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91章 ,孔家问题与招降卢象升

第291章 ,孔家问题与招降卢象升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16日。

    大同军的主力在开封城下休整3日之后,继续向北出发,打算直捣黄龙,彻底占据大明的京师。

    此次进攻大同军依旧是兵分三路,第二师,第四师,第六师汇合,与新编十一师,十二师,从太原方向进攻宣大镇,清理大明北方的边镇,代替他们守住关内,防止女真人入关。

    第一师与新编第十三师向山东行省进攻,斩断明军最后在北方的支援力量,徐晨则带领大同军主力,北上进攻京城。

    进攻的任务分配好之后,新任的第13师师长孔有德欲言又止。

    徐晨鼓励笑道:“这是军事会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你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

    孔有德道:“都督,俺在东江镇还有旧部,大军攻占山东之后,我想请都督派人去招降东江镇,俺可以保证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将来都督继续进攻女真鞑子的时候,可以用得上他们。”

    孔有德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因为现在东江镇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从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开始,整个东江镇就处于内乱当中,大明虽然派了黄龙继续担任东江镇总兵,但他没有威望指挥不动东江镇的各路将领,也是因为东江正处于内乱当中,皇太极才可以肆无忌惮的派遣女真人主力入侵关内。

    历史上的明朝就没有一个官员重视过他们,他们处于辽东腹地,唯一能得到的补给的地方就是山东登州镇。

    但此时大明内忧外患,哪有人还管得了他们,他们居然被女真人和明军共同封锁,已经处于粮草断绝的窘境,大量的士兵和逃过来的灾民被饿死,他的那批亲朋好友和袍泽再不得到救济只怕要饿死了。

    徐晨却有点惊讶道:“东江镇还没沦陷吗?”

    徐晨还以为从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东江镇就被女真人攻破了,要不然孔有德这些东江镇的将领怎么会来到山东?

    孔有德激动道:“没有,都督,俺们东江镇十几年来一直在对抗女真人。”

    徐晨喜对王二道:“好,你们东路军攻占山东之后,立马派遣船只运输武器,粮食,布匹支援东江镇,务必不让那些在前线抵抗女真人的英雄好汉再挨冻受饿。”

    这对他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了,如果东江镇还存在,那他进攻辽东困难程度降低了10倍都不止。

    王二道:“遵命!”

    孔有德激动道:“俺保证俺的那些兄弟投靠都督之后不会有二心,他们如果敢有这样的想法,俺亲手了结他们。”

    只是孔有德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十几年时间,终于有人重视和尊重他们东江镇了,这次算是投对了人呐。

    说完东江镇的事情,李信却欲言又止。

    徐晨好笑道:“有问题就提出来,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李信道:“都督山东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孔家,按照我大同社的政策,孔家也要被抄家,但孔家是圣人家族,天下文脉汇聚之地,如果抄了孔家,不但天下的读书人都会非议我大同社,只怕其他社员也会反对。但如果不抄孔家,我大同社均田的政策就实行不下去了。”

    张献忠不以为然道:“我等连大明的王爷都抄家,大明的天子都要被我等赶下龙椅,区区一个孔家算什么。”

    朱治冷哼道:“闭嘴,不懂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处理孔家不能莽撞。”

    徐晨看着下面的将领,像张献忠,王二,张存孟这样的底层出身的将领对孔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朱家的龙子,龙孙都被自己杀了一大片,扫大街,挑大粪的王爷他们又不是没见过,孔家又能算得了什么。

    但朱治,李富,刘文雄,陈安轩,云廷他们却眉头紧锁,显然他们也没有太好应对孔家的方法。

    徐晨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有点低估孔夫子的影响力。也是,这个时代天朝还没有遭受后世的屈辱,当时的英雄豪杰,寻找各种办法救活,儒家学说不能救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丢弃,在内外合力共同打击下,那100多年的时间当中,儒下学说已经被批凑成为腐朽的代名词。

    徐晨生活的那个时代国力提升,大家逐渐正确看待儒家学说,在封建时代还是有其先进性的,能维持天朝2000多年的大统一,但明显不适应工业时代,儒家学说最终成为了天朝文明的一部分。

    但在这个时代,大明大部分读书人可以说都是圣人门徒,虽然明末时期也有很多思想流派,但主要还是儒家学说的各种分支,哪怕是大同社的读书人也不会觉得儒学没有用处,他们只是认为儒学应该改进适应这个时代。

    徐晨看到他们的表情淡然道:“孔夫子是圣人,这一点我也承认,他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经过2000多年皇权的扭曲,儒家思想已经僵化的只能为皇权服务,所以对待孔家,我等也不必高看他们,要一分为二的看他们,孔夫子是孔夫子,孔家是孔家,圣人子弟没有恶迹我等也不需要为难他们,但有违法乱纪之事,毫不留情镇压,想来孔夫子也是非常欣慰,我等为孔家处理了这些败类。”

    朱治担忧道:“话虽然这么说,但孔家毕竟是天下文脉之基,贸然对孔家动手,只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甚至影响我大同社占据天下。”

    徐晨淡然道:“儒家学说这2000年都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了,孔夫子看到现在的儒家经典只怕也会被气死,而且我等反对的不是孔夫子,不是儒家学问,而是那些权贵,那些压迫人的制度。”

    徐晨内心暗骂道:要不是现在没有DNA检测技术,我直接把这些姓孔的全抓去验DNA,让天下人知道,孔家有三个祖宗,但就是没有夫子的血脉。一群借尸还魂的小鬼而已,吃了天下几百年的香火,还真当自己是神佛了,孔家人又怎么样,一样进行劳动改造。

