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美梦泡汤
睁开眼,郭荣猛地一哆嗦,困意瞬间消散。
只因好大儿正坐在他身边,神情怪异地盯着他。
那小脸似笑非笑,眸子里散出来的目光充满了溺爱,就像是父亲看孩子……
等等!
朕才是他爹啊!
“训儿,你在干什么?”
郭荣连忙坐了起来,诧异地问道。
郭宗训的眸子一亮:“爹爹,午休是不是很舒服?”
郭荣先是一愣,随即笑了笑,但很快又故作严肃道:
“臭小子,记住了,身为帝王,天下的担子可都在我们肩上,所以我们必须励精图治,绝不能一味贪图享受!”
“况且,我们这次是去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郭宗训挑了挑眉:好家伙,这是真把我当继承人在培养啊!
老爹啊老爹,励精图治的事就交给你了,咱就老老实实当个不作妖的“皇二代”,不舒服得很吗?
上辈子都没当成富二代、官二代,哪怕是个星二代也没当成,只能当个农二代!
这辈子好不容易当了个“皇二代”,你还要我发粪涂墙?
我现在只求老爹你能躲过接下来的那一劫,别让赵大偷塔就行了!
于是恭敬地说道:“孩儿谨记爹爹教诲,日后一定多向爹爹您学习,万事以天下为重,绝不贪图享受,争取多帮您分忧……”
郭荣点点头,刚要开口却发现好大儿又开始帮自己捶肩,心中顿时暖成裹紧的羊毛毯,沉甸甸的温柔裹着全身,连呼吸都带着暖融融的气息。
他实在不好再训导好大儿了,这么乖的孩子,而且还是神童,不能太苛责了!
但该说不说,这几年,还从未睡过如此舒适的午觉,连脑子都轻松了不少。
“训儿,虽然拜你母后所赐,让你无师自通,甚至可以说是天纵……”
说到此,郭荣顿了顿:
“但你切不可骄傲自满,说来说去,你之前所展现的不过是一些小聪明罢了!”
“咳咳……”
郭荣抬手往嘴边凑了凑,伴着两声轻咳,目光转向了别处。
男孩不能太捧着,得适当打击打击!
虽然朕想不到你的那些“小聪明”,但朕是你爹!
于是,他强迫自己愈发严肃起来:
“真正的大智慧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炼的……”
不料,郭宗训直接抢过话头:“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说‘学不可以已’韩愈有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想父皇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郭荣皱了皱眉!
一方面,他惊喜于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好大儿是个名副其实的天才,就像个宝库,越深入,发现好大儿知道的越多!
另一方面,他又莫名地有些郁闷:这臭小子还在老子面前显摆上了?
可他刚要开口,郭宗训再次说道:“爹爹乃我大周帝王,即便诸事繁杂,却从未停止过学习,正说明‘天子乃万民之表,学不可辍’!”
“爹爹放心,身为您和娘亲的孩子,孩儿一定以爹爹您为榜样,戒骄戒躁、努力学习!”
不管是面对领导还是面对父亲抑或是女友,该立Flag的时候,绝不能含糊。
还得好好夸一夸对方!
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无休无止的“教训”!
果然,郭荣满肚子的教导都被郭宗训堵了回去,但今日他的心情已经是自从金玉去世以来最好的一天,所以也丝毫不在意。
“好了,言归正传!”
“父皇想尽快请老师好好教导你。”
“皇子行营都监的人选是你自己挑的。”
“那老师你是要自己挑,还是父皇给你指派?”
郭荣这句话直接让郭宗训愣了愣:“爹爹您觉得呢?”
郭荣突然伸手抓住了郭宗训的手,将他拉到面前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
“训儿,身为朕的长子,你这么小就知道要培养自己的心腹班底,父皇很欣慰!”
“但你终究年纪太小了,父皇还是担心你会为他人所欺骗。”
“你可知择师不慎,或者稍有行差踏错,特别是在你成长的阶段,日后定会害了你!”
“就像小树苗一样,一旦弯,就再也直不起来了!”
郭宗训愣了愣:
弯了?
直不起来了?
额,我很直,一直都很直,铁定弯不了……
郭荣继续道:“要不就从三位宰相中挑一个给你当老师吧?”
“他们三人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是万里挑一的……”
郭宗训心中不由地有些感动:
老爹果然支持自己组建心腹班底,甚至还想让宰相给自己当老师!
既然如此,那自己怎能浪费父皇的一片好心?
这心腹班底是越早建立越好!
于是,他正色道:“爹爹,这三人都是我大周的宰相,如今又是内阁成员,要协助父皇处理政务,只怕他们分身乏术啊!”
郭荣笑了笑:“无妨,教导你的时间总还是有的!”
郭宗训皱了皱眉:
我的好父亲啊,我是担心他们没时间吗?
我是担心他们三人和老爹你一样,太相信赵匡胤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绝大部分文臣只能向现实低头,转投赵匡胤。
这可以理解!
三大宰相虽然都被迫低头了,但那王溥却是赵匡胤夺位后第一个下跪伏拜的宰相,其影响与性质不言而喻。
而范质、魏仁浦二人,虽然都对大周、对老爹十分忠心,可问题是他们作为宰相,竟然都没能提前发觉赵匡胤的野心!
