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秋收后分粮
秦知青等三人虽说都受了伤,但万幸的是伤势都不算太严重。扭伤的脚踝虽然疼痛肿胀,好在并未伤及骨头,只需安心休养几日便能慢慢恢复,这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在民兵们和热心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很快就被稳妥地送回了知青点。民兵们完成护送任务后,便乘车返回了公社,村民们也各自散去,回归各自的生活。秋收刚刚结束,田地里的农活暂时告一段落,家家户户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
小荔的大伯王会计,是屯子里掌管工分核算的“账房先生”。这几天,他正为整理秋收工分账目的事儿焦头烂额。前些日子秋收抢收抢种,忙得脚不沾地,好些天上午都抽不出整块时间来整理这些繁杂的账目,着实耽误了不少事。再加上屯里的粮仓如今堆满了金灿灿的粮食,沉甸甸的谷子都快要溢出来了。他心里盘算着,必须得尽快把粮食按各家工分公平合理地发放下去,这事儿才算真正了结,心里才能踏实。看到自家侄女小荔秋收后闲在家里无事,便想着让她到大队部帮忙一起统计工分。
让王会计颇感意外和惊喜的是,他这个平时瞧着文文静静的侄女,还真有几分真本事!只见小荔在统计各家工分的时候,动作麻利,速度飞快,报出的数据又准又快,而且全程连算盘都不用拨一下,单凭心算就能清晰准确地完成所有计算。这一手“空手算账”的绝活,可把见惯了算盘珠子的王会计佩服得是五体投地,连连称奇。
其实,珠心算这门技艺,在现代社会里不少孩子都会接触学习。小荔之前就曾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做过整整三年珠心算培训老师的助教,对这门速算算法的技巧和门道早已烂熟于心,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如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在小荔这个得力助手的鼎力相助下,原本堆积如山的工分统计工作,竟然仅仅耗费了一个下午的光景,就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如此一来,困扰王会计多日的难题迎刃而解,明天终于可以顺顺当当地给大伙儿分粮了。要知道,粮食收上来迟迟不分,大家伙儿早就等得心急火燎,私下里不知念叨了多少回。
鉴于小荔在工分统计中展现出的确实出众的能力,第二天正式分粮时,那个需要与村民面对面核对工分、确保无误的关键性重任,自然而然又落到了她的肩上。小荔倒也不扭捏推辞,她本就对农村秋收后按工分分粮这充满乡土气息和集体主义色彩的热闹事儿充满好奇,如今能亲身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心里头满满的都是新鲜感和兴奋劲儿。
天还没完全亮透,灰蒙蒙的晨光刚刚驱散夜色,村民们就喜气洋洋地、陆陆续续从各家各户涌出,汇聚到大槐树下的大队部仓库门口,自觉地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仓库前面空地上,早已摆放好了几张擦拭干净的八仙桌。屯子里的几位主要干部——村长、书记、王会计、大队长等,以及他们临时请来的编外“小助手”小荔,都端端正正地坐在了桌子后面。核对工分并非针对每一个村民个人,而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轮到第一个村民家庭代表上前时,王会计便拿出昨天汇总好的全屯工分总表,小荔则按照报上来的户主名字,迅速翻找到该户具体的工分明细账页,重新仔细地一笔笔核算一遍。待王会计、小荔以及村民代表三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王会计便开具一张盖着红章的领粮票据。村民小心翼翼地拿着这张珍贵的票据,就可以转到桌子后面的仓库门口,凭票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份粮食了。当然,装粮食的口袋,各家都得自备。
小荔算得又快又准,清脆的报数声清晰响亮,整个核对过程行云流水。有了她这个高效的“人形计算器”,今年的粮食分发工作进展得格外顺畅,效率奇高。日头刚刚爬到天空正中央,刚到晌午时分,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就已被分到各家各户手里。对于那些家里劳力多、工分挣得足的村民来说,除了领足口粮,还可以选择将一部分粮食份额直接兑换成现钱,手里头也能活泛些。
