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19章 ,处于悬崖的大明

第219章 ,处于悬崖的大明


侯恂满脸气愤,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关中士子也太不体谅朝廷了!如今整个天下,何处不难?中原地区,黄河泛滥成灾,滔滔黄水淹没了大片农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难道不难?山东一带,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这难道不难?边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守卫着边疆,连军饷都难以按时发放,还要时刻警惕贼寇的侵扰,他们出生入死,这难道不难?

    再看看天子,即位以来,一心扑在国事上,不建奢华宫殿,不选秀女充实后宫,殚精竭虑地想办法平定叛乱,维持天下的稳定,可这关中士子倒好,不但不体谅朝廷的难处,反而跟着那徐晨造反!”

    杨鹤闻言不禁长叹一口气,眼神中满是无奈道:“是啊,如今这世道,谁都有谁的难处。可朝堂诸公,却没有办法解决天下的这些难题。但徐晨那贼子却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他不但蛊惑能力强,执行力更是非常强。说起来,我也不怕丢人,当年我在关中担任三边总督的时候,关中已经干旱三年了,大地干裂,寸草不生,流民遍地都是,贼寇充斥于荒野之间。面对如此惨状,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的百姓在哀嚎中沦为饿殍,那种无力感,至今都让我痛心疾首。”

    杨鹤陷入了回忆,缓缓说道:“当时,徐晨的大同社已经在米脂兴起。米脂可是整个关中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土地荒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徐晨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建立了抗旱会,亲自招募并组建了打井队,打井救灾。

    他还带领农户们修水渠、筑水坝。与当地的大族进行谈判,逼着他们减租减息。在他的努力下,大族们不得不做出让步。

    徐晨还找到了三种抗旱的作物,大范围的在整个灾区推广。在他的带领下,灾害最严重的米脂不但保住了粮食的收成,当地的农户居然还在灾年增加了收入。而且,他还安置了好几千流民,让他们有了安身之所,稳定了米脂的局面。”

    “后来,大同贼寇攻占了延安。徐晨马上在整个延安府修水利设施。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府也快速成为了整个关中最稳定的地区。

    可以说,关中没有像山西行省那样动乱,我都要感谢徐晨。因为他想办法安置了关中几十万灾民,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后来,为了安置更多的灾民,徐晨挥军北上,攻占河套。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他带领着大家开垦农田,一年就开垦出了上百万亩的良田,让十几万灾民重新拥有了土地。也正是因为在徐晨身上看到了希望,关中的士子才会义无反顾地跟在他后面造反。”

    杨鹤说完,目光转向侯恂,语重心长地说道:“若木兄,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朝廷无可奈何,只能任由百姓在洪水中哀嚎,不但不及时救助,还要增加灾民的税负。

    如果此时有一人,挺身而出,堵住了黄河缺口,带领农户抗洪救灾,让百姓们免受洪水之苦,你说中原的士子会不会把他看成希望?”

    侯恂坚定地挺直了腰板,大声说道:“我中原士子深受皇恩,向来忠心朝廷,定不会做出无君无父之事。”

    杨鹤苦笑着摇了摇头:“可能吧,但关中的士子已经做出了他们的选择了。朝廷不能救他们的家乡,他们就跟着能救自己家乡的人,反叛朝廷,砸烂这个天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黄道周开口了:“按照修龄的意思,这徐晨也算是一干吏,只是误入歧途。那当初修龄你为何不招安徐晨?如此一来,关中可以稳定,朝廷也能得到一支精锐之师。”

    黄道周的话也代表了众人的疑惑。毕竟,一个叛贼造反,第一件事情不是搜刮钱财,抢夺美女,而是修水利,筑水坝,抗旱救灾,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而杨鹤也算是大明朝的鸽派,他当初为三边总督的时候多次上书朝廷,招安各地的叛军。徐晨看上去是最没有野心之人,怎么杨鹤从来没提出过要诏安徐晨呢?

