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在古代召唤二游老婆和震旦天兵 > 第88章 受命于天(四)

第88章 受命于天(四)


班师回朝的命令传遍全军,除了留守的部队,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洛阳开拔。

回程的路,与来时肃杀的气氛截然不同。

旌旗招展,绵延十里,缴获的辽国旗仗、金鼓、车辇,被当作战利品展示在队伍最前方。

一车车用冰块冰镇的契丹贵族头颅,无声地昭告着此战的惨烈与辉煌。

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豪族家主们,跟随着大军前往洛阳朝见天子,接受新的册封。

草原上各个部落的使者也跟在队伍里,他们看向大周军阵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消息早已通过驿站快马传回了洛阳。

符玄率领百官相迎。

看着一脸疲态的佳人,姜恒承下车拉住符玄的手道:“符卿,瘦了。”

“喂!你干什么,这么多人呢。”符玄环顾四周,百官的目光都有些诡异

姜恒承哪管这哪的,直接就把符玄牵上战车,飞霄也在车上。

这是王林的主意,不知道从哪搞来了一辆战车,给太子夸功用的。

姜恒承觉得飞霄和符玄功劳最大,她们得和自己一起。

“真是,怪丢人的。”符玄脸瞥向一边,嘴角却微微勾起:“说起来本座还以为你会接着打呢,不想春耕前真回来了,还算守信。”

姜恒承哈哈一笑:“和符卿说过的话,我几时不兑现过,说起来皇帝呢?”

“安排好了,在五凤楼等你呢,太庙献俘完毕就去接传位诏书吧。”

简单的寒暄之后符玄还是坚持下了车,这份荣耀是属于在前线拼杀将士的。

而后便是盛大至极的献俘礼。

大军押解着所有战俘,浩浩荡荡地开赴太庙。

无数的百姓早已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伸长了脖子,想要一睹凯旋之师与北地俘虏的模样。

起初,百姓们是不信的。

短短数月,光复燕云,击破辽国数十万大军,甚至辽皇都被整死了,这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

可当他们看到那望不到头的凯旋之师,看到那些被绳索捆绑、垂头丧气的契丹贵族,看到那面代表着辽国皇权的神纛大旗被倒拖在尘埃里。

他们信了。

狂喜,瞬间淹没了整座雄城。

洛阳,万民空巷,百姓们将手中的鲜花、彩绸、果品,毫不吝啬地抛向行进的军队。

“大周万岁!殿下千岁!”

欢呼声排山倒海,直冲云霄。

妓子们在彩楼之上,将成篮的花瓣洒下,香风满路。

在洛阳备考恩科的士子们挤在酒楼上看着行进的大军也是议论纷纷。

“好啊,兰舟兄之前一首《破阵子》不想一语成谶。”

身穿白衣的士子拍着兰舟的肩膀,背诵着当时萧太衍全军覆没时,兰舟所作的破阵子

“幽云尽收王土,胡尘永靖边亭。

麟阁图形功第一,敕赐鎏金白玉瓶。

凯歌彻晓听!

兰舟兄莫不是学过卜算?未免太准了些”

“明德兄莫要打趣了在下了,真没想不过几月辽国就被灭了,真是....”

他喃喃自语道:“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李太白这首《胡无人》确实不错。”

一旁青衣士子把着酒杯轻笑道:“不过今日王师破贼,燕云终归王土,怎能没有新词以助酒兴?”

也有人叹息:“今年恩科的策论我还在构思攻辽的必先取夏的论据,不想没等西夏反应,王师就收复了燕云,这下可真是全白写了。”

“管这么多作甚,北方没了辽人从中作梗,来年王师必取西夏收复河西,稍作修改便是,先作诗词佐酒。”

太学的士子们当街挥毫,一篇篇歌颂武功的诗词就此诞生。

当八百玉勇枪骑作为前导部队,甲胄鲜明,步伐整齐地踏入城门时,整条大街瞬间安静了一瞬。

洛阳的百姓何曾见过如此精锐的重骑兵。

那如山岳般沉稳的气势,那冰冷甲胄下涌动的杀气,让每一个看到他们的人都心生敬畏。

紧接着,更大的惊呼声响起。

一辆由四匹神骏白马拉着的巨大战车缓缓驶入。

太子姜恒承身着金甲立于车上。

而在他的身侧,与他并肩而立的,正是那位传说中的狐妖大将,飞霄。

她依旧是一身白衣,银白色的狐耳在风中微微抖动,眼神睥睨,自有一股无双的霸气。

关于什么狐妖祸国的言论再也没人提起

这是未来大周的守护神啊!

战车在万众瞩目下,绕城夸功,最终停在了太庙外

被俘虏的辽国将领与重臣按照太常寺礼官规制排列整齐。

为首的,正是楚王萧孝忠。

他此刻面如死灰,身穿囚服,被禁军呵斥着踉跄前行。

姜恒承在宫人的服侍下卸甲换上祭祀的冕服,在庄严的钟鼓声中,将缴获的辽国玺印、旗帜与俘虏名单一一呈于祖先牌位之前,告慰列祖列宗。

在萧孝忠的惨叫声中,他的左耳被割下混入青铜簋酿制血酒。

姜恒承将血酒倒入镶银的金杯之之中行三跪九叩礼,以敌酋之血告慰先祖

仪式繁琐而肃穆,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正统。

皇城前的五凤楼下。

楼阁之上,龙旗飘扬,年迈的皇帝身着龙袍,在百官的簇拥下,早已等候多时。

他看着下方那个意气风发的儿子,看着那支凯旋归来的无敌之师,苍老的脸上无奈又欣慰。

想不到自太宗以来历代先君的遗愿竟是在自己儿子手上完成的,甚至那么轻松写意。

“宣诏吧。”

于景手持诏书高声道:

“门下

朕绍膺骏命,嗣守鸿基,临御寰区,于兹三十载。

虽宵旰忧勤,而德薄能鲜,致北辽犯顺,宗社阽危。

皇太子恒承聪明天纵,孝友性成,久历机务,允协舆望。

爰稽古制,有三事告于昊天:

一、  星文示儆:太史奏彗出紫微,此更化之兆

二、  祖训昭然:按《宝训》“储副预政”之条,当早正大位

三、  臣民共推:三省枢密合词劝进,中外军民倾心拥戴

朕退处龙德宫,称太上皇帝。

新君即位后:

郊庙祭祀悉遵政和礼制

赦天下

文武官各进一阶,士卒赐缗钱

於戏!

尧禅舜而文明昌,汉传魏而鼎祚永。

付托得人,实宗社无疆之休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圣德三十年二月十九日。”

百官将士,山呼万岁。

太子三辞诏不受,而后许之。

太上皇帝在宫人的搀扶下离开五凤楼,向龙德宫而去。

新皇登五凤楼下检阅三军与俘虏

鸿胪寺官宣读露布(捷报),同时新皇亲自审判俘虏。

有罪者予以处决,无罪者予以释放以彰显皇帝仁德。

冗长的典礼结束,新皇与群臣同进太极宫。

这个时候姜恒承依旧还不算正式登基,因为他还没有去祭祀天地宣告他天子的身份,现在只能算是代理皇帝。

等到于南郊外祭祀改元才能算正式登基践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697/236844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