历史上,有人曾在郭荣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时谏言,说赵匡胤人缘威望太好,不能掌管禁军,可郭荣压根不听。
郭荣死后,也有人曾上书首相范质,指出赵匡胤一伙在进行阴谋活动,建议将赵匡胤撤职,可范质并未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这样的人,能为朝堂心腹重臣,但绝不能为自己的心腹班底!
因为这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其实,在郭宗训看来,就连皇子行营都监的最佳人选都不该是曹彬,而应该是韩通韩瞪眼!
因为历史上只有韩通在陈桥兵变时坚决要调兵抵抗赵匡胤,可最后却被赵匡胤杀了。
他也是大周众多高级武将中,唯一一个被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杀的!
这足以说明韩通的忠心与立场!
但没办法,韩通此刻远在沧州,只能选择曹彬这样有原则的真君子!
而且除了曹彬,在当时父皇点名让赵匡胤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他也的确没有更好的人选!
但好在还是那句话:君子欺之以方。
最起码曹彬已经表态誓死效忠自己了!
这句话从曹彬口中说出,那含精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收回思绪,郭宗训正色道:
“爹爹,孩儿有几个人选,您觉得如何?”
“谁?说来听听……”
不多时。
寝舱外,三位宰相等得都有些扛不住了,时不时动动胳膊、抻抻腿。
“说句不该的,范大人和我抢梁王老师的位置,还说的过去,他最起码精通律法,我大周的律法基本都是他主持修订的。”
“可魏大人,你为什么也要凑热闹啊?”
王溥捋了捋胡须,用只有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嘟囔着。
魏仁浦面不改色,淡定地说道:“人各有长,你精通文史,范相精通律法,而我则精通实务。”
“别忘了,我们三人之中,只有我是从刀笔小吏走过来的……”
闻言,王溥与范质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没办法,这一点,他们不服也得服!
王溥郁闷道:“不是,干嘛非要和我抢啊?”
“看在咱们交情的份上,这次就让给我呗……”
范质道:“只有你想培养出一个千古一帝的学生出来?”
“天下文官哪个没有这样的理想?”
“更何况梁王殿下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机不可失,面对这样的机会,别谈什么同僚之谊、私下交情,我是绝不会错过的!”
王溥怒道:“那就没得谈咯?”
此时,魏仁浦开口道:“够了,谁说梁王殿下只能有一个老师的?”
闻言,范质、王溥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很快,三人都互相看了看,纷纷会心一笑,似乎已经达成了某项伟大的约定!
在他们三人看来,若有人说他们想攀附“神童”梁王来扬名,他们不会去反驳,因为谁也否认不了,他们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私心。
但让他们自己来说的话,那便是:即便乱世,作为文官,他们也要有自己的风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伊尹放太甲于桐宫!
谁不想像这二位一样辅佐出一个明君?
更何况,他们很确定,梁王的资质可不只是明君,而是千古一帝!
毕竟他现在只有六岁,真正的未来可期啊……
突然。
寝舱的门被推开,大周皇帝郭荣抱着六岁的郭宗训走出了出来。
三人连忙下跪行礼。
郭荣与郭宗训也都愣了愣。
“你们怎么会在此?”
三人连忙道:“臣等早已票拟完毕,在此恭候圣驾!”
郭荣点点头:“嗯,幸苦你们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用目光推举一个人出来提当梁王老师的事情。
可不料,郭荣却突然开口道:
“对了,立刻传朕旨意,着王著、杨徽之、郑起三人立刻赶来随驾。”
“以王著为皇子行营副都监,杨徽之、郑起为侍读,三人与曹彬一起,共同教导梁王……”
一瞬间,三人如遭雷击!
整个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只觉得天地全都黯然失色,甚至连大周皇帝的话都听不见,脑瓜子嗡嗡的:
完了!
美梦泡汤了!
可为什么啊?
陛下为什么宁可让那三个人来教导梁王,却偏偏不用自己这三个现成的?
难道我们三个还比不上他们三人……
——————————————
说明:
1、皇子行营一般是临时的,官职一般有正副都部署、行军司马、马步都虞候、先锋都指挥使、都监、文书官等等。
但因为郭宗训太小,在郭荣看来,是不会让他上战场的,也没有那么多事,所以不需要那么完善。只需一个曹彬率领300人负责安保,另外根据需要增设职位即可。
2、关于三位宰相是否对柴荣忠心,这一点在柴荣活着的时候是毋庸置疑的。
范质是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后就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正式拜相。
王溥是广顺三年(953年),郭威临终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成为最年轻的宰相之一(时年 32岁)。
此二人都是郭威临终前托付的顾命大臣,辅佐柴荣。
特别是王溥,郭威临终前曾说“吾无忧矣”,意思是让王溥辅佐养子柴荣,他便没有什么忧虑。
魏仁浦是从柴荣潜府的刀笔吏开始,在显德六年(959年),也就是柴荣北伐期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还打破“非科第不得为相”的惯例!
3、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史料记载魏仁浦被封相的时间是显德六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柴荣生病后做的安排。但其实在北伐之前,他的实权就已经相当于宰相,为了方便,书中做了一定的提前,望理解。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30/504459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