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年终总结与福利
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腊月二十三,大同工业区的议事厅内气氛热烈非凡。
大同社正在举行年末的重要会议,以徐晨为首的大同社 8位创始人悉数到场。宽敞的议事厅里,上百位正式社员来了 70位,300多位预备社员也整齐就座。
徐晨面带微笑,目光扫视全场,开口说道:“咱们大同社自今年七月创立至今,已然走过小半年的时光。起初,我们不过是八人小团体,而如今,正式社员已达 103人,还有 400余位待考察的预备社员。短短半年,我们的力量壮大了数十倍,事业蒸蒸日上。这足以证明,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大步前行!”
话音刚落,台下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刘永等人感慨万千,半年前,他们或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或是穷困潦倒的酸秀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竟能参与创建如此规模宏大的事业。
“今日召开此次会议,一是对过去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肯定,二是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展望规划。接下来,就请刘永执事为大家讲讲大同工业区的发展成果。”徐晨微笑着说道。
刘永起身,身姿挺拔,神情自豪。他目光炯炯地说道:“诸位,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半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滩涂。
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工业区已焕然一新。常住人口超过 2000人,区内各类作坊一应俱全,纺织作坊、成衣作坊、木器作坊、器械作坊、火药作坊、家具作坊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在外我们还开办了钢铁厂、水泥厂、砖窑厂、煤矿厂。
为了让工匠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舒适,我们还精心打造了市集、茶馆、戏院以及大澡堂。短短半年,我们从无到有,亲手缔造了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城市!”
全场再次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社员们激动不已,双手拍得通红。这座城市,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刘永的讲述,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成就,更是在诉说每一位建设者的荣耀。在他们心中,半年建成一座城,这简直如同上古传说中“一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壮举一般令人自豪。
刘永讲完后,李文兵站起身来,精神抖擞地说道:“下面由我来汇报大同报社的发展情况。经过这半年的拼搏奋进,大同社的影响力已如星火,在陕西行省和山西行省呈燎原之势。上个月,我们成功创办了《大同月刊》,通过这份刊物,在整个北方大力传播我们的大同思想。而且,目前我们在绥德州、榆林卫、延安府都设立了分社,发展态势一片大好!”
李文兵话音落下,现场掌声再次响彻议事厅。
在整个大明朝,像东林党那样具有大规模和广泛影响力的会社屈指可数。虽说如今大同社在朝政方面的影响力尚不及东林党,但社员们坚信,以大同社如今的发展势头,假以时日,必定能与之分庭抗礼。
最后,徐晨起身,神情庄重地说道:“接下来,我谈谈抗旱会的发展。这半年,我们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打了 300多口井,为米脂百姓的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整个米脂三十村共计两万人加入了抗旱会。上个月,我们还组织百姓齐心协力修建了一条水坝,这条水坝能为下游的 14个村子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
大同社第一天的会议,就在这一项项辉煌成绩和一阵阵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翌日,阳光明媚,照在议事厅前的大广场上。
今天开的是一场表彰的大会,表彰大同社下属各部门的优秀人员。
此次受表彰的人员涵盖了各个领域,有护卫队中英勇立功的战士,纺织厂内技艺精湛的优秀女工,木器作坊里手艺高超的优秀木匠,钢铁厂中吃苦耐劳的优秀铁匠,土木中队里踏实肯干的劳动标兵等等,一共 25人。
他们身披红绸,头戴红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来自大同社最基层的员工,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现在是他们获得荣耀的时刻。
孙可望身着一套全新的羊毛中山服,脚蹬锃亮的牛皮鞋,英姿飒爽。
他的小弟孙磊满脸羡慕地帮他戴上大红花,仔细地整理好衣服,由衷赞叹道:“兄长,您穿上这身衣服真是太好看了,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徐晨设计的这套服装借鉴了后世的中上装风格,外层选用了不易褶皱的优质羊毛布料,触感柔软且质感十足;内层精心衬上光滑的丝绸,不仅穿着舒适,更增添了几分奢华;再配上那一排排闪闪发亮的铜领扣,整体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成衣作坊总共只制作了不到百套,徐晨考虑再三,决定将其作为珍贵的奖励,颁发给优秀人员。
孙可望原本相貌平平,但穿上这套衣服后,瞬间气质不凡,宛如十里八乡的俊俏后生。
他难掩内心的得意之情,毕竟整个护卫队只有三人能获此殊荣,而他便是其中之一。这身衣服,是他从小到大穿过的最精致、最体面的衣裳,此刻站在这里,也成为了他有生以来最为光荣的时刻。
“你也会有机会穿上的。”孙可望拍了拍孙磊的肩膀,鼓励道:“俺听队长说,护卫队马上要进行扩张,随后会展开大规模的练兵。等开春之后,我们就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剿匪行动。到时候,只要你奋勇杀敌,立下战功,也能穿上这么帅气的服装。”
孙可望能在两百多名护卫队成员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在流水沟村两次与土匪激烈交锋,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勇猛的战斗,他成功击退土匪,还亲手击毙了五人,立下赫赫战功,这才得以站在今天这个荣耀的舞台上。
孙磊坚定地点点头,目光中透着坚毅:“俺一定会努力的!”
