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宋秀 > 第128章 天地之间 湖水尽赤

第128章 天地之间 湖水尽赤


十一月二十日,双方并未继续在洞庭湖展开大战。

    非宋军忌惮巨舰,实是武平军避战。

    据斥候查探得知,武平军水寨紧闭,寨内响声阵阵,不知道周行逢在谋划着什么。

    而在接下来的几日中,武平军避战的姿态一直持续,引得宋军中讨论纷纷。

    武平军的异常,让赵德秀亦不免狐疑问起梁延嗣:

    “卿以为,周行逢何图乎?”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德秀收集到更多关于衡州的军情。

    前段时日,周行逢抽调数千精兵南下衡州。

    此举足以说明,周行逢内心对南汉军存在忌惮并有所防备。

    按照常理,有南汉军的威胁在,周行逢应该急着对战才是。

    梁延嗣久掌水军,知道许多水军战术。

    但这一次,梁延嗣猜不透周行逢的想法:

    见从梁延嗣这处,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赵德秀只能派出大量斥候继续在武平军水寨外探察。

    在双方休战的这段时日中,洞庭湖上的风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东北风、西北风交替出现,吹得水性不精的宋军晕乎乎的。

    当时间来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时,宋军斥候终于带回新的消息。

    “敌军水寨大开!”

    这意味着,今日武平军终于不再龟缩在水寨中。

    听闻这一情报后,赵德秀下令全军集结。

    斗舰速度快,大约在中午时分,数万宋军在赵德秀的亲率下,再次来到君山外的湖面上。

    经过多日的养精蓄锐,宋军斗志愈发昂扬。

    当数万宋军在湖面上分队列阵时,远处的湖面上响起沉闷的号角。

    武平军的舰队自绵绵阴云下,缓缓驶出。

    如往常一般,武平军的舰队依然以巨舰为主。

    先前就已见识过武平军巨舰,宋军本以为不会再惊叹,直至眼中的一幕渐渐清晰。

    先是众多斗舰映入眼中,后方便是大量巨舰涌现,不多时,远处的湖面仿佛被这些庞然大物填满。

    上百艘巨舰,如同被一双无形大手牵引般,首尾相连。

    定眼观之,上百艘巨舰之间,有着一条条粗壮的铁链相连。

    原本本就雄峙的巨舰,这一刻浑然一体,阵阵强风吹过湖面,竟无法吹动严密的巨舰舰阵分毫。

    除此之外,每艘巨舰的甲板相连处恍如平地。

    数不尽的武平军们在巨舰上从容穿梭,弓弩手列阵于舷,长枪兵蓄势待发,旌旗在连绵的舰楼上空连成新的云海。

    这哪里是舰队?

    分明像周行逢直接将整座岳州城搬到了湖面上!

    斗舰开道,铁索巨舰压阵,望着徐徐逼近的武平军舰队,宋军不由为周行逢的大手笔一惊。

    怪不得数日来,武平军一直按兵不动。

    原来周行逢是在筹划这事。

    旗舰上的梁延嗣,看到远处钢铁城池后,大声惊呼道:

    “周行逢是想复刻前唐白江口一战!”

    当年唐军东征,为对抗倭国与百济联军,唐军主将刘仁轨采用“战船相连”战术。

    唐军上百艘楼船两两相连,形成稳定的作战平台,大举发挥出楼船居高临下的优势,将倭国、百济联军击败。

    精于水战的梁延嗣,见到这一幕都不免震惊,何况其他宋将呢?

    随着“钢铁城池”愈发接近,许多宋将心中的压迫感正越来越强。

    这一刻全军中唯有一人,望着武平军的铁索连环,目光显得奕奕有神。

    那人正是赵德秀。

    “想将我当倭人那样打?”

    那就拭目以待吧!

    心中已有计策的赵德秀,暂且听从梁延嗣的建议,下令鸣金收兵。

    当宋军中的鸣金声传至周行逢耳中后,他忍不住在舰楼上大笑起来:

    “铁索连环,谁能破之?”

    周行逢话语中,带着无限的豪情。

    退兵回水寨后,赵德秀先让大部分将领回营各自安抚军心。

    诚然今日周行逢铁索连环一举,惊住了宋军上下,然有着初战的铺垫,只要众将接下来好生安抚,宋军的士气并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众将中,赵德秀单独留下梁延嗣。

    赵德秀将目光看向梁延嗣,询问道:

    “火艇一事,筹备的如何?”