    侯恂皱着眉头,冷哼一声:“他这哪里是误入歧途,从他组建大同社就知道,他只怕很早就有反意。这样的人能力越强,危害就越大。”

    杨鹤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徐晨虽然是读书人,但其脑后却有反骨。他本有能力帮助朝廷稳定关中的局势,但他还是为了自己的野心造反了。尤为关键的是,徐晨这贼子极其隐忍。他当时已经控制整个米脂了,但他依旧忍住不造反不说,还帮助当地的县令征缴赋税,以至于朝廷错过了最佳围剿他们的时间。要不是他减租减息的行为,得罪了当地的大户,引得这些大户收买边军围剿大同社,只怕这贼子还不会这么快露出面貌。”

    杨鹤顿了顿,继续说道:“幼玄,一个说要消灭家天下,消灭皇权的人会没有野心?他野心太大,太会隐忍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条毒龙,即将吞噬整个大明的天下。我这个学生就是看到了这场滔天大祸,所以才会如此急躁地想要改变大明的处境。”

    钱谦益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越是这种危机的时刻越不能急躁。天子就是因为太急躁了,想要快速平定辽东之乱,用了袁崇焕才导致了如今的滔天大祸。你这个学生比天子还要急躁,大明积攒了百年的积病,岂是一朝就能解决的。”

    杨鹤神色焦急,站起身来,诚恳地说道:“牧斋,朝廷已经没时间慢慢解决这些积病了。在大同贼寇的逼迫下,朝廷已经处于悬崖边上。三年内朝廷没办法提升税收,编练新军,赈济灾民,大同贼寇就会冲出关中,攻占中原。而后用他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天下难题,到时候关中的情况就会在整个中原上演,我等的家族一个也逃不掉。”

    说着,杨鹤向钱谦益三人深深行礼:“请三位兄长劝说东林党员,地方大族,让他们不要干扰我这个学生的行动。大家相忍为国,共同抵抗大同贼寇。大同贼寇是天下的灾祸,所有人都躲不掉的,哪怕是为了自家的钱财,自家的荣华富贵,大家也要想办法变法图强。”

    钱谦益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本来是想通过杨鹤来劝说贺涵的,却没想到杨鹤反过来要他们去劝说官员和大族,不要阻碍贺涵的行动。一时间,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终,这场聚会不欢而散。

    暮霭沉沉,落日的余晖洒在杨鹤府邸的青瓦上,给这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黄。杨鹤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府邸,刚一进书房,便命心腹仆人去找贺函前来。

    不多时,贺函匆匆赶来。他身着一袭铠甲,好似要打仗一般。他见到杨鹤后,恭敬地行了一礼:“老师,唤学生前来,所为何事?”

    杨鹤微微叹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向贺函:“看看吧,这是钱谦益传来的消息。”

    贺函双手接过书信,目光迅速扫过信上的内容,上面皆是昨日他与天子讨论的内容,记载的一字不差。看完后他将书信轻轻放在桌上,神色依旧淡然。

    杨鹤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此次要干的可是大事,行事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如今内廷那些太监们各怀鬼胎,你千万要当心。”

    贺函微微点头,语气平静:“老师这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学生一旦开始行动,那些人必然会察觉。早几天晚几天,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他看着这书信冷笑道:“这些人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

    杨鹤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神情焦虑:“你这次面对的可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甚至不是一个简单的势力。朝廷的官员、大明的勋贵,还有那内廷,你可都给得罪了个遍。若不是大同贼寇步步紧逼,形势危急,老夫真想劝你先离开京城。”

    贺函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老师,您可知道这几年学生从徐晨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杨鹤停下脚步,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疑惑。

    贺函目光坚定,缓缓说道:“不要在敌人的规则里面和他们斗。大明的官员、贵族、内廷,每一个都犹如庞然大物。若在大明原有的体系当中行事,莫说是学生,哪怕是徐晨,只怕也会被其中任何一股势力轻易碾死。”

    “但徐晨做到了突破大明的旧秩序。关中那几千的官员、四大王府和几千宗亲,还有地方上嚣张跋扈的镇守太监,被徐晨一人碾压。这是他另辟蹊径,建立了自己的规则,所以才能取得那样的成就。”

    杨鹤哑然失笑,半开玩笑地说道:“难道你也想造反不成?”

