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58章 ,死也要内斗

第258章 ,死也要内斗


通过贺涵派来的使者,崇祯皇帝终于详细了解到了辽东战场的具体情况。

    贺涵与女真人的第一场大战就彻底摧毁了女真人的火炮,然而在第二次大战中,女真人的火炮再次出现在战场上,而且威力更大,数量更多,这些火炮给新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贺涵被迫在损失一半火炮的基础上,才再次艰难地消灭了女真人的火炮。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伤亡惨重,贺涵的心中也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开始怀疑辽东将门私通女真人,于是派出使者想要请朝廷查看一下辽东火炮的情况。

    紧接着,贺涵与女真人迎来了第三次大战。这一次他惊讶地发现女真人的火器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更加丰富。火枪、火炮等先进武器在女真人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贺函是确定这是辽东将门把自己的火器输送给了女真人。

    他立刻写了书信向朝廷汇报此事。然而他的书信却被祖大寿他们截留了。辽东将门深知一旦朝廷彻查此事,他们的罪行必将暴露无遗。

    辽东的情况哪里经得起查啊,祖大寿这些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断了贺涵和朝廷之间的联系。为了彻底消灭贺涵这支大军,他们反而更加疯狂地加大了对女真人的供给,火枪甚至粮草,只要能帮助女真人消灭贺涵,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提供。

    贺涵在与朝廷断绝联系一个月后,知道自己的情况危急万分。他当机立断,把新军全部驻扎在大岭山上。凭借山地势险要防御,而后他绕过辽东,派出自己最亲信的人向朝廷求援。

    听完这一切后,崇祯咬牙切齿地说道:“祖大寿他为什么要如此做?辽东将门拥兵自重,朕能理解,但为什么要消灭朝廷的军队?”

    站在一旁的杨鹤轻轻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和贺涵商议抄盐商家的事情泄露出去了。3000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那些人冒着抄家的风险来破坏陛下的计划。”

    “大明就是有这些奸臣在才会日渐衰败!”崇祯皇帝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眼中闪烁着怒火。

    杨鹤沉思片刻,说道:“陛下,现在最重要的是救回朝廷的新军,同时想办法稳定中原。中原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秋收之后,大同军必定会杀入中原的。”

    此时,大明北方已然接近失控的状态。各地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军队来抵抗大同社。现在已经到了8月,留给朝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多两个月,朝廷就要面临几十万更加强大的大同军。

    崇祯皇帝焦急地问道:“怎么救?爱卿有办法?”

    杨鹤恭敬地说道:“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然不是光靠朝廷能维持得住的,只能团结天下的士绅。陛下还是召集天下的大族入京,组建资政院,与大家一起商议如何稳定北方。”

    在他看来现在朝廷最大的敌人是大同社,天子和士绅可以先各退一步,共同把这个最强大的敌人消灭之后,再做打算。

    崇祯皇帝突然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朕真不相信这些无君无父之辈。朕要御驾亲征,亲自把贺爱卿救出来,然后带着新军把满朝的奸臣杀得干干净净。”

    杨鹤苦笑着劝说道:“陛下,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朝廷再这样内斗下去,整个天下都要白白送给徐晨了。”

    崇祯皇帝冷哼一声,说道:“他们连500万两银子都不肯给朕,好啊,好得很。徐晨得了天下就去得,让他去抄那些大户的家,抄这些吸干了我大明血的臣子的家。朕哪怕在黄泉之下也会等着他们。”

    崇祯皇帝对那些臣子彻底失望了。徐晨轻轻松松就能弄到上千万两银子,而朝廷向这些士绅们筹集500万两银子都如此困难,大同社的债券其中还有不少是大明士绅的钱。大明养士200年,却养出了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

    崇祯皇帝用迟疑的眼光看着杨鹤。杨鹤原本也可以算是东林党当中的一员,只是这一年他帮助自己做了不少实事,所以崇祯才信任他。但现在杨鹤为东林党人说话,崇祯又开始怀疑他的立场了。毕竟崇祯招商的欺骗太多,他本能的开始不相信大明官员。

    杨鹤在官场沉浮几十年,自然看出了天子对自己的不信任。他心中一阵苦涩,此时除了苦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子、大明的勋贵、将门、朝廷的大臣,怎么都变成这样了呢?他们怎么就看不到大同社的威胁,看不到徐晨要把他们连根拔除,还在内斗不休。这是要拉着所有人一起走向黄泉吗?

