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六八年:我在东北有空间 > 第34章 热炕头与丝绸裙

第34章 热炕头与丝绸裙


在自家滚烫的大炕上酣畅淋漓地睡了一宿,第二天清早起来,英子只觉得筋骨舒展,浑身透着说不出的松快。仿佛在杭市沾染的那一身湿冷、憋屈和小心翼翼,都被这热炕头彻底蒸腾干净了。那个咋咋呼呼、笑声爽朗的英子,又元气满满地回来了!

吃过早饭,英子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分发礼物。她拿出几条印着不同花色的丝绸围巾,颜色都挑得极为艳丽——正红配金牡丹、翠绿缀紫藤、宝蓝点银蝶。她依次递给奶奶、大伯娘、三婶和自己亲妈。

“喏,杭市买的,真丝的!摸着可滑溜了!”英子献宝似的说。

几个女人一辈子在土里刨食,摸惯了粗布麻衣,乍一接触到这冰凉柔滑、薄如蝉翼的丝绸,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她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指甲勾了丝,手指爱不释手地在上面摩挲,感受那奇异的细腻。接着便迫不及待地往脖子上比划,互相帮着系,土炕上顿时像开起了小小的绸缎铺子。奶奶把那条宝蓝的围在领口,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哎哟,这料子,滑得跟小娃娃的脸蛋似的!”大伯娘对着小镜子左照右照翠绿色的,啧啧称奇:“这颜色,鲜亮!赶明儿走亲戚戴上,保准压她们一头!”二伯娘摸着正红色的,嘴上嗔怪闺女乱花钱,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一时间,屋里充满了女人们惊喜的赞叹和欢快的笑声。

然后,英子把一个大点的包裹塞到小荔怀里,故意撇撇嘴:“喏,你要的衣服裙子,我可严格按照你的要求挑的,素得跟孝服似的,没一个带点喜庆颜色的!穿上要是显得灰头土脸,可别赖我眼光不行!”

小荔才不理会她的调侃,兴奋地接过包裹打开。鹅黄、月白的丝绸裙子,还有几件素雅格子的衬衫,样式简洁大方,正是她想要的。她眼睛一亮,立刻来了精神,三下五除二脱掉臃肿的棉袄棉裤,只穿着贴身的秋衣秋裤,就把那条鹅黄色的丝绸裙子往身上一套。细腻的缎面衬着屋内昏黄的灯光,流淌着柔和的光泽。她原地转了个圈,裙摆轻盈地荡开一个小弧线,得意地问:“咋样?”

“哎呀!我闺女真俊!”小荔妈第一个拍手。

“像个画报里的人儿!”大伯娘点头称赞。

“这颜色衬得咱小荔更白净了!”二伯娘也笑着附和。

连奶奶都眯着眼笑:“嗯,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耐看。”

英子见状,也不甘示弱,立刻拿出她那件大红色的丝绸裙子,哗啦一下抖开。那鲜艳夺目的正红色,瞬间像一团火焰,点亮了整个土屋。她往自己身上比划着:“看看!看看!这才叫颜色!多正!多亮堂!”

小荔妈立刻点头:“英子这件好!这红多喜庆,看着就暖和!”

大伯娘也赞同:“可不是!英子穿上这个,保管精神头十足!”

二伯娘看着自己闺女,自然也觉得红色更打眼:“嗯,英子眼光好,这红裙子穿着肯定好看!”

听到大家一边倒地夸自己,英子顿时眉开眼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对着小荔扬了扬下巴:“听见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那素了吧唧的,跟个蔫巴茄子似的,哪赶得上我这大红大绿有精神头?”

小荔对着得意洋洋的英子翻了个大白眼,心里暗想:你们懂什么高级感?大红大绿那是秧歌队才穿的,我这叫低调的精致,懂不懂?气质!气质懂不懂!但她懒得跟这群“审美不在线”的长辈争辩,美滋滋地把剩下的衣服裙子都试了一遍,每换一件都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和夸赞。

小荔妈仔细端详着换了件月白色裙的小荔,咂摸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说:“嗯…闺女,你这么一穿吧,还真…真有点不一样了。说不上来,不像咱们屯子里的姑娘了,倒有点像…像城里那些念书的学生娃?”

小荔眼睛一亮,立刻接话:“妈!那叫气质!像文化人,对不对?”