而知青们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普遍年轻力薄,加上参加劳动的时间也短,工分积累普遍不多,分到手的三五百斤粮食,对于要熬过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天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屯子里考虑到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特殊困难,也格外照顾,特别允许他们不用粮票,直接按议价花钱再额外购买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分粮现场,村长和书记们看着小荔娴熟利落的样子,忍不住交口称赞王老三家的这个姑娘,算账的本事真是厉害,年纪轻轻就如此沉稳能干。小荔年纪虽小,但行事落落大方,面对满场的大人和领导,一点不露怯,叔叔伯伯叫得亲切自然。她那白胖可爱的小圆脸,配上总是笑眯眯的表情,眉眼弯弯,一看就是个伶俐又讨人喜欢的孩子。干部们看在眼里,心里头都在暗自琢磨:自家亲戚里,或者相熟的人家,有没有年纪相当、品性端正的小伙子?要是有,可得赶紧托人去老王家探探口风、提提亲事。同时,他们也不由得在心里感慨:这孩子啊,就是得多读书!瞧瞧,念过书的孩子,明显就比屯子里其他同龄的姑娘们更明事理,接人待物更大方得体,眼神里都透着股灵气。
小荔的爸妈也挤在人群里,远远看着自家闺女居然能和屯子里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领导们并排坐在一起,参与分粮大事,脸上顿时溢满了自豪的红光,腰杆儿都挺直了几分,与荣俱荣。瞧瞧他家孩子多厉害!村里几百户人家的工分账目,可都是他姑娘一笔笔算清楚的呀!两口子乐得嘴都合不拢,笑容从心底一直漾到眉梢眼角。然而,旁边站着的几个平时爱嚼舌根的老娘们,心里头那叫一个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忍不住直撇嘴,互相递着眼色,心里嘀咕:哼,就她家那个以前瞧着蔫不出溜的大懒丫头,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还能和书记村长平起平坐?再回头瞅瞅自家那些个就知道疯玩傻闹、见了干部就往后缩的丫头小子,好像确实没人家孩子有出息、露脸。这么一对比,心里更不是滋味,恨不得立刻回家去,把自家那几个不成器的“讨债鬼”狠狠揍上一顿才解气。
粮食顺顺当当地分到了家家户户,整个屯子都洋溢着一股欢天喜地的气氛。有些心急的村民,拿到新粮,连晌午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就迫不及待地背着粮袋子,涌向大队部旁边晒谷场上的大石磨,争着抢着要磨新收的麦子玉米,准备回家好好蒸上几锅暄腾雪白的大馒头。平日里粗粮当家,一年到头也难得蒸上两回细面馒头,今天托秋收分粮的福,正好借此机会给全家人改善一下伙食,打打牙祭,孩子们更是早就馋得围着锅台转了。
就在这喜气未消的当口,村长站在仓库门口的高台阶上,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半截铁轨,高声通知:下午全体社员务必到大队部集合,召开全村大会!一个都不能少!同时,他还特意提前点名,让秦知青等三人回去就写好深刻检讨,下午会上要当众上台宣读。
这三个惹祸的知青心里跟明镜似的,就因为他们三个莽撞行事、擅闯深山,害得屯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先进集体”荣誉彻底泡汤了,挨批那是板上钉钉的事。要是检讨态度还不诚恳,再敢有半句顶撞不服,恐怕真要在个人档案里被记上一笔黑账,那对他们未来前途的影响,可就不是小事了。
到了下午,大队部院子里挤满了人。书记板着脸,亲自主持会议。会上,他语气严厉,措辞激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秦知青等三人无组织无纪律的严重错误行为。他痛心疾首地指出:上山之前,屯干部三令五申,反复叮嘱过无数次,绝不允许进入后山深处,危险重重!可他们呢?就是当成耳旁风,置若罔闻!结果怎么样?不仅害得全屯老少乡亲放下手里的活计,漫山遍野、担惊受怕地搜寻他们,还惊动了公社的民兵队伍,闹出这么大动静!这下可好,辛辛苦苦保持的屯子先进荣誉,彻底断送在你们手里了!而且,更严重的是,因为这次事故,公社决定取消屯子今年的征兵名额!还有大家伙儿都眼巴巴盼着的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也一个都没有了!全都没了!
台下的村民们一听这些实实在在、关乎各家各户切身利益的好处——尤其是当兵和上大学这两条改变命运的金光大道——竟然全都因为这三个知青的冒失而化为泡影,顿时炸开了锅!压抑不住的怒火和失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人群里响起一片嗡嗡的咒骂声,大家气得脸红脖子粗,纷纷指着台上的知青斥责:“都是这帮不省心的知青崽子惹的祸!”“祸害精!”“好好的前程都让他们给毁了!”要知道,当兵入伍,穿上军装,那可是村里许多男孩子梦寐以求、也是最好的出路之一啊!小荔妈站在人群前排,更是气得浑身发抖,火冒三丈,眼睛都红了。她心里像刀绞一样:要是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屯子里就数她家小泽念过高中、成绩优异的小泽最有资格被推荐!眼瞅着儿子跳出农门、光宗耀祖的希望,就这么硬生生被掐灭了!想到这儿,她气得直喘粗气,要不是旁边人死死拉着,她真恨不得立刻冲上台去,狠狠抽那几个闯祸精几个大耳刮子才解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4/236673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