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08章 ,洪承畴想议和

第208章 ,洪承畴想议和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15日。

    富县的俘虏营地被一片祥和的氛围所笼罩,对,就是祥和。

    几战下来,大同军俘虏了近  3万明朝士兵,他们被有序地关押在这里。大同军把百户以上的军官全部分开关押,士兵们被安置在一个营地,军官们则被关押在另外一边。

    这些明朝士兵原本以为做俘虏会受尽折磨,可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大同军的俘虏营里日子居然过得不差。伙食虽然不算丰盛,但一天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口粮,而且大同军并没有抢走他们身上的钱财。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基本上每天都有戏曲团来给他们唱戏,而《白毛女》这是必上的曲目。每次这个曲目上演,台下总是哭声一片。毕竟在大明朝,普通百姓生活的苦难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白毛女》中所展现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这些士兵们内心深处的伤痛。

    戏曲表演结束后,团监军鹿信走上台来。他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俺叫鹿信,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是大明的士兵,三年前俺就是延安府的兵。”

    鹿信的这番话让很多人都来了兴趣,他这个出身让下面的士兵对他有了一丝信任。大家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鹿信继续说道:“早些年俺听俺祖父说,我们家也是有一块土地的,可以让一家人过得温饱。但俺小时候不相信,因为从有记忆以来,我们全家都是给百户打工的。但后面俺知道朝廷的政策才知道,像俺们这样的军户是有  50亩土地的,这是大明的太祖爷给俺们的。”

    说到这里,鹿信停顿了一下,然后大声问道:“你们当中家里还有土地吗?”

    “早没有了!这两年天灾不断,要交的租子越来越多,田地早被典当了。”下面的俘虏纷纷叫嚷着,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鹿信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大声道:“大家觉得这世道对吗,在场的有一个是懒汉,我知道没有,大家都是起早贪黑的种地,浇水。全家老小一起忙碌,没有1日清闲。但我们已经这么劳累了,但却养活不了自己,也养活不了家人,为了活下去,甚至把自己家少的可怜的土地也给卖了,这世道公平吗?”

    “不公平又能怎么样,谁让我们是穷人没权没势。”

    鹿信道:“世道不公平,我们就要改变它。为什么我们的土地会没有了?难道是土地会飞掉?

    今天俺就来告诉你们,我们的地被那些将门、士绅、地主夺走了,他们就是通过这些不公平的制度盘剥俺们,凭什么粮食是俺们种的,俺们却没得吃,就是因为这个世道是地主的世道,不是俺们穷人的世道。

    “俺们大同军是穷人的军队,俺们的都督就是要把将门、士绅、地主夺走的土地全部抢回来。建立一个对穷人公平的世道,俺们在延安府均田,已经有几十万人得到了土地了。”

    鹿信的话引起了台下士兵们的强烈共鸣。一个士兵大声喊道:“这些俺们也知道,你们有个好都督啊,俺们就不行了,俺们这些将军们死抠死抠的,俸禄都不给俺们发钱。”

    另一个士兵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就是因为知道你们大同军好,俺们打仗的时候枪口都朝天的,就是想你们去我们的家乡把那些地主杀了。”

    听到这些话,鹿信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接着让一些士兵上台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明末百姓的不幸几乎都是相同的,天灾人祸不断,家里没了收入,只能借高利贷,而后还不上,最终一无所有。

    台下的俘虏们都是红着眼听完这些故事的,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愤怒。

    鹿信等大家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又说道:“穷人要帮穷人,只有我们大同军打到你们的家乡,你们才能重新获得土地。下一步,俺们大同军要打下同州府,要打下邠州,还要打下西安,你们想要获得土地就加入我们大同军。”

    当即就有士兵大声说道:“只要你们接纳俺,俺可以加入大同军。”

    “俺也加入!”越来越多的士兵响应着,声音此起彼伏。

    虽然关中将门一直在污蔑大同社,但双方靠得太近了,底层的士兵也知道大同社在分田地,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要是没有大同军存在,他们连吃顿饱饭都艰难。这两年上面的将军大方了些,难道是他们心善了?

