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皇太极的根基被动摇
皇太极和萧涛在营帐中相对而坐,寒暄了几句之后,皇太极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直截了当地问道:“我八旗的火器士兵能否和当初的秀子营一战?”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秀子营的强悍战斗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萧涛微微皱起眉头,在内心思考怎么回答皇太极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他道:“大汗,这些八旗战士本就是身经百战的士兵,哪怕用刀剑也能和秀子营一战,如今配备了火器,战斗力自然更加强悍。但火器营的关键在于火炮,大汗的八旗士兵在这方面就比较缺乏了。”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其实八旗士兵训练火枪对提升战斗力的效果并不显著。使用火枪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快速训练出一批战斗力合格的士兵,而这恰恰是大汗所缺乏的。八旗士兵本身战斗力就很强悍,可大汗治下也就只有这些八旗精锐。”
皇太极听完,眉头皱得更紧了,头痛的感觉愈发强烈。大清缺少人口这一问题,他又怎会不清楚呢?
辽东战乱了十几年,大量的百姓惨死在战火之中。努尔哈赤在即将病死的时候,又大肆屠杀了一波汉人,使得整个辽东的汉民锐减至百万上下。
还是他这次杀到关内,抢了几十万青壮,才让辽东的人口勉强维持在 150万左右。再把投靠自己的蒙古部落算上来,整个大金国的人口也就将将 200万。
为了解决人口不足的问题,他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到大明境内抢人口,二是吸纳大漠的蒙古人。在解决军队不足的问题上,他成立了蒙八旗、汉八旗,并且已经颇见成效。因为去年他带着蒙古人劫掠了一番大明,蒙八旗的数量增加到 4万人,汉八旗则有 2万人,金国的总兵力终于达到了十四万人。
更关键的是,靠着这次抢劫大明,皇太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威望。在去年的战事当中,二贝勒阿敏在这场大战即将结束的收尾阶段,先是被明军击败,后又昏了头屠城。在撤退过程中,阿敏贪图钱财,来不及部署军队殿后,结果遭到明军袭击,后金又折损了约二百名士兵。也就是说,去年一场原本的胜仗,到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女真人内部对阿敏都极为不满,年轻的将领更是呼吁要把阿敏军阀处置。皇太极抓住了这个机会,果断地将阿敏囚禁起来,收回了他的镶蓝旗。
阿敏被囚禁之后,金国的四大贝勒制度开始动摇。大贝勒代善也表达了对皇太极的臣服之意,皇太极的权力得到了巩固。
在大凌河之战打响之前,皇太极仿照明制,组建了六部,即吏、礼、户、兵、刑、工等。六部的贝勒全都是年轻人,他们均直接受皇太极领导。
这次看到阿敏的下场之后,代善,莽古尔泰对待皇太极的态度上比从前规矩了许多。皇太极便以关心兄长身体为名,取消了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的作法,皇太极在巩固权力的道路上正稳步推进,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权力则被进一步虚化和削弱。
然而金国外部的局势却变得愈发恶化。首先是大明方向,去年他没能彻底击杀贺函,现在养虎为患,明将贺涵花了一年时间练出了又练出了五万火枪兵。要是这 5万人都和当初的秀字营一样战斗力强悍,那么金国就危险了。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贺涵过于傲气,一年时间把大明上上下下统统都得罪了。晋商代表居然想要花钱买凶杀了贺涵,还说他们已经联合了大明的新贵,辽东的将门,他们所有人都会为大韩制造一个杀死贺涵最好的时机。
这话听的皇太极都愕然,他知道明朝的大臣无耻,却没想到能无耻到这种程度,联合外敌来杀戮自家的军队。
皇太极内心虽然有所忌惮,但这种对金国利好的事情他自然答应下来。
三月初,祖大寿正在大凌河修筑城堡,他甚至派自己的家丁通知自己去包围大凌河城,好方便他向朝廷求援。
皇太极心中暗自盘算着,把贺涵和大明的新军诱惑到辽东,然后在辽东将门的配合下,全歼这支大明的新军。这样一来,就可以继续维持金国对明朝武力上的压制,让金国在辽东地区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想到这里,皇太极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这次一定不能让贺函活着。
但他心中的隐忧远不止贺涵的五万火枪兵这一点。在陕北方向,忽然崛起了一个叫大同社的组织,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大明的关中,成为了天下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若仅仅如此,倒还不足以让皇太极如此担忧。毕竟,陕北距离辽东有几千里之遥,双方想要产生直接的交际,还要看谁能先一步灭掉大明。
然而大同社却是个异类。身为一个汉人的割据势力,它居然在大漠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大同社先是在河套地区击败了林丹汗,这已经让皇太极感到惊讶。可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大同社进一步吞并了林丹汗在漠北的势力和部落。林丹汗的大福晋和他的儿子们,竟然把象征着蒙古统治权的金印献给了大同社,使得大同社取得了大漠的统治权。
这看上去好像是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纷争,但这直接打乱了皇太极的战略,重创了金国的根基。
女真人数量稀少的困境。这些年皇太极不断地从深山老林当中抓野女真人来填充族人的数量,但即便到现在,女真人的数量依旧没突破百万。
他有着夺取天下的野心,显然,女真这个小部落是难以满足他的野心的。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漠上的蒙古人。
蒙古人虽然对比汉人数量依旧稀少,但在整个大漠却有几百万之众。所以,皇太极登基之后,马上征讨的就是林丹汗。
