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75章 ,都会帝王术

第175章 ,都会帝王术


罗汝才站在义军阵前,他脸色凝重,内心更是后悔起来。他前对秀子营的实力有所误判,但此刻也只能强装镇定。

    他自己手下也有一支火枪队,对于火枪的特性了如指掌。火枪在射击前威力巨大,可一旦射击完毕,再次填装弹药却极为麻烦,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原本他心中盘算着,只要在火枪填装的间隙,率领士兵杀向敌阵,与官军短兵相接,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火枪的威力。

    然而,当他看到秀子营如猛虎下山般向他杀来,整齐的队列和锐利的眼神让他内心不禁有些慌张。

    但战场经验让他迅速镇定下来,他大手一挥,命令左右两部义军从两侧迂回,对秀子营形成夹击之势。传令兵得令后,快马加鞭,将命令传达给各路义军首领。

    战场上,义军们接到罗汝才的命令,左右两翼开始缓缓向中间靠拢,试图将秀子营包围在中间。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贺函站在秀子营的阵中,目光敏锐地观察着战场局势。他看到义军的动向,随即大声下令:“萧涛部、伍绍部,迎击左右两边的敌人!”传令兵当即奔马传达他的命令。

    下达完命令后,贺函不禁喃喃自语道:“火炮带少了。”

    刚刚战斗伊始,几轮火炮齐射,直接将义军的阵型打散,为秀子营的进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如今要同时面对三个方向的敌人,他手下的虎尊加小炮总共就6门,数量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前线的千户们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秀子营分出了两个千户队,如同两条灵动的游龙,分别迎向左右两部的义军。他们熟练地变换着阵型,始终以横队面对义军。这种队形能够让火枪兵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火枪的威力,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义军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试图冲破秀子营的防线。但当他们冲到距离秀子营30步的位置时,密集的火枪声响彻战场,一颗颗子弹如雨点般射向义军。

    不少义军士兵惨叫着倒下,阵型顿时出现了混乱。然而,仍有一些勇猛的义军士兵不顾危险,继续向前冲锋。当他们再靠近一些时,秀子营的士兵们又投出了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义军再次遭受重创。

    尽管义军们勉强扛住了这两波进攻,但能够冲到秀子营面前的士兵已经寥寥无几。秀子营以3  -  5人为一个小队,如同钢铁堡垒般屹立在战场上。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们手持刺刀,与冲上来的义军展开了近身搏斗。义军勇士们虽然英勇,但面对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秀子营小队,终究难以抵挡。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四溅,义军士兵纷纷倒下。

    就这样,秀子营凭借着远处火枪射击、手榴弹轰炸,近处刺刀刺杀的简单而有效的战术,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击退了义军的进攻。

    罗汝才站在后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被秀子营打得节节败退,士兵们死伤惨重,越来越多的义军被杀的崩溃,眼看的局势岌岌可危起来,而且秀子营两个千户队,开着火枪一步步杀到他眼前了,眼看着自己的中军都要崩溃了。

    就在战局最为关键的时刻,罗汝才这个义军首领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见势不妙,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恐惧。他没有选择冲锋在前,稳住军心,反而打起了逃跑的主意。他急忙让自己的心腹去通知下山虎等心腹一同逃命,也算是尽了他那少得可怜的“义气”。而后,他带着自己的亲卫,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跑。

    罗汝才的逃跑行为很快被义军士兵们发现了。本来他们就是为了生计而临时组成的利益联盟体,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统一的指挥。

    看到首领都逃跑了,义军士兵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各支队伍在各自头领的带领下,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逃窜。战场上顿时一片混乱,义军的败局已定。

    贺函眼见叛军崩溃,当机立断,下达了全军追击的命令。秀子营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如狼似虎地追了上去。喊杀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义军士兵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就在这时,后方的李梦晨策马赶来,脸上堆满了恭维的笑容:“秀子营骁勇善战,贺兄真是大涨我读书人的威风啊!”