    杨鹤感到无比心累。从崇祯元年到现在,他想尽办法想要拯救大明这岌岌可危的局势。但身边尽是一群猪队友,连天子有时都意气用事。敌人越强大,他们内斗越激烈,整个天下就好像只有他一个人在努力支撑,偏偏还有无穷的猪队友在把这个天下已经不多的几根支柱拆掉。

    杨鹤缓缓地退了出去,缓步回到了自己家中。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奈。

    而在乾清宫内,崇祯皇帝依然怒气未消。他大声说道:“王承恩,给朕准备好盔甲,朕要御驾亲征。”

    王承恩吓了一跳,惊讶地说道:“啊!”他没想到崇祯皇帝真的要御驾亲征。

    崇祯皇帝瞪了他一眼,说道:“没听清楚朕说的话吗?快去准备。”王承恩赶紧应了一声,匆匆退了下去,心中满是担忧。

    杨府。

    杨鹤找到杨嗣昌道:“你马上辞官回乡,去了老家把家里的田地全部分给无地的流民,钱财也用来赈济灾民,家里什么都不要留。”

    杨嗣昌愕然道:“父亲,你这是怎么了?”

    杨鹤叹息道:“我大明上下已经疯了,为了内斗,他们已经什么都不管了,天下终究会被徐晨取得,为大明守节,有为父一人就足够了,你要保留我杨家的香火。”

    即便现在朝廷各方势力联合起来都未必斗得过大同社,更不要说还现在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他的这些同僚连徐晨的一根毫毛都比不上,在贺函遇到危险之后,他确定大明已经没有救了,他能接受自己为大明朝陪葬,但却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为大明王朝陪葬。

    “快,按为父说的做,现在就离开京城,越快越好。”杨鹤着急道。

    深夜,英国公府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异常紧张。

    大明的阁老、六部尚书以及勋贵等十几位位高权重之人相聚于此。

    张之极满脸焦急,声音急促地问道:“辽东战局如何,皇太极有没有杀了贺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侯恂缓缓摇头,神情凝重地说道:“贺涵不愧是我大明当下少有的名将,面对十万女真精锐,他打得极其顽强。要不是女真人有骑兵优势,皇太极早就被贺涵击败了。”侯恂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贺涵的赞赏和敬佩。

    张之极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辽东的事情被天子知道了,天子现在要御驾亲征了。而只要天子一到辽东,我们所做的事情全都要暴露。”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败露后的可怕后果。

    文震孟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天子为什么这么固执,大明的江山都快灭亡了,难道他看不出来吗?都到这种程度了,他还不肯放权,真是个昏君独夫,他是想拉着所有人陪葬。”文震孟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他对崇祯皇帝的固执己见感到十分不满。

    “我们想建立资政院,也不过是想团结所有的士绅共同对抗大同社,为什么陛下总是认为我们想害他!”文震孟越说越激动,双手紧握成拳。

    在场的这些大佬们也都心急如焚。大同社如果只针对朱氏一家,文震孟甚至愿意在大明灭亡的时候,陪着崇祯一起挂在那歪脖子树下。

    但徐晨直接向天下宣告,要把整个大明的地主士绅扫下历史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关中的大族已经被他连根拔除了,现在已经没有人敢心存侥幸了。

