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余怒难平
这个年代,“先进”是顶顶要紧的荣誉。每个公社下辖的村子、屯子,都铆足了劲儿争当先进,家家户户都觉得脸上有光。集体荣誉感刻在骨子里,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光屁股的娃娃,思想觉悟都高得很。好东西,甭管是地里多收了三五斗,还是意外得了什么稀罕物,那都得是大队的,是要上交国家的。
大多数人淳朴、无私,真心实意地热爱着集体。再者,这“先进”二字可不仅仅是面锦旗那么简单。公社有了福利,比如奖励一台崭新的“铁牛”拖拉机,宝贵的当兵名额,或者眼下最吃香的工农兵大学推荐资格,甚至是村干部上调公社工作的机会,那都得优先照顾先进村屯。
因此,屯子里鸡毛蒜皮、磕磕绊绊的事儿,向来都是内部消化,轻易不会闹到公社去。大伙儿心里有杆秤,为了集体的脸面和实实在在的好处,能捂就捂住了。
可这回不同,三条人命悬在山上!人命关天,再大的顾虑也得靠边站,不及时向公社求助,怕那几个年轻知青真就永远留在大山里了。生命高于一切。
然而,当确认人没事,悬着的心落了地,屯子里憋着的火气可就“噌”地窜上来了。那沉甸甸的、眼看就要到手的“先进”称号,就这么飞了!当兵的事没了影儿,大学名额泡了汤,干部晋升的指望也打了水漂——这可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是家家户户都盼着的甜头啊!
惹祸的三个知青知道自己捅了大篓子,一个个像受惊的鹌鹑,缩着脖子,大气不敢出,任凭村民们数落责骂。村民们气得直跺脚,指着他们鼻子骂“败家玩意儿”、“害人精”,可骂归骂,事情已经发生,成了定局,又能怎么办呢?
本就因为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干活拈轻怕重而不太招人待见的知青们,这下更是成了全屯子的眼中钉。散会时,村民们连个眼风都懒得给他们,直接绕道走。
大队书记最后拍着桌子,话撂得又冷又硬:“都给我听好了!往后哪个知青再敢出幺蛾子,捅娄子,有一个算一个,全给我卷铺盖滚回知青办!咱这庙小,供不起这些大佛!”这话像冰锥子,扎得在场所有知青后脊梁发凉。退回知青办?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分配的地方,十有八九是荒凉的大西北,跟下放劳改没多大区别,成天风沙里刨食、种树,那日子想想都让人打哆嗦。这回不光村民恨得牙痒痒,就连同吃同住的其他知青,心里也窝着火,暗骂这三个惹祸精连累了大家伙儿。
一场吵吵嚷嚷、火药味十足的大会总算散了。小荔妈回到家,气得眼睛通红,像要滴出血来。她一把拉住小荔爸:“老三啊!你说说,多好的机会,就这么生生给毁了!要不是他们……咱家小泽,稳稳当当就能去上大学啊!”那可是工农兵大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
小荔爸心里也像堵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满是惋惜。他叹了口气,拍拍媳妇的背:“唉,谁说不是呢!不过孩子妈,你也别太往心里去,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小泽走前,我跟他仔细交代了,让他到了学校机灵点,多打听打听。这上大学的路子,未必就这一条。咱们手里有钱,只要肯花,只要找对人,兴许……还能寻摸到别的门路。”他这话既是安慰媳妇,也是给自己一点渺茫的希望。
“说得轻巧!多好的现成机会没了!”小荔妈恨恨地一甩手,“这些城里来的知青,我看哪是来建设农村的?分明就是来搅和、来搞破坏的!祸害!”
这时,小荔也凑过来劝:“妈,消消气吧,爸说得对,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兴许……还有别的法子呢?”她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眶,心里也跟着难受。
小荔爸转头对小荔说:“胖丫,明儿跟爸去县里一趟,想法子打听打听,看有没有门路能买个工作指标。你也跟爸一块儿去吧?爸给你买个工作,别在屯子里干农活了,那活太累,你细皮嫩肉的吃不消。”
小荔一听,心里真是百般滋味翻腾。她真想说:爸,我不爱上班,不想当那朝九晚五的“牛马”啊!可转念一想,这年头,人哪能闲着?有钱有粮票也不行,必须得为集体作贡献。要是不上班,将来只能在屯子里嫁人,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那她更不乐意!哎,这日子,怎么就非得把人逼得没个清闲呢?有钱都不能安生待着。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爸,那我明儿跟你一块儿去。”
“那正好!”小荔妈一听去县里,眼睛亮了亮,暂时压下了对知青的怒火,“我也去!咱一块儿。顺便……到废品站转转。”她一直惦记着闺女上次在废品站“捡漏”的好运气。谁让自家闺女真从破烂堆里淘出过宝贝呢?这可是无本的买卖,万一再撞上大运,那可真是赚到了!
提到废品站“寻宝”,全家人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仿佛那堆废弃的杂物里藏着无限的希望和转机,冲淡了些许失去大学机会的阴霾。
第二天,屯子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搓玉米棒子。晒场上堆着小山似的金黄玉米,按规矩,搓满两大筐玉米粒记一个工分,多劳多得。这活儿算是秋收后难得的轻省营生,屯子里的老太太、小媳妇们最喜欢,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一边手指翻飞地搓着玉米粒,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唠着嗑,手上不停,嘴里也不闲着,时间过得飞快。
天刚蒙蒙亮,小荔奶奶就带着几个儿媳,拎着小板凳出门去晒场了。走到小荔家门口,看小荔妈还没动静,老太太扯着嗓子喊:“老三家!磨蹭啥呢?还不赶紧的,去晚了占不着好地儿!”
小荔妈在屋里赶忙应声:“妈,我今儿不去搓棒子了!我跟孩子爸去趟县里,看看小泽去!”
老太太一听,隔着院门就数落开了:“孩子才上学几天?有啥不放心的?大小伙子一个,还能丢了不成?瞎操心!”说完,也没等回话,就风风火火地领着其他人走了。
小荔妈听着婆婆远去的脚步声,心里那股刚压下去的火气又有点往上拱。她撇撇嘴,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小声嘀咕:“偏心眼儿偏到胳肢窝去了!当初你家大孙子去上学,那可是雷打不动,隔三差五就打发人去瞧,送吃送喝,生怕受一点委屈。轮到我家小泽,就成了‘大小伙子不用管’了?哼!” 这婆媳之间啊,总有那数不清、理还乱的疙瘩,甭管年纪大小,互相看着不顺眼的地方多着呢,各自都觉得自占着理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4/236673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