    刘文雄担忧道:“天下的地主士绅本就在污蔑我大同社,我等再对孔家动手,这更加给这些地主士绅口舌,这些外在的敌人某道不怕,大家靠枪炮说话。

    某是担心会影响到大同社内部,进而影响到都督府攻占天下的进程,那就不妙了。都督,某以为对孔家暂时还是以安抚为主,等我大同社攻占天下之后,再对孔家和圣人的学问进行改造。”

    现场的大同社员哪怕是读书人倒也没太尊重这些圣人的后裔,毕竟战场是最务实的地方,打得赢就生,打不赢就死,那些不务实的人早就死在战场上了,他们只是担心清算孔家的影响力会影响到大同社平定天下的进程。

    李富不满道:“什么叫改造,是正本清源,我大同社推崇的公天下,一直都是孔夫子赞同的三代之政,真要算起来我大同社才是真正的儒家嫡系,其他儒家学派这几千年来不过是为帝王服务的仆人而已,他们连孔夫子最核心的仁政都做不到,算什么儒家门人。”

    陈安轩,云廷也说道:“都督,我以为现在攻占京城才是我军首要之务,清洗孔家可以稍后再进行。”

    徐晨淡然道:“我大同社宗旨之一就是平等的看待天下的,朱家我们不会优待,孔家也一样不会优待,以后这片土地上不会出现贵族,不会出现老爷,不允许任何人欺压在百姓头上,这是我大同市最根本的原则,不管是朱氏还是孔家,都不能挑战这个原则。”

    而后他看向李信道:“攻占济南之后就由你来审判孔家,不需要歧视,不需要优待,只需要按照我大同社的法令来审判他们即可。如果你做不到,我也不强人所难,会另外安排人去做。”

    张献忠兴奋道:“都督,俺去山东,俺打小就笨,夫子都说俺没有一点文气,是一个不开窍的榆木脑袋,这次去孔家,俺也去沾沾圣人的文气。”

    李信着急道:“都督,这个任务我接下了。”

    这要是张献忠这种莽夫去了孔家那还了得,以他的秉性放把火,把孔家烧光都有可能做的出来。

    徐晨道:“好,清洗孔家就由你去完成。”

    朱治等人松口气,他们也害怕张献忠去孔家,李信好歹是读书人,不会乱来,但张献忠这个莽夫去了孔家就不一定了。

    徐晨却下定决心,攻占北方之后,要开始对儒家进行改造,现在天朝没有到生死危亡的时刻,很多激进的手段不能用,也用不上,但把儒家那些封建等级制度,维护王权的典籍要清洗的干干净净,要把儒家学问改造的适合工业化发展。

    反正圣人的学问董仲舒改过,朱熹改过,他徐晨再改一改,想来夫子是不会反对的。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19日。

    大同军近20万大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的杀向京城。

    彰德府守军全被调到护卫京城,当地的县令,知府,地方大族士绅也几乎逃的一干二净,徐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攻占了彰德府。

    但他带领大军继续北上,在大名府遇到明军阻拦,明朝按察使卢象升带领2万天雄军死守大名城。

    “卢象升!”这个名字他还有点印象,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他的资料,惊讶的发现此人居然是明末少于私德,公德都不亏的英雄人物,虽然不如岳飞能打,但结局却和岳飞差不多,被一个叫高起潜的太监给坑死了。

    徐晨顿时起了招降之心,在明末这个昏暗的时代,遍布奸臣,小人,昏溃之辈,单单缺少英雄人物和英雄气,这样一个英雄的人物不应该死在这个时代。

    徐晨说了自己想招降卢象升的想法,大家也不以为意,战争打到这份上,他们并不认为明军有多少战斗意志,招降明军能最大限度减少大同军的伤亡,加快他们战争的进度,自然没有人反对。

    大名府城门楼。

    卢象升正在城头上布置兵力,检查武器装备的情况,就有士兵来报,说大同军的使者前来。

    卢象升想了想道:“把人带过来。”

    卢象观忧愁道:“敌人来者不善,谁怕是要我等归降大同社”

    卢象升拔出自己的战刀道:“我等深受皇恩,当以死报国,大同军休想越过大名府。”

    没多久卢象升的亲卫就带着一个相貌有点清秀的汉子过来。

    那人见到卢象升不卑不亢道:“大同社狄庆见过卢将军。”

    “你来有何事,如果是劝降就不必说了,本官不会投贼。”卢象升道语气坚定道。

    狄庆淡然道:“我大同社要建立公天下,以后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如果将军归顺了我大同社,也属于天下的一份子,是天下的主人,哪有自己投降自己的道理。”

    卢象升冷笑:“巧言令色,当年王莽也说要恢复三代之治,但祸乱天下的正是王莽,徐晨说建立公天下,但祸乱天下的不正是徐晨自己。”

    狄庆马上反驳道:“我不赞成将军之言,在我大同社崛起之前,大明难道处于天下太平的状态吗?

    您这是搞错了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大明处于王朝末日,解决不了天下的问题,才有我大同社的崛起,如果大明处于盛世当中,我大同社就真是一个学社,大家都忙着考科举,哪里还有时间带领百姓起义!

    大同社有现在的规模,正是因为朝廷的不作为,那些贪官污吏逼着天下的百姓造反,这才有我们社长振臂一呼,万人景从的场景。”

    卢象升被这话怼的哑然,他不屑于说什么谎话,在大同社崛起之前,朝廷已经失去了辽东,江南地区有海盗霍乱,蜀中也有安奢之乱,乱军一度打到了成都,北方,南方都有大量的流民,党争不断,阉党,东林党相互攻伐,朝廷入不敷出,连连加税,但钱却不知道用到了什么地方,九边将门缺少粮饷,兵变不断,百姓难以承担税负,导致天下的流民遍地,这种情况下说大明朝廷天下太平,有点自欺欺人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