的黄金大道。
就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一队身着异域服饰的使团,在鸿胪寺卿张宝藏的陪同下,踏着金色落叶,行走在长安城之中。
一路上,有部分长安百姓驻足观看,但更多的长安百姓,却是熟视无睹。
原因也很简单。
如今的大唐,国力鼎盛,威服四海,万国来朝,番邦使团前来长安拜见大唐天子的事,太过稀松平常了。
“咦,这不是去年来过的吐蕃人吗?怎么今年又来长安了?”
有些长安百姓从服饰上认出了这个使团的来历。
之所以他们还能记得吐蕃人的服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还不错,另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吐蕃使团来长安的时候,闹出了代吐蕃之主求娶大唐公主未遂的笑话,让不少人记忆深刻。
认出使团的身份来历之后,不少百姓开始拿吐蕃使团打趣起来:
“吐蕃人不会又是来求娶我朝公主的吧?”
“估计是吧,去年没有求娶成功,所以今年又来了。”
“来了也是白来,我大唐的公主金枝玉叶,可不随便一个蛮夷小国的国主就能娶的。”
“说得是,这吐蕃也就是个偏远地方的不入流势力而已,怎配娶我大唐的公主?”
“……”
禄东赞这个大唐通走在长安城大街上,听着这些长安百姓的嘲讽,心中不禁冷哼一声,
大唐人,真是一如既往的傲慢啊!
去年他第一次来到长安城,除了被长安城的宏伟壮观所震惊之外,感受最多的,就是大唐人的傲慢。
从朝堂到民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唯有大唐是举世无双、天下无敌的天朝上国,其余国家都是不配与大唐相提并论的小国。
甚至连长安城的乞丐,都拒绝外邦人的施舍,认为外邦小国的人没有资格施恩于他们。
而对外邦小国,大唐人还分三六九等,突厥、高句丽、薛延陀等属于能让大唐记住名字的。
至于他们吐蕃,他去年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在大唐人的眼中,就属于连名字都不配被提起的不入流势力。
对此,禄东赞身为吐蕃大论(宰相),就算十分崇拜向往大唐,心中也十分不爽。
当然,不爽归不爽,禄东赞也必须承认,大唐人的傲慢是有底气的。
因为大唐是真的强大啊!
就拿他此刻所在的长安城来说,虽然是第二次前来,但他依然会被长安城的宏伟与繁华所震惊。
与长安城相比,他们吐蕃的都城逻些,差太多了。
不过,承认差距,并不意味着举手投降。
“迟早有一日,我们吐蕃会成为不弱于大唐的王朝!”
禄东赞打量着长安城,眼中闪过坚定之色。
跟在禄东赞身后的副使以及其余吐蕃随从,尤其是其中那些第一次来到长安城的人,此时更是满脸震惊。
第一次感到如此宏伟繁华的巨城,自然令他们心中无比震撼,甚至有些自卑。
张宝藏观察到了这些吐蕃人的震惊,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他作为大唐的鸿胪寺卿,经常接待前来长安城的外邦使团,这种情况见多了。
来到长安城的外邦人,就没有不被长安城震撼的。
一刻钟之后。
张宝藏带着禄东赞一行人来到了鸿胪寺。
然后,他唤来典客署的人,让其按照大唐的接待标准,安排吐蕃使团入住相应的房间。
等安排好房间之后,张宝藏找到禄东赞。
“正使,我现在带你去户部与卫尉寺吧。”
“好。”
禄东赞点了点头。
他这是第二次出使大唐,熟悉大唐的接待流程,知道按照大唐的规定,他们使团需要经过鸿胪寺、户部、卫尉寺三次核查。
现在鸿胪寺的核查已经完成,就该去户部与卫尉寺了。
至于接下来拜见大唐天子的事,也没那么简单,得走一套专门的流程。
先是“迎劳”仪式,会有迎劳使专门对他们表达过慰问,然后再有人专门通知他们接见日期,名为“戒见”,最后才是正式召见,名为“奉见”。
禄东赞去年走过一遍这些流程,所以此时一点不着急询问鸿胪寺卿张宝藏具体前去拜见大唐天子的时间。
……
与此同时。
皇宫。
两仪殿。
李世民单独召见了魏徵。
“魏卿家,吐蕃使团今日已经来到了长安,朕有件事需要你去办。”
“陛下请吩咐。”
魏徵恭声回道。
吐蕃派遣使团前来长安的事,他早就知晓了。
因为按照大唐的规定,外邦使团在进入大唐之时,要经过边境勘验,并且大唐还会提供驿站中转服务。
所以,吐蕃使团在进入大唐境内之后,消息就很快传到了长安朝堂之上。
“你去找李逸,说朝廷决定执行青稞酒计划,并想要将此事交给他负责,问他是否愿意?”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一下,补充道:
“嗯,如果他不愿意,你要说服他同意。”
听完李世民的话,魏徵一脸懵。
他连青稞酒计划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跟李逸谈青稞酒计划的事?
