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95章 ,断人财路的大同社

第95章 ,断人财路的大同社


天启六年,九月初六,米脂县衙门前,秋风瑟瑟,吹得那门前的幌子猎猎作响。

    米脂县令齐绍光,身着官服,面上堆着几分讨好的笑意,对着眼前的李文兵说道:“文兵,今年这秋收之事,可就全仰仗贵社啦。”那语气,好似生怕得罪了对方。

    李文兵微微颔首,神色颇为自信,朗声道:“县尊放心,我大同社必定竭尽全力,断不会让县尊失望。”

    言罢,转身便走,身后护卫队小队长武大定带着队员们,整齐有序地紧紧跟上。

    齐绍光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长舒一口气,这才转身回到县衙内堂。

    对着一旁的师爷,脸上满是庆幸之色,说道:“大同社以一万匹羊毛布包下了今年的秋税,如此看来,今明两年他们估摸是不会起造反的心思。”

    师爷闻言,眉头紧蹙,忧心忡忡道:“大人,可这只给一万匹羊毛布,交完那朝廷规定的正税,所剩可就不多啦。咱这县衙上上下下几百号官吏,都指着这税银过活呢。”

    大明正税真不高,加了辽饷也不过两千石粮食。

    但大明不给小吏俸禄,衙役甚至属于徭役,这些为人为了养活家人,那只能多征几倍于正税的杂税。

    200多年累计下来只增不减,米脂各项税突破两万石,朝廷拿一成,他们拿九成,县令几千两,师爷分润个几百两。还有那三班捕头、六房曹吏,以及地方粮长等等每过一道手都要分润,层层下来,这米脂农户上缴的粮食,若少于两万石就养不活这些老爷了。

    齐绍光微微皱眉,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只要能按时交出朝廷的税,本官也实在是管不了这许多啦。

    张光他们若是有能耐,大可以去把大同社给剿了。若是做不到,那就怪不得大同社把这油水给占了去。”

    说罢,他好似突然想起什么,又问道:“对了,给魏公公建的生祠如今怎样了?”

    师爷赶忙回道:“回大人,庙宇主体已然修完,只是那魏公公的雕像尚未完成。”

    齐绍光一听,顿时着急起来,提高声调道:“这可不行,得快马加鞭!让那些雕刻的工匠日夜赶工,务必早日完成。”

    师爷忙不迭应道:“遵命!”

    齐绍光之所以如此心急如焚,实在是这米脂局势的变化,快得让他有些招架不住。想去年之时,他还盘算着是不是要想法子打压一下大同社的发展势头。

    谁能想到,不过一个冬天过去,这大同社就如同那荒野之中的野草,借着春风之势,疯狂蔓延生长,几乎遍布了米脂的每一个村庄。

    就说那徐晨,一声令下,便能轻而易举地调动几万米脂百姓去兴修水利。

    这等号召力,可把齐绍光吓得不轻,徐晨要是带这些青壮攻打县城根本挡不住。

    他哪里还敢再打大同社的主意,如今一门心思,只想着能寻个法子调离这是非之地。

    为此,去年米脂破天荒地全额交足了朝廷定下的税赋,今年夏收亦是如此。

    这大半年的时间,大同社不断清剿地方的土匪,黑风寨,老刀把子,过江龙,十几股积年马匪被剿灭。不过大同社要功劳没有用处,这些被俘虏的土匪,被大同社丢到煤矿挖煤,那些被打死的土匪则交给了县衙,由齐绍光去领工。

    而他也把这些土匪全部报上去,充当自己的功劳,而后满心指望能借此得到一个“优”的考评,好让吏部的老爷们能高看他一眼,给他安排个调动的机会,离开这让他提心吊胆的米脂。