    贺函脸色一冷,严肃地说道:“老师,您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天下的秩序已经不是大明朝说了算了。朝廷如今北镇压不了女真人,西抵挡不住大同贼寇,天下已然步入乱世。在这乱世之中,规则就是有兵权才有权利。”

    “就拿祖大寿来说,他在勤王之时,竟然带领关宁铁骑逃回山海关。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放在我大明其他时期,他不说被诛杀九族,本人也绝难逃一死。但现在呢?朝廷还要派阁老大员把他再请回来,而且对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处罚。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手握兵权。”

    “老师,您前两年在关中的时候,对三边将门不也以讨好为主吗?原因很简单,家丁是这些将门的核心战斗力,他们靠着家丁制度,完成了兵为将有的封建化。朝廷能免他们的职,却带不走他们的家丁。这也是大明秩序运行了两百多年,哪怕是这些将门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不听朝廷的命令,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

    贺函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道:“所以学生也不打算在朝廷原有的规则当中行事。学生的第一步打算,就是猛抓兵权。秀子营完成重建,神机营形成战斗力。这两营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劲,足以应对各方的威胁。到时候,学生找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法令还不简单?祖宗之法可不止他们会用,学生也会用。”

    杨鹤听着贺函的话,心中更加担忧,他看着贺函,仿佛看到了那个让朝廷头疼不已的徐晨。

    贺函看出了杨鹤的担忧,笑着安慰道:“老师,不管您承不承认,天下现在的积病,在大明原本的秩序当中,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都在徐晨那里。所以徐晨的军队攻占哪里,哪里的秩序就会快速恢复。朝廷想要再次恢复秩序,稳定天下,只能学习徐晨的方法。”

    “学生已经没有选择了。不用猛药,最多两三年,大同贼寇就会冲入中原。以朝廷现在的实力,根本挡不住徐晨的大同军,大明必然会灭亡。用猛药,朝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在这乱世当中,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值得我们拼尽全力。”

    杨鹤陷入了沉思,他仔细琢磨着贺函的话。以大同军的战斗力,朝廷想要抵挡确实困难重重。就算编练出十万新军,甚至二十万新军,也未必能战胜大同军。而且,编练新军所需的巨额军费,更是让朝廷难以承受。一万秀子营一样的新军,一年的花费就是百万两,十万新军就是千万两。哪怕是当年张居正改革,也做不到一年弄到千万两银子。这大明真的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过了许久,杨鹤抬起头来,问道:“两营新军编练完成,下一步是何打算?光靠这一万新军,可抵挡不住大同贼寇啊。”

    贺函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学生会在整个直隶清田,把属于朝廷的田地拿回来,把地方大族拖欠的钱粮收回来。徐晨能收天启元年的赋税,学生在收税方面比不上他,那就最起码要从万历元年开始清缴田赋。”

    杨鹤听到贺函要清缴田赋,双目瞬间通红。他想起了刘南卿,他就是在清田时遭受大族暗杀的。刘南卿一死,整个关中勉强维持的秩序崩溃,大同贼寇趁势杀入了关中。

    他紧紧握住贺函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干大事,一定要保重自己。天下最龌龊之人,皆在我大明官场。景明之事,不能再发生了。”

    贺函心中涌起一股悲伤,但还是强装镇定,安慰杨鹤道:“老师放心,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就足够了。学生定会小心行事,不会重蹈覆辙。”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9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