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滑寿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几张纸:“王爷,太子殿下,草民和原礼整理出几个方子,
都是治风寒、冻疮的,不如让护卫抄几份,贴在镇上的显眼处。”
朱瑞璋接过来看,见上面写着:“风寒方:葱白生姜煮水加红糖”,“冻疮方……”
字迹工整,还画着简单的药材图谱。
“好主意。”朱瑞璋道,“再加上一句,凡遭倭寇侵害者,可往应天医学院求助,管吃管住,还能学手艺。”
滑寿抚掌:“王爷这是要给天下百姓开一剂安心方啊。”
夜里,朱瑞璋躺在驿站的硬板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雪声,总觉得像有人在哭。
他起身走到窗边,见朱标的房间还亮着灯,隐约能看见少年太子正在灯下写写画画。
第二天一早,雪小了不少。
朱标拿着几张图纸来找朱瑞璋:“王叔,你看我画的雪地行军图。”
图纸上标着如何辨别方向、如何扎营防雪、如何用炭火取暖不中毒,都是昨晚从老兵那里听来的经验。
朱瑞璋看着他冻得发红的指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在油灯下抄录兵书。
他拍了拍朱标的肩:“你是太子,未来大明帝国掌舵人,不但要学习如何治理天下,还要做个有心人”。
车队再次出发时,镇上的百姓都来送行。
老妇抱着痊愈的孙儿,跪在雪地里磕头;
豆腐坊的掌柜拄着拐杖,非要塞给朱标一块热豆腐;
连里正都送来一节当地织的棉布,说能做棉衣。
朱标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镇子,忽然道:“王叔,你说,这些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
朱瑞璋没说话,只是掀开窗帘,望着远处的山。
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仿佛能穿透所有的黑暗与寒冷。
他知道,这趟艰难的旅程,让年轻的太子明白了一个道理——江山万里,终究是由这些在风雪中挣扎却从未屈服的百姓,一砖一瓦砌起来的。
朱瑞璋望着前方渐渐平坦的大道,忽然笑道:“应天的梅花应该已经开了,咱们回去正好能赶上赏梅。”
车队在晴雪中走了几日,终于过了广德。
官道两旁的积雪渐渐薄了,露出枯黄的麦田,田埂上偶有农人弯腰捡拾冻僵的麦穗,远远望见浩荡的队伍,便直起身子看,粗布棉袄上沾着的雪沫子簌簌往下掉。
朱标掀开窗帘时,正看见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抱着个陶罐蹲在路边,
见马车经过,慌忙把陶罐往怀里藏。
他让护卫停下车,亲自走过去,才发现罐里是半罐冻成冰碴的麦粥。
“天这么冷,怎么不在家待着?”朱标解下腰间的暖炉递过去,小姑娘怯生生不敢接,
倒是远处田埂上的妇人跑过来,拉着她磕头:“贵人莫怪,这丫头嘴馋,非要来田埂找些漏下的麦粒。”
朱标扶起她们,见妇人手上满是冻疮,红肿处裂着血口子,
便回头对跟来的戴思恭道:“戴先生,能不能给她们些治冻疮的药膏?”
戴思恭从药箱里取出个瓷瓶:“这是用猪油和当归熬的,每晚睡前抹上,用布裹好。”
又指着远处的麦田,“今年雪大,都说瑞雪兆丰年,可这么大的雪未尝不是灾难啊”
妇人听得直抹泪:“先生说的是呢,这日子……唉”
朱标心里沉了沉,从护卫背上的行囊里取出两袋米递过去:“先熬过这阵子,朝廷开春会发新谷种的。”
妇人抱着米袋,拉着小姑娘又要磕头,却被朱标拦住。
他望着远处连绵的麦田,想起那些冻僵的流民,原来苦难从来不止在沿海,这万里江山的褶皱里,藏着多少这样的人家。
回到车上时,朱瑞璋正对着一幅海图出神。
图上用朱砂标着倭寇常出没的岛屿,密密麻麻像血点,,
“应天传来消息了” 朱瑞璋见他进来,用手指点着图上的琉球,
“你爹让人去琉球借道了,年后想在那里设个补给点,免得船队跨海时缺淡水。”
朱标凑过去细看,见海图边缘画着些奇形怪状的海兽,忍不住笑:“画这图的人怕是没见过真的海吧?”
“早年水师的人都这么画。”朱瑞璋收起海图,
“等你去了造船厂就知道,真正的海图比这精细十倍,连暗礁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不过话说回来,”
他话锋一转,“这么大的雪,很多人家冬小麦是得不到收成了,你觉得这些受灾的地方该怎么办?”
朱标想了想:“让地方官统计受灾的田亩,按户发放救灾粮,再派农官去教他们以后怎么防冻。”
“说得有些轻巧了。”
朱瑞璋挑眉,“地方官要是中饱私囊呢?农官要是不懂农事呢?你在台州见的那些少年兵,有些家里的田怕是早就荒了,谁来帮他们种?”
朱标语塞,一时之间他倒是没想到这些。
在宫里时,听的都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空话,可真正到了民间,才知道每一粒粮食都裹着血汗,
每一项政令都连着千家万户的生计。
“回头我让人把各地的农书都找来。”朱标攥紧了拳头,“不光要学海图,还得学这些。”
朱瑞璋没在说话,小伙子,加油吧,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车队过了广德,路更加难走起来。
雪融后的官道泥泞不堪,车轮碾过,溅起的泥水打在车帘上,留下一道道土黄色的痕迹。
朱标掀开一角帘子,看窗外掠过的田埂出神。
“在想什么?”朱瑞璋递过来一块刚烤好的麦饼,热气腾腾的,混着芝麻的香气。
朱标接过咬了一口,麦饼的粗糙感磨着舌尖,倒让他下意识的想起那个抱着冰碴麦粥的小姑娘。
“侄儿在想,年后发谷种时,该派谁去盯着才好。”
他抬头看向朱瑞璋,“王叔说的对,政令到了地方,很可能变味。”
朱瑞璋笑了笑:“你能想到这点,就比窝在宫里听那些老学究叨叨进了一大步。
以后多出宫看看,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样,等回了应天,你去户部找黄册房的老吏聊聊,
他们手里有各地官员的考绩,哪些人清廉,哪些人滑头,摸得比谁都清楚。”
他顿了顿,随后朱瑞璋又道,“不过也别太信文书上的话,真要识人,还得像这次一样,自己去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5830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