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70章 ,大战爆发

第270章 ,大战爆发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6日,关中,长安城。

    大同都督府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振奋的战意,门前站岗的士兵身姿挺拔,枪杆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

    都督府内大员齐聚一堂,刘永、李文兵、胡益堂、常五、蒋乡泉、郭铭、赵叔,李自成这些大员早已到场,他们围坐在大厅的一侧,低声交谈着。

    不一会儿,王二、朱治、刘文熊、高大壮、陈子昂、郑心泉、张献忠、赵胜、吴亚军、赵云飞、刘亚雄、陈诚、艾玄、张存孟、艾进忠、刘祥等军方高层也陆续走进大厅。他们面带笑容,各自找位置坐下。

    当徐晨来到之后,大家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情严肃。

    大同军副总参谋长张献忠。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要详细说明中原大战的具体部署。”

    张献忠拿起桌上的一份地图,展开后指着地图说道:“此次大战共分为南北两个战场。北方战场主要进攻的是山西行省,我们要面对太原镇和大同镇两镇明军。其中,太原镇有  5万大军,由总兵张鸿功指挥;大同镇只有两到三万士兵,由明军大同总兵满贵指挥。”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

    “第二师师长贺六为北线总指挥,将指挥第二师、第六师进攻大同、太原两镇的明军。”

    张献忠继续说道,“第六师孙可望部将从大漠陕西直逼大同镇,攻破大同镇之后,要防备宣大的明军增援。第二师则从吴宝县渡过黄河杀入山西行省,一路攻向太原城。他们要像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心脏!”

    台下的将领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南线战场由都督指挥,分别率领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炮兵师共  10万人进攻中原。”张献忠的声音更加激昂。

    “在攻破陕州之后,第四师北上进攻平阳府,配合第二师,高迎祥部也会配合,到时三面夹击,定能攻陷山西行省。第三师则南下进攻南阳府,占据南阳之后,防备江南之兵北上,影响中原大战的局势,而后我军南线主力攻破洛阳,歼灭大明在中原的10万大军,沿着黄河一线占据整个河南行省。”

    要是战事顺利,第五师则攻占凤阳府,趁机攻占整个江淮地区,常言道,欲攻江南,先夺江淮,只有江淮在手,我军进攻江南才能获得主动权。

    第八师北上进攻山东行省,斩断北直隶左翼的援军。第一师、第九师、第十师、炮兵师等主力北上进攻京城,而后北路大军在京城汇合,彻底攻占大明北方!”张献忠用力一挥手臂,大同军南北两路主力齐聚京城,十几万大军把大明的都城团团包围。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对此次战略部署表示认可和期待。

    张献忠严肃地看着众人,说道:“此战我们最低要攻占山西行省和河南行省,要是战事顺利,则乘胜追击,一举攻陷整个北方,彻底覆灭大明!”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徐晨却冷静地站了起来,他皱着眉头问道:“战略上虽然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还要重视,明军在山西和中原有什么举动?”

    张献忠不屑笑道:“山西补全了军户,武器装备也有一定的更新换代,大部分军队火枪的数量已经占据一半以上。但今年山西先闹旱灾,又闹蝗灾,山西巡抚耿如杞也算是个能吏,想办法借贷了  300万两。

    可这点钱他也只能让军户吃饱饭,他们的妻儿老小怎么办,父老乡亲怎么办?

    太原镇士兵的装备虽然好了,但士气却非常低落。在我们山西大同社员的渗透下,大部分人并不想为腐朽的大明朝效力。”

    “甚至那些大族都慌了,都督府的债券在山西是卖的最好,卖了300多万两银子,可见这些财主对大明都没有信心。”

    众人听到这一消息哄堂大笑。

    陈子昂笑道:“这些大族就喜欢玩这一套,哪怕到现在还想保住自己家族的富贵,只是我都没想到他们会买300多万两债券,可见这些财主的是何等的富裕。”

    王二冷脸道:“但他们的钱财终究会还给天下的百姓,他们无能到近乎愚蠢又残暴,还想过富贵的日子,我大同社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也不答应,现在轮到了天下百姓审判他们的时候了。”

    “说的没错,我大同社代表天下的百姓来审判他们。”

    张献忠继续说道:“五省总督孙承宗更是欺世盗名之徒,他在中原这两年,只知道深挖壕沟,修筑堡垒,钱粮都浪费在这上面了。结果今年中原一闹旱灾、蝗灾,税收大减,他的钱粮士兵都养不活,现在中原的士兵已经欠下三个月军饷了。这些士兵还想不想为大明皇帝效忠,我很怀疑。”

    第九师师长张存孟哈哈大笑,说道:“这要是俺拖欠了三个月的军饷,遇到了我们大同军,朝天放一枪,已经算是对得起他朱家天子了。”

    高大壮鄙夷道:“关键是下面的士兵欠响了三个月,那些官老爷倒是生活的舒服,不但没有欠俸禄,还多发了两年的俸禄。他们倒是一点都不避讳,某要是明军的士兵,不但不会为那些官老爷们放枪,还会调转枪口一枪打死这些老爷。”

    其他武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他们这一年时间打造装备训练士兵,培训军官,可以说这一年多来一直在为这场大战做准备。

    而对面的明军,因为抗击天灾不利,又没有粮食证据灾民,整个中原到处都是义军,他们浪费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消耗军心士气杀戮中原百姓,现在连军饷都欠着。

    明军战斗力本就差,大同社的将领都不相信在这种内外交困下,中原的明军还有多少斗力?

