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朱元璋胞弟弥补大明遗憾 > 第84章 周老三的过往

第84章 周老三的过往


接下来的时间里,锦衣卫四处出击,打探着关于倭寇的信息,

而朱瑞璋也是不断的完善着大脑里的想法,海战不同于陆战,

陆战可以依托陆地地形,比如平原、山地、城池等,受地形限制大,

还关隘可据守,有河流可阻隔,作战空间相对固定,容易形成阵地对峙。

而海战在海面、近海或江河进行,受风浪、潮汐、能见度影响较大,

战场更难预测,且无固定“地形”可依托,虽然机动性更强。却也更依赖船只机动性和风向利用,

尤其水战受伤后的即时生存威胁比水战大得多,

陆战受伤后多为刀枪、箭矢造成的创伤,只要未伤及要害如心脏、动脉,短期内不会立即致命,

士兵可能被战友拖至后方,或自行退到相对安全的区域,有喘息和简单处理的机会。

伤员即使无法立即得到专业治疗,也能脱离战场恶劣环境,

在营地获得干燥的住所、食物和基本护理,降低感染的风险,

古代虽然没有抗生素,但避免伤口持续污染还是可以提高存活率的。

而水战受伤后极易落入水中,即使伤情不重,也可能因为衣物吸水沉重等原因而溺水身亡;

若是舰船沉没,更可能被船体、器械撞击或卷入漩涡,二次伤害致死率是极高的。

若是侥幸没有落水,在舰船上受伤后,伤口很容易被海水、雨水浸泡,

再加上舰船上卫生条件差,非常易引发感染、溃烂;

就算被救起后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休养,恢复难度也是远大于陆地的。

如今大明都建国了,他不想让士卒再有更多牺牲,他们应该好好活着看着大明盛世的到来。

他不是没想过用和戚继光将军一样的方法对付倭寇,但却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的倭寇大多都是以小规模袭扰为主,

基本是日本战乱中流亡的武士、浪人,以抢劫沿海村落为目的,组织松散、规模较小,

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人,还没有未形成嘉靖年间那种大规模、职业化的倭寇集团

而戚继光面对的倭寇已具备较强的组织性,更熟悉中国沿海地形,

还经常深入内陆劫掠,而现在的倭寇以“打了就跑”为主,

大明的对抗方式更侧重防御而非主动围剿。

要不是他出现,情况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不说靖海军,估计都不会主动出击

戚将军发明的鸳鸯阵针对的是倭寇的短刀近战优势,现

在倭寇的装备和战术更简单,用常规的阵法就已经能应对了,都不用专门设计复杂的鸳鸯阵。

主要他也不会啊

最重要的是现在沿海地区依赖的是刚建立的卫所制度,

军队以世袭军户为主,战斗力和机动性有限,难以像戚家军那样招募专职士兵并进行高强度训练,

戚家军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军队,需朝廷专项拨款支持,这时候财政很紧张,是难以实现的。

现在卫所制度还是很可取的,不过朱瑞璋不会让他长久下去,等它过渡一下还是要裁撤的。

……

港内的晨雾还没褪尽,朱瑞璋站在码头石阶上,看着赵承祖带回来的渔民名册,

指尖在"周老三"的名字上顿了顿:“这怎么回事?怎么还有残障人士?”,

赵承祖看了一眼名字开口道:“回王爷,这周老三是个独眼的老汉,

据说十年前跟倭寇拼过命,一条腿被船板砸断,如今拄着铁拐还能在浪里掌舵。”

"那这人得亲自见!",他将名册递给身后的亲兵护军,转身走向正在修缮的苍山快船。

船坞里木屑纷飞,工匠们正用麻筋拌着桐油填补船板缝隙,

几个老渔民蹲在船舷边,手指敲着船帮议论,这场景他见过,那是在辨木料的干湿,听船骨的虚实。

"王爷。"一个黑瘦的后生突然站起身,手里攥着柄锈迹斑斑的鱼叉,

随后莫名的开口道:"俺们不是怕倭寇,是怕......怕打了胜仗,家里婆娘娃还是填不饱肚子。"

朱瑞璋看他腰间磨得发亮的渔刀,刀柄缠着褪色的红布,这是很多沿海渔民求来保平安的符

"打赢了,倭寇的粮食、布匹,分你们四成。"

他声音不高,却让嘈杂的船坞霎时静了:"若是有人丢了性命,家眷每月领一石米,直到你们的娃能自食其力。"

那后生直接愣住了,旁边的周老三拄着铁拐挪过来,独眼亮得惊人:"王爷这话,当得了真?"

"本王的人在这儿!",随后朱瑞璋解下腰间的秦王金令,往老汉口边的木箱上一放,

金令撞在木板上的脆响,盖过了远处的浪声:"但有一条,船上得听令。

则若是坏了事儿,不用倭寇,本王就会取了你们的命"

三日后,港内的苍山快船已泊满了半片水域。

朱瑞璋让人在每条船的后舱隔出小隔间,铺着干燥的稻草,角落里堆着麻布、烈酒和烧红的烙铁,

这些是给伤员用的,麻布裹伤,烈酒冲污,烙铁烫过伤口边缘止血,没办法,就这个条件。

"把舱底的积水孔再凿大些",他蹲在船板上,手指抠着排水槽里的淤泥:"交战时免不了溅水,积多了会生霉,也会让船身沉。"

赵承祖在一旁记录,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可这样船身会更轻,遇上大浪......"

"大浪时要的是灵活。",朱瑞璋抬头看天,云层正被风卷着往东南走,

"倭寇的船小,惯会借风绕后,咱们的苍山船吃水深,得让渔民教弟兄们看浪头,浪尖泛白时要收帆,浪谷沉下去时再抢风。"

正说着,周老三带着几个渔民扛来几捆晒干的海草,往舱里铺:"这草吸潮气,比稻草管用。"

他独眼扫过那些烙铁,忽然往朱瑞璋面前一跪,铁拐在石阶上磕出闷响,"求王爷给俺们备些石灰。"

"石灰?"

"倭寇船上爱撒秽物,说是能让咱们的人染病。"老汉声音发颤,

"俺们渔户出海,遇着烂鱼烂虾,就撒石灰......能烧干净。"

朱瑞璋看着他断腿处磨得发亮的裤管,他伸手扶起周老三,

指尖触到对方胳膊上凹凸的旧疤:"备,多备!不仅要烧秽物,还要撒在船板缝里,防蛆虫。"

暮色降临时,港内的船都挂上了新做的灯笼。

朱瑞璋站在旗舰的船楼里,看渔民们教士兵辨认星象:"那是北极星,永远在北边。"

周老三指着夜空,"要是起了雾,就听浪打礁石的声——东边的礁石像老驴叫,西边的像敲锣。"

士兵们围着听,有人忽然问:"周伯,您十年前跟倭寇打,是怎么活下来的?"

周老三摸了摸独眼,

半晌才说:"靠弟兄们把俺往船板下塞,塞在装淡水的木桶旁边。

血淌进桶里,淡水里漂着俺的命......"

还有一章  半天审核不过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849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