经过一番征战,他取得了奈曼、柯尔克、巴林、科尔沁等蒙古部落的统治权,增加了几十万部众,还组建了 4万蒙古八旗士兵。这让他在草原上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然而,大同社的出现,却让皇太极在草原的威望和根基发生了动摇。大量的蒙古人开始投靠大同社,这对皇太极来说,无异于截断了金国的一条根基。他制定的联盟蒙古的战略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人要生活就要消耗物质。大同社可以提供大量廉价的布匹、铁锅和其他铁器,还能收购他们手中无用的羊毛,让他们的牛羊也能卖出高价格。投靠大同社的人,生活质量马上可以翻一倍,蒙古人自然是想投靠富裕的大同社。
而相对而言,皇太极的金国就是个穷鬼国家。前年,辽东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灾,这场旱灾规模之大、来势之猛,根本不是女真人这样的新生政权能抵挡的。
当时沈阳斗米的价格高达 8两银子,这价格是大明的十几倍。整个金国的经济彻底崩溃,皇太极不得不带领这些八旗士兵出去抢,因为抢不到粮食他们就要饿死。
现在,虽然皇太极抢了一批粮食,今年沈阳也没闹旱灾,物价勉强控制住了,但依旧不能改变金国贫穷的现状。
以前蒙古人没得选,只能跟着皇太极拼命去抢明朝。但现在有了大同社这个选择,不用抢就能让自己的生活翻一番,大家自然用脚投票,纷纷投靠大同社。
现在科尔沁部落的奥巴不断地向他求援,说再不制止大同社的举动,科尔沁部落就要消亡了。
这让皇太极无比头痛,他忍不住骂道:“蒙古人是真彻底没落了,打不赢汉人也就算了,居然还乐意做汉人的狗腿子。”
尤其是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亲自带领大同军的骑兵来收服原本林丹汗的部下,这更是让皇太极感到愤怒和无奈。
现在皇太极在草原和中原要同时面对两个敌人。尤其是大同社,从它吞并关中、在大漠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来看,这个敌人远远不是落魄的林丹汗和腐朽的大明王朝可以比拟的。这是一个可能比金国更加强大的敌人。
面对这两个敌人,皇太极也只能先易后难。他知道贺涵的新军对金国的威胁迫在眉睫。
于是他决定先消灭明朝的新军,杀了贺涵,打断明朝想要强军的想法。而后,再想办法把大同社驱逐出草原,重新稳固金国在草原上的地位,实现他夺取天下的野心。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3月 16日。
沈阳城的大政殿内,气氛格外凝重。皇太极高坐在主位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下方。他召集了八旗旗主、蒙八旗以及汉军旗等各级主将。
皇太极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道:“诸位,明朝又想重修大凌河。我金国绝不能让他们如愿。此次本汗打算率领八旗主力、蒙古八旗以及汉八旗共 10万大军出征。”
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全长 398公里。它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东北与中原之间,是古代沟通两地的交通枢纽。历史上,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它更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对于明朝而言,若要稳固辽东,就必修此城;而对于金国来说,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的争夺就异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在场的女真人皆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对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心知肚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阿济格却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问道:“陛下,祖大寿不过是败兵之将,摧毁大凌河需要集中我八旗主力 10万之众吗?”
这也是其他将领心中的疑虑,大军开拔大军的消耗可不低,祖大寿屡战屡败的败兵之将,值得他们如此大动干戈吗?
皇太极解释说道:“祖大寿只是诱饵。诸位,前年在京城下面的秀子营,大家还记得吗?”
此言一出,现场的女真将领们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去年那场大战,犹如一场噩梦,至今仍让他们心有余悸。他们有八成的伤亡都是秀子营造成的,那支强悍的军队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皇太极继续说道:“前年我等打虎不死,去年以来大明的皇帝以秀子营为核心,组建了 5万类似于秀子营那样的火枪新军。朕是想趁着这支大军尚未形成强大战斗力之前,将他们一举消灭。”
岳托听了,还是有些迟疑,问道:“陛下的想法虽然好,但明军会按照我们的心愿派出这支新军吗?”
皇太极神色淡定,自信地说:“辽东将门就是我们的盟友。祖大寿他们对这支新军的仇恨比我等更甚。因为有了这支新军,他们的粮饷只有原来的三成,大明皇帝有了这支强大的军队,对关宁军的依赖也减少了。祖大寿巴不得这支新军全军覆没,贺涵死在我等手中,大明内部的官员会想办法调这支新军来辽东。”
金国的将领们听了,恍然大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辽东将门常常坐视大明精锐力量被他们围剿,双方的配合可以说是相当默契。每次战斗,辽东的骑兵就在战场附近观望,但绝对不会阻碍他们的行动,在损人不利己上,他们绝对信任辽东将门。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3月 17日。
皇太极开始各方征调大军。一时间,整个金国都忙碌起来,战马嘶鸣,士兵们紧张地筹备着物资。包括蒙古兵、汉军旗在内,10万大军迅速集结完毕。
3月 22日,阳光洒在大地上,10万大军从沈阳出发,浩浩荡荡地渡过辽河,扬起漫天的尘土。他们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朝着大凌河奔去。
而此时,大凌河堡的祖大寿在得知女真人的大军已经出发之后,四门紧闭,带着民夫和士兵躲在城中,同时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地向朝廷求援。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