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没有袁崇焕的运气与崇祯大礼包
在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对于火枪火炮技术的研究,说是荒废都算轻的,简直是在大踏步地后退。如今,连大炮都得向葡萄牙进口,颇有徐晨后世那个霸主国的“风范”。
想当初,明初就研究出了三段击、五段击的战术,可对当下的明军而言,这已然是无法复制的战术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明朝廷习惯无偿征发工匠,有时候甚至连材料费都要工匠自行承担。即便朝廷出了材料费,经过层层盘剥,到工匠手中也就所剩无几了。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匠为了减少自身损失,自然是能把枪管做得多薄就多薄。一杆枪的成本能降低二两银子以下,可这样的枪能不能用,就成了未知数。
有人或许会问:“大明不是有一套‘物勒工名’技术吗?”
那不过是洪武朝的老黄历罢了。如今的大明官员,哪还有那份责任心?大明朝廷,又哪还有洪武朝的组织力?
在一些人眼中,士兵不过是一群“丘八”,死了就死了。反正大明朝有亿万百姓,还怕没人参军报效国家?
大明朝组织度已然溃散,火枪到了明军手里,自家生产的火枪、火炮炸死自己人的数量比炸死敌人的还多。这就导致明军士兵更青睐弓弩,毕竟弓弩哪怕腐朽了,也不至于把自己炸死。
连火枪、火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再谈什么战术,简直就是笑话。
当然,明军的老对手蒙古人,他们别说火枪火炮了,就连披甲骑兵都没多少。明军靠着自家的有甲家丁,多数时候还是能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就如同“地球online”有着优秀的匹配机制,总是让敌我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然而,后来出现了披甲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凭借八旗制度,又把采用家丁制度的明军打得节节败退。
而在米脂,忽然崛起一支强大的火器军队。说实在的,大明的将军们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贺人龙即便知晓护卫队火器厉害,却还是缺乏防范意识,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到了火炮射击范围内。
城墙上,徐晨正努力调整火炮的角度。没办法,整个护卫队里,就属他火炮射得最准。好歹他是个高中生,懂得地心引力、三角函数这些知识,能够大致推算出火炮的射击位置。
徐晨仔细瞄准贺人龙和他的大旗,而后大声命令士兵:“填装火药!”士兵们迅速将火药填入炮膛,接着把炮弹放进去,最后又用一些碎布仔细压实缝隙。
“开炮!”徐晨一声令下,他和其他炮手同时点燃引线。
“砰砰砰砰!”四枚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朝着贺人龙的军队飞射而去。
“轰轰轰轰!”四枚炮弹准确命中贺人龙的军队,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其中一枚炮弹更是擦着贺人龙的头顶飞过,直接砸到了他身后。
贺人龙惊得冷汗直冒,声嘶力竭地大吼:“快撤退!”
大明的军队进攻可能不擅长,但转进如风,即便是光头那也得拜师学艺,3000军队呼啦啦的往后方转进。
徐晨站在城墙上,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得想办法弄个能调节高度的机器,不然这火炮精度实在没法保证啊。”
这个时代的火炮精度确实太差了。
为了提升火炮射击精度,徐晨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首先,他让这 4门火炮的口径尽可能一致,差距控制在一分之内;火药采用定装方式;炮弹也实现了标准化。
这几项操作说起来不难,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做好这三点后,炮弹不再像以前那样乱飞,精度能控制在两三丈的范围。在这个时代,火炮的主要对手是严整的军事方阵士兵,这样的精度足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徐晨这 4门火炮唯一的缺陷就是角度无法调节。他在开炮前就预感到很难射中目标,最后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
“袁崇焕果然不是谁都能当的,他那一炮估计是把一辈子的运气都用完了。”徐晨忍不住吐槽道。
徐晨原本是想复制一下袁崇焕的战术,要是在开战之前就能击毙敌人的先锋大将,对明军的军心士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显然他没有袁崇焕的那个运气。
