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南京城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
因为明军进攻神速,蛮清虽没来得及将南京城搬空,却也将南京糟蹋成了一个烂摊子。
当初负责迁都事宜的王琛在首次踏进南京城时,看着被鞑子糟蹋的七零八落的京城,这位为大明操劳一生的老头子,浑浊的老泪再也控制不住,当时就淌了下来。
好在,南京城百姓还在,主体建筑也都还在,如今经过一个月的紧急抢修建设,这座饱经沧桑的京城总算是初步恢复了她作为帝国都城应有的恢弘气象。
街面扫得干干净净,铺子重新开了张,五颜六色的幌子又挂了出来,就连府衙门前那对被撬走的石狮子,也给安了回去。老百姓脸上的麻木和惊惶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对往后日子的盼头。
不过城内民生恢复容易,但那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历史的皇城,其修缮工程之浩大,却着实令人头疼。
当初朱棣迁都至北京后,南京六部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也变成了养老院。
一些在北方官场失意、年事已高退下来的,或是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大臣们,大多被安置于此。
这些人虽然品级还在那里,但是除了户部和兵部外,其他多变成了虚职,皇城的日常维护自然没人真正上心,加上皇帝几年都未必来一次南京城,一来而去这片曾经辉煌的宫殿群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半荒废的状态,宫墙斑驳,殿宇失修,庭院里野草长得比人都高。
后来南明小朝廷虽然重修了武英殿,但其他宫殿依旧处于半荒废状态,加上鞑子占领期间的破坏,到了现在,整个皇城之内,放眼望去,绝大多数地方都需要大规模整修,有些损毁严重的殿宇,甚至不得不推倒重建。
如此浩瀚的工程,想要在一个月之内尽数完成,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为了让朱大皇帝的大婚典礼办得风光体面,更为了向即将纷至沓来庆贺的番邦小国们展现大明中兴的赫赫声威与昌盛国力。
王琛殚精竭虑,调集了所有能找到的能工巧匠,又雇佣了成千上万的青壮百姓,将所有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几座最为核心、也最为重要的宫殿的抢修之中。
如今一个月过去,这几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巍峨大殿,终于焕然一新,重现了昔日的庄严与辉煌。
同时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婚喜事,殿内殿外更是处处张灯结彩,巨大的红绸宫灯高悬于檐角,廊柱间缠绕着喜庆的红色缎带,将战争的阴霾一扫而空。
……
“上帝啊!这……这就是传说中大明帝国的皇城吗?!”
当托马斯伯爵一行人被引至承天门前时,望着眼前那巍峨壮丽的景象,这位见惯了欧洲所谓宏伟建筑的西班牙贵族,一时间竟被震慑得瞠目结舌。
那巨大的朱红色城门上,布满了碗口大小的金色铜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
门前那宽达三十余米、碧波荡漾的护城河,如同一条玉带环绕;
而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暗红色城墙,更是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托马斯伯爵大张的嘴巴,此刻已经能够轻轻松松塞进去一个鹅蛋了。
虽然他还没看到皇城内部的景象,但仅仅是这承天门的雄奇与威严,就足以让他那在欧洲熏陶出来的有限想象力彻底短路。
他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否身处梦境。
再回想起他们西班牙引以为傲的马德里王宫,甚至整个欧洲那些所谓的雄伟城市……托马斯伯爵的脑海中翻来覆去,最终只蹦出一个词:
“寒酸!“
与眼前这神迹般的建筑相比,整个欧洲都像个穷乡僻壤!
事实上他们一行人抵达南京后,他们那大张的嘴巴就几乎没有合上过。
托马斯和他手下的远征军,自从到了南洋,就一直在给黑心皇帝打工。
由于他们需要定期将从菲律宾中部群岛抓捕来的土著新京结算,所以待在新京的时间也比较多,对新京也相对较为了解。
在他们的认知中,那座已经拥有三四十万人口,并且还在以惊人速度持续膨胀的新京,其规模之宏大,放眼整个世界,也绝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巨型都市了。他们甚至一度为此感到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见识过了东方最繁华的所在。
然而现在,当他们亲眼目睹了南京城的景象后,才赫然发现,与这座真正的帝国古都相比,定天府新京,简直小的可怜!
城内宽阔的青石板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两侧商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商贩的叫卖和百姓的谈笑,那种繁华与活力,是他们在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未曾感受过的。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西班牙人少见多怪。
毕竟在这个时代,整个欧洲大陆,能够拥有三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也仅仅只有伦敦和巴黎这两个异类而已。
至于西班牙王国最大的城市马德里,其人口数量才堪堪达到十万出头。
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这些来自“小国寡民”之地的欧洲人,乍一见到这种人口数以百万计的超级都市,那种心灵上的震撼,足以让他们把下巴都惊掉在地上。
“托马斯伯爵阁下。”
就在托马斯伯爵还在努力消化眼前的震撼时,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只见不远处的另一支番邦队伍中,一名衣着考究、脸上涂抹着厚厚白粉的荷兰人,正满脸堆笑地凑了过来:
“久闻大明皇帝陛下慷慨仁慈,用秘银币雇佣阁下的军队,为大明清剿土著。这么长时间过去,想必伯爵阁下手中,必然已经积攒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秘银币吧?”