    罗汝才可是整个解州最大的敌人,以往只能依托城池防御,才能勉强抵挡住这个号称‘活曹操’的家伙。可如今,面对秀子营的进攻,却被杀得丢盔卸甲,不堪一击。

    贺函却只是淡然一笑,平静地说道:“叛军本就是一群因饥饿而聚集起来的流民,只要朝廷能够保障军队的钱粮充足,在同等兵力下,我大明任何一支军队都能击败他们。”说完,他继续指挥着士兵们追击逃敌,决心将这股义军彻底剿灭。

    李梦辰满脸尴尬,山西镇的士兵已经两年多未曾领到军饷,生活困苦不堪。许多士兵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装备,甚至忍痛卖掉自己的儿女、妻子。

    后面大同镇的士兵,不卖武器装备,也不卖儿女妻子了,而是直接拿起刀枪,纷纷加入了叛军的队伍,转过头来屠戮士绅军官。

    于是如今情况有了些许好转,太原镇的各个将门总算会把朝廷发下来的军饷分发给士兵,若军饷不够,各地的士绅大族也会出钱补充。

    但这并非是这些人良心发现,同情士兵们的悲惨遭遇,而是因为那些走投无路的士兵不再乖乖卖刀求生,而是拿起武器,将矛头指向了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大族士绅,当自己也会被砍死,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此前的所作所为是何等的不做人。

    就在这时,伍绍满脸欣喜地冲进营帐,单膝跪地,大声汇报道:“将军!我军与叛军一场恶战,大获全胜!击毙击伤叛军五千余人,俘虏叛军两万余众!”

    贺函听到伍绍的汇报后,神情冷峻道:“把俘虏的叛军全部押往涑水河畔斩首,然后将这些人的头颅全部做成京观,以此来震慑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叛军!”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梦辰听到贺函这话,顿时大惊失色。他瞪大了眼睛,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贺兄!这可是两万多条鲜活的性命啊!你这一道命令下去,就断绝了他们的生路,如此做法,实在是太过于残忍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不忍。

    贺函神色淡然,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梦辰,缓缓说道:“李县令,你有所不知。如今我军中粮草本就紧张,我既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妥善安置这些俘虏,也没有足够的粮草来养活他们。若是把他们放了,他们极有可能再次为祸地方。以叛逆之名,将他们斩首,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李梦辰听了贺函的话,心中更加焦急。他义正言辞地说道:“贺将军,这些叛军大多也是被生活所迫才走上了这条路。某身为闻喜县县令,肩负着守护一方百姓、维护治下安宁的重任,绝不允许这样的惨案在自己的治下发生!”他的语气十分坚决,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大无畏信念。

    贺函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李梦辰说道:“如此,某就不喧宾夺主了。伍绍,把俘虏全部交给李县令的人来看管。”

    伍绍抱拳领命:“遵命!”

    李梦辰:“~”

    闻喜县衙,一名衙役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贺涵将军带领秀子营的队伍已经快到咱们闻喜县了!”

    王世文闻言,心中一惊,赶忙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他已经知道贺涵和他的秀子营一战击败了罗汝才的叛军,如此精锐的力量当然要好好利用,毕竟解州还有好几个县在叛军的手中。

    与此同时,城中的士绅大族们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们聚集在一起,准备迎接这次救了他们的军队。

    当贺涵他们带领着整齐的队伍来到闻喜县城外时,只见城门缓缓打开,王世文带着一众官员和士绅站在城门口迎接。

    贺涵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英姿飒爽。他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微笑着走向王世文等人。

    王世文等人道:“贺将军劳苦功高,此次击退叛军,我等感激不尽呐!”

    “这也是本将的职责所在。”

    双方寒暄了一阵子后,然后进入县衙。

    双方主客分座之后,贺涵看着王世文严肃地说道:“王大人,还请各位早日把余下的9万石粮食交接,好让我秀子营去安心地追击敌人。如今叛军虽败,但仍有残余势力,不可掉以轻心呐!”

    贺涵这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县衙内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尴尬。

    王世文内心暗暗埋怨:你原本也是读书人出身,现在怎么也变得和那些粗莽的丘八一样直接了呢?

    和自己利益相关,其他士绅们也快速从感激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大明朝上层运行的潜规则就是这样,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当初叛逆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为了保命,重赏青壮,因为他们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现在叛逆走了,军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他们又开始盘算着按照三纲五常的秩序、朝廷的法令和世间的道理,觉得贺涵他们不应该再要这笔粮食了。

    毕竟他们可是朝廷的军队,平定判决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哪有找他们要粮草的道理。

    王世文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说道:“贺将军,九万石的粮食还是太多了。哪怕是搬空我们整个解州府库,也难以筹集这么多粮草啊。要不这样,先欠着,等明年朝廷收税了,我等再给你们这笔赏赐,如何?”