    先前赵德秀曾想到火攻之计,遂让梁延嗣准备大量装满火药、柴薪的走舸。

    赵德秀将那些称呼为“火艇”。

    梁延嗣本还处于震惊中,在赵德秀的提醒下,他方想起火艇一事。

    王上火攻之心,愈演愈烈。

    心中虽有疑虑,梁延嗣还是迅速答道:

    “臣已备妥一切!”

    听到梁延嗣的回答后,赵德秀说道:

    “将火艇数量减少,大约十艘就够。”

    赵德秀这话一出,梁延嗣有所不解:

    “火艇数量不足,恐无法蔓延火势。”

    虽说周行逢今将巨舰铁索相连,然铁索不同于木板。

    若是周行逢真如刘仁轨那般,采用木板相连之策,少量火艇或许足够,可梁延嗣并不知铁索导热性如何。

    梁延嗣不知,赵德秀知。

    战事紧急,有些事不好解释,赵德秀坚定道:

    “且听号令,明日观之。”

    既周行逢铁索连环,那就优先保证火艇的机动性。

    见赵德秀已有决断,梁延嗣拱手领命。

    当梁延嗣退下后,赵德秀认真思索起明日的战术。

    今日暂退,周行逢定心生轻视。

    当好好利用一番。

    想到这,赵德秀让呼延赞前去召来十一队领兵宋将。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日。

    听到斥候禀报,宋军今日有迎战之态,在率舰队出征前,周行逢自信地对李观象言道:

    “最迟黄昏,必有捷报!”

    怀揣着十足自信,周行逢亲率浩浩荡荡的舰队驶出水寨,朝着昨日的战场行去。

    辰时时分,两军在湖面上遭遇。

    初一相遇,周行逢一改往态,下令己方舰队先朝宋军发起进攻。

    见武平军的连绵舰队率先发起进攻,赵德秀嘴角露出笑意。

    正如他昨夜所料,周行逢心有轻视,急于破敌。

    得知周行逢想法后,赵德秀挥动令旗。

    在赵德秀的指挥下,宋军的舰阵中登时便有数队舰队如离弦之箭冲出舰阵。

    铁索相连下,武平军巨舰行动愈发缓慢,先与宋军交战的是武平军斗舰舰队。

    两军初一交战,湖面上就响起阵阵喊杀声。

    周行逢一直注视着战场中的局势,他敏锐的察觉到,宋军的战斗力与初战那日相比,有着不小的变化。

    周行逢心中为这一变化,想出了一合理的解释:

    宋军皆惮巨舰相连之势也!

    军心不稳,自会影响到战斗力。

    意识到这点后,求胜心切的周行逢,挥动旗语让更多的斗舰加入战场。

    见周行逢持续增兵,赵德秀自然不甘示弱。

    两军斗舰舰阵,在各自主帅的指挥下,不久后都已大多投入战场中。

    而似是忌惮于不断接近的巨舰,赵德秀指挥着宋军舰队且战且退。

    宋军稍有退势,周行逢便察觉到。

    眼见战局优势正一点点被己方掌握,周行逢哪里舍得让宋军舰队“逃离”?

    周行逢连连挥动旗语,让武平军众多斗舰追击咬住宋军,不给他们有喘息的机会。

    若能保持这一战局,待后方巨舰赶至后,武平军就能取得今日这一战的胜利。

    然求胜心切的周行逢,疏忽了一点。

    原本武平军的巨舰舰队,前方有着斗舰防卫。

    然现在武平军的斗舰都投入战场,并由于接连追击宋军,与己方的巨舰舰队距离已越来越远。

    或许不是周行逢有所疏忽,高居旗舰上的他,足以将战场全面观入眼中。

    宋军的斗舰亦全部投入战场,宋军后方唯剩旗舰及走舸。

    赵德秀难不成,还想靠着走舸袭他无边巨舰舰阵不成?

    蚍蜉撼树,若赵德秀为之,他定大笑一场。

    在周行逢手心正因兴奋,接连出现热汗时,一阵强风吹过,为他带来了些许凉意。

    湖面上西北风渐起,带起周行逢并肩长发,遮住了他翘起的嘴角。

    数里外的宋军旗舰上,梁延嗣的声音顺风而至:

    “王上,是西北风!”

    作为老将,梁延嗣对湖面风向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先前梁延嗣为赵德秀画谋时,提起过宋军在水战中有个优势:

    时值冬季,洞庭湖风向,大多对宋军有利。

    梁延嗣的话,让赵德秀伸出手,感受着湖面上愈发强劲的西北风。

    “天意已至!”