    还不是因为大同军太强大了,那些将军也要他们这些大头兵帮忙打仗,拿着自己的俸禄当恩惠,这些士兵又不傻,他们心里都明白。

    大同军中军大帐,各师,旅长云集,众人脸带笑脸,每个人的情绪都很高,大明的军队不堪一击,他们此时距离关中只有不到三百里的距离,没有人觉得明军会是他们的对手。

    徐晨道:“我们要快速吸纳这些俘虏的明军士兵,但又不能让他们太过于集中,按照老兵三分之一,新兵三分之一,明军士兵三分之一的编制整编。”

    “张献忠,你把这些士兵的籍贯整理出来,出身大同府,商州的士兵安排进第八师,出身邠州,凤翔府的士兵安排进入第七师,西安府士兵安排进入第一师和第五师。”

    张献忠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着杨秀头道:“士兵整编完成之后,你就带领第八师进攻同州府,商州,占领潼关。为我军全占关中守好门户。”

    杨秀头道:“遵命!”

    而后他看向田见秀道:“第七师向西攻占邠州,凤翔府。”

    田见秀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着范民道:“你暂时接管鄜州政务,做好3点事务,一,安排好足够的民夫为大军押运粮草,二清洗本土地主士绅,我给你定个标准,拥有田地超过500亩的家族,一律算劣绅,剥夺他们的土地和财产。500亩以下的劝说他们分家,对于商贾则能不动则不动。”

    “三在全州开战均田事务,要尽快完成此事,不能影响这一季的秋收夏收。”

    范民道:“遵命。”

    而后徐晨看到其他人笑道:“我们主力进攻西安府,如此三面出击,定可以全占关中,大家争取在夏收之前,全占关中。”

    “遵命!”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19日。

    长安城虽然烈阳高照,但城内却有一种阴冷慌张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一种末日将至之感,街道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

    三边总督衙门内,气氛压抑我紧张,每个人都慌慌张张的进进出出。

    洪承畴坐在总督府的主位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焦虑。自他坐上三边总督这个位置以来,才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困苦,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与大同军的交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可那钱粮的消耗却如决堤之水,滚滚而去,花起来如流水一般,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线传来的却没有一个好消息,仿佛那无尽的钱粮都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一丝胜利的涟漪。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关中地区,百姓们人心惶惶,仿佛惊弓之鸟。粮食的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直接翻了两倍多。长安城中粮价已经达到了斗米五钱,这对于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到了要逼死人的程度。

    洪承畴坐在椅子上,双手撑着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杨鹤、岳和声的面容。此时他终于理解了他们当年的无奈与苦衷。

    关中的那些大族,平日里养尊处优,享受着荣华富贵,可到了这关乎关中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一点都不顾全大局。他们眼中只有那白花花的银子,只想着在这乱世中赚钱发国难财,丝毫没有为关中的局势考虑过。

    等大同军真的打进了关中,你们赚的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难道等着大同军来抄你们的家吗。洪承畴心中愤怒地想着,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为了稳定关中的物价,洪承畴多次放下身段,亲自去找关中的大族们商议。他言辞恳切,希望他们能够放一些粮食出来,稳定市场物价,不要让关中在还未与大同军正面交锋时就自行崩溃。

    然而,那些大族们却像老奸巨猾的狐狸,和他打起了太极。有的大族哭穷,说什么“地主家也没余粮”,根本放不出粮食;有的大族则话里话外怪他要的钱粮太多,他们给总督府那么多钱,要是不想办法回点本,他们也扛不住。

    洪承畴听着这些话,气得浑身发抖,真想甩手离去,不再理会这些自私自利的家伙。

    但他不能,他虽然仕途顺利,年纪轻轻就坐到了三边总督的位置,可这也意味着他年轻,在关中地区的威望不够。而且,他没有像重民社这样的帮手来扶持他,很多事情都难以推行。

    三边总督府和巡抚衙门里,到处都是这些大族安插的人。一旦下达损害关中大族利益的命令,根本就执行不下去。那些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一到执行的时候,就百般推诿,阳奉阴违。