    只可惜啊,米脂这弹丸之地,在大明万里江山之中实在太过渺小。齐绍光那全额上缴的税负,在吏部官员眼中,不过是稀松平常之事,连正眼都没瞧上一瞧。

    只是给了他一个公式化的嘉奖,便没了下文,那调动之事,更是只字未提。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今年六月,江浙巡抚潘汝贞上奏朝廷,恳请在西湖边为魏忠贤建立生祠,颂扬其“心勤体国,念切恤民”之功绩。当今圣上朱由校竟欣然应允,还亲自赐名“普德祠”。

    此时的魏忠贤,已然将东林党彻底打倒,权势滔天。便是那大明首辅顾秉谦,也对其阿谀奉承、依附有加。魏忠贤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风头一时无两。

    齐绍光得知潘汝祯这般谄媚魏忠贤的做法后,顿时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在六月之时,他赶忙在米脂县外的九龙山,命工匠督造魏忠贤的生祠。

    然而,这世上想要攀附权贵、谋求进步的官员实在太多了。齐绍光这才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如过江之鲫。

    不止他在效仿潘汝贞,各地官僚纷纷跟风而动。就他所知,眼下已有七八处生祠破土动工。这股为魏忠贤建生祠的风潮,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整个大明王朝。

    这可把齐绍光急坏了,他心里明白,若是不能在这事儿上拔得头筹,那他这番苦心可就全成了无用功。毕竟所有人都建生祠,那这生祠也就没了稀罕劲儿,跟没建又有何分别?想到此处,他不禁连连摇头,满心忧虑。

    其他的地方官员最多不能进步,但他却是小命不保。

    县衙里藏不住秘密,大同社要把整个米脂秋税包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县衙。

    县衙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留在这里的捕快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声响引起三班六房曹原捕头等人的不满。

    原来,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大同社要包税。

    大同社的一系列举措,如同利刃般,毫不留情地剥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顺带将权力附带的丰厚利益也砍去了一大半。

    就拿收秋粮这件事来说,以往农户挑着麦子来入仓,那可是三班捕快和六房曹吏们捞取外快的好时机。

    他们会通过“淋尖踢斛”这种手段,肆意盘剥农户。所谓“淋尖踢斛”,就是在农户交粮时,故意将斛(一种量器)装得满满的,然后用力踢上一脚,让斛里的粮食再冒尖一些,多出来的部分就成了他们的额外收入。可如今,大同社横插一脚,这种来钱的门道彻底没了。

    快班捕头张光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桌上,大声抱怨道:“大同社这是想干什么?是想要把我们的饭碗都给砸个稀巴烂!”

    他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县尊为了自己的仕途,对我们的死活全然不顾。如今这税少了差不多一半,我们一大家子人可怎么活?”

    张光想到自己如今的收入,更是痛心疾首。今年到现在他的收入还不到  200两,仅仅只有往年的三成多一点。

    曾经,在米脂县这片土地上,张光可是威风八面。那些帮派混子想要在这里混得风生水起,就必须得给他上供。市集的税金,那就是他的私人小金库,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着财富。

    百姓之间不管是闹家产纠纷,还是土地争夺等各类案件,都得乖乖贿赂他。而他呢,也“公平”得很,完全按照原告被告上供钱财的多少来“审判”案件,谁给的钱多,谁就能在公堂上占据上风。

    然而,大同社的出现,如同一场无情的风暴,将他的这一切都吹散了。

    万马堂野狼帮被大同社一举消灭时,张光起初并未太过在意。在他心里,米脂的帮派分子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灭了一批,很快就会有新的帮派来给他送钱。

    果不其然,万马堂与野狼帮刚被剿灭没多久,一个自称白虎堂的帮主就找上门来。

    这白虎堂帮主满脸堆笑,恭敬地表示想要在米脂县讨口饭吃,愿意每年给张光上供  100两银子。张光一听,心里暗自得意,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这白虎堂帮主就因为在西市收保护费,被大同社的人抓了个正着。大同社的人毫不留情,将白虎堂帮主打得头破血流,连同他的  7个手下,一起被押送到煤矿去挖矿了。

    从那之后,大同社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米脂东西两市的管理大权。其实,对于张光来说,谁管理这两市并不重要,只要有人给他上供钱财,他根本不会在意。可大同社的人却完全不按常理出牌,除了正常缴纳商税之外,一分多余的钱都不肯给。