    在强劲的西北风中,赵德秀的披风被掀得笔直。

    身处澎湃天意中,赵德秀抽出腰间佩剑,剑指数里外那面看似可碾压一切的无边舰阵。

    随着长剑在空中划出一道冷冽的弧度,下一刻,已蓄势待发多时的十艘走舸踏浪而出。

    走舸窄身尖首,在浪里如飞鱼穿水,走舸中的宋军赤膊摇桨,皆报必死之志。

    木桨翻飞带起的水花中,混合中浓厚的火油味。

    每艘走舸船舱内都堆满浸透火油的柴薪!

    强风卷着浪头拍向巨舰,发出阵阵巨响,在愈发汹涌的风力中,整支舰队依然不受影响,因连环相扣而稳如磐石。

    铁锁连环的巨舰阵列,依旧如水上雄城般缓缓前行,甲板上甲士往来如蚁,尚不知灭顶之灾已在风中来袭。

    位于旗舰上的周行逢,最先发现远处有数艘走舸来袭。

    这一幕,让周行逢于猎猎战旗下大笑起来。

    少量走舸而已,他笑赵德秀蚍蜉撼树。

    走舸借助风势,速度飞快,无法阻拦。

    待走舸愈发接近,巨舰上的众多将官,亦发现了他们。

    但他们并未示警。

    水上交战,走舸作为侦查船,时常出现于旗舰周围,有何可忧?

    纵想阻拦,凭那速度,又如何能做到?

    风助船势,不过一炷香功夫,十艘宋军走舸已冲至巨舰之下。

    “点火!”

    为首的走舸上,领兵小校发出一声暴喝。

    随着小校一声暴喝,船舱内就有士卒以火折子将舱内陶罐引燃。

    待冲到巨舰下方后,走舸上的死士猛地将陶罐掷出,粗瓷碎裂的脆响里,浓稠的火油泼溅在船舷、铁链上。

    火星一触,瞬间腾起半丈高的烈焰。

    更有数艘走舸直接撞向巨舰船腹,船头柴薪带着熊熊火光穿进船腹木板缝隙中,火焰顺着木身向上疯狂涌去,转眼便冒上帆布。

    风助火势,劲风将巨舰上的火苗吹得如走兔般乱窜。

    一切发生的太快,周行逢的大笑声甚至还未停歇。

    滔天火光,将周行逢的笑声,硬生生掐散在喉咙中。

    下一刻,一声凄厉的惊恐声在旗舰响起:

    “救火!救火!”

    然此时铁索相连的弊端,正暴露无疑。

    大量火焰顺着铁链蔓延。

    原本用来固阵的铁锁,这一刻成了最佳的引线,火焰沿着链环不断窜动,不久后便从首舰冲到尾舰。

    铁索锁死了武平军的所有退路。

    还未过多久,所有巨舰就已在火海中挣扎。

    船身爆裂的脆响如鞭炮炸响,舱板被烧得蜷曲变形,铁链受热膨胀,发出诡异的响声,死死咬着相邻的船身。

    大量甲板上的武平军士兵一时间成了火人,尖叫声纷纷往水里跳。

    有的士卒抱着断裂的桅杆惨叫,后被倒塌的船楼砸进火海。

    阴沉的天色,早被无边烈焰撕碎。

    数不尽断裂的舰体带着火焰,在风中互相碰撞,碎木与尸体在赤水里浮沉。

    风里满是焦糊味与血腥气。

    还不过半个时辰,再无半艘舰体能保持完整。

    一艘艘巨舰朝着湖底坠去,那片曾如雄城般壮观的舰阵,大多只剩一片漂浮的火海与残骸。

    后方的剧变,引起了前方战场的注意。

    当正在酣战的武平军,见到后方己方舰阵的惨象后,登时军心大崩,阵型大乱。

    而早就得到提前嘱咐的诸宋将,皆接连高声喊起: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在高昂的响声中,数万武平军皆纷纷放下手中兵刃,跪伏在斗舰上,哭嚎祈降。

    在大火刚在巨舰上蔓延时,梁延嗣就激动的连连高声呼叫:

    “武平亡矣!武平亡矣!”

    执掌水军多年,梁延嗣从未想过,铁索相连下,火焰竟能蔓延的如此凶猛迅速。

    而当梁延嗣再度抬目望去后,他发现到这一刻,洞庭湖上已形成一片奇景:

    天地之间,湖水尽赤!

    眼中的奇景,加上伏牛山一战的战例,让梁延嗣看向赵德秀的目光,多了几分其他色彩:

    “善用火攻者,可谓之祝融也!”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6/111110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