    9万石粮食相当于36万两银,再加上他们之前支付的饷银,为了请这5000人的秀子营,他们花费了超过50万两银子。这对于解州来说,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相当于解州10年的税收啊。王世文当然不想轻易答应这笔欠款。

    其他士绅们也都面无表情,几天前他们觉得9万石的粮食无所谓,毕竟和自己的命比起来,这点粮食算不了什么。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九万石粮食,那可是解州十年的税赋,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粮食都要他们来出啊。他们在心里暗暗嘀咕:你们这些外乡人不要太贪婪了。

    贺涵听了王世文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笑的意味。他看向一旁的李梦辰,似乎在等着他说些什么。

    李梦辰却只能尴尬地默然无语,他虽然是县令,但这种事情他也做不了主。因为闻喜县根本拿不出这么大笔钱财,只有当地的士绅才有这个能力,而他们不答应给,他也没有办法。

    贺涵冷笑一声,说道:“常言道,皇帝不饿当差的兵。各位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某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山西行省了。”说完,他转身就要往县衙外走去。

    现场的士绅们大惊失色,纷纷起身想要留住贺涵。虽然现在罗汝才被打败了,但绛县和绛州还没有收复,罗汝才这个叛逆头目也没被抓到。要是没了秀子营的保护,叛军去而复返怎么办?到时候他们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王世文见状,有点威胁地说道:“贺将军如此放肆,就怕本官到朝廷那里参你一本。”

    贺涵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冷笑道:“你们连粮草都不愿意准备,这是打算饿死我的士兵们啊,还不允许我等离开。而且某也想要看看,到底是朝廷处罚某在先,还是你们被叛逆砍死在先。”

    贺涵这两年和陕西士绅交流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给他们面子。只有狠狠的打他们的脸,他们才会后退。

    王世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九万石粮食太多了,能不能少一点?”

    贺涵坚定地说道:“某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内这些粮食不准备好,某就回关中。”说完,他立刻离开了县衙。

    县衙内鸦雀无声,过了半天,王世文愤怒地说道:“无法无天,这哪里是什么秀子营,就是丘八营。”

    “陕西行省的人那就是一群穷鬼转世啊,他们这哪里是来支援我们的,这是要把我们抽筋扒皮呀。”

    其他士绅们也都破口大骂,整个大明200多年,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跋扈的将军。

    但骂完之后,他们又一阵心虚。一名士绅说道:“要不我等凑一凑,好歹也得等山西局势稳定下来,再找这些丘八算账。”

    没办法,且不说罗汝才虽然败了,但没有死,光现在山西省就还有12家比较大的叛逆势力。秀子营真离开了,他们反而要担心叛逆回来了。

    王世文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尽量快点把粮食凑齐,让他们快点去平定平安府的贼寇。”

    士绅们走了之后,李梦辰把2万俘虏的事情和王世文说了一遍。

    王世文一听,立刻呵斥道:“贺涵要砍叛逆你就让他砍,现在留了2万多叛逆,解州怎么养活他们?你闻喜县还有粮草吗?我解州的府库也是空空的,我们拿什么来养这2万人。”

    李梦辰小心翼翼地说道:“府君,现在山西动乱无比,我等手中无兵无将的确是太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招为士兵,好歹也能保护乡里安全。”

    王世文冷哼一声,说道:“那些都是叛逆,你敢重用他们本官可不敢,你们这些新科进士,简直不知所谓。”

    话分两头,罗汝才带着自己的心腹,狼狈地逃到一处荒郊野林之外。此时,他身边只剩下几百人。他看着身边这些士兵也是丢盔卸甲、疲惫不堪的手下,想到自己原本3万大军,如今却只剩下这点人,一时间悲从心来,双目通红,差点流下眼泪。

    “大哥,大哥!”后方传来他兄弟下山虎的声音。

    罗汝才惊喜地喊道:“某在这里!”

    两兄弟相遇之后,紧紧地抱在一起,痛哭一场。当初他们渡过黄河的时候还有七人,现在只剩下两人了。

    不过悲伤之后,罗汝才马上振作起来,拍了拍下山虎的肩膀,说道:“兄弟不要紧,我们还有这么多本钱,迟早可以翻本。”

    下山虎擦了擦眼泪,问道:“大哥,现在我们的地盘都被官兵占了,我们应该去哪里?要不去投靠张三盟主?”

    罗汝才摇了摇头,说道:“张三想要攻陷太原镇,他这是痴心妄想。越靠北,朝廷的军事力量越强大,他迟早会败的。我们去中原,那里的人口更多,朝廷的军事力量更弱。等我们强大了,这笔账我们迟早会找贺涵算个清楚。”

    于是,罗汝才和下山虎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朝着中原的方向走去,他们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东山再起。而在闻喜县,王世文和士绅们则开始为筹集那9万石粮食而忙碌起来。

    当然该告的状他们也准备好了,只等秀子营没有用的时候再上报,我等士绅还制服不了你这些丘八。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