经过黑风寨一战的洗礼,孙磊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新手。在他眼中,那些土匪的战斗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定能像兄长一样立下大功。
“可以上来了。”主持人一声令下,孙可望等 25位优秀代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迈着略显紧张却又无比坚定的步伐,缓缓登上高台。大同社的高层们纷纷走上前,与这些优秀代表亲切握手。
徐晨握住孙可望的手,微笑着轻声说道:“不要紧张,放松些。感谢你这半年来为大同社的无私奉献,你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说着,他递上一个红本子。
孙可望接过本子,看着上面三个鎏金大字,不禁轻声暗道:“房产证?”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虽是他首次听闻,但略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含义。一时间,他内心满是震惊与不敢相信。
没错,徐晨为了奖励这些为大同社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代表,特意准备了每人一套砖房。在他看来,相较于单纯的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也同样重要。甚至处于物质极大充裕时代的他,更相信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
随后,优秀代表们整齐地站在高台上,沐浴着众人崇敬的目光,接受着如潮般的掌声与喝彩。这一刻,他们成为了大同工业区最耀眼的明星,激励着每一位社员奋勇向前,为大同社的未来拼搏奋斗。
很快这些优秀代表每人分到一套房的消息就传开了,这引起了工业区所有人的羡慕。
但很快大家便不讨论这事了,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福利,整个工业区的工匠每个人都多发了两个月的工钱不说,还得到了明年工钱会增加一钱的好消息。
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工业区,工匠们感激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而后所有人都在计算多了这笔钱能买多少年货。
纺织厂的女工更令人羡慕,每人再多发了半匹布作物福利,这倒也没有人妒忌,毕竟工业区的工匠名,她们半年时间纺织了几万匹布,毫不客气的说,工业区的天都是她们支撑起来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上万两银子如天女散花般挥洒而出,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堪称巨大。工业区向来以强劲的消费能力闻名,如今众人又额外多得了两个月的工钱,这笔丰厚的收入如同催化剂,让整个区域都沸腾起来。稍有见识的人敏锐地察觉到,一股财富的溪流正潺潺涌动。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一般迅速传开,米脂商队听闻后,大骂大同社坏规矩的同时,即刻组织人马,满载着各式各样货物,浩浩荡荡地朝着工业区进发。
那些平日里走街串巷的货郎们,也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脚步匆匆地奔赴这场财富之约。当地的小商小贩们更是不甘落后,纷纷整理好摊位,带着自家精心准备的商品,朝着工业区蜂拥而去。
不仅如此,远近闻名的大小戏班,还有那些靠说书为生的先生们,也都闻风而动,收拾行囊,一路朝着工业区赶来,渴望在这场热闹中分得一杯羹。
就连四周村庄的村民们,也都兴奋不已,纷纷赶着自家饲养的鸡鸭羊,满心欢喜地朝着工业区奔去,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当他们抵达工业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惊喜。生意好得出乎意料,仿佛这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财富宝藏。他们带来的新鲜蔬菜,转眼间便被抢购一空;各种精心制作的果脯小吃,也在片刻之间被一扫而光。那些原本还担心销路的鸡、鸭、鹅,刚一上市集,就被热情的人们抢购殆尽,甚至连羊肉都是半边半边地被买走。
在娱乐消费方面,变化同样令人惊叹。以往,人们听书看戏时,即便内心喜爱,也因囊中羞涩,舍不得多花一文钱打赏。
可如今,情况截然不同。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不仅主动要上一碗香茗,点上一碟可口的小菜,更有甚者,直接丢出铜钱打赏台上的艺人。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那些平日里在简陋舞台上艰难讨生活的草台班子成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打赏这样传说当中大戏班才有的待遇,他们居然也有。
这个春节当中整个工业区方圆百里笼罩在一片幸福祥和的气氛当中。
我感觉这个系统在嘲讽人,今天追定居然还有896,追定长成了一条向上斜线,一看均定340,这滞后的也太夸张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10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