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15章 ,战后总结与草台班子的护卫队

第115章 ,战后总结与草台班子的护卫队


响水堡中,李国奇神色惊惶,心有余悸地坐在议事厅里。半晌过后,他声音颤抖地问道:“咱们回来了多少兄弟?”

    一个家丁满脸悲戚,声音哽咽着回答:“将军,敌人的骑兵追得太紧了,回来的兄弟不到五十人。其余的不是战死,就是被抓了。”

    听闻此言,李国奇双眼瞬间充血,差点要哭出来了。他苦心经营的半辈子的家业,就这样在一场战事中付诸东流。

    然而,一想到赵保国那凄惨的下场,他不禁打了个寒颤,旋即赶忙说道:“快,赶紧收拾细软,随我去榆林卫,响水堡不能再待了!”

    响水堡原本确实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若有上千士兵驻守,足以硬扛上万人的大军。

    可如今,一场败仗下来,所有军户都已散失,家丁也仅剩下区区五十余人。再坚固的堡垒,仅凭这几十人又如何守得住?

    更何况那叛逆徐晨最会蛊惑人心,若是他也将响水堡的军户给拉拢过去,只怕自己的下场会和赵保国毫无二致,想到生死不知的赵宝国,他不禁冷汗直流。

    李国奇不敢再有丝毫耽搁,匆忙装了一包金银财宝,带着所有家丁朝着北门仓皇出逃。

    李国旗此次倒是准确预判了护卫队的动向。孙可望率领骑兵兵分两路,对李国奇尤世辛展开追击。

    虽说两百多人难以攻下一座军堡,但他所带领的骑兵中,有不少人原本就是响水堡的军户。

    孙可望当机立断,命令出身响水堡军户的姜超,带领一队人马去招揽四周的军户,协助攻城,并且开出了10两银子的花红,而且让姜超告诉这些军户只要攻下了响水堡,他们每户能分得50亩土地。

    姜超快马加鞭来到自己的家乡,在村口勒住缰绳,大声吼道:“老少爷们儿,都出来!俺姜超回来啦!”

    这一声呼喊,如炸雷般在村落中回响。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打量,只见姜超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中挥舞着闪闪发光的军刀,威风凛凛地站在村口,身后还跟着一小队同样精神抖擞的骑兵。

    一位村民满脸担忧地劝道:“李守备带兵去攻打大同社了,你咋还不赶紧躲起来?”

    姜超得意地大笑起来:“大叔,李国奇的确是打过去了,但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俺就是击败了赵国奇,一路追到这儿来的!”

    姜超的话引起了村民一阵哗然,但深入一想却觉得这十分合理,要不然没办法解释姜超为什么会带兵来到这里。

    “姜超,你这是当上大同社的家丁了?”

    有村民看着姜超身上精良的装备,疑惑地问道。毕竟这装备可不是普通小兵能配备得起的,一般只有家丁才有这般待遇。

    姜超笑着解释道:“俺们大同社可不兴家丁那一套,俺现在是个骑兵什长。

    这次俺回来,是想请大伙帮忙去攻打响水堡。只要大伙肯去,每人给十两银子!等响水堡打下来,每家还能分五十亩地!”

    “干了!”如此诱人的条件,让四周的军户们心动不已。甚至不少妇女都围过来询问,自己能不能也去。

    最终,姜超巡视了响水堡四周的10余个村子,带着上千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响水堡进发。可刚到地方准备攻城,却发现李国奇早已弃堡而逃。

    这些被招揽来的军户们心里有些犯嘀咕,担心这赏钱和分地的事儿会不会就此泡汤。

    孙可望见状,大手一挥,豪爽地说道:“今日先给大伙每人十两赏银!等田籍整理好了,俺们大同社肯定给大伙分地!”

    “大同社万岁!”迟到的青壮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多少年了,终于遇到一个大方的东家了,真是不容易啊!

    与此同时,归德堡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尤世辛甚至连城堡都没敢进去,便匆忙弃城而逃。大同社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顺利占据了这座军堡,两边纷纷向徐晨报捷,并且请求下一步的指示。

    第二天,河鱼堡,大同社召开了战后总结会议。徐晨、陈子昂、大壮、王二、朱治、贺六、周晓珊、张献忠、常武、高小四等大同社的高层齐聚一堂。

    常武率先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汇报:“此次战役,我军阵亡十七人,轻重伤员三十六人。毙敌四百三十余人,俘虏三千七百人左右。缴获牛马三百多匹,粮食两千石,铠甲两百多具,还有各种刀枪剑戟等武器五千余件。前线已成功攻占响水堡和归德堡,堡内的钱财粮食尚未清点。”

    听完常武的汇报,众人脸上都忍不住露出喜悦之色,纷纷鼓掌。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张献忠激动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俺老张还是头一回打这么痛快的仗!之前还一直忌惮榆林卫,现在看来,他们不过是徒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罢了!”说完,他看向徐晨,抱拳请命道:“先生,俺老张建议一鼓作气,直接攻打榆林城!彻底把榆林卫连根拔掉!”