“不知伯爵阁下是否有兴趣,将手中的秘银币向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出售一部分呢?价格方面,一切都好商量,我们公司绝对会给出一个让您满意的价钱。”
这些荷兰人,自然也是奉了巴达维亚总督之命,前来参加大明皇帝的婚礼,并顺便刺探商机的。
虽然他们在大明手里吃了一次又一次的亏,甚至可以说,其经历比之西班牙人都要凄惨得多。不仅被勒索了巨额赔款,连辛辛苦苦卖给清国的军火都被大明海军截胡。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今的南洋地区,大明帝国已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荷兰人要想过得安生就不敢得罪大明,而且,凭借着他们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以及倒卖从大明获取的各种新奇商品的暴利,那些被大明敲诈去的钱财,他们迟早也能从其他冤大头身上加倍赚回来。(然后继续被敲诈)
托马斯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他缓缓转过头,目光在那名脸上刷得像刚从面粉袋里钻出来的荷兰高层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随即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道:
“埃尔罗阁下,看来你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情报并不准确啊,大明皇帝陛下向我们支付的是龙元而非秘银币,您想啊,如此稀世奇珍,大明皇帝陛下又岂会轻易拿出来赏赐给我等外邦之人呢?”他摊了摊手,一脸的理所当然。
埃尔罗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
他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群西班牙人手中绝对掌握着一批数量不菲的秘银币。但眼前这个油滑的西班牙暴发户,显然没有丝毫要将这块肥肉拿出来与人分享的意思。
不过,他很快便又恢复了那副商人特有的和善笑容,语气诚恳地说道:
“伯爵阁下说笑了。不过,若是阁下日后改变了主意,想要出售秘银币,请务必第一时间考虑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我们随时恭候阁下的大驾。”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托马斯伯爵也哈哈一笑,热情地回应道,“埃尔罗阁下尽管放心!凭借着我们西班牙与荷兰两国之间那‘深厚’的友谊,我托马斯若是有幸得到了多余的秘银币,一定会第一个通知贵公司的!”
荷兰和西班牙之间有深厚的友谊?
听到这话,周围稍微了解一点欧洲历史的人,嘴角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这友谊还真是独特呢。
如果打是亲骂是爱的话,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打了整整八十年的独立战争,期间互相攻伐,死伤无数,那的确算得上是“友谊深厚”的典范了。
虽然如今两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早已结束,但在那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海上,两国之间的“友好互动”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今天我西班牙的私掠船抢你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艘珍宝船,明天你荷兰的海盗打沉我几艘前往美洲的武装商船,这种“亲密”的交流简直是家常便饭。
如今托马斯特意提及两国间的“深厚友谊”,其弦外之音,以及他对荷兰人的真实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埃尔罗显然也听出了托马斯话中的讥讽之意,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他没再接话,只是深深地看了托马斯一眼,转身走开了。
不过,从他那微微眯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内心里已经在盘算着,该如何找机会好好“关照”一下这些不识抬举的西班牙人了。
托马斯站在原地望着埃尔罗离去的背影,不屑地啐了一口。
“哼!一群贪婪的荷兰奸商,也想要秘银币?做梦去吧!”
也难怪托马斯如此硬气。因为那位大明皇帝,似乎有意在控制流入市场的秘银及其制品的数量,这就导致了秘银制品在整个南洋乃至更广阔的市场上,一直都处在一种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态。
其价格,也是异常地稳定——嗯,准确地说,是稳定地,持续疯狂向上攀升。
虽然大明官方制定的秘银参考兑换价格,依旧是一单位秘银兑换十倍等重的黄金,但在那些隐秘的黑市交易中,一件制作精美的秘银制品,其价值早已经攀升到了令人咋舌的百倍等重黄金!
而且还是有价无市,一旦出现便会引起疯抢。
这些亮闪闪的秘银币,躺在他钱袋子里,就跟会下金蛋的鸡一样,价值每日都在不断地增长。
这种坐等升值的美事,托马斯又怎么可能傻到将其轻易卖掉?
更何况,还是卖给那些一肚子坏水、历史上与西班牙仇深似海的荷兰人!
想都别想!
此时此刻,他无比庆幸当初接下了这笔生意。
要知道,西班牙和大明之间,本该是兵戎相见的敌人。
然而,那位“仁慈”又“慷慨”的大明皇帝陛下,不仅化解了这场潜在的战争危机,更是出人意料地给了他们西班牙远征军一个发大财的机会,让他们这些本该成为炮灰的异乡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现在他根本就不再担心太后交给他的任务了。
依照目前这种“日进斗金”的情况来看,等到他们将菲律宾中部群岛那些土著部落彻底“清理”一空,他不仅能风风光光地回去复命,还能轻松扣下一大笔钱,足够他下半辈子奢靡无度了!
托马斯伯爵美滋滋地想着,随即又有些贪心不足地叹了口气。
“只可惜,这中部群岛的土著数量终究是有限的,总有抓完的一天。就是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形资源’,那位慷慨的大明皇帝陛下,还要不要呢?”
“比如说……荷兰人就挺合适的……”
他目光看向了荷兰人离去的背影……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