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老朱:靖海军明年能不能用?
一路走走停停,车队终于到了应天,老远的就看到城门口有人等着,
老朱身边的大太监老朴打头站在最前面,待马车停下,迈着小碎步快去上前。
他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见朱瑞璋掀帘下车,忙不迭地躬身:“王爷一路辛苦,陛下在乾清宫等着呢,说了不用急着进宫,先回府歇口气也行。”
朱瑞璋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陛下这么关心咱这把骨头”
“陛下哪刻不惦记着王爷。”老朴笑得眼睛眯成条缝,
目光又转向刚下车的朱标,语气里又添了几分热络,“太子殿下可算回来了,临走时还穿着单夹袄,这趟回来,瞧着都长壮实了。”
朱标裹紧了石青锦袍,领口的白狐毛被风吹得微微颤动。
他望着应天城高大的城楼,砖缝里还嵌着残雪,城楼上的守军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有劳朴公公惦记,让父皇久等了。”
“不碍事不碍事。”
老朴引着两人往城里走,车队在身后缓缓跟上,“可把您二位盼回来了!陛下今儿个一早就让人盯着城门,说估摸着这这个时辰就该到了。”
街边的店铺大多开了门,酒旗在风里招展,卖糖画的老汉正用铜勺在青石板上勾勒出一只小鸟,几个孩童围着拍手。
朱标看着那团融化的糖稀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脚步慢了半拍。
在看什么?”朱瑞璋回头瞥了他一眼。
“没什么。”
朱标快步跟上,“就是觉得应天的冬天,比外面暖些。”
“那是因为有人替你挡住了风雪。”朱瑞璋的声音不高,却像块小石子投进朱标心里,
“等你将来坐稳了这江山,也得让天下的冬天,都像应天这般暖。”
老朴在前头听见了,笑着打圆场:“殿下年纪轻轻就有这份心,将来必定是百姓的福气,王爷需要先回府换身衣裳吗?”
朱瑞璋摆了摆手:“先去宫里,一身风尘见陛下,才显得咱们没偷懒。”
乾清宫的铜鹤在雪后显得格外精神,朱标跟着朱瑞璋踏进乾清宫时,殿内暖炉烧得正旺,
地龙的热气顺着青砖往上冒,他刚摘下沾着寒气的暖帽,就听见龙椅上传来熟悉的声音,
带着些沙哑的威严:“标儿,过来让老子瞧瞧。”
老朱穿着件赭黄盘领窄袖袍,腰间束着玉带,手里正把玩着个羊脂玉扳指。
朱标看着自家老爹,比他离京时瘦了些,眼窝更深,可目光扫过来时,依旧像鹰隼般锐利。
朱标连忙趋步上前,跪地磕头:“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圣安。”
“起来吧,少来这套。”老朱摆摆手,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两圈,“胳膊腿都还在?没缺个啥零件?”
这话听得殿内侍立的太监们都屏住了呼吸,朱标却笑了,
抬手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上一道浅浅的疤痕:“就蹭破点皮,王叔说儿臣这是沾了战场的喜气。”
“你王叔就惯着你。”老朱哼了一声,视线却落在那道疤痕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重九,你也坐,说说,这趟放他去台州,没闯祸吧?”,
朱瑞璋在侧首的椅子上坐下道:“懂事得很,王保保说了,他在滩头看着将士们和倭寇厮杀,没乱跑乱动。
倒是回来时在昱岭关,还救了些流民。”
“哦?”老朱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怎么回事?”
朱标便把昱岭关遇雪、驿站安置流民、搜山发现倭寇残部和遇害百姓的事细细说了一遍,
说到雪地里那些冻僵的尸体时,他声音低了些:“儿臣才知道,倭寇不光在沿海作乱,竟还跑到内陆杀人掠货。
那些逃离沿海的百姓,还是没躲过。”
老朱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殿内静得能听见炭火烧裂的声响,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沉声道:“等着吧,三年内,咱大明境内不会再出现一个倭寇”
“父皇,儿臣有个想法。”
朱标抬头道,“这一路上的那些流民,多是沿海逃来的,儿臣想让户部在应天周边划些荒地,给他们安家,再分发一些粮食给他们。”
老朱挑眉:“你倒替户部操心起来了?知道划多少地,需要多少种子,得支多少粮吗?”
朱标被问得一怔,随即道:“儿臣只有个粗略的想法,还没想那么细,只是觉得……不能让他们再在风雪里流浪了。”
“想法是好的,就是太嫩。”
老朱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地面,“晚点让户部尚书来见咱,就说咱要在应天、镇江、常州三地设流民安置所,按丁分田,种子由官仓支给,前三年免赋税。”
他看向朱标,“记住了,做天子的,不光要会心疼百姓,还得会算账。一粒米,一块布,都得花在刀刃上。”
“儿臣记下了。”朱标躬身应道。
老朱又问了些台州战事的细节,朱标都一一作答,说到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他特意提了句“加倍发放”,
老朱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末了才说:“去看看你娘,想你想的紧,咱和你王叔有话说”,
朱标这才躬身退下。
朱瑞璋自个儿倒了杯茶,他知道老朱要说什么,肯定是倭国的事,
大明还没建国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老朱身边叨叨以后要灭了倭国,老朱好几次都问他都没和倭人有交集,怎么和倭人那么大仇恨,
他当时就说,你别管,其他的都不影响,就这事儿我必须要做。
可不就是要做吗,理由是不能和你说的,但估计只要是个根正苗红的华夏人穿越古代都想灭了倭国吧,
果然,老朱坐下狗直接开口:“使团的事儿你应该知道了吧?”
朱瑞璋点头:“在温州锦衣卫的番子就说了”
老朱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细纹,却掩不住那眸子里翻涌的戾气。
"王福带回来的那卷圣旨,咱让人裱在了文华殿偏厅,以后让新晋的翰林都去瞧瞧。"
他呷了口茶,茶梗在水里打着旋,"那些酸秀才总说要以德服人,要怀柔远人,咱就让他们看看,对豺狼讲仁德,换来的是什么。"
朱瑞璋放下茶盏,茶盖与杯沿相碰发出清脆的响。
"足利义满敢踩那圣旨,敢骂咱们是濠州乞儿,不是他疯了,是摸准了前元征倭失败的脉。"
他指尖在案几上点了点,"那小矬子觉得咱大明刚定天下,国库空虚,不敢跨海用兵。
倭国南北两朝打了几十年,北边的足利氏刚占了京都,急着立威。
在他们眼里,咱们大明使团就是送上门的靶子——杀了,既能向国内炫耀‘不惧天朝上国’,又能试探咱的反应。
至于前元征倭失败,更是他们的定心丸,觉得隔了片海,咱奈何不了他们。"
"他倒是算得精。"老朱冷笑一声,
"前元征倭,船没到岛就翻了一半,粮草在海上烂了几成,他以为咱大明也是这般废物?"
他忽然看向朱瑞璋,眼神锐利如刀,
"重九,你磨了这么长时间的靖海军,明年能不能用?可别走了前元的老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708/235830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