好在徐晨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本来就没抱太大希望,接下来就只能靠真刀真枪地打仗了。
贺人龙被徐晨的那一炮吓得不轻,退到绥德州十里之外安营扎寨,静静地等待杜文焕的主流
而徐晨也在翘首以盼自己后续的援兵,双方这几天倒也相安无事。
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十一月十三日,绥德州,明军营地。
杜文焕的主力在贺人龙着急几天后终于赶到了,比他预计的要晚四天到达,但好歹让他松口气。
因为对面的大同贼寇的兵力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连骑兵都开始在他营地四周侦查,杜文焕的主力再不来,贺人龙都想放弃这个营地了。
而榆林镇主力来的晚还是有原因的,比起一心想要报仇的贺人龙,榆林其他武将想的却是出来一趟不容易,不捞够就太亏了。
尤其是他们这次来的还是富裕的关中,和大漠完全是两回事。
大漠的蒙古人比他们还穷,两群叫花子打来打去,除了死一片人其实抢不到什么东西。
关中就完全不同,虽然现在已经有些衰败了,繁华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江南,但也不是他们边疆可以比,关中随便一个大户的钱财比他们这些将门上百年的积累都要多,随便敲诈勒索一家,就能比得上他们一年的收益。
他们在这半年的剿匪作战当中,收获五六万两白银,这都算是低的,十几万两才是这些将门普遍现象,杜文焕更是直接弄了三十万两,所以他才有底气把自家的扩编到1200人。
本来嘛,巡抚,镇守太监也要分一笔的,这也是惯例,也没有谁觉得这不正常,毕竟巡抚,镇守太监不拿,他们这些丘八怎么拿?
没有巡抚和镇守太监帮他们联络宫中和朝廷,打通其中的关节,光御史的奏折就能把他们给淹死。
但当今天子登基发福利,十一月天子下指,召回天下所有的内侍,魏翔这位镇守太监,被锦衣卫压着回京。
没几天就传来消息,魏忠贤被当今天子给逼死了,延绥巡抚朱蒙童也也被召回京城,想到这位巡抚在榆林卫,大肆修建魏忠贤的生祠,生怕别人不知道,还一下子修了几十座,以天子对魏忠贤的仇恨,想来也是凶多吉少了。
榆林这支军队,顿时少了文官的指挥,镇守太监的监督。
杜文焕等大明将军顿时觉得天都明亮了三分,每个人都是激动的高喊,天子万岁。
崇祯这个大礼包一下子让他们多得了三成的钱财,差不多是百万两。
更重要的是回榆林卫的这一路,他们基本上处于无监管的状态,再也没有那些唠叨烦躁的文官,也没有那些贪婪该死的太监,所以榆林其他将领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这个时候不捞就是傻子了,如此行军的速度自然不会快了。
杜文焕虽然是榆林总兵,但这些年大明的将门已经彻底封建军军阀化了,杜文焕手中的这支军队严格来说并不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而是他和其他一个个将门的军队,他只能算是一个领头人。
他下的决策对所有人有利,才能执行的下去,如果下面一个个军头全部反对,他的命令也是执行不下去的,当然他自己也想捞一笔,这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至于他们这一路上地方的大族是士绅族哀嚎不已,不少人都说要向朝廷告状。
杜文焕这些人是不会在意的,要是平时他还会紧张一些,这些大族在朝廷上也是有人,不是那么好惹的。但现在他们刚刚打了胜仗,丘八不抢东西那还是丘八,只怕朝廷都会感到紧张了。
而且这也是惯例了,打了胜仗,朝廷没钱犒赏他们,还不许他们自己拿。功过相抵,朝廷就不用放赏赐了,而且下次还能更好的使唤他们。
明军中军大帐。
榆林总兵杜文焕高坐首位,两旁则是榆林位各个将军。
贺人龙回报道:“眼前的大同贼有5000余人,他们火器特别多,除了火枪,其他的武器寥寥无几,火炮也打的异常的准,几天前末将就差点被贼寇的火炮击中。”
“贼寇这不是在找死?”张仁杰诧异道,即便贼寇的火器比朝廷的好,不会炸膛有杀伤力,但这个时代火枪的射速太慢了,靠近了就会被人宰割,所以纯火器部队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
哪怕是那支名震天下的戚家军,火枪也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这些将门子弟根据自己往常的经验,认为这样一支军队缺陷非常大,开枪之后只能任人宰割。
姜文远笑道:“贼寇不通军事,这对我等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我等只需要用军户,消耗贼寇的弹药,再用家丁冲杀,定可以轻松斩杀贼寇。”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10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