    这和其他朝代的王朝更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次的天下如果被徐晨得到了,他们的家族就要彻底衰落,甚至有可能消失,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他们想要联合起来,就像徐晨联合农户一样对付他,让天下的士绅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徐晨,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想法。

    但偏偏他们第一步就被天子给卡死了,崇祯皇帝情愿拉着所有家族陪葬,也不愿意让他们组建资政院。

    周延儒惶恐不安地说道:“现在该如何是好,贺涵就像一块顽石一样牢牢地扎在辽东,给了天子希望,让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整个北方因为这场旱灾反贼遍地,大同军也蠢蠢欲动,我们再不想办法改变这个时局,整个北方都会被大同贼寇攻占。”

    如今天下局势是各方势力纷纷登台,打得异常混乱和激烈。只有大同社牢牢地占据着关中,显得格格不入,还在那里抗旱救灾。但没有人会认为徐晨在秋收之后,还会对中原的局势无动于衷。

    傅永淳苦恼地说道:“陛下为什么不能像先帝一样,对朝政少一点关心,垂拱而治天下不好吗。”傅永淳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崇祯皇帝过度干预朝政的不满,没有天子的干扰,他们早就该准备对付大同社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朝廷的力量四分五裂,难以形成合力。

    文震孟咬了咬牙,坚定地说道:“不能让天子继续这样胡闹下去了,必要的时候我们兵谏,逼天子退位。当今皇太子已有2岁,为人乖巧聪慧,已经显露能成为圣天子的才能。”文震孟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采取行动。

    张之极脸色一变,严肃地说道:“非议天子非臣子所为,各位如此,请先让某离开。”说完,几个新贵家族的人全部离开了书房。

    他们的根基在于天子的信任,要是他们这些勋贵家族参与对天子的暗杀,这事情只要传出去,他们几百年的富贵就彻底断绝了。

    至于这消息不会传出去,那就是笑话了,虽然他们现在坐在一条船上,但不代表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所以张之极只能果断做出抉择。

    现场的人也没有阻止他们。侯恂冷笑一声,说道:“还想着家族富贵延传,徐晨来了,他们全少不了一刀。”侯恂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

    周延儒担忧地说道:“兵谏要有士兵,贺涵可是给天子留了1万新军,从辽东战场就可以看出这支新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周延儒的眉头紧锁,他担心兵谏的计划会因为新军的存在而失败。

    侯恂沉思片刻,说道:“联络祖大寿,命他调2万关宁铁骑入关。天子只要去了辽东第一个杀的人就是他,他只能加入我们。”侯恂认为祖大寿为了自保,一定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成基命小声说道:“兵谏是不是太激烈了,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我们都知道我大明天子都不擅长游泳,这种方式成效更快。”成基命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隐晦的暗示。

    周延儒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难,很难。现在天子只信任新军,紫禁城驻扎的也是新军,其他的人很难靠近天子。”周延儒深知想要接近崇祯皇帝并实施计划的难度之大。

    侯恂果断地说道:“两个方法都用,我们没时间了,再内斗下去,我们皆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侯恂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紧迫感,他知道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他们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兵部尚书黄世俊皱着眉头,神色焦急地说道:“嗯!我们是不是想办法先筹一笔钱,给中原的各路大军。朝廷又开始欠饷了,现在又需要他们镇压乱民,朝廷不发钱粮,他们怨气很大,这次凤阳府被贼寇攻占,和朝廷三个月没发粮饷也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的士兵眼中只有钱,没有忠义。这种情况之下,要是大同军杀出来,只怕他们会立马投降。”

    周延儒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不差这一次半次的。只要资政院开启,这点军饷算得了什么。而且以我大明士兵的忍耐度,欠个一两年饷他们也能熬得下去。”

    户部尚书王永光一脸忧虑,认真地说道:“本官以为地方和朝廷要同时行动。这次的灾情太严重了,再不想办法应对,中原都要冒出第二个像大同社这样的贼寇了。”