    每次张光想多要点钱,李文兵就会拿着一本大明律,义正言辞地说朝廷规定的税收就是这些,多要那就是贪腐之举,而且还威胁要在大同报上曝光他的贪腐之事。张光投鼠忌器,根本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就这样,帮派的上供彻底没了。

    更让张光气愤不已的是,大同社虽然不再收保护费,却换了个名头收管理费。他们还装模作样地雇了一群老弱病残在米脂打扫卫生、处理垃圾,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百姓做好事,实际上在张光眼里,这就是在惺惺作态。

    这些大同社的读书人,在张光看来就是彻头彻尾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可偏偏因为他们读书人的身份,即便收着所谓的“管理费”,竟然还能得到米脂上下的交口称赞,这让张光心里别提多窝火了。

    而现在,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以往米脂的百姓有了矛盾纠纷,虽然知道“官字两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但实在没办法了,还是会硬着头皮进县衙告状。可如今,他们有了新的选择——大同报馆。

    平日里,百姓家里要是婆媳闹矛盾了,就会跑到大同社,请大同社的编辑们帮忙评评理。这些编辑们也不含糊,摆事实讲道理,一番调解下来,双方即便矛盾没有完全化解,至少也能缓和不少。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完全不花钱。

    到了后来,事情愈发离谱。争家产、争土地这种复杂的纠纷,甚至打架斗殴、杀人等刑事案件,百姓们也都不再找县衙,而是直接跑到大同报馆,求他们主持公道。

    李文兵他们还真就把这事儿揽了下来。遇到普通的邻里矛盾,编辑们就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要是钱财上的纠纷,李文斌就会搬出一大本大明律,当着周围百姓的面,严格按照大明律作出判决。这样公正透明的判决,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至于刑事案件,李文斌则会调动护卫队,想尽办法抓住犯罪分子。对于那些犯了死罪的,直接在公开场合吊死,以儆效尤;余下罪行轻重不同的犯罪分子,则统统被发配到煤矿去挖煤炭。

    这样一来,米脂的百姓自然是乐意看到的。毕竟煤炭的价格只有柴火的三分之一,大量的罪犯被送去挖煤,使得煤炭产量增加,价格更加亲民,为当地百姓省下了好大一笔燃料开支费用。

    但大同社的这些做法,却实实在在地把米脂县衙上下捞取外快的路全部斩断了。

    如今,就连秋收这么重要的事务都被大同社包揽了,在张光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点活路都不打算给他们留。

    壮班捕头马铭听闻这些,冷笑着说道:“司马昭之心一样,路人皆知了,米脂谁不知道大同社想造反。”

    皂班捕头高炼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劝道:“此事可不能乱说。

    他心里清楚,要是没实力造反的人说这话,也就是过过嘴瘾,但大同社可不是一般的势力,他们是真有实力造反。要是真把大同社逼反了,到时候倒霉的只能是他们这些捕快。

    张光却不以为然,冷笑道:“兄长,我们都快被大同社的人逼到绝路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贺人俊邀请我们今晚去聚福楼商议对付徐晨,兄长你们去不去?”

    马铭微微沉吟,随后说道:“看来这些大族也忍不了大同社了,终于要动手了。不过现在才行动,是不是有点晚了?大同社都已经把我们的腿打折了,现在才想起来对付他们。”

    大同社大半年来清理了十几股土匪,其中大部分土匪都和当地的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说贺彪,那干脆就是贺家人,之前还装模作样地说已经断绝了关系。

    可半年前,大同社的人直接带着贺彪的人头来到县衙,当时贺家人的脸色,那叫一个难看。马铭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好笑。

    张光再次催促道:“两位兄长到底去不去?”

    高炼和马铭对视一眼,两人思索片刻后,齐声说道:“去!”

    他们知道,想要对付大同社,光靠他们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借助这些大族的力量,若不尝试改变现状,恐怕往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10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