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朱元璋胞弟弥补大明遗憾 > 第94章 黑芝麻汤圆朱标

第94章 黑芝麻汤圆朱标


看完后,老朱将奏折递给朱标:“标儿,看看你王叔在江南的处理方式,说说你的看法,

再派几个人去那边帮一下杨宪,他这个方法虽然有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些弊端”

朱标已经开始和老朱学一些真正的帝王手段,本身就是个黑芝麻汤圆,学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老朱也是无形中就给他灌输,让他无意中就学会了,这种潜移默化的进程,朱标自己都没感觉到。

朱标接过来仔细看完,并没有急着回答老朱,

他对这个应聘上岗有些兴趣,不同于以前的九品中正制,也不同于征辟制,和科举制也不相同,

他还没有老朱那样敏锐的政治嗅觉,能一下子察觉到里面的弊端,但好处他却看到了,

他思考了一下才开口:“父皇,儿臣觉得王叔这个应聘上岗很有意思,

如果可以,儿臣觉得可以让杨宪在江南地区推行新政的同时也推行一番,

如果效果好的话,可以试着和科举结合,推行到全国去。”

老朱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着,目光落在朱标脸上,带着几分审视,又藏着不易察觉的满意。

“结合科举?”他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这倒是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在喉间低低笑了声,“你倒比你王叔想得多一层。”

他起身踱了两步,手指轻轻敲打着手里的玉如意,带起细微的声响。

“杨宪在杭州搞的铁血手腕这一套,说白了是急着出政绩,

而你王叔把商户招徒那套挪到官府里来,听着是很新鲜,可官场他不是铺子,

掌柜的选错了顶多是赔本,以后还能赚回来,可官吏选错了,祸的是一方百姓,丢了民心可就不是那么好赢回来的了”,

不得不说,老朱是真的随时都在教标子治国之道,对标子期待太大了,

为培养标子,他召集了最顶尖的文臣武将,让宋濂等大儒担任太子老师,教授儒家经典和治国理念;

命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兼领东宫职务,希望标子既能文治又懂军事;

自己也亲自教导,常带他体验民间疾苦,讲解治国经验。

特意让标子参与朝政,处理日常事务,锻炼其治国能力,

历史上过几年他还要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将大部分政务交由标子裁决,足见他对标子能力的信任和培养的决心。

尽管父子理念有分歧,老朱对此虽有不满,却从未动摇朱标的储君之位,

本质上还是很认可他“仁君”的特质的,希望他能以宽和稳固江山。,

标子37岁病逝时,老朱悲痛欲绝,心里一下子就空了,最终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对朱标一脉的重视,以及对朱标本人未能继位的遗憾。

朱标垂眸应道:“父皇说的是!儿臣想着,若是先定下哪些差事能‘应聘’,哪些还得靠科举或荐举,

划个分明的界限,或许能稳妥些。”

他抬眼时,眸子里亮了亮:“比如河道疏浚、粮仓储管这些实务,考较的是算盘打得精、水性摸得透,

科举里的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未必能筛出这样的人。

可像府县主官,要断案、要牧民,还得是通经史、明大义的读书人来当,这便是科举的用处。”

老朱停下脚步,回头看他时,眼神里的温度更多了一些:“还算明白。

就像打天下,光有拿刀的武将不行,还得有能算账、能写告示的文吏。”

他伸手点了点奏折上“应聘”二字,“让杨宪先试,你派去的人里,得掺两个懂刑名的老吏,

不是去掣肘他,是盯着那些应聘上来的,看看是真能办事,还是只会耍嘴皮子糊弄官面。”

朱标躬身:“儿臣明白!儿臣这就去拟名单,让吏部先圈几个在地方做过钱粮官的,性子得沉稳,

别被杨宪那股子急火燎燎的劲头带偏了。”

“嗯。”老朱重新落座,端起茶杯呷了口,他放下茶杯,语气沉了沉,

“标儿记住,任何法子,说到底都得看人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是想行得稳,既得有好的掌舵法子,更得知道水里的深浅。”

朱标挺直脊背,声音清朗:“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阳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他肩头,倒让那身常服添了几分温润的锐气,

老朱望着他,忽然觉得这黑芝麻汤圆似的儿子,壳子里的东西,确实一天天厚实起来了。

想了想,朱标开口:“父皇,不如让儿臣去江南看看吧,

新政如何,应聘上岗如何,儿臣自己去看了心中才有计较,

父皇常说,小时候没饭吃,挖野菜、啃树皮都算好的,

一场旱灾下来,村里饿死的人能排到村口,咱们现在吃穿不愁,得想想百姓是不是也能有口热饭,

儿臣也想出去看看这天下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王叔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些东西在书本上学不到”

老朱听完点了点头:“也好,那江南咱可就交给你们了,就当对你的锻炼,咱不插手,

要是亏了百姓,杨宪,你还有秦王你们仨一个都讨不了好”

朱标闻言一愣:“父皇,这…,儿臣怕难以胜任啊”

“无妨!”,老朱摆了摆手“咱让刘基陪你一起去,让他给你出谋划策,你跟着他多学习,

浙江还是他老家,咱也想看看这刘基的心正不正,他看不起咱这个泥腿子,却对你另眼相看,他娘的”

朱标点点头

刘伯温的才华整个大明谁不知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时人及后世常将他与诸葛亮并论,

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在老朱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屡献奇策,

如建议先灭陈友谅、后除张士诚,避免两线作战;力主脱离韩林儿自立,树立老朱的核心地位,

这些战略对大明的建立都起到关键作用,老朱曾赞他“吾之子房也”,认可其辅佐之功。

民间传说中,刘伯温也被赋予“神机妙算”的色彩,

甚至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说法,虽有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在大众心中“智慧化身”的形象。

只不过他虽然有大才,但心气高,傲气,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这就让老朱很不喜。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6849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