于是,魏徵开口问李世民道:
“陛下,敢问青稞酒计划是什么?”
“青稞酒计划是李逸构想出来的一个对付吐蕃的战略,其思路与‘齐纨鲁缟’差不多,具体是这样的……”
李世民把李逸提出的青稞酒计划,详细介绍给了魏徵。
听完整个计划之后,魏徵双目发亮,当即赞叹出声:
“二皇子大才啊!”
虽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但其实他更厉害的,是谋略。
只不过,他之前一直运气不佳,遇到的都是李密、李建成这样不听劝谏的主公,能力得不到发挥,所以谋士之名不显。
直到玄武门之变后,他投入李世民麾下,能力才得到充分发挥,大唐的许多重要政治决策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以魏徵的分析判断,二皇子李逸提出这个青稞酒计划,可行性极强,成功率不低,确实是良策。
“此计划,确实该让二皇子殿下负责。”
魏徵又补充了一句。
不仅是因为这个计划是二皇子李逸提出的,还因为李逸的五粮酒肆,眼下是大唐最有名、最厉害的酒肆,用五粮酒肆的名义来操作这件事,更加顺理成章。
“此事要保密,切记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李世民叮嘱了魏徵一句。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在李世民看来,为了确保青稞酒计划的成功,知道青稞酒计划的人越少越好。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单独召见魏徵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是魏徵,而不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呢?
自然是因为他以秦天策的身份在魏徵府上见过李逸,并对李逸说过他与魏徵相识。
这样一来,魏徵就可以顺理成章说是从他(秦天策)那里得知青稞酒计划,然后上报给朝廷的。
为了让魏徵在李逸那里不要说漏嘴,李世民也把他的这些考虑告诉了魏徵。
听完之后,魏徵略一思索,提出了一个建议:
“陛下,臣认为,此事可以由二皇子殿下负责,但二皇子殿下不适合直接出面与吐蕃人打交道。”
“因为实施这个计划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二皇子殿下迟早是要回宫的,一旦让吐蕃人知道了二皇子殿下的真实身份,说不定就会对计划生出警惕。”
得到魏徵的提醒后,李世民突然想起,十五年之期过几天就满了,到时候李逸就得回宫,这确实是个问题。
“魏卿家提醒得对,你与李逸谈此事的时候,在不暴露他身份的情况下,找个理由让他不要亲自出面。”
李世民对魏徵说道。
魏徵点头,然后告退离去。
……
另一边。
东市。
李逸照例巡查完自己在东市的产业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在回家路上,他从百姓的街边议论中,得知了吐蕃使团到来的消息。
“要不要明后天找程知节或者魏徵聊聊,把青稞酒计划献给朝廷呢?”
李逸琢磨起了这个问题。
考虑到原本历史时空中,吐蕃成为了与大唐缠斗两百年的强大帝国,李逸觉得这事应该干。
拿定主意后,李逸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好巧不巧,他刚刚到家门口,就碰见了来找他的魏徵。
“魏相,找我有事?”
李逸开口问道。
魏徵点头:“进去说。”
两人进屋之后,魏徵没有绕关子,直接说起了朝廷希望他负责青稞酒计划的事。
听完之后,李逸笑了。
“原来秦叔已经把此事告诉魏相你了啊,我还说明天去找你说这事。”
“行,此事我接了。”
李逸很爽快地答应了负责青稞酒计划的事。
他作为计划的制定者,也清楚朝廷不方便直接出面做这件事,让他的五粮酒肆出面,无疑是最佳选择。
听到李逸没有二话就答应下来,魏徵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省了他说服李逸的功夫了。
既然李逸这么爽快,那朝廷也应该把自己的态度拿出来才是。
于是魏徵开口问李逸道:
“李郎君,可有需要朝廷协助的地方?”
李逸略一思索,点头回道:
“有三件事需要朝廷协助。”
“第一件事,我需要这一次吐蕃使团关键人物的名单与背景资料,尤其是正使与副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接触吐蕃使团,就得先掌握吐蕃使团的资料。
魏徵点了点头:
“此事没问题,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我希望朝廷在设宴接待吐蕃使团的时候,都用五粮酒肆的酒,并且向吐蕃使团好好介绍一下东市的五粮酒肆。”
李逸回道。
相比主动去找吐蕃使团的人谈青稞酒的事,不如让吐蕃使团的人主动找上五粮酒肆来,这样无疑可以让青稞酒以更自然合理的方式被吐蕃使团的人知道。
魏徵听完李逸的第二个要求,直接乐了。
“这事那还用你说,现在飞天五粮液与五粮液,就是本朝的国宴用酒,不会有别的酒。”
“也是,一时忘记这事了。”
李逸笑着回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
“最后第三件事,执行青稞酒计划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朝廷得给我补上,我总不能既出力,又出钱吧?”