    而后他压低声音,谨慎地说:“徐晨虽然是贼寇,但他有些措施确实能解决天下面临的问题。像限制地租、打击高利贷、抑制土地兼并,这些都是经世济国的好方法。”

    侯恂立刻断然拒绝,严肃地说:“万万不可行。如果天下太平,这些政策还可以考虑实施。但现在徐晨蛊惑农户,就算实行这些政策,农户也不可能站在我们这边。毕竟徐晨直接分田地,这对农户的吸引力太大了。”

    “反而这些政策会极大地得罪大户,而现在我们正是要团结大户的时候,怎么能制定伤害大户的政策呢?如此不分大义,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王永光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现在中原又是旱灾,又是蝗灾,还要供养朝廷的几十万大军,百姓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

    侯恂眼神坚定,语气强硬地说:“活不下去就去造反?这种不忠不孝之人何必留着,杀了便是。”

    “正是因为有大同社这样的坏榜样,中原的贼寇才动不动就对我们大户动手。流民活不下去就造反,就要抢夺大户的土地。这股风潮不镇压下去,天下必定大乱,到时候百姓只会越来越苦,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一万乱民敢造反就杀一万人,十万万人敢造反就杀十万人,百万人敢造反就杀百万人,杀得血流成河,杀得他们再也不敢觊觎大族的土地。”

    周延儒点头附和道:“大真兄所言有理。大明这几年之所以乱成这样,就是因为有徐晨这样的人动摇纲常,以至于天下大乱。现在我们杀人就是为了维护天下的纲常,只要纲常不乱,天下才能再次太平,即便会牺牲很多人。”

    文震孟也开口说道:“有浮兄,你刚刚说的策略都很有道理,只是做事要有轻重缓急。天下是有一些劣绅,但现在重要的是先把民变镇压下去。等天下太平了,我们再腾出手来整顿劣绅。士绅才是天下的根基,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显然,在场的所有人都倾向于镇压叛乱,尽可能多地杀流民、减少人口,以此来减缓矛盾,而不是损害地主士绅的利益来让北方局势稳定。

    8月9日,山海关。

    祖大寿神情冷峻,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隐含着深深的忧郁和不安。他自认为自己是个善于左右逢源、权衡利弊的人,可这次还是中了朝廷那些老狐狸的圈套。

    朝廷内斗年年都有,本来和他们这些将门没什么关系。但偏偏贺涵要对付他们,结果他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现在他竟然要听从那些人的安排,带兵进京兵谏。

    他又不傻,历来外将入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这次是要对付天子。一想到董卓的悲惨结局,他就不寒而栗。

    这次入京要是失败了,他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只怕全家老小的性命都难保。哪怕侥幸成功,对他来说也未必是好事。以大明重文轻武的传统,他连董卓那样的权势都难以企及。他最担心的是那些老狐狸把谋害天子的罪名栽赃到他头上,那他祖家将会永世不得翻身。

    祖大寿觉得自己现在就像走在一根独木桥上,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将军,我们可以出发了!”张杰意气风发地来到祖大寿身边,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回京城了。

    祖大寿看到意气风发的张杰就来气,他冷哼一声道:“本将终究是被你们这些人逼上了绝路,生死两难啊。”

    张杰一愣,马上赔笑着说:“这次兵谏要是成功了,将军就是天下士绅的功臣,哪里会有什么生死两难的事。”

    祖大寿没好气地说:“难道朝廷还能封我个大将军不成?董卓进京的下场本将可是清楚得很。”

    张杰笑着安慰道:“将军放心,现在整个中原大乱,还有大同社这个强敌,朝廷正需要将军这样的忠勇之士,怎么会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祖大寿听了这话,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他对朝廷那些老狐狸还是有所了解的,只要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他们还不至于这么快就卸磨杀驴。

    他策马来到大军的前方,大声下令道:“全军出发,发兵京城。”

    在祖大寿的命令下,两万关宁铁骑浩浩荡荡向着京城进发。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7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