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负债累累的‘军工厂’
张伟豪回到卧室准备休息时,忽然有些失笑。
好在自己重生这十几年,在老爹老妈眼里树立了成熟听话眼界高的良好形象,怕是早就没了寻常十六岁少年的样子。
换作别家,这年纪的孩子基本都掺和不了家里的事。
按道理这些话从他这个十六岁的青少年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怪异。 但是反观老爹老妈不但不惊讶了,反而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了。
只是这通信行业,他确实是门外汉。想了想,还是问问赵巨鹏这大咖吧。.
第二天吃过早餐,张伟豪便给赵巨鹏打去了电话。
“这种军工转民用的厂子,地方上多了去了。” 赵巨鹏在那头呷了口茶,声音里带着点过来人的通透,
“一来啊,军用技术更新快,老东西跟不上趟了,但底子还在,改改民用绰绰有余;
二来呢,市场经济这浪头起来了,不行的就得被拍在沙滩上,丛林法则嘛,残酷又现实。”
“老哥,那咱国内的通信技术,现在到底啥水平?” 张伟豪捏着手机往阳台走,窗外的风带着点凉,“我看矿上那对讲机,喊两嗓子就串线,跟国外比差得多不?”
“差得不少。” 赵巨鹏的声音在听筒里沉了沉,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别说欧美那些国家,就隔壁的倭国、高丽,民用通信这块也能甩咱十年不止。”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咱也不是没拿得出手的东西,
军工领域藏着不少硬家伙,真要比技术,未必输给谁。
可民用领域的生产设备,好多都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二手货,能凑合用就谢天谢地了。”
“你先去厂里瞅瞅,看看他们到底有啥压箱底的技术。真要是摸不着门道,回头我给你找个懂行的技术员,帮你把把关。”
“嘿,就等您这句话呢!” 电话那头的张伟豪笑得露出了牙,声音里透着股松快,“那我先谢过老哥了,提前祝您春节大吉,来年生意更旺!”
只过了一天,一家人商量好后,王燕就给张秘书打了电话,语气里透着十二分的积极:“麻烦转告刘市长,我们明天就准备去 934 厂看看,具体情况想摸清楚些。”
张秘书那边回话很快,刘市长听了汇报,当即给分管工业的李耀文副市长打了电话,特意嘱咐:“西部地产有诚意,你亲自陪他们去看看,把情况说透。”
张伟豪自然要跟着。
车队往老工业区开,越走越觉得萧索。柏油路变成了坑洼的水泥路,两侧的白杨树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着灰蒙蒙的天。
934 厂的大门是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歪歪扭扭地敞着,连个看门的保安都没有,只有门柱上 “国营 934 厂” 几个红漆字,褪得只剩淡淡的轮廓。
车队在一栋三层红砖办公楼前停下。
楼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黄土,窗户玻璃碎了好几块,用硬纸板糊着。
一群人正站在门口等,为首的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正是 934 厂的厂长王贺文。
“李市长,您亲自来了!” 王贺文赶紧迎上来,握手时掌心全是汗。
李耀文副市长刚从县委书记提拔上来不久,脸上还带着基层干部的实诚,只是眉头从下车起就没舒展过。
“昨天刚看了你们的账,职工半年没发工资了?” 他声音低沉,“这年怎么过?万一引发群体上访事件,你们怎么解决。”
王贺文搓着手,引着众人往楼里走,脚下的水泥地坑坑洼洼,一行人走得磕磕绊绊。
“李市长,您是不知道,咱 934 厂当年多风光!” 他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奖状,“70 年代,咱造出全省第一台军用发报机。”
“老王,说这些顶啥用?” 旁边的经信委主任跟他是老熟人,忍不住打断,“职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是想想今晚的会怎么跟大家说吧。”
王贺文的肩膀垮了下来,声音也蔫了:“前几天给市上打了报告,想请市上先救济救济,发一个月工资,让大伙先把年过了……”
“救济?” 李耀文猛地停下脚步,脸色更是发沉了,“这几年市财政给你们垫了多少?两千多万了吧?”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指着数字,“前年冬天给你们拨了三百万买煤,去年春天又借了五百万发低保,现在还想靠市上?市里是你家开的银行?”
王贺文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可产品卖不出去,电费都交不起了,我们实在没辙啊……”
张伟豪跟在后面,悄悄打量着四周。
办公楼走廊里堆着半人高的废弃零件,墙上的标语 “抓革命,促生产” 褪色得只剩影子。
会议室的门一推开,一股霉味扑面而来,长条木桌边缘掉了块漆,露出里面的朽木,倒是擦的干净。
他忽然明白刘市长为啥这么看重这个厂 ,这哪里是个企业,分明是个压在市财政身上的大包袱。
可再看王贺文提到 “军用发报机” 时的自豪,又觉得这包袱里,或许真藏着点没被磨掉的金子。
张伟豪知道934厂情况不好,可是听着王贺文的回报,自己都觉得有些棘手,更别说老爹老妈了。
要不是有领导在,这会就想的起身走人了。
“截止2004年底,累计亏损5136万;负债9800万。”王贺文自己看着那些赤字都脸红,结结巴巴的往下念着。
“王总,张总,您二位看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在王贺文念完后,李副市长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这哪是企业,分明是艘千疮百孔的船,还载着上千号人的吃饭问题,难怪李副市长一提到拨款就上火。
王燕翻开笔记本的动作带着刻意的镇定,她把张伟豪昨晚列的问题念出来:“王厂长,咱先说核心技术厂里现在还能拿出手的、独一份的技术有哪些?
民用领域能用得上的,您给说道说道。”
王贺文愣了愣,像是没想到她会先问这个,憋了半天才开口:“技术…… 肯定有!
当年咱造的军用发报机,在青藏高原都能收到信号,抗干扰能力全国独一份!
还有那个…… 光电转换模块,比市面上的稳定得多,就是…… 就是没找到路子往外卖。”
“产品呢?” 王燕追问,笔尖在本子上等着记录。
“这几年就没正经出过新产品了。” 王贺文的头垂得更低,“前两年试着做过一批对讲机,质量是好,可比市场价贵三成,没人买……”
“设备呢?” 张国庆终于插了句嘴,他最关心实在东西,“车间里那些机器,还能用不?”
“大部分能转!” 王贺文眼睛亮了亮,“都是德国进口的老设备,当年花了大价钱买的,保养得好,就是…… 就是有些缺零件。”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40/236686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