    徐晨又看向刘永,问道:“现在前线有多少粮草,关中还预存了多少粮草?”

    刘永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吴县囤积了  200万石粮草,潼关方向则是  400万石,关中各个粮仓还余下  1200万石粮食,现在都在往延安府长安府转运,这些粮草足够  20万大军大战半年时间。”

    刘永之所以说半年时间,因为到了  3月份就是春耕时节,大同社只要不想饿死人,那就得停一下战争,放战士和民夫去春耕。

    所以这场大战只有不到  6个月时间。如果按照占据整个北方来算的话,从潼关打到扬州刚好  2000余里,大军平均每天要行军  10里,才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

    长安到京城的距离也差不多是  2300余里,半年时间想攻占整个北方难度不小,甚至可以说只要被任何一个城池绊住了脚,基本上就不能完成了,所以张献忠才说攻占整个北方是最终的策略,因为想要完成的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需要明军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进行激烈的抵抗。

    郭铭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他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说道:“诸位,我军若能拿下南阳府就打通了南下中原的粮仓。拿下南阳府后,某建议直接到湖广行省购买粮食能有效补充我军的粮草。”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现在大同社有三大粮仓,最大的是关中,不过关中的粮食虽然多,但人口也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结余。

    第二大粮仓则是河套地区,三年开发下来,大同市开发出500万亩的田地,能向关中输送500万石粮食。

    第三大粮仓则是大明的湖广行省,去年关中地区为了购买湖广行省的粮草,花费了  600万两白银,得到  200多万石粮食,有力的补充了关中的粮草空缺。

    在小冰河时期,灾害几乎是全方位的,即便号称大明粮仓的湖广行省,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粮食有一定程度的减产。

    不过,在这个时代,没有钱的农户根本不能算人。农户的粮食虽然减产了,但那些大户粮仓当中可是堆满了粮食。

    当地哪怕当地饿殍遍地,大户们也不会把粮食白白分给穷人。只有像大同社这种付钱爽快、有强大购买力的买家,才是湖广大户真正喜欢的客户。他们才不管大同社在屠戮士绅这种事,只要能赚到银子就行。所以这两年从湖广运到关中的粮食可谓是络绎不绝。

    高大壮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握紧拳头说道:“先让这些人高兴一年,等我们准备好了,会让他们连本带利地偿还。他们现在赚我们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

    张存孟也跟着笑道:“没错,迟早要让这些大户好看。吃了我们的,给我们吐出来;拿了我们的,给我们还回来!”

    确定粮草供应充足,徐晨道:“光山西一线就有三条战线,中原也有两个战场,后续战争胜利后,战场更是会变成四个。20多万大军,几千里的战线,我军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啊!”

    李自成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说道:“北方的牧民对这场大战非常踊跃。我已经招募了三万牧民夫,还购买了大量的牛羊。他们将会赶着这些牲口,为第六师提供后勤保障。高明根将会担任北路大军的转运大使,他经验丰富,一定能把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因为有两升的口粮,关中的百姓也非常踊跃地成为民夫,目前已经招募了  5万。延安府到长安,长安到潼关的木轨已经联通。有了木轨之后,运输量提升了  10倍,人手却只有原本的两成,极大的增强了我军的粮草运输能力。

    进入中原之后,我们则会招募当地的流民做民夫。我军打得越远,民夫的数量将会越多。”

    徐晨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对我大同社组织力的巨大考验。每攻占一个地方,就要马上组织当地的农户加入到战斗当中。要不然,想要一举占据北方,后勤难以跟上。”

    他看向刘永、李文兵两人,目光中充满了信任,说道:“这就要拜托你们了。大同军打到哪座县城,你们就马上安排大同社员来接管县城,组织起百姓为大军运输粮草物资。还是那个老规矩,打下一地,治理一地,清理一地的地主士绅,收缴他们的粮食、土地,以安定农户。”

    刘永、李文兵挺直身子,齐声说道:“我等定会为都督管理好后方的事物,定不影响大军征战。”

    这些年下来,都督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刘永更是巴不得早一点攻占中原,清洗当地的大户,以这些大户的财产来填补都督府的亏空。

    都督府虽然赚钱,但花钱的速度更快,蒸汽抽水机虽然是抗旱的神器,但价格却高昂的连他都心痛,大同社每个月都要花上百万两银子购买这些机械。

    加上其他的开支。都督府每个月都要花掉三四百万两白银,现在大同社的银库当中只够三个月的开销。只有打出去,清洗了那些大户,大同社的收支才能平衡,才有银钱赈济那些灾民。

