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归途偶遇
绿皮火车在一片“哐当哐当”的声响中,缓慢而坚定地向着京城的反方向驶去。
车厢里,拥挤而嘈杂。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方便面和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气味。顾建业找了一个靠窗的硬座坐下,将简单的行李放在脚边,便拿出了一本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的专著,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
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与前世那些安静舒适的高铁相比,这种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嘈杂,反而让他感到更加真实。
就在他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时,对面座位上,传来一阵压抑的、剧烈的咳嗽声。
“咳咳……咳咳咳……”
顾建业抬起头,只见对面坐着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人。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布褂,看起来像个普通的乡下老农,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带着一股知识分子特有的、审视的目光。
此刻,他正用手帕捂着嘴,咳得满脸通红,身体微微颤抖。他身旁,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女,正一脸焦急地为他抚着后背。
“爷爷,您没事吧?要不要喝点水?”少女的声音清脆,带着浓浓的关切。
“没事……老毛病了。”老人摆了摆手,缓过一口气,对孙女笑了笑,但那笑容显得有些虚弱。
顾建业注意到,老人的咳嗽声很深,带着明显的喘息音,而且他的指尖,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略带紫绀的颜色。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轻度肺气肿的典型症状。而且看样子,病史不短了。
顾建业的目光,又落在了老人放在腿上的一本书上。书的封面已经磨损,但依旧可以看清几个字——《农业机械原理》。
一个研究农业机械的老知识分子?
就在顾建业暗自思索之时,那个少女似乎注意到了他的目光,有些警惕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将爷爷的书,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顾建业笑了笑,没有在意,继续低头看自己的书。
火车又行驶了一段路,车厢里开始有人叫卖。
“花生瓜子茶叶蛋嘞!刚煮好的茶叶蛋!”
少女似乎有些饿了,她摸了摸口袋,犹豫了一下,还是对爷爷说道:“爷爷,我去给您买个鸡蛋补充补充营养吧。”
老人却摇了摇头,拉住孙女的手:“不用了,丫头。咱们……省着点花。”
少女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顾建业看到这一幕,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了两个白面馒头和一小包咸菜,递了过去。
“老先生,姑娘,不嫌弃的话,吃点吧。路上还长着呢。”
老人和少女都愣住了。他们看着递到面前的、雪白的馒头,都有些不知所措。在这年头,白面馒头可是精贵的东西。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小同志。”老人连忙推辞。
“没关系,我带得多。”顾建业将馒头硬塞到少女手里,“出门在外,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少女看着手里那温热松软的馒头,又看了看顾建业那张虽然清瘦、但眼神真诚的脸,脸颊微微一红,小声地说了句:“……谢谢你。”
有了食物作为开场白,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老人似乎对顾建业这个看起来不像普通知青的年轻人,产生了一丝兴趣。
“小同志,看你读的书,是搞水利的?”老人主动开口问道。
“嗯,学过一点。”顾建业点点头,“老先生您是……研究农机的?”
“唉,谈不上研究了。”老人自嘲地笑了笑,咳嗽了两声,“以前是在农机研究所里,瞎捣鼓过几年。现在……不提也罢。”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落寞和……不甘。
顾建业心中了然。看样子,这位老先生,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很可能是在之前的运动中,受到了冲击。
“我叫顾建业。在乡下插队。”顾建业主动介绍道。
“我姓孙,孙振华。这是我孙女,孙晓梅。”老人也报上了姓名。
“顾大哥,你好。”孙晓梅小声地打了个招呼,对顾建业的印象好了许多。
“孙老,”顾建业看着他手中的那本《农业机械原理》,试探性地问道,“我最近也在琢磨一些农机方面的事情,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不知道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下?”
“哦?你说说看。”孙振华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对于一个真正的技术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讨论技术问题,更能引起他的兴趣了。
顾建业便将自己在红旗沟构想的、关于利用水力或者畜力,来驱动打谷机、磨面机、甚至小型榨油机的初步想法,简单地说了一遍。
“……主要的问题,卡在了动力传动和变速装置上。我们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条件都非常有限,很难做出像拖拉机那么精密的齿轮箱。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更简单、更可靠的办法?”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专业,直指小型农机设计的核心难点。
孙振华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死死地盯着顾建业,如同发现了新大陆!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在思考如此深入、如此有实践价值的问题!而且,其思路之清晰,对技术关键点的把握之精准,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的知青!
“你……你这个想法,非常好!非常好啊!”孙振华激动得又咳嗽了起来,但他毫不在意,一把抓住顾建业的手,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齿轮箱太复杂,成本也高!对于你说的这种小型、低速的农机,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
他来了精神,从口袋里摸出一支铅笔头,就在一张废旧的报纸背面,飞快地勾勒起来!
“你看!我们可以用链条传动!就像自行车一样,简单可靠,传动效率也高!链条和链轮,我们可以找废旧的拖拉机或者收割机上拆下来的,修修补补就能用!”
“变速的问题,更简单!我们可以设计几组不同大小的塔轮!通过改变链条在塔轮上的位置,就能实现不同速度的切换!这比做齿轮箱,要容易一百倍!”
“还有你说的榨油机,我们可以放弃传统的螺旋压榨,那种工艺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太高!我们可以改用‘液压’的原理!利用杠杆和水的不可压缩性,做一个简易的水压机!几根木头,一个皮囊,就能产生几吨的压力!出油率,绝对不比机器差!”
孙振华越说越兴奋,仿佛瞬间年轻了二十岁!他那颗早已被现实磨灭了热情的、工程师的心,在这一刻,被顾建业的一个问题,彻底点燃了!
他手中的铅笔头,在报纸上飞舞,一个个精巧而实用的、充满了劳动人民智慧的机械构想,跃然纸上!
顾建业在一旁听着,看得,心中也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捡到宝了!
他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眼前这位看似落魄的老人,分明就是一位被埋没在民间的、农机领域的扫地僧般的大神级人物啊!他提出的那些“链条传动”、“塔轮变速”、“简易水压机”的方案,无一不充满了巧思,完美地解决了顾建业在现有条件下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
“孙老!您……您真是太厉害了!”顾建业由衷地赞叹道。
“哈哈,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上不了台面。”孙振华摆了摆手,但脸上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能遇到一个真正懂行、能听懂他这些“宝贝”的知音,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慰藉。
孙晓梅在一旁,看着自己那个平日里总是郁郁寡欢的爷爷,此刻竟然像个孩子一样,神采飞扬,心中也是又惊又喜。她看向顾建业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警惕,变成了好奇和感激。
“孙老,”顾建业趁热打铁,发出了试探性的邀请,“不瞒您说,我们村,现在正在搞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我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建筑队,下一步,就准备大搞农业机械化,成立一个农机改良小组。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懂行的技术带头人。”
他看着孙振华,眼神无比真诚:“孙老,您有没有兴趣……到我们那里,去看一看?我们虽然穷,但绝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您脑子里的这些宝贝,不应该就这么埋没了。它们,应该在最广阔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孙振华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拿着铅笔头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去……一个乡下的小山村?
他看着顾建业那双充满了期盼的眼睛,又看了看自己手中那张画满了奇思妙想的报纸,那颗早已沉寂的心,在这一刻狂跳了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34/111110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