    王二和贺六听了,也不禁有些心动。毕竟榆林卫一直像一把高悬在大同社头顶的利刃,让人寝食难安。若是能趁着杜文焕在通州府围剿起义军的时机,端掉榆林卫的老巢,大同社才能真正称得上安全。

    然而,陈子昂却摇了摇头,提出反对意见:“榆林卫下辖三十六座堡垒,我们目前也才占据了三座而已。从兵力上看,优势依旧在敌人那边。更何况杜文焕还在同州围剿起义军,倘若我们此时攻打榆林卫,极有可能陷入南北夹击的困境。咱们把民兵都算上,也就六千人,目前还不具备占领整个榆林卫的实力。”

    张献忠不以为然,继续争辩道:“这兵还不好招!就照咱们河鱼堡的法子,把田一分,响水堡、归德堡再招募个两三千军户。咱们占领的地盘越大,手里的兵力自然就越多。”

    徐晨缓缓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那是流寇的做法,绝非我大同社的发展方向。我大同社每占据一地,不仅要重新组建军事力量,更要组织百姓恢复生产,重塑地方秩序。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个胖子,只会把自己撑坏。当下,还是先好好消化响水堡和归德堡吧。”

    而后,他神色沉稳地继续说道:“饷水堡和归德堡的军田分地事宜,要尽快推进。两地的民兵营长,分别由赵胜和王耀文担任。至于监军,就选派黄松年和齐晓云二人。”

    现场众人纷纷点头,对这项任命表示认可。

    这时,徐晨目光扫视众人,神情严肃地开口:“虽说这场战争已经落下帷幕,但我们绝不能就此松懈。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这场战争的得失。无论是我方的优点与缺陷,还是敌方的情况,都要深入剖析。只有在战争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能让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战斗中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陈子昂等人听闻,脸上露出诧异之色。毕竟,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堪称辉煌的大胜仗,以往可从未见过胜利者还要如此细致地总结经验。在他们的认知里,虽说骄兵必败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这般做法还是颇为新奇。

    徐晨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疑惑,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大家仔细想想,咱们这些人,要么从未有过领兵经验,要么只是普通的大头兵。在战场上,犯错实在是难以避免。此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前扎实的情报工作。敌军中的众多军户本就缺乏战斗意志,实际上,我们真正面对的不过是敌方那四百名家丁而已。咱们不仅在兵力上有着十倍的优势,装备方面也占据上风,这才成就了这场大捷。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自身毫无缺陷,只是敌人没有抓住罢了。”

    “从这方面来说,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是张献忠,你前期的工作极大的分化了我们的敌人,那我们只需要面对400家丁。”

    张献忠听到这话笑道:“先生说的俺老张都不好意思了。主要还是我护卫队战士战斗力强悍,俺这只是锦上添花。”

    张献忠虽然推脱,但得意的神情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徐晨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坚定:“然而,战争局势变幻莫测,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拥有如此巨大的兵力优势。所以,每一次战斗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绝不能轻易放过。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未来的战事中少犯错,让我们的战士们少付出生命的代价。”

    王二微微皱眉,面露难色道:“先生所言确实在理,只是我等此前从未做过此类总结,实在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啊?”

    贺六道:“要真说俺们的缺陷,倒是也有,俺们只有传令兵跟鼓手,但在操场上那炮声会盖过鼓声,好几次俺都没听清楚战鼓声,在军中还有牛角号,哨子,旗语等方式传递信息,这些都是俺们要补充的,现在兵力少,战场还可以看得清楚,但等兵力上万之后,您就看不到前线的情况了,只能等传令兵把消息传递给你。”

    徐晨道:“这倒是要改进的地方。贺六等会儿你就去找一些懂传令信号的士兵,我们也要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通讯兵。”

    身为信息时代的人,自然知道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他前世的那个白头鹰不就是因为信息传递提升了一个量级,直接对对手来了一个降维打击,一场战争打出来了30年的威严。

    “遵命!”

    张献忠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俺老张倒是想到了一点。”

    徐晨目光一亮,鼓励道:“说。”

    张献忠咧嘴一笑,侃侃而谈:“就拿咱们护卫队来说,到如今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军事制度。下面的基层编制也是乱七八糟,小的有什长、伍长,可到了百人规模,却又冒出个百户的称呼。再往上,大明军队里并没有五百人的编制,可咱们这儿却设了五百人一营。还有那千户,在大明军队里是常见编制,可咱们这儿却没有。而且在大明,通常都是三千人或者五千人编为一营,现在俺们护卫队兵力稀少,暂时还不需要,但等战士数量再扩张的时候,5000人的编制,俺们得叫什么,万人的编制又怎么称呼?这些俺们都得现在想了。”

    他神情认真,继续说道:“更关键的是,咱们这支队伍,至今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军事组织机构。先生您身为统帅,却连个能辅助处理军事事务的参军幕僚都没有。后勤保障方面,既没有专门的衙门负责粮草辎重、武器铠甲的管理与打造,情报收集也几乎全靠俺老张一人。军法执行更是形同虚设,连负责执行军法的士兵都没有。还有处理各类公文、信件,记录军队日常事务的吏员,同样是空缺。咱们这护卫队啊,虽说战斗力不容小觑,但从组织架构上看,简直就是个杂乱无章的草台班。”

    吴亚军道:“我们大同社,有兵工厂,有武库,有粮仓,军法也有上级的军官负责,难道这些不够吗?”

    张献忠道:“自然是不够的,这些设施说起来是属于地方的,地方上的事务要请示上级,缓一缓也没问题,但战事却是兵贵神速,不可能事事请示,军方要有对接的衙门,就像朝廷的兵部,五军都督府一样。”

    徐晨听完张献忠的话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方面他还真没有太过于思考,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建设大同会和抗旱社上。

    最开始护卫队的规模还非常小,只有几百人,王二,朱治,贺六周晓珊四人还能应对,但现在军队的规模扩张到6000多人了,而且要不了多久就能突破上万了。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管理机构,的确是他失职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10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