二伯娘在一旁听得有趣,猛地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这个词儿!叫啥‘质’来着?”她一时想不起“气质”这个词,自己说完也乐了。一屋子女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起来。六十年代的农村妇女,能完整念下自己名字的都不算多,更别提“气质”这种文绉绉的词了。所以每到猫冬,屯子里办扫盲班,教大家认字、算数,就成了件顶重要的事。

趁着大家兴致高,英子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在杭市的见闻。

“你们是不知道啊,那地方,冬天可暖和了!咱们这儿穿着大棉袄二棉裤还冻得直哆嗦,人家那儿穿个夹袄就够啦!一点儿不冻手冻脚!”她夸张地比划着。

“西湖?那可大了去了!水清得能看见鱼!还有那断桥,说是白娘子遇见许仙的地方,哎哟,桥上人挤人!武林广场那才叫热闹,楼高的哟,快戳到云彩里了!”她描述着城市的繁华,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不过啊,”英子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们住得可憋屈了!徐知青他家,就那么点儿地方,挤了好几家子人!晚上我跟徐阳还得在客厅打地铺!屋里头也没咱这热炕头,就一个小铁炉子,烧点煤球,还没咱灶坑暖和呢!做饭?都在楼道里搭个灶台!”

最让大家觉得新鲜的是买菜。“你们猜怎么着?我去菜市场,看见有人买土豆,就买一个!两个!搁咱们这儿,谁家买土豆不是一麻袋一麻袋地扛?还有那青菜,论棵买!啧啧,真是稀罕!”英子摇着头,仿佛在说一件极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勾勒出南北巨大的差异,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家人听得入神,时而惊叹,时而大笑。

最后,英子总结陈词,带着十二分的笃定:“说一千道一万,啥西湖断桥,啥高楼大厦,啥丝绸衣裳,那都是看着新鲜!真论过日子,舒坦、自在、心里踏实,哪儿也比不上咱自己家这热炕头!”

等长辈们都各自去忙活,屋里只剩下姐妹俩时,英子才卸下刚才眉飞色舞的面具,拉着小荔开始嘀咕婆家的糟心事。

“你是不知道,我那个婆婆,哼!”英子撇撇嘴,压低声音,“那眼神儿,跟刀子似的,明晃晃地写着瞧不上咱农村人!还有他那两个嫂子,凑在一起叽里呱啦,跟鸟叫似的,一句也听不懂!脸上挂着笑,那话里话外的劲儿,听着就不舒坦!”

她越说越气:“最可气的是,他大哥二哥家,五个闺女!一个带把儿的都没有!好家伙,那盼孙子的劲儿,全冲着我来了!好像我嫁过去,就是专门给他们老徐家生儿子续香火的!”

英子气哼哼地一甩手,发狠道:“哼!等着瞧!等我以后有了孩子,我就让他姓王!让他们老徐家光能想着,干着急,摸不着也抱不着!”

小荔看着姐姐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问:“英子,你这是在婆家受了不少气吧?”

“那还用说!”英子眼圈有点红,“他们看我的眼神儿,跟看个物件似的!不冷不热,透着股嫌弃!”

小荔叹了口气,拉着英子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英子,你傻不傻啊?跟他们置什么气?隔着千山万水呢!这辈子能见几回面?好相处的,逢年过节让姐夫寄点咱东北的蘑菇、木耳、榛子过去,全了礼数;不好相处的,干脆就当没这门亲戚!让姐夫该写信写信,该尽孝尽孝,面上过得去就得了。你操那份闲心,生那门子闷气,值当吗?”

心大如斗的英子被妹妹一点,豁然开朗。对啊!以后再也不去那个鬼地方了,眼不见心不烦!管他们脸色是红是绿呢!心情瞬间由阴转晴的英子,那点嘚瑟劲儿又上来了。她用手肘捅了捅小荔,一脸“你没福气”的表情:“看看你,死脑筋!让你跟我出去见见世面,死活不去!这下好了吧?错过这村儿没这店儿了!天天就知道窝在家里,跟个要冬眠的熊瞎子似的,就不能有点出息,出去闯闯?”

小荔看着眼前这个“好了伤疤忘了疼”、转眼又开始得意忘形的傻大姐,无奈地摇摇头。她慢悠悠地喝了口水,然后精准地往英子的痛处戳去:“出息?我问你啊,你这次出门,路牌上的字,认识几个?到了国营饭店,小黑板上写的菜名,看得懂吗?火车站里,候车区牌子上写的‘上海’、‘北京’,你分得清东南西北吗?没把自己弄丢了,算你运气好!”

小荔这轻飘飘的三连问,像三根针,精准地扎在了英子文盲的痛脚上。在家时不觉得,这次出门在外,两眼一抹黑的滋味她可是尝够了!好几次都差点走岔了道,全靠徐知青拽着。

英子被问得哑口无言,脸上得意的笑容瞬间僵住,涨得通红。她“哼”地一声,猛地站起来就想往外走,结果一抬头,看见熟悉的土墙、火炕,这才反应过来——这明明就是自己的屋子啊!能往哪儿走?气得她站在屋子中央,对着空气狠狠跺了两脚,像个被踩了尾巴的猫。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4/236673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