    徐晨严肃地说道:“下令给镇北府的孙可望,命他进攻太原镇。第二师贺六,令他进攻山西。命令第八师杨秀头,为大军先锋,进攻陕州。”

    “遵命!”众人齐声回应,声音响彻整个都督府。

    长安城外,轨道马车一片繁忙景象。轨道马车的载重量本就大,而现在的加强版辎重车,载重更是惊人。每辆车上都堆满了货物,少说也有上万斤。

    四匹健硕的马并排站着,马身上的肌肉紧绷,它们喷着粗气,蹄子不安地刨着地面。车夫坐在驾驶座上,手中紧紧握着缰绳,眼神专注。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四匹马同时发力,车子在轨道上缓缓启动,随后速度越来越快。那一辆辆如同小山一般的辎重车,承载着希望和使命,向着中原前进。

    车轮与轨道摩擦发出的“哐当”声,仿佛是大战前的激昂鼓点,这场中原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7日。

    潼关城墙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战争的指令如同冰冷的箭矢,迅速下达到了潼关守军耳中。

    第八师师长杨秀头接到命令后,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高声下令:“全体将士,即刻整军,进攻阌乡县!”

    军令如山,第八师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扛着武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阌乡县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10月  18日,第八师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阌乡县下。

    杨秀头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冷峻地看着眼前的县城。他大手一挥,下令道:“把炮兵团拉上来!”

    很快,24门火炮被士兵们推到了城下。这  24门火炮整齐排列,如同钢铁巨兽一般,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其中  12门重型火炮,炮管修长,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这些重型火炮初速高,弹道平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剑,适合进行远程打击。

    另外  12门则是榴弹炮,炮管相对较短,射程近,但弹道曲线高,适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它们是大同军在上次大战后吸取经验的成果。以现在城墙的硬度,普通重炮很难将其摧毁,于是重创城墙上的士兵才是关键。所以这种榴弹炮应运而生,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用开花弹来“洗地”,杀伤城墙上的守军。

    阌乡县守将张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和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心中不禁一阵慌乱。

    他原本还想着抵挡几天,一来对得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叔父,二来也能在同僚面前保住一点颜面。然而,他的幻想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

    杨秀头一声令下:“开炮!”

    顿时,火炮声震耳欲聋,浓烟和火光在城下升腾而起。第一轮炮击过后,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城墙上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许多士兵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哀号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开花弹在城墙上炸开,碎片四处飞溅,城墙上顿时变成了一片血海。中低级军官们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开始私下商议,与其在这里白白送死,不如绑了张杰,开城投降。

    张杰看到城楼上的情况,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深知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劳。于是,他命人举起了白旗,主动投降。

    就这样,第八师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轻松攻克了阌乡县。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9日,河南行省,洛阳城。

    五省总督府内一片忙碌而惶恐的景象。文武官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奔走,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了一年多的大同贼寇终于发动了进攻,而且攻势极其凶猛,仅仅半天时间就拿下了阌乡县,这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恐惧。

    五省总督孙承宗坐在总督府的大厅里,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考城县士绅,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登州镇的士兵是来支援我们的,他们还有  100门红衣大炮,这可能是决定中原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反?难道他们嫌弃朝廷的压力还不够大吗?”

    孙承宗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敌人本就强大,而地方官员和士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把自己一方的大军给逼反了。

    去年他领兵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溃兵,那是因为朝廷不给粮饷,把士兵们逼上了绝路。而这次,据说孔有德是因为两只鸡的事情被考城县士绅逼反的。

    这哪里是两只鸡的问题,更是是军心士气的问题,光靠中原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想要抵挡住敌人,只能从北直隶和江南地区调兵。要是再出现像去年勤王之战一样的情况,各地支援军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自己的官员弄得溃败了,那这仗还怎么打?

    更加让他忧心忡忡的,各地支援中原的士兵会如何看待此事,中原的士兵又会作何感想。他们舍命保护士绅大族,结果却因为吃了两只鸡就要被杀,这让士兵们如何能心服口服?而大同社最擅长的就是蛊惑军心,现在孔有德占据着考城县,打出了大同的旗帜,还大肆诛杀地方的大族官员,这无疑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一旁的吕维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刘家的纨绔子弟所为,谁能想到他会闹到军营里去,还把山东的援军给逼反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伯符兄还是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孙承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各地官员不许再苛刻援军的粮草,若再发现此类事件,就别怪老夫对当地官员军法处置!”

    其实,孙承宗生气的不仅仅是考城县士绅逼反援军这件事,他对东林党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也感到极为恼火。东林党刚掌握权力,不想着如何平息中原的旱灾,却先给官员发放高额的俸禄,一下子就把国库给弄空了,导致地方上的士兵怨气冲天。

    还有兵部拨下来的粮草器械也屡屡出问题。粮食里掺杂着沙子,都是腐败变质的陈粮;军火器械破烂不堪,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大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军队的战备,让孙承宗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他看着眼前忙碌而惶恐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已经有朝廷覆灭的预感。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