“这事啊,我会跟陛下说的。”
魏徵含糊回道。
他拿不准陛下的态度,没法给李逸一个明确的回答。
“行吧,那魏相你可千万记得要跟陛下提!”
李逸又叮嘱了一句。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青稞酒计划之后,魏徵便告辞离去了。
等魏徵走后,李逸开始考虑起跟吐蕃使团直接接触推销青稞酒的人选。
最后,他决定让东市五粮酒肆的掌柜去。
东市的五粮酒肆,是第一家五粮酒肆,也是现在唯一一家属于他的自营五粮酒肆,其余的都是代理加盟。
这个五粮酒肆的掌柜名叫董彦,不但熟悉酒业,而且为人机敏,是个不错的人选。
翌日。
李逸来到东市的五粮酒肆,与董彦谈了青稞酒的事。
不过,他并没有把青稞酒计划告诉董彦,而只是单纯基于商人的角度,谈青稞酒可以赚钱,让董彦等日后吐蕃使团的人上门的时候,找机会与吐蕃使团的人建立联系,找机会说出青稞酒的事。
他选择不告诉董彦实情,一方面是担心董彦说漏嘴,泄露了青稞酒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董彦在吐蕃使团的人面前本色出演,更能取信吐蕃使团的人。
董彦不疑有他,以为真是一个能赚大钱的生意,于是满口答应下来,并表示一定会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嗯,此人这么有动力,也是因为李逸给他画了饼,说赚钱后会给他丰厚奖励。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就剩下等吐蕃使团的人上门了。
不过,禄东赞等人此时可没这个时间,他们忙着配合走拜见大唐天子的流程。
又过两日。
禄东赞终于获得了拜见大唐天子的机会。
这一日。
皇宫。
太极殿。
李世民端坐上位,文武百官跪立两侧。
禄东赞带着副使,以及几名抬着大箱子的随从,还有一名大唐鸿胪寺安排的通译走进大殿。
其实,禄东赞与吐蕃副使都懂大唐话,可以不需要通译,但鸿胪寺还是把通译安排上了。
“吐蕃使者禄东赞/昂日琼,拜见大唐天可汗陛下!愿天可汗圣体安康,国运昌隆!”
禄东赞与名为昂日琼的吐蕃副使,以及其余吐蕃随从,全部向李世民行礼参拜。
“请起。”
李世民朗声开口。
等两人站起后,李世民看向禄东赞,再度开口问道:
“禄东赞,你率使团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闻言,禄东赞语气恭敬却不卑微地回道:
“回禀天可汗,禄东赞此次前来,为两件事。”
“其一,我吐蕃与大唐前段时间因误会发生了一点小冲突,我国赞普久慕大唐风华,敬佩天可汗陛下圣明,得知此事后昼夜难安,故特遣臣带着珍宝前来向陛下请罪。”
“赞普令臣转告陛下,吐蕃愿与大唐永结邻好,互不侵扰,互通有无。”
说完,禄东赞示意随从把大箱子打开,里面装满了各种珍宝。
扫了一眼这些珍宝,李世民平静地回道:
“贵国赞普有心了,既是误会,朕自然不会放在心上,若两国能和平共处,实乃百姓之福。”
虽然他内心非常想尽快把吐蕃干掉,但并不影响他说说场面话。
李世民的这个官方回答,在禄东赞的意料之中。
“天可汗陛下圣明!”
“除此以外,我国赞普还有一个请求,希望天可汗陛下能恩准!”
“何事?”
李世民问道。
禄东赞躬身道:
“我国赞普听闻大唐公主个个贤淑聪慧,貌若天仙,心中倾慕已久。”
“故而,我国赞普愿以吐蕃全部诚意,求娶一位大唐公主为妻。”
闻言,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回道:
“我大唐公主身份尊贵,岂能随意远嫁?此事关乎国体,朕不能应允。”
对李世民这个回答,禄东赞早有准备,他脸上并未露出失望之色,反而微微一笑:
“陛下,臣知道此事为难,但我赞普对大唐公主的诚意天地可鉴。”
“故而,臣斗胆提议,不如大唐与我吐蕃打个赌?”
“若我吐蕃赢了,还请陛下同意嫁一位公主给我国赞普。”
“若我吐蕃输了,不仅不再提求娶公主之事,而且我吐蕃愿意拜大唐为宗主国,从此成为大唐属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4/234165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