    光是关中内部这些错综复杂的事务,就已经把洪承畴弄得焦头烂额。

    而战场上传来的消息,更是如同沉重的巨石,一块又一块地砸在他的心头。

    被压制了两年多的不沾泥、射塌天、独行狼等叛逆,仿佛闻到了血腥的鲨鱼,趁机出来捣乱。西安府、耀州、凤翔府等多个州县,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些叛逆如同蝗虫一般,进攻朝廷的城池,掠夺朝廷的后勤部队。

    洪承畴不得不把本就不充裕的士兵分到关中各州县驻守,以防这些叛逆趁机攻破城池。可这样一来,他能够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前线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汹涌的潮水,让洪承畴应接不暇。杜弘域部与大同军交战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大同军全歼。这让洪承畴既痛心又震惊,这两年来,杜弘域部练兵勤勉,可没想到在大同军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显然,大同军在这两年里变得更加强大了。

    两天前,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他派遣去支援富县的高从龙部和张应昌部,在野战当中被大同军全歼。这一战,朝廷损失了  2万名精锐士兵。这个巨大的损失,如同沉重的枷锁,直接断了他想要救援富县的想法。

    而这也意味着,马俊豪部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果然,昨天就传来消息,马俊豪弃城投降,大同军攻占了整个鄜州。耀州、同州府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三个地方是关中的门户,一旦大同军冲出了这三个地方,就将进入平坦的关中平原。在山区他们都防不住大同军的进攻,到了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就更不是大同军的对手了。

    就在洪承畴为前线的战事忧心忡忡的时候,宁夏镇的贺虎臣派来了使者。使者一脸焦急地走进总督府,向洪承畴诉说着宁夏镇的危急情况:“总督大人,宁夏镇如今危在旦夕,敌军攻势凶猛,若没有援兵,宁夏镇恐难保全啊!”

    洪承畴听了,心中一阵无奈。他自己守关中的兵力都不够,哪还有援兵去支援几千里外的宁夏镇呢?他无奈地对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贺将军,务必死守宁夏镇,等到朝廷反应过来,定会派来援兵支援我们的。”

    宁夏镇使者离开之后,洪承畴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总兵府的作战室。作战室内,一个庞大的关中地形沙盘摆在中央,这还是刘南卿弄出来的。

    看到这个沙盘,洪承畴心中满是可惜。要是刘南卿和重民社还在关中,他这个三边总督也不至于做得如此艰难。他们或许能够帮他稳定关中的局势,组织起更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大同军。

    沙盘上,清晰地显示着现在的战力态势。宁夏镇方向,大同军派遣了两个师,共  3万人马进攻;富县方向则是大同军的主力,共有  4个师,6万多人向着关中方向进攻。此次大同军两路出击,共出兵  10万人。

    这个数字不但极其庞大,更关键的是,这  10万大军的战斗力远超那些将门的家丁。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这  10万大军的战斗力,就能抵得上朝廷的百万之师。

    洪承畴看着沙盘,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羡慕徐晨,大同社能够组织起如此强大军队的人。但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养得起这样的大军,也不可能拿得出  500万亩土地来组织起这支大军。这是要彻底砸烂大明现在的秩序才能做得到的事情。

    而他身为朝廷的高官,深陷在这套体系当中,根本不可能砸乱这套秩序。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笼中之鸟,被朝廷的这套秩序紧紧束缚着,一步步地被压得窒息。

    总兵府的参谋们还在忙碌地收集各种情报,围在沙盘旁,激烈地讨论着如何才能战胜大同贼寇,试图从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丝转机。

    然而,洪承畴内心已经知道,关中恐怕是没得救了。面对  10万堪比将门家丁的精锐之师,他们拿什么去打?

    他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思绪放空了半天。

    直到天黑之后,他才被手下叫醒。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洪承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洪承畴坐在椅子上,眼神呆滞地望着前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的惨烈景象和关中岌岌可危的局势。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他猛地站起身来,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想了一想,决定前往总督府的监牢。

    昏暗的通道里,烛火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芒,将洪承畴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脚步匆匆,心情却异常沉重。来到监牢门口,狱卒赶忙上前行礼,打开了牢门。

    “子瞻兄,某来看你了。”洪承畴轻声说道,声音在寂静的牢房里回荡。

    被洪承畴称作子瞻兄的人,姓罗名伟,是长安的一个举人。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和不屈。

    当初重民社在长安立足时,罗伟就被重民社的理念深深吸引,毅然加入了进来。他满怀热情,希望能够通过重民社的努力,让天下再次恢复正常。

    几个月前,关中大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重民社进行了清洗。罗伟不幸被捕入狱。

    但他毕竟有着举人的身份,在大明,举人已经可以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了。下面的人根本不敢轻易打杀举人老爷,生怕惹上麻烦。就这样,罗伟才保住了一条小命。后来,大族想要斩草除根时,被洪承畴暗中保护了起来。虽然他依旧被关押着,但好歹性命无忧。

    罗伟听到洪承畴的声音,冷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不要在这里假惺惺的,要杀要剐,给个痛快。某会在黄泉看着你们如何被大同社剿灭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对洪承畴以及那些大族的所作所为充满了不满。

    洪承畴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可能不需要子瞻兄到黄泉等待了。3月的时候,大同社已经兵分两路进攻关中和宁夏镇。如今,鄜州已经被他们攻占,朝廷3万多的精锐被他们剿灭。只怕要不了一个月,大同军就会打进关中,包围长安。”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罗伟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可笑的事情。“果然天道轮回,报应不爽,你们也有今天。不是连一点租子都不愿意舍吗?好,现在你们想要减租减息也没有用了,大同社会把你们的家产和土地全夺走,分给农户。”他的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快意,对那些大族的贪婪和自私感到无比的痛恨。

    “某前两年还是有点天真,以为地主和农户还能和平共处。但现在看来,徐先生才是真正看破了地主的人。他们是一点亏不愿意吃,一点租不愿意减。既然你们一点亏都不愿意吃,那就让大同社彻底把你们消灭吧。”

    洪承畴静静地听着罗伟的话,没有打断他。等罗伟说完,他才苦笑着说道:“某这次来不是想和子瞻兄讨论学问的。而是想要请子瞻兄为本官的使者,去找大同军的徐都督,商议如何和平解决关中的战事。毕竟两军交战,死伤的也是我华夏的子民。”

    这就可以看出拥有一个大义的好处了。徐晨建立大同社,高举大同之志,提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要建立公民之国,还成立了公民议会。最起码徐晨建立大同社这5年以来,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建立大同世界前进的。到目前为止,说徐晨他们是知行合一一点也不为过。

    这样一来,洪承畴投降的道德压力就低了很多。他可以说自己不拘一家一姓,为了建立公天下而投降。

    他只要躲进了徐晨建立的新理论、新道德体系当中,就可以抵挡封建体系下三纲五常道德体系对他的进攻。

    “你觉得徐先生会答应和你们和平解决关中战事吗?徐先生可不是我们他对世族,大族士绅可是强硬的。”罗伟冷笑道。

    洪承畴摇了摇头,说道:“某也不知道,但总要试一试。如今关中局势危急,再这样打下去,只会让更多的百姓受苦。”

    “徐都督既然说要建立公天下,建立公民之国,那关中的百姓也是天下的主人,让他们少受一点苦,让关中少经历战火,这也是本官所愿。”

    罗伟道:“好吧,某可以帮你这个忙。但某要先声明,某只是帮你传达你的意思,至于徐先生是否答应,某可不敢保证。”

    洪承畴连忙说道:“多谢子瞻兄,某感激不尽。”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